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0343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程Practicecodeforapplicationofartificialsand(征求意见稿)I总则12术语、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53 基本规定64 技术要求75生产质量管理125.1 原材料选用125.2 生产管理125.3 质量控制146试验方法156.1 取样与缩分156.2 砂的筛分析试验166.3 砂的粉体含量试验(水筛法)196.4 砂的泥块含量试验206.5 含泥当量测算216.6 其他试验项目257检验规则278标志、储存运输299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3010混凝土、砂浆施工和验收3110.1 施工3110.2 验收31附录A泵送混凝土用

2、碎石时配合比参数33附录B人工砂测定类别方法(指导性实例)34附录C人工砂检验报告36规程用语说明37条文说明42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53 BasicProvision64 TechnicalRequirements75 ProductionQualityControl125.1 RawMaterialSelection125.2 ProductionManagement125.3 QualityControl146 TestMethod156.1 SamplingandSubdivi

3、sion156.2 ScreenAnalysisTestofSand166.3 SandPowderContentTest(WaterSieveMethod)196.4 SandLumpContentTest206.5 CalculationofMudEquivalent216.6 OtherTestItems257 TestRule278 Mark、StoreandTransport299 MixRatioDesignofConcreteandMortar3010 ConcreteandMorta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3110.1 Construction311

4、0.2 AcceptanceInspection31AppendixAMixRatioParametersforPumpingGravelforConcrete33AppendixBClassificationmethodfordeterminationofartificialsand(Instructiveexample)34AppendixCArtificialSandInspectionReport36SpecificationofProceduralLanguage37Specificationofarticle421总贝!)1.0.1为规范我省人工砂的生产和使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

5、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订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生产人工砂、预拌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现场搅拌砂浆及其制品用人工砂。1.0.3在按本规程组织生产人工砂,应用人工砂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1.0.4本规范引用标准、规范和规程被更替后将执行更新后的版本。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机制砂(含加工碎石的尾矿石屑)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用机械破碎、筛分、除土制成,粒径(以下简称粒径)小于4.75mm岩石颗粒,其中包括粒径大于等于75m的颗粒小于75m的粉体。2.1.2 天

6、然砂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注: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2.1.3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或用河床砂、石经水洗破碎筛分而成的砂。2.1.4 人工砂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称。2.1.5 人工砂混凝土以人工砂为主要细骨料配制而成的水泥混凝土。2.1.6 人工砂砂浆以人工砂为主要细骨料配制而成的砂浆类产品。2.1.7 高性能混凝土以建设工程设计和施工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绿色预拌

7、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2.1.8 粉体含量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2.1.9 含泥量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2.1.10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1.18mm,经水浸泡洗等处理后小于0.60mm的颗粒含量。2.1.11 含泥当量粒径04.75mm砂中,亚甲蓝MB测值相当于某一限定指标的基准粘性土含量()。2.1.12 石粉当量粒径04.75mm砂中,粒径小于75m的粉体含量()减去含泥当量()后的百分含量。2.1.13 亚甲蓝试验用于判定砂粉体中含泥当量和石粉当量

8、的试验。2.1.14 细度模数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2.1.15 表观密度砂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2.1.16 紧密密度砂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2.1.17 堆积密度砂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1.18 压碎指标人工砂抵抗压碎的能力。2.1.19 坚固性砂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坏能力。2.1.20 人工砂片状颗粒人工砂中粒径1.18mm以上的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2.1.21 轻物质人工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2.1.22 碱骨料反应人工砂中碱活性矿物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外

9、加剂等混凝土组成物及环境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下缓慢发生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2.2 符号t细度模数。Po表现密度(kg/n?)。pc紧密密度(kgm3)oPl堆积密度(kg/n?)。l砂筛析试验时在直径4.75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砂筛析试验时在直径2.36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8砂中粒径小于75um(075um粒级组分)的百分含量,即粉体含量()。含泥当量()。基准粘性土含量()。v基准石灰岩石粉含量(%)。MB亚甲蓝试验的MB测值(gkg)oMBiv02.36mm粒级砂中075um粒级类似基准石灰石粉的亚甲蓝MB值(gkg)o3基本规定3.0.1人工砂生产单位必须按

10、照(GB/T14684-)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含碱集料反应及氯化物含量检验),并向有关管理部门备案。3.0.2人工砂生产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3.0.1条规定的证明材料,按4.0.1分类、规格、适用等级分别分批检验的每批产品质量合格证。3.0.3上述证件不齐全或进厂(场)抽检项目不合格的人工砂不得使用。3.0.4人工砂生产、运输、存储、使用要有防止粉尘飞扬措施,符合环保规定。3.0.5人工砂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3.0.6人工砂混凝的力学性能和耐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3.0.7用于建筑工程的人

11、工砂、人工砂混凝土、人工砂砂浆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3.0.8石灰岩质人工砂混凝用于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时,混凝土应进行耐久性试验论证,并应满足设计要求。4技术要求4.0.1砂规格、类别、用途I规格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U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细度模数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粗砂:Uf=3.73.1中砂:f=3.0-23细砂:f=2.2-1.6特细砂:t=1.5-0.72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特级、I类、11类、III类。3用途特级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80的混凝土;I类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C80的混凝土;11类人工

12、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C3OC55的混凝土;川类人工砂宜用于制备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25的混凝土;制备建筑砂浆和有抗冻、抗渗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通过试验确定;制备C80以上混凝土采用I类人工砂应通过试验确定。4.0.2砂筛应采用方孔筛。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筛边长应符合表4.0.2的规定。表4.0.2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公称直径与方孔箭箭边长尺寸砂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方孔筛筛孔边长5.00mm5.00mm4.75mm2.50mm2.50mm2.36mm1.25mm1.25mm1.18mm630m630m600m315m315m300m160m160m150m80m80m7

13、5m4.0.3除特细砂外,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可按直径630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下同),分成(表4.0.3-1)中的三个级配区,且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一区内,人工砂级配类别应符合表4.0.3-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4.0.3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5.00mm和630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表4.0.3/人工砂级配类别累计级配区方孔筛尺寸4.75mm236mm1.18rm600m300m150n1I(M)35565-3585-7195-80ldb5210*0250501070-419270100803I(M)15-0250

14、40-168555175表4.0.3-2人工砂级配类别对应表类别特级I类11类In类级配区2区1、2、3区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2区砂。当采用I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HI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4.0.4砂含泥当量、粉体含量控制指标见表4.0.4表404砂含泥当量、粉体含量控制指标类别亚甲蓝值(MB)含泥当量%粉体含量I类MBWO.50.915.00.5MB1.00.91.910.0l,0MB1.4或快速试验合格1.91.4或快速试验不合格2.71.0aII类MBWlO1.915.01.

15、0MBW1.4或快速试验合格1.91.4或快速法不合格2.73.0aIn类MBWI.4或快速试验合格2.715.0MB1.4或快速法不合格2.75.0a注:砂浆用人工砂的粉体含量不做限制。a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经试验验证,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特级、I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3.0%,11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5.0%,In类人工砂粉体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7.0%。4.0.5有害物质砂中云母、硫酸盐、轻物质、有机物等有害物含量应符合表4.0.5的规定表4.0.5有害物质含量项目指标特级I类II类In类轻物质(按质量计)%1.0云母(按质量计)%1.02.0硫化物和硫酸盐按折算成SoK

16、按0.5质量计)W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合格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10.020.06注: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深于标准色时,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因砂有机物含量很少,一般不予考虑。4.0.6砂的坚固性采用压碎指标法和坚固性指标法进行试验,坚固性指标法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应符合表4.0.6-2的规定,坚固性指标应符合表4.0.6-Io人工砂的表观密度不应小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不应小于1400kg/m3;空隙率不应大于44%o4.0.7人工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6566-)的规定。4.0.8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

17、要混凝土结构用砂,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的碱活性试验。经上述试验判断为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含碱量不超过3kgm3,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当需方提出要求时,应出示膨胀率实测值及碱活性评定结果。5生产质量管理5.1 原材料选用5.1.1 机制砂应选择质地坚硬、洁净的料源,当料源为山体时,应避免选用覆盖土层较厚、夹层含泥较多、母岩强度低以及岩石分层成片状等质量差的料源。5.1.2 宜选择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凝灰岩、安山岩、石英岩、辉绿岩、砂岩和玄武岩等作为机制砂生产料源,也可选择河道里的卵石、矿山开采的碎石、尾矿作为料源,不宜使用泥岩、页岩、板岩等料源。5.

18、1.3 料源含泥(土)量较高时,应预先采取除泥(土)工艺。5.1.4 开采前应对原料进行材料基木性质和工艺性质试验。5.1.5 用于生产人工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应符合表5.1.5的规定。表5.1.5人工砂母岩抗压强度指标火成岩I变质岩2沉积岩3母岩抗压强度(MPa)100280260注:1.常见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等。5.1.6 变质岩包括: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等。5.1.7 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5.2 生产管理5.3 2.1设备的选择1人工砂加工系统应由给料设备、破碎设备、筛分设备、除尘设备和输送设备组成。2设备选择和规格

19、确定,应考虑原料的物理性质、破碎产品规格、设计处理量、维护和使用成本等因素。3常用的破碎设备:a颗式破碎机和旋回式破碎机宜作为粗破碎机型,适用于破碎硬度大或中硬的原料,不适宜破碎潮湿和粘性矿石;b反击式破碎机宜作为粗、中、细碎机型,破碎比大,适用于中硬及以下的原料;c圆锥式破碎机宜作为中、细碎机型,适用于破碎硬度大或中硬的原料;d立式冲击破碎机出料细料多,针片状少,直用于机制石的整形和机制砂的生产。5.2.2加工工艺流程人工砂的加工工艺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1干法加工宜按图5.2.2-1所列工艺流程布置。2湿法加工宜按图5.2.2-2所列工艺流程布置。3Ml5.3质量控制5.3.1 应建立质量检

20、验实验室,设置专职质检人员,配备检测设备。主要检测设备应包括:鼓风干燥箱、天平、压力试验机、砂石方孔筛、振筛机与片状规准仪、集料坚固性试验装置、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细集料亚甲蓝试验搅拌装置。5.3.2 应建立人工砂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文件进行存档。5.3.3 人工砂应根据建设用砂(GB/T14684-)的要求,分别进行出厂检验和年度型式检验并按标准要求出具产品合格证。6试验方法6.1 取样与缩分6.1.1 取样方法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混合搅拌均匀组成一组样品。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全断面定时随机抽取

21、大致等量的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组成一组样品。6.1.2 取样数量6.1.2单项试验取样数量序号试验项目最少取样数量kg1颗粒级配4.42粉体含量和亚甲蓝试验6.03泥块含量20.04含泥量4.45云母含量0.66硫化物与硫酸盐含量0.67有机物含量2.08氯化物含量4.49坚固性8.010压碎指标20.011片状颗粒含量4.412表观密度2.613堆积密度与空隙率5.014碱集料反应20.0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表6L2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22、。6.1.3 试样缩分1分料器法: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将其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2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把样品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3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6.2 砂的筛分析试验6 .2.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7 .2.2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试验筛规格为

23、0.150mms0.30mm0.60mm、1.18mm、2.36mm4.75mm及9.50mm的方孔筛各一只,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或200mm。其产品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2天平一一称量100Og,感量1g;3摇筛机;4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C;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6. 2.3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用于筛分的试样,其颗粒的粒径应不大于9.5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直径9.5Omm的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称取经缩分的样品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装

24、入两个浅盘,在(1055)C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注:恒重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7. 2.4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直径为4.75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IO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并和下一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全部筛完为止。注:1.当

25、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2.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2试样在各只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624-1)式的量:mr=Ayfd300(6.2.4-1)式中mr在某一筛上的剩留量(g);d筛孔边长(mm);A筛的面积(mm?)。否则应该将该筛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或数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的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6.2.5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计算: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

26、计筛余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3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4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6.2.42)计算,精确至0.01;(6.2.4-2)(/2+/3+/4+)-577100-1式中i-一砂的细度模数;为、伤、入、B4、夕5、分别为直径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O.150m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5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1.1.2 粉体含量试验(水筛法)6.3.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粗砂、

27、中砂和细砂中的粉体含量。6.3.2 粉体含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Og,感量1g;2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3试验筛筛孔直径为75m及1.18mm的方孔筛各一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6.3.3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样品缩分至约IlOOg,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o)的试样两份备用。6.3.4 粉体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O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

28、缓泼地将浑浊液倒入直径为1.18mm、75m的方孔套筛(1.18mm筛放置于上面)上,滤去小于粒径75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避免砂粒丢失;2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3用水淋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高出筛中砂粒的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75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mi)。6.3.5 砂的粉体含量应按下式(6.3.5-1)计算,精确至0.1%:WC=wo-wioo(6.3.5-1)加

29、0式中WC砂的粉体含量();mo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mi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o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1.1.3 泥块含量试验6.4.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泥块含量。6.4.2 砂的泥块含量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5000g感量5g;2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C;3试验筛筛孔直径为0.6Omm及1.18mm的方孔筛各一只;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6.4.3 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0g,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中烘

30、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直径1.18mm方孔筛筛分,取筛上的砂不少于40Og分为两份备用。6.4.4泥块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称取试样约200g(m)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0.60mm的方孔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2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水平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量(m2)o6.4.5 砂的泥块含量应按下式(6.4.5-1)计算,精确至0.1%:wcl=X100%(6.4.5-1)rn式中WcL泥块含量();W/试验前的干燥试样

31、质量(g);他一一试验后的干燥试样质量(g)o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1.1.4 当量测算6.5.1 试验仪器设备:1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天平称量IOoog,感量1g;称量IOo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直径为75m及1.18mm的方孔筛各一只;4容器一一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5医用注射器一一5mL、IOnlL(精度ImD各一个;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一一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7定时装置一一精度1s;8玻璃容量瓶容量1L;9温度计一一精度1;IO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

32、m;H滤纸快速;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OnlL的烧杯等。6.5.2 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25。6.5.3 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述方法:将亚甲蓝(CsHi8CLN3S3H2)粉末在(1005)C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InL蒸储水(水温加热至35C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2L容量瓶中,用蒸储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l)C,加蒸储水至容量瓶I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

33、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6.5.4 亚甲蓝MB值测定(生产用砂抽样)1称取缩分试样100Og两份,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一份进行筛分和粉体含量试验,求出粒径小于2.36mm颗粒含量和粉体含量;另一份筛除粒径大于2.36mm颗粒为砂试样,分两次进行亚甲蓝试验。2称取砂试样200g,精确至0.1g,倒入盛有(500l)mL蒸I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持续搅拌,并确保砂样在搅拌中不沉积,直至试验结束。3预计亚甲蓝溶液耗量大于

34、IOmL时,悬浮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I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沾蘸取的悬浮液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烧杯或其它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I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Imm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不再加亚甲蓝溶液,每隔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记录色晕能够重复出的次数。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指蘸染滴沉淀物周围又不出现色晕),再加2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至第5min消失,再滴ImL溶液,继续搅拌和蘸

35、染试验,直至色晕在最后加溶液的第五次蘸染试验仍能出现为终点。预计亚甲蓝溶液耗量小于等于IOmL时,开始加亚甲蓝溶液的量为2mL,出现辐射状浅蓝色色晕为判定依据。4记录第五次蘸染试验仍能出现色晕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5亚甲蓝MB值按下式(654-1)计算VM5=-10=0.05V(6.5.4-1)G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2.36mm粒级砂试样所消耗的亚甲蓝克数,精确至005g/kg;G砂试样质量200g;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10是将每千克砂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的换算系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0.1g/

36、kg,计算亚甲蓝MB值两次测值差大于0.2gkg时作废,应重测。6.5.5 含泥当量的计算1、不考虑石粉含量的含泥当量3k按下式(6.5.5-1)计算,精确至0.5%(6.5.5-1)也0.05100-g20.426X100式中MB02.36mm粒级砂试样的亚甲蓝测值(g/kg);0.05为200g75m-2.36mm粒级基准砂样的亚甲蓝测值(g/kg);0.426为20Og75m2.36mm粒级基准砂中基准粘性土取代百分率为X、亚甲蓝MB测值为y的线性回归系数;20-4.75mm粒级砂中粒径2.36mm筛上的累计筛余率()。2、考虑石粉含量影响的含泥当量3卜按下式(6.5.5-2)计算,精确

37、至0.5%(6.5.5-2)0.42611-0.0105wvI(X)-10.426100W110-2.36mm粒级砂试样中的基准粘性土含量(%);助、一一02.36mm粒级砂试样中的基准石粉含量();0.010502.36mm粒级基准砂中的基准石粉含量与亚甲蓝测值的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斜率);6.5.6 为提高低含泥量砂试样亚甲蓝MB值判定时色晕的清淅度及测试精度,也可在02.36mm粒级原砂样中另加一定量已知MB值的粉体,拌均后测提高含泥量的MB”值。MB减去MB,即得原砂样的MB值。6.5.7 对于含泥当量大到MB值等于大于1.0(gkg)的石屑砂或混合砂,烘干砂试验样注入500ml水中后

38、应浸泡4h再进行加亚甲蓝溶液试验。6.6其他试验项目人工砂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片状颗粒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硫酸盐及硫化物含量、氯离子含量、碱活性试验方法GB/T14684-2022建设用砂标准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进行试验。7检验规则7.0.1人工砂的质量检验应按标准规定进行出厂检验、进场复验和型式检验。7.0.2人工砂出厂检验、进场复验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含细度模数)、细度模数、粉体含量、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坚固性、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特级和1类人工砂还应包括片状含量。7.0.3型式检验项目为本规程第四章所

39、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碱骨料反应根据需要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I新产品投产和旧产品转产时;2原料资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3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4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的;5出厂检验、进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6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检验时。7.0.4按同分类、规格、日产量组批检验。生产单位日产量2000t,每60Ot或400m3为一批,不足600t或400m3亦为一批;日产量200Ot时,按300t或200r113为一批,不足30Ot或200m3亦为一批。进厂(场)复验1逐车进行外观目测,发现异常单项抽检,判定收退。2进厂(场)检验,按7.0.4分批检验,检验项目同

40、出厂检验;当原材料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7.0.5人工砂检验结果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结果均符合本规程第四章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2若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规程第四章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则应从同一批次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行复检。复检后,若检验结果符合本规程第四章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可判该产品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3若检验结果有两项及以上不符合本规程笫四章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应判该批次产品不合格。4若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格,应通过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系统性论证,编制专项技术方案,方可继续使用。7.0.6人工砂检测统计表见附录Co8标志、储存运输8

41、.0.1人工砂出厂时,供需双方协议供货,生产厂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1人工砂类别、规格和生产厂名;2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3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4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5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8.0.2人工砂应按分类、规格、类别分别堆放和运输,防止人为碾压、混入杂物。8.0.3运输时,应认真清扫车辆等运输设备并采取措施防止杂物混入和粉尘飞扬。8.0.4进厂(场)后按类别分别堆放,特级砂和I类砂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要与其它砂严格分开,不得发生混杂现象。8.0.5人工砂堆放场地应硬化地面并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应搭建防雨棚。9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9.0.1人工砂混凝土配合

42、比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进行。9.0.2配制混凝土的砂率,应根据砂的细度模数、粉体含量、混凝土所选取的水灰比及其他材料情况与用量经试验确定。与相同情况天然河砂配制的混凝土相比,宜增大砂率1%2%。9.0.3对于掺加矿物掺合料的人工砂混凝土,掺合料的品种和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9.0.4掺加外加剂的人工砂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应根据人工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运输距离、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试验后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新增)9.0.5预拌泵送混凝土用碎石时配合比参

43、数可参照本规程附录A选用。9.0.6人工砂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执行。10混凝土、砂浆施工和验收10.1 施工10.1.1 人工砂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要求与天然河砂混凝土施工相同。10.1.2 人工砂混凝土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规程(DBJ/T220-)有关混凝土施工规定执行。10.1.3 人工砂砂浆的制备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砂浆(GB/T25181-)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等有关标

44、准执行。10.1.4人工砂砂浆的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执行。10.2 验收10.2.1 人工砂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规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I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执行。10.2.2 人工砂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和硬化后性能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执行。10.2.3 人工砂砂浆的施工质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JGJ/T223-)执行。10.2.4 当人工砂砂浆用于建筑砌体结构时,其施工质量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和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执行。附录A泵送混凝土用碎石时配合比参数子径Un石粒电落度Bm用水fitkg三,水胶比0.70.650.700.600.640.550.590.500.540.450.490.400.410.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