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48637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4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docx(6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串讲讲义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张峰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1版。此教材是最新版教材,与上一版教材,即罗宗强、陈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 .整体内容没有太多的变化,但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从大的方面着眼,显著的改变表现在三个方面。序号旧版教材新版教材1上古神话人物上古神话内容类型2诗经内容的分类:四类诗经内容的分类:五类3魏晋南北朝辞赋、魏

2、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2 .对于旧版文学史中的一些内容,新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内容更加集中。主要删除的内容有:楚辞其他创作作家、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3 .更加注重以整体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知识点,教材结构更加清晰,知识点更加明确。每一编前都增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的概况介绍,根据这一介绍展开论述。本教材系统阐述和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至唐代的发展,重点阐述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理论。从自学者角度来说,本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考生需要多花些时间强化领会和识记才可以较顺利地通过考试。(二)题型与分值从题型与分值来看,本课程共有五种题型模式:单项选择,多项选

3、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型与分值情况如下:单选(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简答(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论述(共2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三)知识点分布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四编的全部内容。单选题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多选题则主要考察考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出题范围也十分广。名词解释题主要是考查主要的作家、作品等基本概念和范畴。名词解释的分布基本上能够覆盖所有章节内容。简答题和论述题知识点的分布基本囊括了主要作家作品的内容分析和思想、艺术性的总结,一般一套试题中

4、简答和论述两种题所涉及的章节多具有补相关性。从整体来看,教材四编所占分数分布较为均匀,先秦文学占25%,秦汉文学占20%,魏晋南北朝文学占25%,隋唐文学占35%o(四)试题难度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当然每年考题都会存在一些曾重点,这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五)重难点分析见串讲内容,有详细说明。(六)命题特点从命题特点来看,整体上看,出题顺序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展开的,历年变化不大,规律性强。此特点有助于我们答题时准确把握考点所属

5、章节,提高答题正确率。从具体题型来看,单选题、多选题出题内容十分具体、琐碎,可以涉及到考试大纲有关的所有内容。但单选题仍以细小的知识点作为主要的考察内容,重要作家、作品的特征和归属,主要作品的基本风格等一直以来是比较集中的出题点。名词解释题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包含的数量有限,每一章都可以归纳出集中的考察点。简答题,论述题则集中在主要作家作品、流派、题材、体裁的考察上,应该说复习起来还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将书中出现的概念、相关基本理论、重要作家作品全部掌握即可,这可以大大避免失分。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1.考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通常可

6、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依据教材分章学习和做同步练习题阶段;二是总复习阶段,其复习技巧将在下面单独介绍。2 .紧扣大纲的考核要点复习。最好能够按照大纲中提练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自己的学习小册子。也就是将大纲中课程内容再充实一下。比如说某个概念,要把定义或含义写在这个概念之后,利于记忆。3 .注意总结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易考特性,比如主要概念、典型事件、重要作家作品、作品的内容、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遇到这些知识点要加以标识,这些都是出题的重要方面。4 .复习与练习要并行,每一次复习之后都会记住一些内容,但也会遗忘一些内容。通过联系可以达到查缺补漏,弥补复习中的盲点。复习三遍,往往就可以基本覆盖所

7、有知识点,所以考生在复习中要注意考练结合。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必须保证已经全部学习完教材内容。考生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作为学习的依据,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从历年命题特点看,抓住教材是根本。5 .考生手中至少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练习,每学完一章内容后,做辅导书相应练习题;学完全部内容后再做模拟题。做题是为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的知识点,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分析出题的思路,所以做完题要注意分析总结,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6 .要以理解作为重要的复习目的,不能仅记忆、背诵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便应万变,考出理想的成绩。7 .学习本课程,一定要讲文

8、学史的理论与作品结合起来。大家要将之前所学文学作品选的内容和文学史进行对照、参考,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而且可以帮助顺利完成考试答题。四、总复习技巧学完本课程后,进入复习阶段,一般说来至少要留出一个月的总复习时间。在总复习期间,考生应注意:1 .树立考试成功的信心,不打“退堂鼓”坚定的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信心才能把整个复习工作做好,否则不会考出好成绩。2 .制定灵活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时应注意教材内容的阅读,强化记忆;分析整理知识点、出题点、出题角度、解题方法等;做模拟题和考试真题,熟悉考点以及出题思路,熟练、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把握教材中的要点。3 .注意概括总结,浓缩

9、所学知识在复习阶段,要灵活把握知识,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和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最终把书越读越薄。五、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排除一切思想杂念,一心一意答题。4 .拿到试卷后,按照预先对试卷结构的了解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是否有试卷本身的问题,然后按照顺序逐一作答。试卷中有疑难问题或没有复习到的问题不要慌,可以先略过,然后往下答。答题中要仔细看题,避免出现因审题不清答错问题的现象出现。5 .答完卷后别忘记重新考虑最初没确定答案的那些题,另外要至少全部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因疏忽而出错的地方。6 .不要盲目提前交卷,在确保没有漏题的情况下经过两遍检查方可交卷。六、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10、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细小的知识点标识出来,主动记忆。从难度来看,单选题是所有题型中最容易的,应该说得分会很容易。(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较单项选择题考核的难度大,其所考知识点比单选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多选题的出题材料一定涉及的点很多,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可以稍微注意一下。要确保答题准确率,只能提高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程度。当然,也要注意多选题

11、中各选项之间的关系,通过逻辑判断增强得分机会。(三)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偶尔也会考到一些稍微琐碎和不太注意的知识点。主要的概念在教材中都比较突出地展现了出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做重点复习,这样往往能猜中一些试题。(四)简答题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做条款式的解答,不需要展开。其出题范围与论述题相差不多。(五)论述题论述题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那样一定会扣分。要特别注意结合具体作品做答,所以复习时考生要注意作品的记忆,主要作家的作品要能运用到实际答题过程中,这

12、样才能保证解答的顺利。内容串讲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本编考情分析题型知识点掌握程度分值名词解释诗经的来源识记3分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理解3分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识记、理解3分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识记、理解3分简答题神话的主要特征识记5分离骚的艺术成就应用5分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理解5分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应用5分孟子文章的特点应用5分韩非子寓言的特点成用5分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应用5分论述题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应用14分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理解、应用14分二、本编知识结构体裁主要作家作品知识点神话传说上古神话传说神话的基本特性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

13、作品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诗歌初民的歌谣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歌谣实例原始歌舞的综合性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诗经基础知识基本内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诗经的流传内容婚恋诗: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人生感慨:代表作、基本内容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基本内容史诗、农事诗:代表作、基本内容文学成就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四言诗的典范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诗歌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楚辞基本概况屈原的生平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离骚离骚题义辨析离骚创作时间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的艺术

14、成就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九章:篇目、表现特点天问、招魂宋玉生平及其创作九辩题义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散文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历史散文早期历史散文尚书、逸周书、铜器铭文春秋:概况、微言大义左传春秋三传左传、国语概况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的辞令艺术左传的文学成就战国策战国策概况战国策的文学特色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第一阶段论语:概况、文学价值老子及老子:概况、文学特点墨子及墨子:概况、文章特点第二阶段孟子及孟子: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庄子及庄子: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第三阶段荀子及荀子: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韩非及韩非子:概况、寓言的特点三、重

15、难点详解(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1、诗经的基本内容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法。3、献诗说:采诗和献诗都是汇集诗经作品的重要渠道。4、删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订,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首发此说。5、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今人般认为,诗经的编订,应是经过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经手者非一人,完成也非一时。(二)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今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编辑,这大概是久已有之的分

16、类法。其分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一般认为是所用音乐的不同。风雅颂各地不同的音乐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今人普遍赞同这个看法。(三)诗经的流传先秦时,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三百篇,到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英鲁诗齐诗韩诗毛诗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四)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班固曾评论诗经道:“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何休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J指出了诗经作品与实际的社会人生的亲密联系。诗经的确为后人展示了一幅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五)婚恋诗的代表作品抒发恋爱和

17、相思的甜蜜郑风漆消,陈风月出,周南关雎,邺风静女,召南的擦有梅和野有死腐,郑风的狡童和褰裳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郑风将仲子,邮风柏舟,鄱风蟋蝶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齐风鸡鸣,郑风女日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邺风的日月、终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箍(六)弃妇诗这类诗歌,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知名的有谷风、氓等,它们多描述了女子对丈夫忠贞不二、辛勤持家、任劳任怨,却终遭无情遗弃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七)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诗经里有不少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有的作品还折射出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基

18、本内容有四类:(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3)描写夫妻间真挚情爱;(4)弃妇诗。(八)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代表作品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魏风园有桃,王风黍离,桧风隰有英楚等。(九)简要说明抒发多种人生感慨诗歌的基本内容人生不易,会遭遇许多无奈和困境。诗经的一些作品,展示了多种人生的困窘,抒发了深沉的感慨。(I)描述的是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如:小雅巷伯、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等(2)表达了“土”的人生悲哀,如:魏风园有桃(3)悲叹家国沦亡,如:王风黍离。(4)抒发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桧风隰有妾楚。(+)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品讥刺揭露宫廷

19、丑闻邺风新台、鄢风墙有茨、郦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敝笥、陈风株林描写繁重的劳役魏风陟帖、王风君子于役、邺风击鼓、唐风鸨羽、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直刺最高统治者大雅瞻卬、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大雅民劳、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抑赞美颂美统治者召南甘棠、邮风定之方中、卫风淇奥,大雅和颂中颂美的诗篇很多(十一)政治讽谕诗的基本内容诗经有许多作品写到人们对政治人物或政治现象的感受,其情感倾向大抵有讥刺和赞美二端。讽刺诗主要包含三类内容:揭露宫廷丑闻,描写繁重的劳役,直刺最高统治者。赞美诗主要是颂美统治者的作品。(十二)史诗: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

20、著名史诗。(十三)农事诗的代表作品豳风七月、周南米莒、魏风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耙等。(十四)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生民主要描述了周始祖后稷神异的出生和天生的种植五谷的能力,以及他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公刘叙述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豳地,开荒辟地、造屋定居的历史。绵主要叙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民由豳迁岐,开地建房,创业兴国的事迹。末二章写到周文王能够继承祖业,平定夷狄,使周邦日益强盛。皇矣先是叙述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周原,击退异族昆夷;再说王季(文王父)继祖德业并传位给文王:然后着重记

21、述了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大明先是叙述王季与太任结婚生文王、文王与太姒结婚生武王,之后叙述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五篇史诗蝉联而下,大致可以看出周人发展、兴旺的史迹。(十五)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质实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I)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十六)“六诗”、“六义”赋、比、兴与风、雅、颂原本合称为“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或“六义”(毛诗大序)。(十七)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22、者先吉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李仲蒙赋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比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兴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朱熹的说法比较平实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它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予重视。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十八)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直接叙事的,直接刻画描写的,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的。(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整首诗用比。(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

23、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就其与诗歌情思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明确,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重叠,这是要充分注意的。(十九)诗经的音韵特点诗经的四言诗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其歌唱的声韵谐调,乃是出于天籁自然。但是,其中似也有规律可寻,后人多有总结,以清人顾炎武的说法最受推重:古诗用韵之法,大约有三:(1)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而于第四句用韵者,(2)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者,(3)自是

24、而变,则转韵矣。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他总结了诗经用韵的三个基本模式,也指出模式之外灵活多变的情况。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的圭臬。(二十)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诗经的语言表现很有特色。一是,质朴畅达。二是,词汇丰富。三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二十一)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据统计,诗经中不分章的作品只有34篇,其余271篇都分章。分为三章的最多,有IlO篇以上,其中重章者有近70%;分为两章的约40篇,绝大多数重章,不重章者仅有两三篇;其余分为多章的也不时出现重章。所谓重章,并

25、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第二种情况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应当指出的是,重章复沓的章法是民歌的一般特点,它还带有诗歌发展初期的较为粗放的痕迹。(二十二)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楚辞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再次,楚辞充满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自不待言。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与楚文化关系密切,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同时也应看到,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力不

26、断强盛,与北方诸国的战争和外交活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南北的思想文化也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思想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此外,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要之,楚辞既源于楚国固有文化传统,由此造就了它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接受了北方文化的影响,在其思想和形制上都烙下了鲜明印记。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二十三)离骚题义辨析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之所谓“离忧”,可能兼有“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遭遇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

27、,愁也。”“离愁别绪”历代学者未脱汉人“遭忧”或“别愁”的义域近人游国恩则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劳商”,“劳商”与“离骚”双声通转,是“一事而异名”(离骚纂义)。他还根据扬雄曾模仿九章作畔牢愁,认为:牢愁为叠韵字,韦昭解为牢骚牢愁、牢骚和离骚三个名词在音韵上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可以互相通转。那么离骚二字可能又有牢骚不平的意思。”所以,“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楚辞论文集)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揭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二十四)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

28、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二十五)离骚的艺术成就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比兴手法的拓展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二十六)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叙事的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二是采用全知叙事视角。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千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姿百态,几乎每战不同。它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左传作者注意记叙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

29、意味。如果说纵横抑阖的外交活动还可以从史料中容易获知,那么展现生动鲜活的战斗场面就不是作者能亲历亲闻的了。但作者写战争场面,却一如亲历。左传叙事,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左传往往以寥寥数笔描绘细节的风神,情味十分浓厚。(二十七)左传的写人艺术左传在叙写历史事件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左传在体例上虽不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但由于它人物描写十分成功,奠定了史传文学写人的基本艺术规则,并对后世史传文学、叙事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这规则的主要方面,一是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左传运用上述写人手法,不仅能够

30、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特点,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有的甚至能够写出性格的发展。总的来看,左传虽然奠定了史传文学(乃至叙事文学)塑造人物的基本艺术规则,但是它的写人还不十分成熟,类型化人物明显多于性格化人物,这与它产生的时代的文学表现水平以及它的体例等等都有关系。史传文学中人物塑造得比较成熟,还要等到史记。(二十八)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战国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显著的表现特征: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二十九)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孟子文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辩色彩。孟子的雄辩,并非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

31、独到特点。这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骰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自己设置的机毂,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这两个特点在文中相互配合,便构成了孟子的雄辩。孟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三十)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借重之言”,即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但庄子引用的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实质上也都是寓言

32、。司马迁即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鲜明的基本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庄学的思想本身便具有浓郁的诗性,它那天纵自然、无拘无束的神奇而智慧的表达,又与其思想形合神契。(三十一)综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色奇濡、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了惊世发端!的深刻思想和沉重情感。以下儿点最具文学色彩:1、异彩纷呈的故事2、奇幻调诡的想象3、空灵飘忽的文风4、谐趣和讥刺横生5、精湛传神的文笔(三十二)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

33、辟。而从文学的观点看,荀子的价值不是很大,有两点可注意:第一,长于比喻,但少用寓言。荀子中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第二,创作赋和诗。(三十三)韩非子寓言的特点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韩非子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共有300多则,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以及喻老、十过和其他一些篇章。尤其内外储说、说林上下,前面冠以简短的经文,其后则全由独立成篇的寓言连缀而成,成为“寓言群”。韩非寓言的一贯特征是,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阐明思想。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讲一个(或不止一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切。但是由于韩非寓言大多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尽管有的也是虚构),表现手法又

34、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本编考情分析题型知识点掌握程度分值简答题说苑、新序的文学价值应用5分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应用5分战国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应用5分史记刻画人物的常用手法应用5分论述题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应用14分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应用14分情思内涵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应用14分二、本编知识结构体裁主要作家作品知识点散文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秦代散文:吕氏春秋、李斯、秦刻石文西汉初期散文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贾谊: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晁错:生平、代表作、创作特点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西汉中后期散

35、文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刘向:生平、战国策叙录、新序、说苑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悻报孙会宗书、桓宽盐铁论东汉散文东汉散文发展大势桓谭、王符、冯衍文章的特点王充、仲长统、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史传散文史记史记的编撰体例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文学成就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汉书班固的生平汉书的文学价值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东汉其他历史散文赵晔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越绝书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辞赋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文体渊源西汉初期辞赋创作“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枚乘七发及其开创大

36、赋体式的贡献大赋的勃兴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长门赋的艺术特点扬雄及其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西汉中后期的辞赋纪行赋与刘歆遂初赋咏物赋与王褒洞箫赋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孔臧杨柳赋、蓼虫赋东汉辞赋东汉辞赋创作大势,抒情小赋班彪北征赋、冯衍显志赋、蔡邕述行赋、祢衡鹦鹉赋赵壹赋的创作特点京都赋、班固两都赋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诗歌五己诗班固咏史,应亨赠四王冠诗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释名及其作者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艺术成就“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两

37、汉乐府民歌“乐府”名义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乐府诗歌的分类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对诗经民歌的继承和新变三、重难点详解(一)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进入两汉,散文文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汉的散文,除史记、汉书等史传散文外,还有大量的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政论文的主流文风,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同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平实沉稳、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文章的行文造语也在

38、东汉后期向着骈俪方向发展。两汉时期数量不多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往往情感浓郁,饶有文采。(二)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深浓,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贾谊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之风神。(三)刘向战国策叙录的特点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

39、等历史情状。情感浓郁,气势纵横。刘向的奏疏文大都引经据典,切实平妥,战国策叙录则文气盛壮,颇具纵横之风,是一篇情文俱佳的好文章。(四)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其中的篇章,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五)史记的编撰体例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规模宏大的通史。司马迁参照前代

40、多种史著,创造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体例。史记之前的史书,或以编年记述(如春秋、左传),或分国别记事(如国语、战国策),或以记言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总是显得单调疏散,事件之间、人物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融会贯通。司马迁则在前人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有机的整体。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是全书的纲领;表,依年月摘记大事;书,载录文化、经济、制度:世家,记载王侯各国状况;列传,记述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而表、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司马迁开

41、创的著史体例,一直影响着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著述。历代史著,体例或有些微变化,但总未超出司马迁的五种体例和基本格局。(六)司马迁的生平际遇与史记创作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出身于史官世家。西汉时,他的父亲司马谈仍为太史令,至望继春秋而著史,未能如愿,憾恨而卒。司马谈是一位博辨学者,其学术思想的博通兼容而倾向道家,及其撰著史书的夙愿,都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影响。家世渊源,个人的政治际遇,对司马迁写作史记都有很大影响。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的人生道路影响最大,鲜明地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家族浓厚的文化气氛,使他从小就得到优良的文化熏染,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坚定的著史志向。第二,“司

42、马氏世典周史”的家族荣誉,令司马迁甚感自豪,激发出强烈的著史愿望,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有力支柱。乃至后来他遭受腐刑,忍受羞辱和无限痛苦,著史的愿望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撑。为了著史,司马迁曾有目的地漫游各地,实地考察历史遗迹,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每到一处,他必去访问古迹,收集史料,聆听当地父老讲述历史事件,了解其山川物产、社会风俗。汉武帝元封年间,司马迁继任太史令,阅读、整理史料,开始了写作史记的工作。对司马迁写作史记发生较大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李陵事件二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以为李陵战功赫赫,足以表率天下;他的降敌,实出无奈,他必然伺机报效汉朝。武帝大怒,囚禁司马迁并施以腐刑。这个不幸遭遇,使

43、他屈辱愤怨至极,痛苦不堪,也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决心。总之,从司马迁的出身、经历及其思想心态来看,他写作史记有内外不同的动因。基于家族荣誉感而激发出来的强烈的著史愿望,是他著述史记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动力;“李陵事件”所激发的“发愤”心态,是他著述史记的外因,这个遭遇使他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更为深刻。(七)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史记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核心,贯串事件。这就要求它既要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完整和真实,又要展示历史人物在事件中悲欢离合的命运和鲜明性格。为达到这一目的司马迁通过精湛的剪裁功夫来实现上述目的。司马迁精心选材,通过多种材料详略互异的穿插描述,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八)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二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叙描,人物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乂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