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路径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路径研究摘要:“温度思政”强调思政教学的情感和温度,要求教师打造情感丰富、内涵深厚的思政教育方式和体系。将“四个课堂”有机联动,从不同的层面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开辟思政教育新渠道,丰富思政教育过程,为思政课堂赋予“温度”。本文在概述“四个课堂联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旨在为更多高职院校打造“温度思政”课堂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四个课堂联动”;“温度思政”;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加强思政教育,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应
2、有之义。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在此背景下,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院校“温度思政”,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将对高职学生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思政课堂活力和情感带来重要意义。1 “四个课堂联动”的内涵“四个课堂联动”中的“四个课堂”分别是课内教学课堂、校内特色讲堂、课外拓展学堂、网络云课堂.通过构建“四个课堂联动”的教学体系,旨在将校内传统课堂与校外实践型课堂相衔接、推动传统线下教学
3、方式与新时期线上教学方式相互通,打破过去单一课堂教学的局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更便捷、更灵活、更有“温度”的学习渠道。其中课内教学课堂作为传统教学方式,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师通过理论讲述和详细分析,帮助大学生系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校内特色讲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针对特色思政内容开展专题讲解,弥补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也是整体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外拓展学堂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部分,旨在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实践活动内化、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将新知识牢固纳入自身的知识系统,更直接有效地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网络云课堂作为最新颖的教学
4、模式,旨在借助网络渠道打造全空间学习场景,通过多层次的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使之在保持自主性、自由性的同时按需选择学习内容,形成常态化学习模式。在这四种场景中,大学生将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突破传统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满足其个性需要.2 “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的推进现状“四个课堂联动”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新特征和新需求,能够将不同的学习场景有机串联,打造全空间、无缝隙学习环境,且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但目前受到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四个课堂联动”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温度思政”的建设仍存在改进空间。2.1 课内教学课堂较为孤立、
5、机械课内教学课堂作为思政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己经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存在固化思维,片面认为课内教学就是照本宣科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不能将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连接,导致思政课堂孤立于其它课堂、脱节于时政热点,也失去了本该有的“温度”。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与青年亚文化对接深度不够,导致整体教育活动不严密、不深入。当代青年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亚文化,其中圈层文化就是典型体现,包括科普圈、二次元圈、国风圈等,不同圈层都有自身的语言文化,圈内人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兴趣。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解码”青年的亚文化话语
6、体系,在主流话语体系和青年亚文化话语体系之间搭建互通桥梁。但实践中,思政教师往往缺乏对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建构和主动了解,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能从高职大学生内在需求出发,导致思政教学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结构、文化认同等差距过大,课堂氛围沉闷、机械,缺乏温度和热情。2.2 校内特色讲堂体系性较弱校内特色讲堂作为高职院校“温度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挥的是补充、拓展作用,目的在于通过特色讲解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某一知识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校内特色讲堂活动,针对思政教育有关的知识点以讲座、交流会等方式进行讲解,也吸引了大量高职学生的参加。但总体来看,在校内特色讲堂上,院校的设计还
7、不够系统,缺乏连贯性、系列化讲解,各讲堂之间的知识衔接跨度大,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不够系统,影响了实际学习效果。再加之,讲堂往往邀请老教师、老教授等开展,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与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思想不同步,因此导致特色讲堂缺乏“时代味”,必然会影响到思政课堂教学的温度。2.3 课外拓展学堂有待延伸课外拓展学堂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关键部分,其发挥的是实践性作用,但因为实践性教学相比于理论性教学往往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课外拓展学堂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院校会借助暑假或者寒假等假期,以实地调研、参观走访等方式构建课外拓展学堂,在开展调研活动之前确定了重点和目
8、标,但往往忽视调研过程的灵活转化,导致调研活动成为一种机械的结果导向活动,不仅缺乏情感和温度,而且无法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相联系。再加之调研过程中,教师忽视思政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无法为学生传递更多关联知识内容,也会导致课外拓展学堂的价值发挥受限。2.4 网络云课堂资源有待整合优化网络云课堂作为“四个课堂联动”中最灵活的一部分,其以网络为载体,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搭建网上自主学习场景。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重视网络云课堂建设,从不同层面构建云学习空间,包括“雨课堂”“微课堂”等。但现有的平台之间往往缺乏渗透,资源互补不够,利用效率也不高,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高职生的需求。例如,平台较为注重对
9、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等课程的建构,但忽视对党史学习、生命观、职业观等的建构,导致高职生所能够学习的知识与自我生活日常联系不够,不仅失去了学习热情,而且影响了平台效能的发挥。再加之网络课程教学以讲解方式为主,缺乏场景模拟、交互式教学,导致高职生思政学习过程枯燥,缺乏热情和动力,也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温度。3基于“四个课堂联动创新高职“温度思政的实践路径3.1 立足青年亚文化,实现校内课堂供给转型升级青年亚文化折射出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的兴趣爱好、心理诉求、个性特点和价值取向。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嵌入”青年亚文化需求,实现课内教学课堂从传统机械性照本宣科向个性化、“圈层化”靠拢,能够极大地赋予课
10、堂教学温度,也是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思政课堂与其他课堂有机联系的重要渠道。一是定期对思政教师开展青年亚文化专题培训、学术研讨、文化沙龙等活动,使之不断提升自身“解码”青年亚文化的能力,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与青年亚文化的深度对接,消除话语鸿沟。二是基于青年亚文化,科学设计思政教学体系,融教材内容、时政热点于一体,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于一体,使思政教育有情感、有系统、有温度。三是以高职大学生心理特征为载体转变教学方式,使青年亚文化隐含于教学之中,以灵活、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升转型升级成效。例如,多运用辩论式学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大量思考、实践、体验中深化对
11、知识的理解,感受课堂温度;鼓励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借助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拓展思维广度,在多方面思考中感受温度、体会深度。3.2 坚持“四个重点”,构建生态型校内特色讲堂为提升校内特色讲堂的系统性,推动高职“温度思政”建设,要始终坚持思政教学的四个重点,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以四个重点为依托,构建生态型校内特色讲堂,借助各项内容的互通,形成连贯化、系统性的大讲堂。3.2.1 开展理想信念专题讲堂以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为重点,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构建有层次的专题讲堂。例如,针对大一学生,他们刚进入校园,往往对未来的职业、就业等较为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从
12、事何种工作,且理想较为模糊,此时就可以开展“理想信念之美”“坚定理想之路”等专题讲堂,使他们明白何为理想信念,如何坚守理想信念。并选择与高职大学生年龄相仿、工作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讲师,以契合大一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图文并茂开展讲解活动,大幅提升“温度思政”的教育效果。针对大二学生,以理想信念稳定性、择业观、价值观培育为重点,通过开展专场理想信念教育、择业观教育等,帮助其坚定理想,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叫针对大三学生,以“理想信念+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借助“艺术展演+理论融入”创新表达形式,围绕奋斗之光、匠心之美、赶考之路、领航之力四个篇章,以音诗画、歌舞表演、情景诗朗诵等,展现思政“小课堂”与社
13、会“大课堂”的联系,实现思政课教学载体的丰富多样、教学过程的温暖、灵活。同时,根据高职院校不同大学生所处阶段对三种专题讲堂方式转化、变更,形成生态化、可调整的讲堂逻辑。3.2.2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专项讲解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专项讲解,借助真实案例和场景模拟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打造温暖洋溢、激情热烈的特色讲堂。例如,开展“英烈事迹”大讲堂、“革命遗址”大讲堂、“红色文化遗产”大讲堂、“爱国人物”大讲堂等,将爱国案例与故事情境融入讲堂中,借助爱国主义精神助力思政教育升温增色。3.2.3 开展道德规范特色讲堂围绕道德规范中的礼仪、廉耻、仁爱等开展特色讲堂活动,将“笼统”的道德规范梳理为一个个小的条
14、块,围绕这些条块分别开展专项讲堂,以契合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使思政讲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帮助大学生在有温度的教学中,有计划、有重点地提升自身的道德规范;开展专题模拟扮演活动,融道德规范于模拟情境中,使高职大学生在模拟表演的同时感受道德的“温度”,并通过案例启发自觉提升道德规范。3.2.4 构建全面发展的系统性大讲堂以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构建系统性大讲堂,以大班授课和开放性教学方式传递思政知识,鼓励和引导高职大学生参与讲堂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借助“三微一端”创新活动形式,将全面发展教育融入日常活动。可以在微博发起超话“你最喜爱的感动人物”“你最
15、敬佩的立德人物”,针对学生提及频率最多的人物或事件开展专题讲堂,并且创建不同群组,让同样喜好的学生面对面交流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温度。3.3 注重形式创新,延伸课外拓展学堂3.3.1 调研性课外拓展活动高职院校教师可利用暑假带领大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以区域内“先进村庄”“特色村落”“非遗文化”调研为主题,提前设定调研路线、方向、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在调研中了解特色村庄、产业发展的差异,在有温度的活动中感悟时代变迁,深化乡土情怀,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爱国情怀。在调研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状况提出一些完善策略,为乡村产业发展献计献策,而且还可以取得不一样的思政学习体验,感
16、受思政学习的温度与趣味,持续激发学习热情。3.3.2 “研学式”课外拓展活动带领大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在研学中参观不同的教育基地,以“参观+专题讨论会”“参观+辩论会”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赋予思政课堂新的活力。例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设定研学路线,带领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参观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结合参观内容和教材知识点,从不同层面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热情洋溢的讨论中坚定爱国情怀。3.4 抓住网络机遇,构建“菜单式”网络云课程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打造专属、个性化网络云课程,基于生命金字塔原理构建思政智能训练平台,并依据行为表现五步法(学习、讨论、承诺、角
17、色扮演、自我身份认同)进行训练课程设计,使思政学习平台成为一种智能化、有吸引力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同时,在平台中分模块、分条理构建学习项目,包括“红色文化”“中国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生命观”“党史学习”等,鼓励高职学生按需选择学习内容,通过“点餐式”选择,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此外,集软硬件智能设施,赋能思政课教、学、训、评一体化建设,实现教学相长,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强化信念,在实践和日常学习中付诸行动,大幅提升学习体验,营造富有弹性和温度的思政场景。4结语“四个课堂联动”是创新高校“温度思政”的重要渠道,也是革新思政教育体系,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四个课堂的作用,
18、构建一体化、相互通的联系机制,实现四个课堂的全面交错,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活力和热情。参考文献:1倪丽.网络亚文化冲击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低欲望躺平精神样态的形成与破解川.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0):141-143.邵阳,张容珂,袁嘉莹.基于协同理论的圈层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创新模式几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0):2730.安铉峰.关于提升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温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1(18):24-26.孙丹丹.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抵2020,37(03):32-36.赵美岚.“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危机审视与创新发展北职教论坛,2017(26):19-23.丁帅.高校思政教育应有温度有情感J.人民论坛,2017(2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