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只有起来组织才能组织起来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些现实的难题。其中包括:流动党员人数多而且比例较高,在农村的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日常管理难;农村生活节奏散漫,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党员的集体意识相对薄弱,开展活动难;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越来越多样,教育引导难;一部分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发挥作用难;农村党员文化程度高低不一,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理论学习等方面统一要求难;等等。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支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和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下,XX村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将党的领导贯穿全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一
2、定的成效。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一是以提高引导力为基础,用好“思想引导”一支笔,强化党支部在领导全村各项工作中的政治功能。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青墩村创办了“大美青墩”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截至目前,已发布各类文稿、短视频400多篇(条)。30多位党员、群众和青少年参与撰写“青墩笔记”(已发布40多期),20多篇文稿先后在有关媒体上发表。“大美青墩”微信公众号,成为引导思想、宣传政策、展示风采、培养干部、教育群众、凝聚人心的有效平台。关于思想引导的作用,可以比作“引水入渠”。基层工作之
3、所以难,一个重要方面是难在“众口难调”,难在群众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和利益诉求的多种多样。在农村发展水平很低的时候,一百个人可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填饱肚子。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提升了,不仅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同一个人与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早上和晚上可能也不一样。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群众的思想越来越活跃,维权意识及个性诉求越来越强烈,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可顺不可逆。农村的意识形态有点像天上下雨。如果不加引导,很可能混乱无序、洪水泛滥。加强群众思想引导的目的,就是把群众意识形态的“雨水”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去引导,发挥政策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调节和引导功能
4、,使雨水得到有序流动和有效利用,造福群众生产生活。二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激活“群团组织”一盘棋,完善党支部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青墩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关建(关工委)”的要求,大力支持团支部、妇联、关工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通过组建青墩村志愿服务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舞蹈队、保洁队、巡逻队,建设妇女儿童之家,评选表彰“青墩之星”,经常开展“青墩夜话”,创设举办“青墩讲堂”,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等一系列举措,使群众参与集体事务和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批党员和群众脱颖而出,全体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关于群团组织的作用,可以比作“水土保持”。夯实党
5、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好比生态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少。党员就好比一棵一棵的树,群众就好比水和土。由于农村流动党员人数多,在农村的党员年龄偏大,涵养和保持“水土”的能力显得不够。这个时候,需要在大树的周边植小树、栽竹子、种花草,以防止水土流失。农村的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就是小树、竹子和花草。在党员老龄化和党员向外流动趋势短期难以改变的形势下,需要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既然“386199”部队数量庞大,就要下大力气做好妇女、儿童、老人的工作。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
6、句话说明,个人是离不开集体和组织的。“每个轮子都转动起来”,不同的组织让不同的群众各就其位、各展所长、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就能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三是以增强凝聚力为目标,抓住“主题党日”一条线,提升党支部速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把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每月一主题、一策划、一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通过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邀请专家作报告、讲专题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摩现代农业发展、赴电影院观看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举办党员群众联欢会、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为老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为共产党员户张贴标识牌等方式,使支部活动既丰富多彩又郑重经常,党员
7、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支部凝聚力明显增强。关于主题党日的作用,可以比作“请客吃饭”。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形式单一、机械死板,没有吸引力,参与度不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同志对党建工作的印象停留在“开会听报告、闭门受教育上,似乎只有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才能体现党建工作的庄重和支部活动的严肃。其实不然,我们党历来提倡的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主题党日活动,实际上就是请精神上的“客”,吃思想上的“饭”。现实生活中,人们请客吃饭还要换不同的地点、换不同的花样,老是同一家饭店、同样几个菜,大家会觉得
8、兴味索然。主题党日活动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只要思想是积极的,只要有效避免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完全可以丰富多彩一些。古人说,“理从事出,片言成典”。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最好是和实际结合起来。四是以激发源动力为关键,点亮“流动党员”一盏灯,开辟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设立流动党员党小组,召开流动党员视频会、迎新春座谈会,将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和看望流动党员结合起来,向流动党员定期通报工作、主动征求意见建议,密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家乡建设发展。有的同志说,作为流动党员,既要为流入地添砖加瓦,也要为流出地增光添彩。关于流动党员的作用,可以比作
9、“墙外开花”。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难点,但不应该成为盲点;做好流动党员工作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不应该成为负担。如果说在农村的党员是“种在家乡的树”,那么流动党员便是“开在外乡的花”。与在农村的党员相比,流动党员年龄相对小、学历相对高,他们见多识广、思维开阔、资源丰富,是每个村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做流动党员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心都是肉长的。既然是做人的工作,就离不开真诚,离不开感情,离不开以心相交。流动党员一旦受到了尊重、重视和关心,就会源源不断把桑梓情怀转化为建设支部和家乡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与距离家乡的远
10、近没有必然的联系。距离远,不等于作用小,更不等于不能发挥任何作用。流动党员,应该是流动的党旗。立足本职、奋发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本身就是一种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流动党员工作,要增强主动性,感慨和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积极作为才能有所作为;要提高实效性,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搭建更多平台。五是以强化战斗力为根本,织密“四联四帮”一张网,更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联四帮”工程是六安市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出的党员帮带贫困户的工作模式。青墩村以推深做实“四联四帮”工程为抓手,组建社情民意组、安全巡逻组、妇女儿童组、青年事业组、文明建设组、产业发展组、政策宣传组、文化艺术组、环境卫生组、
11、村务监督组、技术服务组、招商就业组、法律法规组等13个小组,吸纳160多名党员和群众参与其中,密切了党群关系,扩大了群众参与,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全村其它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7月30日,青墩村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同时宣布在“四联四帮”工程中设立第14个小组一一“退役军人组”,这既是对退役军人的关爱,也有利于更好发挥退役军人在集体事务中的积极作用。下一步,青墩村还将考虑成立一个“关爱老人组”,进一步把关爱老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增强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关于“四联四帮”的作用,可以比作“积露成波”。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差序格局”,指出:“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
12、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是极度扁平化的,基本处于一个平面状态。乡村治理是一个像波纹一样不断影响、带动、延伸的过程。对一个行政村来说,村支书作为班长带动村“两委”,村“两委”带动党支部,党支部带动是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如此一圈又一圈地向外延伸,便可以向全体村民覆盖。遵循“波纹逻辑”,一个村就是一个同心圆,村支书是圆心,每一个圆圈都不可或缺、不能弱化。哪一圈弱了,都会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整体效能。“四联四帮”工程的意义,一是带动作用,党员带动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积极分子带动更多群众;二是辅助作用,实现了和村级工作的有机统一,克服了“
13、两张皮”O俗话说,“亲戚在于走动,支部在于活动“。青墩村的党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一些进步,关键在于“动”起来。当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动”,是一种有方向、有原则、有目的、有纪律、有规律、有规矩的“动”,是谋定而后动,不是盲目行动,更不是轻举妄动。实践证明,只有起来组织,才能组织起来;只要方法得当,就能组织起来。农村基层党建抓和不抓不一样,真抓和假抓不一样,表面抓和深入抓不一样,一时抓和一直抓不一样。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前提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党建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使命感;重点在于提高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关键在于强化责任担当,变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根本在于加强改革创新,改进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