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工业区大规模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河工业区大规模产业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讯、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境保护和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整个工业之本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已经被中央确定为调整产业构造、拉动我国经济走向持续高增长的重要战略。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在充足调研、借鉴已经有规划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厂潮白河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2023年至2023年期间的产业发展设想。第一章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全省调整产业构造的突破口,近些年产业构造不停深化调整,装备制造业已逐渐成长为本省的战略支撑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获得了突破进展。为通过引入大型项目推进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信息、
2、现代装备、新能源等先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汇集,我县于2023年5月开始建设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并于2023年12月被省发改委等五部委确定为首批省级产业汇集区,近期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40平方公里,起步区8平方公里。通过3年多的发展,电、水、暖、热供应体系和通讯体系日渐完备,包括石油装备产业园、新能源环境保护产业园与新型建材产业园在内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区已规划运行。2023年,工业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毕63.8亿元,生产总值完毕2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完毕1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毕19.6亿元,实际运用外资419万美元。截至目前,工业区公共开发投资10.5亿元,签约入区企业数量到达9
3、4个,其中外资企业9个,协议投资126.1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28个,总投资42.2亿元;动工在建22个,总投资44.5亿元;计划动工44个,总投资39.4亿元。工业区已初步建立涵盖钻机组装、电控系统、固控系统、液压制动系统等的石油专用设备产业,涵盖太阳能集热管、供暖节能设备、高压水射流清洗设备、吸尘除尘环境保护设备等日勺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及其有关配套,涵盖智能幕墙、铝型材、塑钢型材、安全防护用品、胶球清洗装置、二次滤网净化妆置等的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以富邦德、欧珑、菲斯曼、金事易达、和平铝业、华辰天地等企业为代表的、具有带动能力的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支。正在建设中的宇信现代服务产业区则是目前
4、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区的先行之举,将涵盖从元器件生产、整机组装到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及售后服务等较为完善的金融电子信息产业链。工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拥有强大发展潜力与空间的同步,仍然面临产业规模偏小、周围竞争压力大等某些不可忽视的挑战,需要规划先行、加强扶持,深入挖掘发展潜力。第二章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竞争,国家和本省公布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装备制造业既是国民经济能否挺立w、J脊梁,也是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和桥梁,其发展状况直接衡量一种国家或者一种地区的竞争实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进消费、增
5、长投资、稳定出口日勺一种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构造、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现实切入点。根据2023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发言精神与河北省贯彻贯彻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行意见,本省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构造摆到愈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汇集区建设;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产业,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继钢铁之后新的支柱产业:到2023年,增长值到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潮白河工业区良好的内外部投资环境带来明显的汇集效应。首先,工业区具有良好的石油装备产业基础。我县区位优势独特,地处石油装备产业辐射
6、带,成为国际化石油总部汇集地直接辐射区;潮白河工业区周围科研气氛浓厚,逐渐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一体的完整石油装备产业体系;工业区未来三年还将投入数亿元用于基地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为建设环渤海石油装备产业新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工业区依托北京雄厚的研发技术和巨大的市场,地理位置突出,投资环境优越,在发展新能源环境保护产业与建材、新材料产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菲斯曼太阳能集热器低碳产业链的成功构建、石油装备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即将建成投产以及华北地区铝型材制造龙头企业和平铝业的签约落地,均标志着大厂潮白河工业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最终,良好的配套
7、功能和发展平台建设为大规模承接高端制造业奠定基础。2023年,工业区基础建设资金合计投入8亿元,波及道路交通、功能配套和形象提高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3项。围绕打造“三横两纵多线”路网格局,重点实行了“一横启动、两纵北延、多线联网”的道路建设工程。围绕推进电力、通讯、有线电视设施升级,新建11万千伏变电站1个,引入北京“010”程控,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全区覆盖,同步启动实行了供热、供水“两站”建设。围绕提高工业区外在形象,完毕了工业区重要街道改造工程;建设石油装备产业园信息馆、宇信产业园展馆、新能源及环境保护产业园展馆;启动了群英渠景观建设和工业区综合展示区工程建设。第三章产业发展定位一、产
8、业发展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区。按照“吸纳承接、融合提高、重点突破”日勺规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为重点,积极承接京津及境内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节能环境保护设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制造业W、J转移,增进创新要素和优质项目向大厂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区汇集,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形成与京津高效对接、特色各异的新兴产业区域发展格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汇集区。以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汇集日勺思绪,依托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已经有的输送机械、石油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业优势,深入开拓节能减排装备、新能源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在交通、环境保护和专用装备等
9、三大领域加紧发展步伐,打造京东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汇集区。二、重点发展领域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已经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吸纳电子信息产业高附加值环节在大厂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区布局。重点引进世界上技术领先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培养本土具有潜质的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形成自元器件生产、整机组装到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及售后服务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新能源产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以重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为龙头,推进动力性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研发,加紧培育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做大汽车启动电池生产规模,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以太阳能集热器生产为主,散热器、供暖节能设备、吸尘除尘环境
10、保护设备等节能环境保护设备配套生产于一体、具有整体联动效应的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面向京津优势产业领域和消费市场,在老式建材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加大光伏玻璃幕墙、太阳能集热管、铝型材、塑钢型材、安全防护用品、胶球清洗装置、二次滤网净化妆置等新材料日勺开发力度与产业链关联度;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和产业化体系,打造以建材机械设备、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内外装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金属及非金属材料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建材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在已经有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汇聚基础上,结合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发展思绪,加强与环
11、渤海区域内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协作配套,筹划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环境保护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自动化除尘设备、供暖节能设备等项目,加大环境保护节能设备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新能源设备零配件领域以太阳能集热器为主,加强新能源设备零配件的产业汇集效应。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煤炭、石油、冶金、建材等装备领域,加紧开发现代化成套高效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等新一代重大装备,推进装备的智能化、精密化和集成化。第四章产业发展目的一、产业发展总体规定立足既有的产业比较优势,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关键,抓住北京世界都市建设的产业发展条件和机遇,大力实行“构造优化、技术升级、专业配套、产业集群”的整体
12、战略。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到2023年,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相融合、老式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步推进的产业发展大格局。二、重点产业发展总体目的1、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十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35%以上,到2023年到达45亿元,其中金融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合计产值到达25亿元。2、新能源产业未来十年年均递增35%以上,到2023年实现产值40亿元以上,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30%;规模以上企业25家以上,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3、新材料产业未来十年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23年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
13、;培育各类企业15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日勺企业3家以上。4、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十年年均递增30%以上,到2023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5家以上,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5、环境保护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十年年均递增30%以上,到2023年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6、专用设备制造产业未来十年年均递增25%以上,到2023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以上,培育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的龙头企业。第五章产业发展思绪未来十年,大厂潮白河工业区将重点在如下四个方面继续探索和实践。一是突出区域特色,
14、强化创新引导工作。坚持把发展方向与工业区基础条件相结合,把发展思绪与突出工业区特色相结合,围绕“三为主”(所有工作以开发建设为主、开发建设以招商引资为主、招商引资以协调服务为主),继续明确和推进工业区规划完善、功能配套、产业集聚、服务升级和职能转变等重点工作,并坚持以思绪的突破和措施的创新引导工作贯彻和目的实现。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融入京津经济体系。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深入研究京津唐都市发展规划,充足对接北京CBD东移规划,与周围地区在交通、能源、环境保护及配套设施方面实现无缝对接,为全面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服务京津市场提供最合理、完善、高效的规划保障,切实做到优势互补、功能互补。重点完善控制性详规
15、、道路交通专题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启动功能配套区近期建设规划(20232023年)。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完善路网体系和道路景观建设,满足企业生产、都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加强环境整改,融入绿色环境保护理念;发挥滨水自然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宜居和旅游城镇;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生产、发展发明良好环境;切实转变工业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顿等措施,引导他们投身二、三产业,提高其经济收益和生活水平。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低碳产业汇集。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规定,把低碳经济引入工业区,从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到配套服务功能设置,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节
16、能降耗到生产过程w、J节能减排,从原则化产品的生产、使用到“三废”生产再生运用,从变化、治理自然环境到保持、维护自然状态等入手,进行全面、周密、细致的筹划,全力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区。第六章重点建设工程以省市加紧产业汇集区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全局统筹、重点突破、整体提高、基础保证”的工作思绪,推进潮白河工业区跨越争先步伐,重点推进基础建设、产业培育、低碳示范、服务提高四大系列工程。一、基础建设工程未来23年计划投资30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功能形象。其中,2023至2023年计划投资10亿元,实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4项。1、道路工程以“对接外部干道、增长内部支路”为目的,深入加强道路建设,
17、重点实行蒋谭路北延、厂通路结转、福喜路北延结转和产业园支路建设等4项工程;2、景观工程以“提高形象、打造特色、树立品牌”为目的,启动滨河景观带建设,重点实行近水路、滨渠大道、蓝色景观水街、综合展示区、厂通路绿化和节点景观建设等5项工程;3、配套工程以“提高基础功能,服务项目建设”为目的,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行北部供热站、污水处理厂、供水厂、综合服务中心和南部供水厂建设等5项工程。二、产业培育工程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后劲,以多种形式引入和培育企业,深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实力。未来23年,计划引进项目100个,协议总投资5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10
18、亿元项目30个,1-5亿元项目50个。1、产业园建设工程探索产业园招商模式,从工业区土地转让的老式招商方式,探索开发包括孵化器、工业厂房、总部基地在内的多产品形态的产业园招商模式。以多元化、精细化的产品形态满足不一样发展阶段企业的生产需求。孵化器重要面向创业型企业,原则厂房重要面向中小企业的J制造基地,总部基地重要面向综合型、职能型、成长型及区域型总部企业,而老式的土地转让方式则继续面向企业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打造专业载体,未来23年在工业区的先进制造产业区中以产业园日勺模式建设园中园,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交通装备产业园及环境保护装备产业园,加紧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和专用设备制造产
19、业园。2、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制定人才培养目的与培训计划;增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区内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开办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先进技术等方面日勺专业培训。3、公共平台工程打造一系列企业亟需的、符合产业发展新方向的特色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整日勺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有助于企业创新与壮大日勺成长环境,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日勺企业。一是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关键日勺产品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协助企业在产品设计与产品创新方面获得突破,推进企业产品升级并打造出自主品牌。二是打造以产业服务为关键的软平台,包括产业投融资平台、中介服务平
20、台、产品及应用展示平台以及产业联盟。4、招商引资工程积极招商工程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络沟通,争取开展深度合作;积极联络驻京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总部,宣传推介工业区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优势,争取有关优质项目落户。以商招商工程发挥区内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人脉资源优势,带动引进与之有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落户,真正到达“引进一种,成功一种,带来一片”的联动效应。将年终区内重点客户答谢会与工业区推介会捆绑举行,深度挖掘行业投资信息。推介招商工程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业区开发企业联合组团到北京、香港、上海、深圳、东莞、广州、温州、无锡、苏州等发达区域日勺重点都市举行招商洽谈
21、会、招商项目推介会,吸引产业转移资源。围绕产业园主打产业选择目的都市,计划每年至少在3个都市举行区域推介活动,将开发区品牌价值从京津冀向全国范围传递,以品牌推广带动工业区价值提高。会展招商工程通过“坐标定位”细化招商目的,制定出合理的会展招商全程筹划方案,建立有效的会展招商数据系统。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专业展会,计划每年参与行业活动8次以上,通过北京LED展览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中国(北京)国际石油装备技术展览、北京新材料展览会、中国(北京)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装备材料展览会、东北国际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及工程车辆博览会、北京国际石油石化天然气技术
22、装备展览会、中国(北京)国际工业控制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展览会、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全方位展示与推介工业区的独特优势与投资价值,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园发展。数据库招商深入提高目的客户搜集能力,依托媒体宣传、展会推介、工业区展示、行业协会和专业网站等多种信息搜集渠道建立招商档案资料数据库,愈加科学、合理、直观、便捷地开展招商工作。5、品牌推广工程大厂发展论坛前三届大厂发展论坛获得明显效果,未来23年将继续坚持“把大厂发展论坛讲在北京”的品牌推广战略,每年举行一次,紧紧围绕时代发展热点主题,将工业区招商与区域发展有效对接,逐渐强化工业区区别于其他工业区的关键价值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媒体推广以中
23、国能源报、中国工业地产网、北极星电力网、中国能源网、挪威石油网、通信产业报、中国汽车网等多家专业、权威的平面及网络媒体为平台,面向特定产业人群,有计划、有体系地进行整年不间断地公关推广,迅速提高开发区日勺品牌著名度和产业著名度。计划每年在专业媒体上投放工业区广告50个以上,以工业区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题传播活动2次以上,平常传播文章20篇以上。6、专业提高工程依托工业区开发主体提高招商能力,鼓励并支持鼎鸿投资开发有限企业扩大招商团体,提高专业化素质。提高招商项目质量招商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展,招商方式由本来的“项目决定”向“资源先导”转变,为从主线上提高招商项目质量提供支持平
24、台。思想意识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深入加强项目质量审核,从片面追求招商引资额向更为重视招商引资质量转变,重视项目构造优化,重视社会效益。拓展招商信息的搜集渠道鼓励工业区开发企业走出环渤海,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发达地区的中心都市设置办事处,深入扩大工业区推介与项目信息搜集;面向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办事处,面向全球打造立体式信息搜集网络。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产业构造调研。加强代理招商业务的开展,依托第三方提供日勺客户信息和资源,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建立专业研究团体组建由专业的产业研究人员构成的研发团体,积极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跟踪捕捉国家产业政策,强化对
25、招商团体和产业园建设的决策支持力度。完善招商人员培训体系在完善招商流程规范、制定招商制度的基础上,及时加强对招商团体的项目质量评判、企业落地流程、客户关系维护和谈判技巧的有关培训,从主线上保障招商业务的全面、有序、有效开展。定期对招商人员进行通信、风能、光伏、汽车、电子元器件、装备、仪器仪表、医疗和环境保护节能等领域的产业及政策培训I,提高业务团体的专业化素质。三、低碳示范工程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深入健全工业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体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鼓励并引导鼎鸿投资开发有限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原则,率先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通过政策倾斜等有效措施,增进
26、工业区迅速发展,全面拓展工业区发展空间。1、低碳项目扶持工程制定低碳产业鼓励政策,计划设置专题资金,对入区发展和实现升级转型的低碳企业予以适度资金扶持,重点引入低碳服务企业,设置低碳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低碳产业企业、节能环境保护企业入驻,增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2、低碳企业试点工程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作为试点开展循环经济类活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并将以实践经验与获得的环境、经济效益向周围企业发动宣传,以发挥试点企业的带头和影响作用;有关对口部门为企业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协助,联络科研院所或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建示范项目;加强同类企业间的技术共享,把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
27、在同类企业中推广;大力培育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低碳示范工程建设。3、产业链条打造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与培育节能环境保护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创新、低碳、高端”理念,积极引进战略型新兴产业。依托欧科能太阳能、能泰高科环境保护、金事易达、华辰天地等已入区骨干企业及其主导产品,以优化产业构造、产品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积极开展低碳产业链招商,打造低碳经济产业链条。四、服务提高工程1、服务规范工程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在征地、项目审批、动工报批、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依法保护工业区企业的合
28、法权益,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现象发生。打破一事一议、一客一待的模式,在管理、服务上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监管强化工程完善服务监管措施,保障友好发展。与有关部门亲密配合,协调联动,加强企业用工、保险、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监管。第七章产业发展措施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区经济深入完善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功能完善、先进合用”的总体规定,按照现代化产业基地原则开展高水平规划、建设工业区基础设施,提高建设水平,逐渐把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增长、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区域;通过交通设施建设深入强化区位优势,优先安排支持工业区对外联络的重要干道
29、,根据发展需求增设靠近工业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为招商引资、加紧项目落地发明良好环境。在四大功能分区中,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推进规划贯彻,完善配套设施,予以建设资金投入倾斜,带动工业区在区域发展中升位、在北京企业中升温、在开发建设中升值。高原则、高起点建设好产业汇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汇集区以科技进步和环境友好的互相结合为关键,吸引一批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工业区内集聚,重点发展一批环境保护型、低能耗和高新技术型工业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汇集区要力争成为京东地区工业发展龙头,坚持以招大企业和大项目为产业发展导向,做到高水平规划,高原则建设和多元化投资,力争以优良的软硬环境,吸引一
30、批大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入区发展。二、深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足发挥工业区的区位优势,抓住CBD东扩的发展机遇,深入优化工业区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工业投入。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深入深化县政府有关部门构成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区开发主体鼎鸿投资开发有限企业的合作,在明确政府和企业的分工基础上加强资源共享与互补。管委会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分局等机构不停强化协调服务职能,开发企业继续提高招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企业服务等领域的水平。深入完善软环境建设。坚持“全程代办”和“保姆式”的项目服务准则,强化服务
31、意识,把提供高原则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怀引商之心,立安商之规,说亲商之语,办便商之事,全力构架与投资者交流合作的直通车。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减少入区投资成本,增强工业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立足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时领域和项目,立足与产业基础的衔接,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源换技术,及时推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项目,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合资嫁接。吸取外部资本投向工业区,要充足考虑工业老式产业改造、工业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做强做大优势骨干企业。坚持对接北京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坚定对接北京发展不动摇,把招
32、商机构建在北京,把招商活动办在北京,把发展论坛讲在北京。同步继续推进在道路、交通、信源等层面的接通工作,完善由单向到双向、由单一领域到多种领域的对接局面。加强用地指标支持。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将工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内投资额较大、技术先进日勺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列入省专题安排。加强环境容量指标支持。力争将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工业区项目,实行环境容量指标单列,节能减排专题资金向开发区重点产业倾斜。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争在省级财政担保资金投入、省财政专题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开发区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赔偿资金,加大贴息补助。争取建立工业区发展综合奖,省财政安
33、排一定额度的专题资金用于奖励。三、实行品牌带动战略,提高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创名牌的动力。广泛宣传实行名牌带动战略的意义,动员企业参与创名牌工作,要引导企业充足认识到名牌战略对提高自身品位、扩大市场拥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增进作用,将名牌战略纳入企业重要发展目的来重点贯彻。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辅导与培育。选择具有一定条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制定重点企业名单,作为实行名牌带动战略的重点工作对象。开展对企业的业务辅导,协助企业制定名牌创立方案,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对已到达名牌条件的,协助企业办理申报手续。运用名牌的影响力,建立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规划和推进工业区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建设,通过媒体
34、、会展、推介等多种形式故意识地树立工业区企业和行业的良好整体形象,不停提高企业、行业和工业区的著名度,提高工业区对国内外技术、资本等资源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合用人才引进定期举行交流会议。定期组织有关工业区、企业、科研院所举行研讨会,探讨产业重要发展方向,加紧产业发展步伐;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会、洽谈会、技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不停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沟通机制建设;邀请权威产业协会、著名征询企业每年共同举行1-2次重点产业发展会议或论坛,提高著名度。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增进中介服务机构向工业区集聚,为区内企业提供项目申报代理、项目评价、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法律、财务、管理征询、市场征询等中介服务,对区内企业向科技中介机构购置有关服务予以协助。实行人才培养方略。结合工业区产业发展需求,鼓励企业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境保护等产业领域内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企业和高校建立固定的联谊制度,建立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训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资。建设有助于人才成长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发明、信息沟通、知识交流等条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