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4905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教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掌握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观念,并能用于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联想与想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能基于经验事实抽象概括出理想模型,具有初步的模型理解和模型建构能力;能合理分析与综合判断各种信息、事实和证据,运用证据与推理对研究的问题

2、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初步的推理与论证能力;能对不同观点、结论和方案进行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和方案,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能力。(三)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掌握观察、实验、测量、推理、解释等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理解科学探究是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主要途径,理解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技术与工程涉及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具有初步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能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合理的

3、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反思学习过程与结果,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基于证据和逻辑得出结论,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质疑,追求创新;善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包容不同的观点;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对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尊重科学,反对迷信;遵守科学与技术应用的公共规范、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捍卫国家利益。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3个

4、核心概念的分布: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2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4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6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8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9 .宇宙中的地球10 .地球系统11 .人类活动与环境12 .技术、工程与社会13 .工程设计与物化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5、6、7、8、9、11、12、13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四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

5、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各单元设计意图第1单元冷与热设计意图:人类生存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热作为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从而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

6、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对热的利用。因此,了解、研究有关冷和热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冷和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普遍对其较为关注,并有探究的欲望,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学生会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等。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需求,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温度、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科学概念,以掌握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也为小学高年级学习热传递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奠定必要的

7、基础。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典型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新颖丰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技能,以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设计意图: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月球、太阳及其运动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月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中三类主要天体:行星、卫星和恒星。这三类天体占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以上。它们有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天体运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的

8、根源,如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四季轮回现象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等。对这三类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贯穿了整个人类自然探索史。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形状、关注月相变化规律、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发现并应用阳光下影长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这些天体的认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趋于全面。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及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日辱和圭表等计时工具,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知,拓展学生对地球形状探索史的认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同

9、时将我国古代计时工具一日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荐给学生。第3单元昆虫设计意图: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还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的踪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引导本年段学生以昆虫为对象开展探究活动,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知道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再合适不过。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

10、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单元以昆虫为题,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第4单元繁殖设计意图:繁殖的意义在于使子代继承亲代的特征,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作为传宗接代行为的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更是生物种群存在、延续的必要手

11、段,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时,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也是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给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中年段,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繁殖的重要现象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繁殖建立完整的认识。在本单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经指导学生认识过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一生,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但缺少繁殖这关键而重要的一环。学生对动植物的繁殖有兴趣,但存在一些认知偏差,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纠偏并满足其求知欲。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一种原因、想出一种方法、了解一种形式,这属于线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线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发散思维。因此,本

12、单元试图通过植物用种子繁殖和用营养器官繁殖、动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和智慧。本单元将知识建构与满足求知欲相结合,关注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借助图表记录实验现象,为后续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做铺垫。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设计意图:自然界的事物由生物与非生物构成。生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物,生物会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改变,同时,生物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了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

13、固对生物特征的已有认识,形成关注生命现象的积极态度,理解非生物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才能相对稳定地处于平衡状态,这正是目前人类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科学生活观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技能和探究技能,如比较、概括、推理、观察、记录、调查等。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发展归纳概括的思维技能,并学习使用图示表达复杂的关系;在调查动物的家的活动中,学生将进行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展推理、解释、评估等高阶思维能力。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

14、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围绕“生物”“非生物”“环境变化”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按照“生物与非生物一动物的庇护所一环境变化以后”的逻辑线索层层深入,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结合教材编写组的研究,将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在本套教材中遵循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由发现

15、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统领;进入中年段以后,扩充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七个步骤;进入高年段以后,又增加了查阅文献。通过这样的编写安排,对学生过程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得以进一步凸显。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主题,通过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四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其次,强调在作出假设时

16、,要尽可能把影响结果的因素都罗列出来,但一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作出假设,培养学生“公平实验”的科学态度;再次,对实验中的观察、记录等证据搜集方法和要求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要认真、客观地做好实验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实验要多做几次,确保证据的准确可靠;最后,在信息处理上,将数据整理的方法引入科学探究活动,具体提出学生应运用表格,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信息处理方法被运用在科学探究中。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如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等)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这些过程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特别是之前学习的思考的方法,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加

17、以运用。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以李四光、哥白尼、魏格纳和竺可桢为例,用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体悟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表现出“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论一分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从探究技能的提升来看,四年级逐步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从直接观察可见的现象及其变化,向需要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对比实验上提升,在

18、对比实验中牵涉的因素更多,更需要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对运用观察与测量工具,运用统计图表来记录、整理信息,以及有条理、合逻辑地陈述证据和结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所具备的共同素养,总体而言偏重于科学学科所强调的态度、精神。每个学科都承担着学科育人的重任,科学学科在培养完整人格方面,理应突出学科的本质,传递科学的核心价值。而价值观念的塑造,是通过亲历探究活动逐步渗透的,这也就提醒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要引领第二部分乃至整个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追求。四、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19、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

20、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3 .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 .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

21、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5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五、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迸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

22、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六、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具具教学实践活动1-2周疫情居家学习情况反馈1.冷热与温度1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多用夹子、热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1 .学会使用温度计。2 .使用温度计测量3-5周第1单元冷与热2 .学习温

23、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 .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录单。水温。3.连续测量热水变量过程的水温度。2.热胀冷缩11 .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 .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 .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钵酸钾水溶液、气球

24、、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正确使用酒精灯2.验证液体、固体、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水受热以后11 .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IO(TC时,水会沸腾。3 .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 .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2 .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

25、变化。4.水遇冷以后11 .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3 .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 .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2 .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5.地球11 .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2 .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

26、认识地球形状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1 .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2 .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6-7周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3.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一个蓝色气球上。6.月球21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2 .了解月

27、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3 .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重点: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难点: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材料:有关月球的视频。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八1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2 .模拟月球的公转,观察“月相”的变化。3 .连续观察月亮。4 .整理月相观察日记。7.太阳11 .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了解太阳的概况。2 .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3 .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重点:了解太阳的概况。难点: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分组材

28、料:量角器、线。1.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8.太阳钟11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2 .知道日居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3 .会制作简易日暮,并了解日暮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重点: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难点:制作简易日髻,并了解日净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分组材料:铅笔、手电筒、灯、影子模拟器、影子观察器、橡皮、指南针、影子观察记录纸、硬卡纸。1 .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2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3 .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4 .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

29、一个地平日8-10周第3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1 .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2 .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3 .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重点: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教师材料:有关昆虫(包括甲虫)的实物或实物标本、图片或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1 .观察这些昆虫,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2 .找出下面甲虫的相同之处。3 .用身边的材料做一种昆虫模型。10.养昆虫21 .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2 .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

30、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3 .在饲养活动中,能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重点: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难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生长的信息。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1 .养蚕,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2 .把蚕的一生画下来。11.探究昆虫的奥秘11 .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2 .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重点: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1.选择一个你想研究

31、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你的发现。11-13周第4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1 .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 .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3 .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重点: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难点: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教师材料: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发育成植株的快镜头视频。学生分组材料:蚕豆或玉米的种子、苍耳种子、悬铃木的果球、放大镜、镜子、葵花子、玻璃瓶、纱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1 .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

32、部构造。2 .探究种子的萌发情况。3 .仔细观察,猜测它们的特点与种子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13.用根、茎、叶繁殖11 .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一根、茎、叶来繁殖。2 .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重点:知道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难点: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教师材料: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分组材料:红薯、1.利用根、茎、叶繁殖。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或失败原因。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14.动物的繁殖11 .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

33、,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2 .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3 .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1.观察打开的鸡蛋,找一找蛋黄上有没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14-16周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1 .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2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3 .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34、。4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难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师材料:维恩图、课件、校园一角或自然界某个场景的放大照片。学生分组材料:探究学习报告单。1.识别生物和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1 .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2 .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材料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3 .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4 .设计并制作一个鸟巢给鸟儿安家,增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重点: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

35、难点: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教师材料:相关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动物庇护所图卡。学生分组材料:寻访调查记录表、鸟巢设计图纸、树叶、树枝、草茎、棉线。I.到校园里、池塘边、大树下寻访动物的家。2.给鸟儿安个家。17.环境变化以后1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学生分组材料:学习单。1.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单2 .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3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

36、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4 .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涧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5 .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工程设计是否合理。17-18周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31 .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究的意识。2 .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处理信息一得出结论一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窕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3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享和交流。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方面的新要求。难点: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时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可调节摆长、摆重和度量摆幅的单摆装置,铁架台,细线,钩码,卷尺,秒表,实验记录表等。1.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19-21周期末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