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31867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汉滨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3月19日在汉滨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汉滨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吴大林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21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完成生产总值407.27亿元、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7.6

2、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4%o巩固衔接稳步推进。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员1557名,实现涉农行政村帮扶全覆盖。出台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系列政策,三类户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教育、医疗、兜底等政策稳定落实,防范因病返贫监测机制受到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新建新社区工厂99家,新开发公益岗位1664个,转移脱贫劳动力8.5万人。832平台等销售农产品3.6亿元。易地搬迁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安置社区居住簿制度全面推行。建总行、武进区结对帮扶持续强化,投入资金3.3亿元,实施项目103个。经济恢复稳中向好。147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158.6亿元,龙王泉30万吨富硒水、宏源泰袜业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康城雅苑、区档案馆等Ill个项目进展顺利。五里工业集中区发展提质,新增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5户。投入8500万元支持富硒特色产业,建成蔬菜保供基地14个,改造提升核桃园3.5万亩,生猪、茶叶、魔芋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增加值增长6.2%o区互联网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宝业农特产品物流园建成投运,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9%。组织招商28场次,引进项目61个,省际到位资金110亿元,同比提高22.6%。减税降费98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0553户,新增五上企业71家、数量全市第一。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网格化管理扎实推进,

4、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正式启动,茨沟镇获评国家卫生镇。城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秦巴路、明珠路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张坝路、流水河大桥等6路5桥建成投用,紫荆至茅溪公路、洪山龙王寨桥等4路5桥加快建设。库区移民后扶、病险水库加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堤防工程7.5公里。气化乡镇稳步实施,接通天然气2000余户。第五批电信服务试点全面完成,建成5G基站493个。治污降霾持续发力,五长+一员共治河湖全覆盖,十年禁渔成效明显,中心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二。林长制全面落实,绿化造林15万亩。蒿坪河生态治理完成投资1257万元,秦岭小水电整治全面完成。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教育事业持续加强,实施重点校建项目

5、19个,新增学位1170个,集团化办学成效凸显,双减工作稳步实施,关停学科类培训机构70家。区三院综合楼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竣工,区中医院加快建设,医联体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医疗机构整顿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建成医保智能监管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扩面提效,建民长岭等五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首个集镇自助图书馆在五里开馆。完成技能培训619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1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150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全面完成,创建健康养老示范点10个。社会保障、特困救助等措施落实有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在全省推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民族工作持续用力,老城街道办荣获

6、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321基层治理全面推行,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破小案暖民心等系列行动扎实推进,治安警情下降38.9%。信访工作持续加强,化解积案249件。“无欠薪区创建成效明显,追回欠薪2027万元。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59万剂次。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排查整改隐患654处,安全形势保持稳定。有效应对多轮强降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稳步推进。各位代表,2021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区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锚定目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顺利实现了区十八

7、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追赶超越、龙头引领迈出了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投入资金155亿元,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新建改建村组道路213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530处,改造农村电网385个村。建成易地搬迁社区170个,改造危房7042户,23809户81594人进城入镇。开发公益岗位L2万个,开展技能培训3.2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6万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60996户202998人全部脱贫,23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区脱贫摘帽,102万汉滨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昂首迈进小康社会。

8、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破解难题的主抓手,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五里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入驻企业188户,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96个,生猪、魔芋、核桃发展全市第一,茶叶全市第二,五里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数字产业后发赶超,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五年来,我们自觉扛实城乡建设重任,征收土地2.1万亩、房屋203万平方米,保障富强机场、汉江大剧院等30多个重大项目如期建成。改造城市社区及背街小巷205个,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

9、病有效治理,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城市形象和品质全面提升。大叶路、县财路等一批县乡公路建成通车,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项目竣工投用。五里、流水等重点镇加快建设,城镇化率提高5.7个百分点。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大棚房整治成效明显,注销矿权63宗。空气、水环境和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累计民生投入269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88%。坚持教育率先发展,城区新增学位L3万个,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基本完成,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双高双普合

10、格县区。新建、扩建公立医疗机构31个,互联网+医疗健康建成投用,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文化场馆437个,老城东关街区被命名全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炮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低保、特困供养分别提高1815元和100o元。公众安全感调查满意度大幅提升,荣获全省平安县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区称号。五年来,我们突出创新发展抓改革,两轮政府机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省三变改革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现场会在汉滨观摩。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300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100项高频事项下放到镇办,一枚印章管审批、只进一扇门

11、、只跑一次路、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全面实施,审批服务事项材料精简60%以上,市场主体达到6.8万户,连续五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区。争取上级转补、政府债券实现五连增。城投公司、五里园区公司等融资能力持续提升。68个农产品获得双品一标,8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家认定,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五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脱贫攻坚一线践初心、担使命,在推动发展中找差距、抓落实,履职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150件、政协委员提案1280件。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法治汉滨建设有力有效。政务公开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提质

12、增效,审计监督延伸到村。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有力,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以解决,政风行风持续向好。同时,统计、金融、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档案史志、红十字会、老区建设、慈善救助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作出了新贡献。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汉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要素供给日益趋紧、脱贫攻坚量大面广、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各种不利因素叠加,我们不抱怨、不懈怠,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了让全区人民骄傲的辉煌成就。放眼全国创新示范,获得国家循环发展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6项国字号殊荣,危房改造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家

13、庭医生签约服务茨沟模式在全国推广,涉农资金助推资产收益扶贫做法被财政部推介,新社区工厂发展被央视和新华社报道,电商扶贫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面向全省追赶超越,县域经济监测综合排名进入全省中上位次,获得全省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奖、省级文化先进区等荣誉20余项,现代农业园区、电商发展、营商环境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立足全市引领发展,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逐年上升,已超过三分之一,龙头地位更加稳固;完成了全市25%、全省4.3%的减贫任务,大区贡献更加明显。这些成绩与进步,是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全区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

14、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官兵、应急救援指战员、政法干警和复转军人,向在汉滨开展帮扶的中省市单位、投资发展的广大客商,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代表,五年的探索实践启示我们:实现汉滨追赶超越、龙头引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发展为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奋力实现绿色崛起;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用情用力提高民生

15、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破除惯性思维,激活发展动能,不断消除制约发展的一切束缚;必须坚持改进作风,低调务实不张扬,奋力拼搏勇争先,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基础条件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发展不足仍是最大短板;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开放发展氛围不浓,活力不强仍是最大难题;巩固衔接任务艰巨、乡村振兴量大面广、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基础不优仍是最大弱项;引资融资效果不佳、财政增收空间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矛盾仍是最大瓶颈;社会治理机制不优、精细管理程度不深、矛盾化解还有欠缺,风险防范

16、仍是最大压力;少数单位本位主义、少数干部担当不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依然存在,作风不硬仍是最大隐忧。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力解决。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生态立区、产业兴区、项目支撑、创新开放发展路径,突出三区一域协同发展,五里工业集中区推动现有企业、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服务管理、产镇融合五个提质,城东新区实施要素保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机制创新

17、五个提速,中心城区强化教育保障、医疗服务、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五个市区一体,农村区域打造产业龙头、治理典型、振兴标杆、集镇特色、旅游亮点五个示范,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谱写汉滨新时代追赶超越、龙头引领新篇章。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8%,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一)在经济发展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通过五年的发展,经济总量占到全市37%以上,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省域

18、内实现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五个进位,在市域内实现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六个引领。建成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全市生态康养产业先导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二)在产业建设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围绕富硒食品、纺织服装、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以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为主阵地,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支撑工业优先发展。做大做强生猪、茶叶、蔬菜、魔芋、核桃主导产业,做精做优蚕桑、油茶、拐枣、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提质增

19、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汉滨旅游新优势,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在城乡融合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立足区位优势,自觉扛实责任,助推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智慧化。精准落实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城东新区,聚力打造“湖城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创新引领半岛新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一批产镇融合、农旅融合重点镇。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北横线、瀛湖环湖路等一批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四)在民生保障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补齐教

20、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全力保障群众就业增收,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五年的努力,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更大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五)在生态建设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污染物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刚性落实十年禁渔,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国家II类标准,空气质量保持全省领先。坚决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努力

21、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区域。(六)在社会治理上追赶超越、龙头引领。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抓实抓细各领域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着力规范市场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社会氛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落实321基层治理,扎实推进法治汉滨、平安汉滨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平安银鼎,建成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先行区。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只要抓住机遇,奋力实干,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期实现发展目标。三、2022年工作重点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

22、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o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一)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首要位置,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着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让群众住房安全可靠。加强农村供水日常管护,提高农村人口饮水质量。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行动,不让学生因困难失学。强化因病防返

23、贫动态监测,提高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水平。健全就业监测体系,实施订单培训1+定向输出,提升就业增收质量。持续抓好后续帮扶,建设一批留守儿童之家、养老服务站、便民市场,规范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让搬迁群众安全感、融入感不断提升。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护,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聚力发展乡村产业。适度扩规模、稳步提水平、持续增效益,聚力打造生猪、茶叶、蔬菜、魔芋、核桃5+X特色产业示范带。建成立华10万头生猪养殖、民荣5万头生猪繁育项目,加快阳晨繁育基地迁建,确保生猪饲养稳定在65万头以上。改造茶园1.5万亩,建设陕南富硒茶交易集散中心,推动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品牌整合。推广忠诚一厂多园模式,建成蔬菜保供基地1

24、5个,发展设施蔬菜2000亩。大力推广林下魔芋,支持芋硒王、悠源魔芋发展订单生产,提高魔芋产业效益。改造核桃基地3万亩,发挥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作用,解决良种繁育、管护改造等问题,提升汉滨核桃品质。因地制宜发展稻渔、蚕桑、油茶、烤烟、天麻、养蜂、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支持产业龙头发展,培育一批有爱心、有热心、有诚心、有良心、有恒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质量强农行动,培育市级以上航母园区2个、家庭农场100个、高素质农民350人。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路、水、电、讯等保障水平。建成安岚高速吉河、双龙引线和紫荆至茅溪公路、天山至田坝公路、古关路、石梯青山沟桥、洪山龙

25、王寨桥、大竹园正板桥,加快建设东镇至三县堡公路、香河口桥至瀛湖桂花公路、茅溪沟桥,开工建设松坝至前河公路、紫荆规划桥、建民忠诚桥,启动建设叶恒路大河、紫荆集镇段改线工程。实施汉江综合整治张滩防洪三区、中小河流治理县河段防护项目,推进流水河心、瀛湖火星等76处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加快月河供水一体化、黄石滩灌区节水改造。实施一批城乡配电工程,提升城乡居民用电质量。启动气化乡镇二期,推进县河、大河等燃气设施建设。加快通讯网络提标扩面,实现搬迁安置社区、产业聚集区、交通干线5G网络全覆盖。着力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积极推动月河南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率先打造五里、流水、双龙3个示范镇和建民月河新村、县河红升

26、社区等30个示范村。(二)坚持大抓项目,推动投资稳定增长。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上项目、快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以项目的强势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高点定位谋项目。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走向、国家投资方向,把政策变成项目,让项目支撑发展。认真梳理十四五规划项目,按照全产业链细分归类,持续充实储备库,不断扩大总盘子,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中省支持。借力市场平台,发挥专家力量,高标准谋划、专业化包装,全年编报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0个以上。聚焦6个产业链条,发挥链主作用,谋划一批延链补链项目,把链条转化为具体项目,把项目镶嵌在产业链上。完善争取项目鼓励激励机制,

27、全年向上争取资金不少于35亿ytj精准发力招项目。深入贯彻开放招商工作要求,灵活运用市场理念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主动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接,引进一批电子线束、新型材料、纺织服装、毛绒文创、生态康养领域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招商引资155亿元。加大平台招商力度,发挥商会、协会作用,组建重点区域招商联络处,通过互联网全面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产业链定向招商、驻地化目标招商,引进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推进市区一体招商,力促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等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促进本地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发展。全力以赴推项目。建立双周调度、每月督

28、办机制,全力推进16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投资162亿元以上。组建攻坚专班,逐一制定措施,明确推进时限,做实项目前期,确保江源浩环保科技、康元医药技改等110个新建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压实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地协调责任,一对一做好服务,点对点解决问题,确保华芯智能毛绒玩具、城市风雅家具、时代棒茶生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等40个项目建成投用,月河快速干道、建民农光互补、永源旭综合市场、兴安府等120个项目实际投资超过80%。(三)聚力补链强链,加速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稳步扩规模,着力提效益,加快构建高质量产业体系。力促工业率先突破。完善园区配套和公共服务,优化产业发展

29、布局,提升五里工业集中区品质,壮大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全力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西北纺织服装产业城、毛绒文创二期、富硒食品二区、东区产业孵化园建设,确保东德顺食品、嘉高祥纺织等10个项目建成竣工。加快电子科技产业园、临港智慧产业园规划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力促欧利科、嘉利恒等企业建成投产。实施新社区工厂总部十行动,建设总部企业5家。落实一企一策机制,支持龙王泉、芋硒王、新乐祥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带动重点产业“串珠式发展,培育重点工业企业8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5虬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依托中心城市聚集优势,深挖城市经济潜力,打造城市服务业新高地。做强莲花、金州等餐饮品牌,培育

30、西城坊、鼓楼夜市城等10个夜间经济聚集区。支持汉城国际等实施商品+服务行动,推动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鼓励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带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支持瀛湖、双龙景区整合提升,建设瀛湖特色小镇、新农高茶旅示范园,抓紧谋划环安康湖旅游带建设,包装水上观光、湖岸文旅等项目,打造山水汉滨幸福安康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引进知名康养企业,加快秦巴明珠、极舟等康养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管理咨询、商务会展,提升发展家政服务、外卖配送、养老幼托,满足多业态、多元化消费需求。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紧密链接现代农业园、五里工业集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

31、业链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厂5家,加快建设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成智博物流园、供销冷链物流直供配送中心。依托832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深挖农业农村资源,打造流水凤凰、茨沟西沟等一批可观赏、可体验的田园项目。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融合秦巴数字港、智慧物流仓,形成数字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四)坚持补短强弱,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全域汉滨理念,管理好中心城市,建设好城东新区,发展好集镇社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互补的高质量城乡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当好城市主人,推动市区一体,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成果,加快创建全

32、国文明城市,持续打造秦巴明珠、品质之城。加大征收安置,有效管控两违,保障西渝高铁、环城干道东段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启动西关古渡街区建设,完成兴安、长春等棚改项目征收。推进34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兴安市场综合治理,提升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品味。实施老街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环境提升,规范地摊经济和“三车管理,让城市的面子和“里子一样干净整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管理精细到楼栋单元,把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聚力发展新区。聚焦城东新区建设提速,探索新区管理机制,推动新区加快发展。优化城东新区规划,为城市东扩留足空间。加快征收安置,以征收保建设,以建设促征收,完成土地征收IoOo亩。

33、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开工建设运动公园、城东工业园、集中供水等10个项目,加快建设崇山路、博学路、职教中心、棚改安置点、城市综合管廊等12个项目,建成张石大道、张滩堤路结合二区等项目。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服务保障,力促大庙山森林公园、磨沟水街等6个项目落地建设。积极盘活现有资源,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全年融资20亿元以上。打造示范集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找准定位、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着力培育镇域特色。加快园镇一体发展,提升集镇管理水平,重点打造五里工业重镇。放大区位优势,增强带动辐射,聚力打造大河、洪山、茨沟两山中心镇。突出产业优势,以产带镇、产镇融合,加快建设关庙、

34、张滩等产城融合重点镇。依托富硒茶园,探索采茶、制茶、品茶系列休闲体验发展路径,努力打造大竹园、牛蹄等茶旅融合特色镇。完善配套服务,创新旅游产品,聚力打造双龙、流水等生态旅游名镇。依托区域特色资源,着力打造沈坝、早阳等特色农业重点镇。依托红色资源,健全教育、培训功能,积极打造县河、紫荆红色教育基地镇。(五)坚持民生为本,持续提升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完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全力促进就业增收。落实就业优先,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保障好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扎

35、实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持续深化中西部劳务协作,努力打造汉滨劳务品牌。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收入家庭稳定就业。落实减税降费、稳岗扩岗、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稳步发展。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城镇就业人员基本待遇。鼓励就业创业,激发勤劳致富内在动力。奋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创建,加快推进高井中学、五星小学等22个校建项目,持续化解超大校问题;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扩大集团化办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加快学校管理改革,落实区聘校管制度,建立校长述职评议机制,规

36、范教师队伍管理。加快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区中医院、区三院传染病医院,改扩建8个卫生院,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套;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完善医共体建设,实现区镇村互联互通;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规范医疗行为;落实三孩配套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善集镇、安置社区体育设施配套,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扩面行动,推进自助图书馆、文化馆向镇办延伸;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实施养老服务幸福安享计划,建成阳光护理院二期,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改造提升敬老院3个。统筹推进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落实孤儿、无人抚养儿童、农

37、村留守儿童分类保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规范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等兜底政策落实,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及工伤、失业等保险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高质量建设退役军人保障体系,解决好退役军人实际困难。(六)聚焦绿色发展,持续建设美丽汉滨。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让汉滨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坚决当好秦巴卫士。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境整治回头看,持续治理秦岭五乱,加快推进蒿坪河污染治理。刚性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深入开展摞荒地、乱占耕地建房、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

38、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大矿产资源监管力度,推进采矿权有序退出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推进大坟大墓专项整治,深化绿色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林长制,稳步实施重点区域绿化,持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让绿色汉滨永不褪色。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推进化工、汽修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定在国家达标城市行列。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化五长+一员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深入推进禁渔禁捕,规范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加强水源地保护,完成红土岭水源地修复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乱搭乱建、乱贴乱画、

39、乱摆乱放专项治理,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和“五美庭院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着力整治餐饮油烟、噪声扰民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坚决杜绝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努力建设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推动绿色消费,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加快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转移转补双赢。(七)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增强发展活力。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问

40、题,推动机制、治理、保障创新,以高质量改革创新,激发追赶超越内生动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系统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政务服务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进镇村便民服务站建设,实现高频事项一网办好、重大项目帮办代办、民生事项”一次办结。加快推进数字汉滨建设,探索实施政务云、政务网和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和股权交易机制,集中解决产业发展流转土地难、启动资金难、产品销售难问题,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稳妥推进农村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不断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加快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管理机制创新,实现融合引领发展。完成区级融资平台整合,强化发展资金

41、保障。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创新落实321基层治理,打造社会治理典型。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提升矛盾化解效率。完善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制度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防控新冠疫情,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防范遏制责任安全事故。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全力保障校园安全。加强市场监管,保障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实施要素保障创新。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42、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深化建行定点帮扶、苏陕对口协作,常态化推进民营企业家和专业人才交流学习。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25家。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加大与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力度,建成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坚持“亩产论英雄要求,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综合运用股权融资、发债等手段,做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着力解决好融资难题。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新的历史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法治为先、担当为要、诚信为本、廉洁为基,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把政治建设

43、摆在首要位置,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开展“八五普法,启动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扎实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下沉,完善行政执法公示、记录和重大案件法制审查制度。完善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实现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建设有为政府。有知才能无畏、有知才能有为。完善区政府党组学习制度,提升班子履职能力和水平。保持积极阳光的状态,强化责任在我的担当,雷厉风行、率先垂范,以快干赢主动、以实干求

44、实效。优化督查方式,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安排、有时限、有落实、有结果、有反馈。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动态督查和全过程考核。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应对风险隐患。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设诚信政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说了算、定了干,责任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秉承企业为先、事无大小、全员服务理念,做到政企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政策落实零障碍,全力打造政策更优、审批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监管更准的营商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广泛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创建,重点治理失信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建设廉

45、洁政府。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廉洁纪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源出让、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管;前移审计监督关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认真贯彻三项机制,鼓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各位代表!新时代使命光荣,新征程重任在肩,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汉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