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4055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电大酒泉分校直属教学点《毕业论文(汉本)》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0007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甘肃开放大学毕业论文2022级春季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题目:论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所属分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概要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联接东西方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在石窟、民族、乐舞、佛教起源中的文化传承,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本论文结构较为完整,层次清楚,观点明确,论据较充足,论证有力,语言比较通顺,简练,论文格式规范。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评分:72分指导教师签名:王银治2022年10月10S答辩小组评语及答辩成绩答辩答辩主

2、持人周葆青评分答辩时间2022年10小组答辩教师王银治月25日签字答辩秘书赵霞分校综合实践指导委员会意见同意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意见签字(盖章):2022年10月25日省校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签字(盖章):年月日甘肃开放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教师指导记录表分部甘肃分校酒泉教学点金塔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第次指导指导时间:2022.9.15指导内容:审定论文的题目,拟定论文提纲和格式要求第次指导指导时间:2022.9.25.指导内容: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论文有关参考资料围绕论文主体撰写论文第次指导指导时间:2022.10.5指导内容:调整论文结构,锤炼语言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202

3、2.10.25指导内容:审阅论文、评定论文成绩,并指导论文的答辩方法和技巧说明:此表填写一份,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作为论文档案资料归档保存。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发展1一、丝绸之路2二、河西走廊的地位2(一)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中的地位2(二)河西走廊在族群文化中的地位3(三)河西走廊在古代的战略地位3(四)河西走廊在今天的战略地位3三、河西走廊的文化艺术多样性4(一)石窟文化4(二)民族文化4(三)乐舞艺术5(四)佛教译经5(五)文学传承6四、中小学课程教育融入7五、致谢7六、参考文献8摘要: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联接东西方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黄

4、金路段。河西走廊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在石窟、民族、乐舞、佛教起源中的文化传承,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关键词:河西走廊、文化多样性、历史地位、石窟、民族、乐舞、佛教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中西的国际通道,对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应该说,河西走廊又是丝绸之路黄金段中的黄金段。当时,仅仅是一个侍从官的张骞,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气,率领百余人从长安出发,栉风沐雨、披星戴月,途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和西亚各国。真正的丝绸之路,不是地图上的一条路线,也不是教科书上

5、的一个名词,而是一路走来,伴随着悠扬驼铃的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动听故事。从“明光铠”到恺撒的新衣,从敦煌莫高窟到世界中心撒马尔罕,从中国的造纸术、火器到传教士和旅行家,还有盛唐的异域风情透过浮动着历史硝烟的面容,我们一起细数丝路沿途无数帝国的兴衰荣辱,遥想大漠黄沙中的金戈铁马。二、河西走廊的地位(一)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汉唐之际,丝绸之路繁荣了近十个世纪,河西走廊一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汇融的核心区域。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持久的多元文化交汇,使丝绸之路文化在这一地区传播汇融、涵化生新,保存至今的各类文化遗产丰富而厚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河西走廊丝绸之

6、路文化进行必要的梳理诠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O河西走廊是连接不同空间的特殊通道,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文化形态和民族融合之间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桥梁沟通作用。它既是地理、自然空间的走廊,也是文化变迁的走廊、中华民族融合的走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走廊,还是穿越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时空走廊”,是激活原始意象和民族记忆的艺术走廊。河西走廊的每一个“驿站”,如“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金昌、“嘉峪关”、“玉门关”、“阳关”、“敦煌”等,都曾上演过可歌可泣的历史壮剧,也留下了诸如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嘉峪关墓葬画和悬壁长城、雷台铜奔马、西夏碑文和汉简等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当代

7、,共和国的许多重大标志性成就如两弹研发、载人航天等都与河西有关。河西因此既是地理空间形象,也是文化符号和心理意象,是中国西部意象和文化符号的“节点”。“河西”是一个由特殊地理环境、多元历史文化和丰厚人文精神构成的时空。在国际视野里,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河西走廊具有特殊的意义。河西走廊文学是河西文化精神的审美外化和情感表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边塞诗和“西凉文学”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进入古代社会末期,随着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河西走廊的文学整体式微。进入现代以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李季、闻捷等诗人在甘肃工作和创作,曾经给河西带来了新的文学气息,但是影响并不很大

8、。新时期以来,河西文学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气象:涌现了一群从不同视角凝视和书写河西的作家,氤氤着一种源自河西又超越地方与族群而获得人类意识的创作精神,产生了一批以河西“地方性知识”为表现对象、构建河西文学世界的独特作品。河西走廊文学,虽然有一些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但是按照以往的所谓主流的批评范式,许多重要作品进入不了批评家的视野,自然也得不到客观的评介。但是,丝绸之路视域的引入,以及文学人类学视角的切入,可以发现它们独具的特点和价值。(二)河西走廊在族群文化中的地位河西走廊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河西走廊的焉支山一带是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有巨大作用,国家组建山丹军马场。匈奴、羌、

9、氐、月氏等游牧民族曾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一定意义上说,河西走廊就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民族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华文化形成的重要涵养地。从西王母、炎帝、黄帝开始,三代至秦统一,特别是汉代,河西走廊相关人事几乎占据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议题。魏晋时期,河西走廊还是整个国家版图中唯一保存和传承儒学的区域,这与中原人热衷的玄学截然不同。特别是凉州(武威)儒学成为北朝时期恢复儒学的主力。至今,武威文庙仍是中国第三大孔庙。陈寅恪说:“河西旧有的以儒学为主题的汉族传统文化不仅未曾沦替,反由于中原人士的迁入而有所发扬。等到北魏建立,河西重新归入中原王朝版图,保存在这里并得到发展的汉

10、族传统文化又回流中原,成为北魏立国的指导思想和各种制度建立的凭借,不仅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而且成为隋唐制度的一个渊源。”这一文化现象值得研究中国文化和河西走廊文化的学者高度重视。也正是通过河西走廊的集结和沉淀,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形成中国佛教最主要的派别,隋唐以后,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文化的进度和方向。伴随着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向东移、向南迁、最终北定,宋元明清的河西走廊繁荣不再:更因为环球航海路线的发现和开通,河西走廊的交通要冲作用渐行渐远。但我们无法忽略,中华文明和民族的繁盛与否都跟河西走廊有着很大的关系。河西走廊是中华民族地理版图中的强力粘合剂,陕西、宁夏、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

11、被它牢固地粘合起来,这些地域的面积总和达551.97万平方公里,它多于中国版图一半的比例。汉代和唐代都高度重视河西走廊一带,即在于此。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今天,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又将容颜焕发。(=)河西走廊在古代的战略地位河西走廊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河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是军事重镇。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的得失,牵动着西域的归属,于是,河西走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张骞出使西域,路经河西走廊,被占据河西走廊匈奴截住,历尽曲折,矢志不逾,终于到达了西域,可是回来的时候,还是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截获了,无可奈何,河西走廊是唯一的通道。随后,大将军霍去病血战河西走廊,连克四州

12、,驱逐匈奴,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张骞二次出使西域便顺利得多了,由此开创了中国新的历史。从此以后,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中国通过河西走廊走向西亚,走向欧洲,走向非洲,走向世界。直到今天,河西走廊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四)河西走廊在今天的战略地位河西走廊在历史时期曾长时间影响国家的战略安全与发展,到了元时清时期虽然一度衰落,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其重要的地位,像元代著名的“凉州会盟”就发生在武威。抗战时期,河西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进入的大通道。对今天而言,河西走廊是国家交通网与经济发展中的大动脉,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通道。因为河西走廊是环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和中亚、

13、俄罗斯交通的大动脉;另一方面,河西走廊大通道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首要通道,而新疆则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安全,这个安全涉及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涉及国家领土安全,涉及国家资源安全,涉及国家未来发展。像连接新疆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石油管道、西气东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都通过这里把新疆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其地位不可替代。三、河西走廊的文化艺术多样性(一)石窟文化众所周知,河西走廊的佛教石窟与造像艺术丰富多彩。河西地区与新疆同为佛教艺术宝库的源头之一,是我国境内保存早期石窟较多的区域,众多的石窟成为河西一道壮丽的宗教文化风景线,堪称石窟艺术博物馆。其中比较重要的

14、有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文殊山石窟、天梯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等,这些石窟都有北凉时期的洞窟,保存有比较原始的石窟图像。武威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北凉录中说到北凉王沮渠蒙逊在“州南百里崖”中开凿“凉州石窟”,唐人所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广弘明集法苑珠林及梁释慧皎高僧传昙无谶中均有记载。天梯山不仅保存有北凉时期开凿的洞窟,1958年因兴修黄羊河水库,天梯山石窟窟址地处水库淹没区,甘肃省博物馆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在搬迁窟内塑像和壁画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北凉时期的壁画。天梯山北凉时期的洞窟窟形对河西地区石窟影响很大,如第18窟,其特点是中心柱作三层塔式,前

15、室人字坡顶,后室覆斗顶。凉州石窟对于研究河西地区的石窟寺和佛教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凉州石窟对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修造也有直接影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用“凉州模式”指称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风格。北魏灭北凉后,徙凉州吏民3万余口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包括一大批学术精英,众多的僧侣、佛经翻译者以及参与开凿建造天梯山石窟的工匠。这批僧侣、工匠参与营建云冈石窟时传承了北凉本土的思想和粉本样式,由此产生了“凉州模式”。后来的龙门石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成为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代表,莫高窟成为中国佛教石窟的翘楚,宏大瑰丽、无与伦比的佛教艺术殿堂。莫高

16、窟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于一体,是佛教艺术的典范,亦是中古社会的历史画卷,它完整反映了自十六国北凉至元明清一千多年间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史,更是河西古代历史的生动再现。以莫高窟闻名的敦煌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敦煌艺术成为华夏文明无可比拟的一个重要载体。(一)民族文化河西走廊地处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这里是四大古文明交流传播的唯一交点,同时也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聚居地。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提出“民族走廊”概念,河西走廊被赋予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含义,但河西走廊延续的丝绸之路是几千年文化“自在”的汇聚之地,现行政区有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嘉峪关市和酒泉市

17、。由于河西走廊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特殊的地域文化长期交融结合而沉淀出经典民俗文化,承载着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特色等。其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河西走廊各地区将传承和传播民俗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建设了集中展现各地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村。国内外学者运用论证法、功能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分别从新媒体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播方式、路径、影响力等方面做了较多定量研究,但对以民俗村作为传播载体的民俗村文化传播缺乏深入研究。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在文明交汇、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沉淀了独具

18、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民勤曲子戏、河西宝卷、永昌皮影戏、甘州小调等。截至2021年6月10日,甘肃省已有8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西走廊各地区文化既有相似性,又具有异质性特色。例如,在河西走廊五市均有传唱河西宝卷,在分类上根据内容和念法差异分为甘州宝卷、肃州宝卷、凉州宝卷等多种类别,而民俗村在展现这些内容时经常缺乏独有的特色,造成多个地区民俗村文化类同的现象。民俗文化村的相似性还体现在建筑都以仿古建筑为主,每年春节期间都有社火、舞狮等活动。与此同时,其异质性特色也非常明显。(三)乐舞艺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文化涵化生新的另一突出表现是西域乐舞艺术的落地繁衍与融合新变。西凉

19、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河西走廊敦煌、酒泉、武威等地。隋书音乐志曾载:“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有凉土,变龟兹声为之,号秦汉伎。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于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吕光灭龟兹时得到了龟兹乐,他割据河西建立后凉,将龟兹乐加以改造,注入了河西本地音乐的成分,也混杂了秦汉旧乐的音声,形成了河西地区特有的西凉乐。文献记载吕光使用了两万只骆驼运送征西域所得珍宝和乐舞艺人,在姑臧将乐人舞伎和各种乐器编成一支庞大的乐舞队,改编了大量的龟兹乐曲,与河西原有的乐舞加以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西凉乐多用琵琶、五弦、箜篌、长笛、铜钱等乐器相奏和,舞蹈多为独舞或四人舞。乐舞相

20、配,取其委婉婆娑之妙。”旧唐书音乐志说,西凉伎者,“盖凉人所传中国旧乐而杂以羌胡之声也”。西凉伎产生于河西走廊,在都城长安和京畿地区深受欢迎,广为流传,内容起初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它是传入敦煌、酒泉、张掖、武威等地的西域音乐歌舞,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融汇河西走廊以致中原乐舞文化的元素,而逐步定型。前凉张重华时,天竺乐舞传入凉州,并随之传来了凤首箜篌、五弦、琵琶、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钺、贝等九种乐器。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原木是流行于西域的佛教音乐,称婆罗门曲,后来随着佛教东传而流传到河西一带。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婆罗门曲给唐玄宗,得到玄宗的欣赏,唐玄宗根据杨敬述所献婆罗门

21、曲进行修改、润色,终成霓裳羽衣曲,遂成为风靡一时的乐舞,此可谓不同民族艺术融合的典范。而龟兹乐属于“原生态”的西域音乐。”龟兹者,起自吕光灭龟兹,因得其声。吕氏亡,其乐分散。后魏平中原,复活之。其声后多变易,至隋有西国龟兹、齐朝龟兹、土龟兹等,凡三部。”龟兹乐乐器以鼓类为主,伴以笙箫、钺、贝等,约以15种器乐合为一部。此外,还有与龟兹乐相配的胡腾舞、胡旋舞,也由西域传入河西,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上西域乐舞艺术的重要传播拓展地,当时乐舞艺术交流相当繁盛。(四)候教译经河西走廊有遗留的国家级寺院、石窟寺12处。作为东西交流古道前沿的河西走廊,最早接触了由印度传进来的佛教。战事频繁,苦不堪言,人心迫

22、切思定求安。而佛教,“普渡众生”的教义正中民众心愿,自此河西走廊佛事大兴,出现了“村坞相属,多有塔寺”的景象已在论述早期佛教的发展时,都有对河西走廊的佛经翻译活动与佛经翻译家进行介绍,包括梁启超的中国佛教史、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吕激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教学会编的中国佛教、蒋维乔的中国佛教史、任继愈的中国佛教史、杜斗城的河西佛教史、刘保金的中国佛典通论、赖永海的中国佛教通史、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士强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等。另外,一些研究区域佛教史的文章,如陆庆夫的五凉佛教及其东传(1994)、冯金戈的五凉时期的凉州佛教(2016)等,研究了五凉时期佛教的发展,兼谈了河西佛经翻

23、译的情况。佛教影响研究中的河西翻译活动简述。刘建丽在西夏时期河西走廊佛教的兴盛中指出,西夏前期译经、演经主要以回鹘僧人为师,而甘州回鹘是西夏境内的一部分居民;到了西夏中晚期,凉州、甘州成为修建寺庙的重点地区,也是译经刻经的重要地区。杜斗城(1997)在试论北凉佛教的影响中提到,北凉时期在河西有很多僧侣翻译佛经,北凉灭国后,很多僧人南下,对佛教的南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梁继红(2007)在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凉州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列举了历代凉州的译经活动和佛经翻译家。扎西卓玛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及意义中提到,吐蕃占领敦煌后,一批西藏僧人前往敦煌开展讲经和译经的活动,为汉藏文化交流做

24、出了巨大贡献等等(五)文学传承河西走廊文学是河西文化精神的审美外化和情感表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边塞诗和“西凉文学”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进入古代社会末期,随着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河西走廊的文学整体式微。进入现代以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李季、闻捷等诗人在甘肃工作和创作,曾经给河西带来了新的文学气息,但是影响并不很大。新时期以来,河西文学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气象:涌现了一群从不同视角凝视和书写河西的作家,氤鼠看一种源自河西又超越地方与族群而获得人类意识的创作精神,产生了一批以河西“地方性知识”为表现对象、构建河西文学世界的独特作品。河西走廊文学,虽然有一些在

25、全国产生了影响,但是按照以往的所谓主流的批评范式,许多重要作品进入不了批评家的视野,自然也得不到客观的评介。但是,丝绸之路视域的引入,以及文学人类学视角的切入,可以发现它们独具的特点和价值。在河西走廊文学现象中,比较多地涉及到“历史”,而这里的作家对于历史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比较接近人类学家。河西走廊文学对历史的发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被所谓正史忽略或遗忘的历史,一是日常生活的历史,换句话说,历史是日常的。充溢着民间文化、民众心态和民间思维的河西走廊历史,在西部作家笔下熠熠生辉印。三、中小学课程教育融入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手

26、段。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通过在讲述中穿插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故事,播放红色电影来进一步解析课本中红色文化的意义,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动”起来。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要真正打破各学段、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红色文化贯穿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始终。红色文化融入课外实践。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做到有机衔接,就必须冲破课堂灌输式教育的局限,充分发挥课外实践的作用。学校应在大、中、小学中单独设置学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在各地红色纪念馆参观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从书本中走向现实,让学生真正理解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领悟革命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

27、心,外化于行。各学校可根据大、中、小不同阶段受教育者心理特点,在小学通过少先队活动,在中学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在高校通过主题党日、社会实践、专题党课、党员先锋岗创建等形式,在纪念馆、战役发生地点馆开展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体会幸福的来之不易。红色文化融入教学改革。大、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发挥学校校园文化作用,各阶段学校要打破学习阶段的壁垒,开展联合活动,让德育课程不仅仅限于书本知识,还可采取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编演红色小品、邀请红军老战士及抗疫英雄做讲座等多种方式,促进德育课程的改革,而河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涵盖河西各市,各层次学校可根据就近原

28、则,结合校本特色,设立特色德育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四、致谢首先,我要感激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到最终的定稿,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其次,感谢学习的全体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们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最后,感谢所有陪我们一路走来的同学,感谢你们。毕业在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铭记师长们的教诲,一路前行!再次感谢你们!参考文献1王天孜.驼铃古道丝绸路J.中国图书评论,2019(04):127.2沙武田.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兼谈河西走廊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定位和宣传侧重J丝绸之路,2014

29、(12):16-19.3张亚君.人文涵化: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文化片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4):1-5.DOI:10.13805/ki.2095-7009.2019.04.002.4程金城,张栋.文学人类学和丝路视域中的当代河西走廊文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1):124-133.DOI:10.13885/j.issn.1000-2804.2020.01.015.5张银.新时期河西走廊文化探析J.丝绸之路,2020(04):86-89.6蒋兴国.河西走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04):27-31.DO

30、I:10.13874/ki.62-1171g4.2011.04.014.7刘建明,王泰玄,谷长岭,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口口.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3:198.8韩世丙,郭彩瓷河西走廊民俗村的文化基因传承与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7):31-33.9隋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910秦永和.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134138.11王作伟.历代河西走廊译史资料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语言与翻译,2021(02):57-63.12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一一以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为例13庄瑜.上海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德育视点,2020(06):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