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干部培训班读书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级干部培训班读书演讲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一一科级干部培训班读书演讲稿红星照耀中国以作者艾德加斯诺的第一视角,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红色根据地大大小小的人物与事件。他通过搜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对革命领导人及红军战士进行采访,运用文字的力量将这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个人最为崇拜的中外历史人物是毛主席,而毛泽东传很多素材是来自于这本书。在陈学明副校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堂课上,他讲到毛泽东对一位记者讲,他人生最黑暗的两个月就是在决定长征前两个月作斗争,决定红军往哪儿走,这位记者就是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1930年至1936年初,埃德加斯诺是为了采集新闻离开报社辗转大
2、中国,一路来他看到了九一八事变,看到了淞沪会战。他看到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林林总总,他的头脑中充满了一些困惑,认为国民党极度FB,已经看不到这个国家的希望。进而生发出一种好奇。好奇什么呢?好奇此时中国西北的延安,是怎样的一番光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好奇,因为自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就在统治区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形象,把他们形容为危险的有着一般狂热信仰的“危险分子”。到了一九三六年,这样的好奇越发浓重,中国大地笼罩着内战和抗日的双重阴云,他终于按捺不住了,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份到达阎锡山部,并且与红军方面取得联系,进入了红军控制区的核心一一延安。他都遇到了谁呢?毛泽东、贺龙、林彪、周恩来、彭德怀以
3、及其他的将领们,将领夫人们,几个小红军,红军大学的学员,兼职的教员们,穿行在西安和延安的商人,拎着锄头下地的农民,他这四个月结识的延安的这些人对斯诺来说却真真切切是陌生的体验。斯诺和他们谈到了好多事情,首先是花了几个晚上,听毛主席讲了好多自己的故事,贺子珍也搬个凳子在旁边听,因为很多事情是毛主席第一次对外人所讲,如果说延安友好的气氛是对于斯诺既有认知的第一次颠覆,毛泽东红军的最高领导者,给他一个陌生外国记者几晚上说道的这些事情,算是第二次颠覆。此刻他几乎是确定了外面的那些消息的虚假性,是编造的。这样一群真实的,丝毫不做作,不摆架子的领导层,没有任何可能去欺瞒自己这个外来的记者,他也相信自己的所
4、见所感。于是,斯诺向着苏区纵深的各个方面,凑过去自己的耳朵和相机的镜头,去看看它的经济,军队,生产,宣传,而延安也不加保留的把自己在这个时间点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斯诺。他思想的第三次颠覆就在了解的深入中悄然发生了。在经济方面,他最初的想象中这里应该是十分贫瘠,面容消瘦、精神萎靡不振的场景应该比国统区更加地严重,毕竟国民党占领着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并且控制着物产丰饶的地区与运输命脉。他在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在这大西北的黄土高坡上,真的能吃饱饭吗?事实上,这里的经济运行比他想象中有序的多,因为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延安苏区的中央银行以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推行了粮食与黄金通行的货币机制,在苏区内部进行流动。
5、大家应该知道在民国时期,通货膨胀非常严重,以前看过电影描述当时带着几麻袋的民国货币去购买日常生活用品。所以从事实上,国民党对于苏区的经济封锁,被相对来说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模式和特定条件下可靠稳健的货币给化解了,在这里同样可以得到西安的日用物品,甚至斯诺做蛋糕的时候,还找博古的借了几两可可粉。这些都在书中有描写,实际上刨去物质少与多的区别,苏区的物资不仅有而且还不单调。经济上的稳健反映到精神面貌上,便就不是斯诺想象的面黄肌瘦的模样。他看到的红小鬼,浑身充满了青少年的活力,而且因为长时间在野外玩耍,在田地干活,他们的眼神还多了几分灵气与顽皮,青年的农民也好,工人也好,或者是红军中的青年士兵,都能拿
6、出一副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头来。当时在延安要进关卡,是需要朱德老总的手签批条的,有一次朱老总散步回来,想“刷脸”进去,结果被红小鬼拦在外面不让进找他要批条。朱老总表情很复杂地问红小鬼,我就是本人,可我没给自己批过条子啊。红小鬼一脸正气有狡黠的说,我认识你啊朱司令,但还是要批条,然后递给朱老总纸和笔,朱老总写了自己名字然后才被放了行。长征过来,除了当地老百姓和参加革命的学生,红军是苏区的重要部分,斯诺同样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些红军士兵。他们的军饷按照红军的惯例是没有的,但是公田中有他们的一份收获,加上从敌人那里缴获的各式武器,也差不多能够维持这样一个编制,他们的待遇比苏区外面还要差,但是精神风貌确实
7、出奇的乐观主义,对于革命对于未来,他们总能有很多的期许,充分的自信。纪律严明上更是超乎斯诺的想象,红军与民众的关系好的出奇,八大纪律被严格执行着,从细化到拆门板要装回去这些小事的规章来看,斯诺可以想象到严格执行每一条的红军在人民眼中的形象。四个月过得很快,斯诺在红区的日子结束了,在愉快的氛围中斯诺离开了这片黄土高坡,带着一个难以磨灭的的印象,在一九三七年,完成了本书的创作,风靡世界,改变了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共的刻板印象,延安甚至成为了很多青年心中的理想沃土。这本书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斯诺的笔下,上至最高领导人,下至普通红小鬼,身上都充满了
8、朴素、真诚、乐观的共产主义的精神,他们物质非常缺乏,但精神极为饱满。书中没有神,他们真诚坦率,朴实无华,聪明绝顶,勤奋过人,却不是在谋求私利,而是为这个古老的、贫弱的民族和国家而奋斗,这是一种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你我不容易理解的高尚情操,正是具有如此高尚情操的毛主席和他的同伴们,才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武装强大的敌人,最终建立起了新中国。共享一一科级干部培训班演讲稿共享,已经成为今天的时尚词,大家天天听,天天看,我也赶时尚,把共享作为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我竟然有了有趣的发现,翻开8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居然找不到共享一词,上网搜索到2005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才查到共享的定义一一共享
9、:动词,共同享有。这是不是共享第一次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我不得而知。但是品味“共享入典”,着实感叹。1983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突出的主要矛盾,共享处在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不得不说,那时的共享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分享、更是一种奢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这时的中国才具备了共享的基础。因此,2005年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共享”一词,水到渠成。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9年,怀揣着中国梦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共享就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0、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成为人人共知的名词,如何保障共享的实现比关注共享本身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共享发展呢?一个郁金香的故事给我极大的启发。提到郁金香,大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荷兰。其实,郁金香并非原产于荷兰,将郁金香作为国花的国家还有土耳其、匈牙利、伊朗等等。为什么单单只有荷兰和郁金香划上等号呢?1593年一个叫克卢修斯的园丁将郁金香带到了荷兰,这一来自异域的花卉,既没有被禁锢在皇宫的深院,也没有成为温室的花朵,在阿姆斯特丹、在鹿特丹、在海牙,荷兰人家家户户种植起郁金香,微风吹过,各类名贵的、稀有的、艳丽的郁金香花粉随风
11、传播。正是普遍而广泛的种植,加之长达数个世纪的繁育,荷兰的郁金香才培育出了优良、繁多的品种,荷兰,也终获“郁金香国度”的美誉。这个小故事传递出的正是“共享”的理念。“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我的理解中,“共享”应该是这样的三种颜色。“共享”是充满活力的橙色。大家可以看看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吃饭,有大众点评的麻辣推荐;购物,有团购网站的便利实惠;出门,有滴滴神州的快捷省心。这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多赢。“共享”是担当使命的“税务蓝”。生活上的共享是我们主动追求的,工作上的共享更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带来从未体验的新变革。在那“共享”薄弱的过去,为了得到工商登记信息税务人一遍又一遍
12、的往返在登记窗口与办税大厅之间;为了掌握纳税人真实的经营状况总是一次又一次跑部门、要数据;为了准确把握涉税案件移送标准一回又一回徘徊于办公桌前。如今,这种情况正在成为历史。“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完成,电子税务局建设如火如荼,网络申报广泛运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搭建成功,这一系列共享成果正是我们税务人用共享发展理念践行的使命担当。“共享”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红”。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向全世界发出中国铿锵的声音,“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就一定能够让人民更加幸福,让世界更加美好”。朋友们!在共享发展理念中,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一位华夏儿女就如同参天大树的一片叶子,只有用共享理念的阳关照耀每一片树叶,用共享理念的经脉支撑起千千万万的枝干,用共享理念的雨露沐浴出盎然的生命力,中国梦这棵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朋友们!让我们运用共享理念,坚持共享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奋力推动*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