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奇才鲁子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东奇才鲁子敬.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江东奇才,鲁子敬鲁肃(公元172-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定远)县人。三国志评论:鲁肃“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J他与舒城周瑜是生死挚友。建安五年(200),经由周瑜介绍,鲁肃加入孙吴江东集团。从此,这对挚友,一个文韬武略,雄姿英发;一个儒雅练达,谋划深远,在集团的上层岗位上,弹精竭虑,忠心耿耿,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陈寿评论: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J周瑜为孙吴政权开疆拓上,智退曹兵的功劳,差不多家喻户晓,而鲁肃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吴录公认,在孙吴政权内,“周瑜死后,鲁肃为之冠”。其实,这对挚友的才能与功绩,几乎不分上下,只在伯仲之间。一、“榻上策”略,
2、首论“三分”吴大帝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时,曾对公卿大夫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势事矣这时,鲁肃己经去世,孙权这里说的,是他的一项功绩:制订“榻上策”。(鲁肃与孙权网络图)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后,“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乃独引肃,合榻对饮,密议在密议时,鲁肃高瞻远瞩,独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提出鼎足江东的建国方略“榻上策”。他明确的指出,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己经占有天时,“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定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他又进一步分析:天下局势如此,占据一方,自然不会招来忌恨。为什么呢?“北方诚多务。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
3、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从而建立一统的“高帝之业这就是鲁肃为孙权制订的立国大计“榻上策”。(鲁肃与诸葛亮网络图)鲁肃的“榻上策”,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人们往往称赞诸葛亮,洞察时局,明于世势,提出东汉之后,天下三分格局,是杰出的政治家。岂不知早在七年前,鲁肃的“榻上策”,就提出了“鼎足而立”的天下大势。历史进程,无可辩驳地证明,鲁肃应该是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甚至不要加“之一”尾缀。二、力主抗曹,襄赞大战鲁肃力主距江抗曹,是孙吴集团内主战派干将,又是襄赞赤壁之战的具体领导者之一,其功绩可与周瑜相媲美。建安十三年(208),北方枭雄曹操,基本上完成中原的统一,又把
4、目光瞄上江南沃土。他虎视眈眈,挥师南下,横扫新野,受降刘琮,占领荆州,进驻赤壁。他野心勃勃,意气张扬,写信孙权,扬言将顺江而下,要与孙权“会猎江东”!(孙权、周瑜、诸葛亮网络图)形势严峻,群臣震恐。重臣张昭一班文臣,认为曹操身为汉相,政治上占有主动地位;又夺取荆州,受降刘琮水军,控制了长江上游,江东己经无险可守,只有迎操投降一条路可走。孙权自己也缺少信心,拥军柴桑,看着刘备被曹军打得团团转,还没打定主意,而一片迎操的意见,更使他举棋不定。当时朝中,只有鲁肃一人坚决反对投降。他借孙权上厕所之机,追到议事厅外,对孙权晓以利害,明以是非,用现身说法,说服孙权不要听信投降的话。他说,象他这样的人投降,
5、照样可以做到州官郡吏,可是君主投降就无法安置,而不能容忍他了,这样势必断送孙吴的江东大业。他建议孙权,招回领兵在外的周瑜,从而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拔刀斫下奏案一角,警告说:如有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火烧赤壁网络图)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与鲁肃担任军事统帅,率领孙刘联军主力,迎战曹军。他们终于凭着无畏的精神,过人的雄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火烧赤壁,血战江陵,打败曹操,一战而定天下三分大势,巩固了孙吴的江东政权。(孙权、曹操、刘备网络图)三、倡导联军,组建联盟史家裴松之评说:“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皆(鲁)肃之本谋J三国时代,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倡导者与维护者,是组建抗曹联合势力,奠定并稳住
6、天下鼎足三分大局的出色的外交家。建安十三年八月,曹操调集重兵,剑指江南,孙吴江东政权面临着生死存亡危机。这时,荆州刺吏刘表刚好病逝,鲁肃主动要求,以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目的是联络寄寓荆州的刘备集团,联合抗曹。当他到达夏口(汉口),曹操大军己经横扫荆州,狼狈逃窜的刘备,在当阳(荆门)又被曹军轻骑追上,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鲁肃找到刘备,询问作何打算,刘备说,苍梧(梧州)太守吴巨是他故人,打算投奔他,到南方去找出路。鲁肃当即劝阻。他以孙吴使者身份,申说江东政权,君臣一心,同仇敌忤,而且丁众多,兵精将广,疆域辽阔,物资丰盈,是一方顶天立地霸主。因此,他建议刘备联合孙吴,共抗曹军。他又以诸葛瑾朋友的
7、名义,会见其弟诸葛亮,俩人不谋而合,一致主张抗曹。于是刘备接受鲁肃建议,放弃南下,改行东向。他命令仅存的关羽水军万人,与刘琦的万人荆州军,退守樊口(鄂城),并派遣诸葛亮为使者,跟随鲁肃,前往柴桑(九江),与孙权会谈,正式结成孙刘联盟。正在这时,曹操送来恐吓信。鲁肃周瑜力排众议,主战抗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并且受命领导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立下丰功伟绩。大战之中,曹军受到很大损失,但是双方力量对比,并没有改变多少,曹军的陆战武装仍然远远超过江东。而刘备却已经今非昔比,先后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逐步站稳脚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武装劲旅。刘备又亲自拜见孙权,要求把他己经占有的荆州土地,
8、划给他立足、养军。当时,孙吴集团内部,对此持有两种意见:吕范等大臣主张,要用美人计,扣留、软禁刘备;鲁肃则持不同意见,反对因土地问题而破坏孙刘联盟,主张出借土地,增强盟友力量,给曹操多树一支对手,分散、转移曹军兵力,避免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孙权原本不情愿出借土地,后经鲁肃分析利害得失,也认识到巩固联盟是当务之急,就答应将长江以南各郡,暂时借给刘备。在三国时代,出借荆州,是稳定天下三分鼎立的重大事件,意义非同凡响。正在写信的曹操,听到这一消息时,震惊失态,手中的毛笔都吓得掉到地上。他最担心的大事,就是孙刘联盟的继续与巩固。他心知肚明,孙刘联盟将是他统一江南,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鲁肃与周瑜网络图)
9、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积劳成疾,英年而逝。他去世前夕,郑重地推荐鲁肃,继任他的统军职务。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遣诸葛瑾,索要荆州三郡;刘备说,要等他打下凉州再还,还把孙权派往三郡的官员,驱逐出境。于是,孙权命令吕蒙,攻占了三郡。建安二十年(215),刘备赶赴公安,命令关羽抢夺三郡,鲁肃则奉命堵住关羽南下。两军对峙,剑拔弩张,战争之火,一触即发。在这紧要关头,为了解除危机,维护联盟,鲁肃主动邀请关羽,在约定地点,“单刀赴会”,当面说理。(单刀赴会网络图)鲁肃回顾当初,刘备在走投无路的艰难困顿中,他是如何劝说、引导他,走上联吴抗曹之路,而彻底改变命运的历史事实,据实明理,以
10、理服人,说得关羽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从而暂时制止了联军火拼危机,表现出无畏的英雄豪气,与睿智的外交谋略。后来听说曹操派遣张郃,深入巴西,威胁蜀中,后院危急,刘备求和;孙权也感到兵力不足,同时念及妹夫郎舅亲情,同意和解,双方罢兵,并签下“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各占三郡。就这样,濒临破裂危机的孙刘联盟,得到巩固,继续成为一支能够对抗曹操的合力,稳定了鼎立的天下大势。(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网络图)四、“奇才”去世,哀荣至极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因病去世,享年46岁。值此忌时,孙吴举哀,诸葛设祭,悼念逝者,祭奠英灵,思慕绵绵,哀荣至极。如此人生,辉煌壮丽,泽润当世,启迪后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对鲁肃的一生,孙权曾作出“二长一短”的评价,充分肯定他“鼎足而立”的“榻上策”略与主战赤壁的历史功勋。至于“一短”,是指鲁肃出借荆州的主意。关于这一点,世人与史家的观点,却完全相反,认为正是他的这一主意,有效抗拒曹军南下的孙刘联盟,才得以继续与巩固,从而稳定了赤壁之战奠定的鼎足三分的天下格局。(镇江鲁肃墓网络图)因此,孙权说的“一短”,却是鲁肃的又一大智慧、大功绩。所以,在三国时代,鲁肃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流的外交家,“实奇才也二陈存选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