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47222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一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二O一五年五月前三1、项目由来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一条城市中轴线,以其为载体,形成一个彰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特色的标志性区域,引领未来城市生活。温州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6.2公里,北起永嘉三江口,南至大罗山山脉,纵向贯穿杨府山公园、世纪广场、三堞湿地等节点,跨越瓯江,形成一条山、水、湿地、城相融的“黄金地带”。温州城市中轴线今后将根据片区特色分为北、中、南三段,是一条以节点串联、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构建的城市轴线。锦绣路、瓯海大道之间为中段,实轴,长3.2公里,涵盖公共行政、广场、公园、山水等特色。中央绿轴位于温州城

2、市中心区南侧,向南延伸至三洋湿地,南北呈带状分布,是一条集合城市景观商业公共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绿化长廊。该区域目前主要以农田水域、农村民房为主,规划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缺乏,区域发展滞后,与将要进入实施阶段的中央绿轴工程难以相匹配。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控规暨城市设计(修编)的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范围内,是中央绿轴公园连接东向延伸交通的主要城市道路,同时道路北侧为学校,所以本道路的建成能极大的方便该区域的出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受项目实施单位

3、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同类项目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15年5月20日在温州市主持召开该项目技术咨询会,会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和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调查和文本修改,形成报批稿,提请审查。2、项目概况本工程西起纬八十七路,东至汤家桥路,全长约138m,规划红线宽12m。工程内容包括红线内道路、给排水、市政配套附属(绿化景观、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路灯、电力等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20kmh总投资约457.27万元。本项目着重关注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关

4、注道路运营后对周围声和空气质量环境的影响评价。3、评价工作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具体流程见下图。本项目环评工作主要过程如下:(1)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调查等了解项目及周边用地规划、环境现状;(2)根据设计对项目工程内容分析,核算污染物排放量;(3)对项目污染排放和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4)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5)征求评价区域内相关团体和个人对本项目的看法。第一阶段有l大变化第二阶段评价怂根内的环境状 况滋食、监苏与泮价住设项H 工程分析环境影名虏价委托I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

5、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2依据布关现定能定环境影H泮价文件类型I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也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彩电因素识别与评价岗,箍选I明确评价盘点和环境保护目标2确定工作等级、评价箍国和评价你冷制定工作方案各环境要案环境影照预能与评价方专Ig环境彩花分析与评价1.提出环境保护炳轴.进行技术经济论证2给出佳谀项FJ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配制环境影书评价文f图1环评工作流程图4、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施工期:大气环境重点关注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声环境重点关注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大气环境重点关注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营运

6、期交通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S、报告书主要结论根据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环保审批原则,项目在将来的建设及营运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可基本控制环境污染,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从环保角度论证,该项目实施可行。第一章总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号),2011年3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颁布,1997年3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

7、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主席令第19号),2004年8月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2000年9月1日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2003年9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12月29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修订;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12、印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164号;13、环境影

8、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14、关于公路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15、国家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6、环保部5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1月16日。17、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05月;19、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3)第2号;20、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21、关于切

9、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22、环境保护部关于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公告(公告2013年第73号);2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4、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4年4月20;25、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0870号,2008年9月18日;浙江省相关配套条例、意见、通知、办法等:1、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3年6月;2、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4)3、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

10、发200794号;4、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日;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6、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年12月19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修正;7、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试行)的通知(2012.4);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321号修订,2014.3.13);9、关于印发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浙环发201428号;10、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

11、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14)25号;1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86号,2014年7月10日。12、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浙政发201359号);温州市相关通知、办法等:1、关于进一步严格内河流域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温环发201073号;2、关于落实新建城市道路降噪技术措施的通知,温住建发2011157号;3、关于印发市区建筑工地建筑扬尘、垃圾处置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温住建发(2011)257号;4、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温州市人民政府令,201213

12、0号,2012年1月。5、关于在市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通告,温州市人民政府令,20124号,2012年6月。1.1.2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保护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国家环保总局;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保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保护部;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保护部;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

13、-98);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O4-2010);9、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10、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4;11、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温州市人民政府,2008.02;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13、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2013年5月。1.1.3 其他依据及参考资料1、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201538号;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建设项目相关资料和建设单位委托本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合同书。1.2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根据温州市

14、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2、地表水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保局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附近内河水体属于瓯江108段,为HI类水体功能区。表1.2-1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表编号功能区编号水功能区名称水环境功能区编号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水质目标瓯江108G()302700803012温瑞塘河瓯海工业、农业用水区33030IGB10042501多功能区III3、地下水本项目所在区域河流尚未进行地下水功能区划,参照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本项目所在地区域地下水执行O类地下水环境功能区要求。4、声环境根据温州

15、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3年5月),项目所在区域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5、生态环境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2月),项目选线位于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V1-40302D01),属于优化准入区。1.3 评价标准1.3.1 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1)地表水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附近水体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n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1.3-lo表1.3-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水质参数评价标准PH值69bod54溶解氧5氨氮1.0高锌酸盐指数6总磷(以P计)0.2C

16、OD20石油类0.05(2)地下水项目附近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93)中的In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1.3-2O表1.3-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水质参数评价标准PH值6.58.5总硬度450氯化物W250溶解性总固体W1000亚硝酸盐0.02/Z2、空气环境项目所在地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建设项目常规大气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相关标准值见133。表1.3-3大气评价执行的标准参考标准项目年平均24h平均1小时平均单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SO260150500gm

17、3NO24080200NOx5()100250TSP2(M)300/PM107()150/PM2.53575/CO/4.01()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非甲烷总煌/2.0mgm33、声环境根据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3年5月),项目所在区域规划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即昼间55dB,夜间45dB。本项目与汤家桥路(主干路)相交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具体划分方法如下:(1)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为4类区。临街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的,相邻建筑中间部分以面向

18、道路并距离道路较远的一座建筑边角处与道路的平行线为界。临街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超过50m的,相邻建筑中间部分按下述(2)款执行。(2)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两侧距车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外侧边界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区。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1类区的,距离为40m;相邻区域为2类区的,距离为30m;相邻区域为3类区的,距离为20m。因此,本项目与汤家桥路相交区域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其中在建二十七中临汤家桥路40m范围内包括餐厅、体育馆和体育场,不涉及敏感建筑,因此汤家桥路与本项目相交区域40m范围内可执行4a

19、类标准。表1.3-4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八)类别标准值昼间夜间1类55454a类7055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本项目为道路基建项目,项目本身没有废水排放。对于施工期废水排放,施工生产废水需设简易沉淀池,经沉淀后上清液回用;考虑到项目沿线环境,施工人员可租用周边民宅,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利用周边民宅卫生设施与沿线的公共卫生设施。(2)废气本工程施工沥青要求向市公路段沥青厂统一购买,不再设置沥青熬炼设备,因此各施工路面段范围内不会产生沥青熬炼烟气。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施工期间堆土及机械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

20、3-5O表1.3-5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m)二级标准监控点浓度(Ing/up)颗粒物12()153.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非甲烷总嫌120(使用溶剂汽油或其它混合煌类物质)151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沥青烟气75(建筑搅拌)150.27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3)噪声建设期施工作业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具体标准值见表1.3-6。表1.3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限值(dB)昼间夜间70551.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4.1 评价工作

21、等级1.4.2 :本项目自身不产生废水,雨天雨水冲刷路面污染物产生的少量路面径流污水,污水量少,种类简单,因此在三级评价基础上进一步从简。2、大气环境: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第5.3条中规定:“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本项目为城市支路,故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第5.2.3条中规定:“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

22、八)5dB(八)(含5dB(八)),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由于本工程所处区域为1类声环境功能区,且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因此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二级。4、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l92011)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级的要求,由于本工程线路较短,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工程建设和建成营运的生态影响范围V2km2,因此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5、地下水根据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将本项目划分为第11类建设项目,11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1.4-1。表1.4

23、-1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项目类别建设项目供水、排水(或注水)规模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大小11类中中等不敏感(非生活供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等)弱按照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道路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4.3 评价范围和评价因子评价范围:1、噪声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2、大气环境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Om范围;3、水环境评价:路线附近的主要河道,项目所经区域地下水;4、生态评价: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5、社会环境评价:路线经过的区域。评价因子:1、环境空气

24、现状评价因子:No2、PMio、SO2、CO;预测因子NO、CO02、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溶解氧、高锌酸盐指数、BOD5、COD、石油类、总磷、氨氮;影响评价因子:CODcrSS和石油类。3、声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LAeqo4、社会及生态评价因子:社会经济、土地占用、水土流失等。1.5 评价时段根据道路建设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两个时段。(1)建设期:2015年9月-12月。(2)营运期:近期(2016年)、中期(2021年)、远期(2029年)。1.6 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本工程评价重点是生态环境和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运营

25、期汽车噪声和尾气对环境的影响。1.7 主要保护目标和敏感点1、环境水质保护目标为附近内河水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恶化;2、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目标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建设项目道路沿线各敏感点的声环境质量,保护级别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和4a类声环境功能区。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对附近的河流等敏感目标,经现场勘察,沿线未发现名树古木或珍稀动植物,其生态环境基本不发生显著变化。5、根据实地调研及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图,本工程中心线20Om范围内的敏感点为北侧在建二十七中和南侧居住用地。主要敏感保护目标见表L7-1和图1.7-

26、10用地规划见图1.7-2O表1.7-1敏感保护目标表序号敏感点类型桩号敏感点距道路红线最近距离(m)方位备注1在建敏感点K0+000-K0+140在建二十七中紧邻北侧教学楼距离本项目152m,班级个数:30班,拟招学生数:1500人,教职工:117人。无住宿。2规划敏感点K0+()00-K0+140规划住宅/南侧现状为荒地3河流/南北、东西走向目标水质In类图1.7-1项目周边现状敏感点示意图图1.7-2项目周边用地规划示意图敏感点:.d4,*.道路北侧在建二十七中道路及南侧现状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

27、于北纬27.0328.38、东经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本工程位于位于温州市城市中轴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暨城市设计的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范围内,西起纬八十七路,东至汤家桥路,全长约138m,规划红线宽12m。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Io2.1.2 气候特征1、气温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9.14度,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9.15度;最低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8.44度;近五年间极端最高气温40.9度(出现在2003年7月1

28、5口14时),极端最低气温-2.0度(出现在2005年1月1日)2、风况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0.95ms.3、降水年无霜期272天,年均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4mm,年平均降水量1717.7毫米。4、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6月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月平均为89%,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74%。5、台风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5次,影响时间5J1月。台风影响一般持续2天时间。2.1.3 水文特征(1)瓯江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

29、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13个县(市)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达17958平方公里。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温州段)流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瓯江源头海拔1900多米,进入海滨平原后仅6米,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800m3s,最小流量为10.6m3s,多年平均流量为470mo图2.1-2瓯江流域形势图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456.6米3/秒,平均年径流量144亿米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1975年径流量为2

30、28.6亿米3,而1979年径流量只有65.7亿米3,丰枯比达3.4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6.1米3/秒,最枯的1967年只有10.6米3/秒,而洪峰流量则高达23000米V秒(1952年7月20日)。潮流:瓯江下游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坪仁,感潮河段长76公里,特大潮可达用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看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30公里,平均潮差3.293.38米,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番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31公里,平均潮差3.384.59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

31、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过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1.2米/秒,涨潮量平均0.7亿米3,平均涨潮(流量)3700米3/秒,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3.7亿米3,平均流量19600米3/秒,落潮平均流量16000米3/秒,涨落潮平均流速1.0米/秒,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

32、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潮汐:东海潮波进入浅海及河口区,受底和边界摩擦影响,呈浅海前进潮波型。潮汐特性为正规半日浅海潮。潮差、历时不等现象明显,河口龙湾站潮差最大,平均为4.52m,最大达7.21m,潮汐沿江上溯时,潮差与潮量沿程递减,涨落潮时差增大。瓯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作用相当明显。入江污染物主要在潮汐、潮流作用下迁移、稀释、扩散。龙湾的平均涨潮流量是珏仁平均流量的21倍,江心屿是坪仁8.1倍,山根是坪仁的0.6倍,因此瓯江(温州段)下游对污染物稀释降介主要是潮汐、潮流作用,而上游山根断面径流作用明显增加。(2)温瑞塘河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

33、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蜒、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藤、九里,再向西至瑞安

34、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2.1.4 地质、地形、地貌未经地质初勘,参照附近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结构层:种植性淤泥粘土、硬质粘土、淤泥、粘土角砾或粉质粘土、碎石层、风化凝灰岩等。覆盖层2030m不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温州地区淤泥层,其特点是层厚、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是人们建筑活动须认真对待的地质结构,也是市政工程建设需要重视的

35、。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沿边一带为吹台山,有铅锌、高岭土等矿藏。莲花山设有温州电视台电视发射塔。主峰白云山,海拔694.93米。余为平原,娄桥河纵贯南北,支流密布,原为瓯海区重要产粮区。本项目地势基本平坦,现状地面基本标高为3.85-4.30之间。按全国地震区带划分,温州市属东南沿海二级地震区东北段,该段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接近三级地震区。核定本区地震烈度为Vl度区域。一般构造不考虑地震力影响;而一些大型构造物如互通式立交可按Vn度设防。2.1.5 土壤、植被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现状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松木林、针叶林、竹林、灌木林等。土壤类型以山地

36、红土为主。2.1.6 工程地质条件未经地质初勘,参照附近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大致可分以下几个结构层:种植性淤泥粘土、硬质粘土、淤泥、粘土角砾或粉质粘土、碎石层、风化凝灰岩等。覆盖层2030m不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温州地区淤泥层,其特点是层厚、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是人们建筑活动须认真对待的地质结构,也是市政工程建设需要重视的。2.2 社会环境概况1、温州市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辖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全市总面积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IIoOO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总人口912万

37、人。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69个街道、65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6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中国54个特大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温州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3亿元,同比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亿元,增长8.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4元,分别增长8.7%、10.5%;居民消费价格

38、涨幅控制在1.8%;城镇登记失业率1.91%;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2、鹿城区鹿城区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中部,瓯江下游。总面积294.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9.33万人。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多为平原、山地、丘陵、滩涂、岛屿等。全区辖7个街道、1个镇:五马街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双屿街道、七都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共有65个居民区、141个行政村。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2亿元,增长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8亿元,增长9.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9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39、入23434元,分别增长8.5%、10.6%。2.3 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控划暨城市设计(修编)1、规划范围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东起汤家桥路,南邻瓯海大道,西至惠民路,北至锦绣路,用地面积478.97hm2.2、功能定位本规划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以行政服务、公共文化、商业配套、生活居住为主题的温州城市中心区。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本规划内的城市道路系统,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划分城市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瓯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12m,主线采用高架路,两侧地面设有地面辅道。城市主干路:包括锦绣路、新城大道、市府路、温州大道、惠民路、府东路和汤家桥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50m

40、0城市次干路:包括绣山路、锦江路、月落洋路和万源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40m城市支路:东岸路和张宅路等规划道路,道路宽度123Om0本项目为该片区规划支路,控制红线宽度为12m,详见附图。2.4 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2月),本项目所在地为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V1-40302D01),属优化准入区。(1)基本特征该区位于鹿城区东部,以鹿城老城区为主要范围,涉及鹿城区7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40.2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城镇发展、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美化城市人居环境的功能。(2)主要生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噪声达

41、到功能区要求,市区内河水质近期比现状提高一个等级,远期达到功能区要求。(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要求:建设以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住区。建成区内原则上不再新上工业项目,逐步将现有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新建其他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任何建设不得侵占河道水系的城市生活岸线和生态资源保护岸线。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展老城改造,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提升人居环境;采用改造与改制并重原则,加强南郊乡和黎明街道的城中村改造,加强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对市区内河和温瑞塘河进行综合治理;整理现有的城市绿化用地,梳理绿地网络系统

42、,绿地率达到32%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污染性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与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冲突,符合该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5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1、服务范围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包含状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用工业区、杨府山、东郊、旧城、梧蜒、三坤、茶山、南白象等八个污水系系统,区域面积达131.18平方公里,近期服务人口60万,远期服务人口103万。该片区排污管道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中。2、工程简介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位于温州市区东郊杨府山涂村,占地20公顷;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污水为20万吨,工程投资3.0165亿元

43、,2003年7月投入运行,2004年通过项目验收。2014年7月,共处理污水626.9178万吨,运行负荷率超过100%,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221mgL,SS为319mgL,氨氮为20.73mgL,TP为2.5mg/L;出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17.4mg/L,SS为22.5mg/L,氨氮为4.21mg/L,TP为0.56mg/L。2014年7月,共产生干泥915.65吨(泥饼含水率70.35%),近期产生的剩余污泥全部运往蓝田工业区中环正源污泥干化场干化。进水口在线监测系统有pH、COD、TP、TN、氨氮等;出水口在线监测系统有pH、COD、SS等;进出水共用一个流量计,安装在

44、厌氧池后。检查当日,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正常;中控系统运行正常;台账、原始数据记录较为规范。近期无停休或事故记录。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中心片污水处理厂的纳污范围,道路配套污水管线待与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接管后,道路两侧用地产生的废水可接入该污水处理o2.6 纬八十六路市政道路工程本项目西起纬八十七路,现根据城市中心区纬八十六路、纬八十七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2010年),就纬八十六路进行简单介绍。纬八十六路呈东西走向,西起府东路,东至纬八十七路,全长479.514m,红线宽12m。工程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照明、交通工程等附属设施,同时预留燃气、电力、通讯等管

45、线断面位置。建设标准统一按照城市支路I级的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为30kmh,交通量达到饱和的设计年限为15年。本项目西起纬八十七路,东至汤家桥路,与纬八十六路构成连接该片区东西方向的支路。第三章工程概况3.1 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绿轴区规划八路(纬八十七路一汤家桥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范围:本工程西起纬八十七路,东至汤家桥路,全长约138m,规划红线宽12m。建设标准:城市支路标准,设计时速20kmh工程内容:红线内道路、给排水、市政配套附属(绿化景观、交通设施、标志标线、路灯、电力等工程)等。建设性质:新建总投资:457.27万元。资金筹措:由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财力解决。建设周期:2015年09月12月3.2 工程技术规范与主要内容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速度:20knVh3)车道宽度:机动车道宽度取3.75m,路缘带宽度取0.25m;4)道路横坡:路拱设计坡度:1.5%;人行道横坡:1.5%;5)通行净空:机动车道24.5m;自行车、行人22.5m;6)路面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