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54452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 .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 .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3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大意。2 .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3 .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7

2、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4 .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 .出示学习要求。(I)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2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 .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4 .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

3、词语。5 .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豁然开

4、朗,个个笑逐颜开。6 .朗读全诗。四、指导朗读,总结全诗1 .指导朗读:教师先范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练习,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2 .师总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难点)一、歌曲导入,烘托氛围1.课件播放歌曲七律长征,学生认真欣赏。4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胜的艰难

5、险阻,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所饱含的精神气概。二、诵读诗歌,整体感悟1.指名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第一句)5 .学生自由举手朗读第一句,谈谈自己的体会。6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你从中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红军的精神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出来的。)过渡:我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精读诗歌,体会感情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 .研读诗句

6、,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师: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指名读,齐读。教师小结: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战士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给全诗奠定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句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长征艰难?(指名答)师:红军战士们害怕吗?(不害怕)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腾细浪、走泥丸)思考:绵延几千公里的五岭、翻越几千米高的乌蒙山,在红

7、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英勇无畏、乐观)小结:这句诗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这句诗中,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云崖、铁索)(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泸定桥。师: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困难呢?(暖)教师引导:金沙江,大渡河,这一暖一寒,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男女生互读)小结:作者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4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师:那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默读诗歌。思考: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翻过雪山,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齐读)小结: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二字,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队伍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四、读菩萨蛮大柏地,感受豪迈1.出示资料:大柏地在江西瑞金城北。1929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1月14日,毛主席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

9、人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2月11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两个团,才打破危局。这首词是毛主席重经大柏地时所作。2 .全班齐读,再一次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 .配乐齐背七律长征。教学板书5七律长征远征难f只等闲(总超万水千山五岭、乌蒙山、金沙江、 大度河、岷山(分述):藐视困难、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三军过后f尽开颜(总结)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精读诗歌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诗句,让他们体会诗句饱含的感情。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诗的学习兴

10、趣还是不太浓厚,对于诗的内容还没真正理解,也没有真正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6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 .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豪迈、不屈”等词语。2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2 .能列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能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重点)一、了解背景,初

11、识壮士1.齐读课题。3 .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1)指名读第1自然段。(2)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资源,理解“晋察冀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意思。(3)重点指导书写“寇”的“支”部分,这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二4 .提问: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五壮士分别指哪五位?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5 .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意思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6 .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请同学们试着给每部分内容拟一

12、个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完成填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三、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英雄气概1 .课文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改为“壮士”,称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第3自然段写马宝玉等人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在可以撤退的情况下,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这种行为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2 .默读课文,批画重点语句,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结合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1:第一个句子中,“斩钉截铁”,体会到马宝玉说话时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走”,感受到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热血沸腾”

13、,体会到战士们对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预设2:第二个句子中,“抢前一步”“夺过”体会到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猛地举起”“砸”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3 .深入文本,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4 .指导朗读,读出语气及感悟。第2课时课时目标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难点)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让我们深受感动。这节课我们将聚焦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从而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二、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1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句子中

14、具体描写每位壮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种对个体的聚焦,我们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点”。2 .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谈发现。(这是对五位战士的概括描写,描写了一个团队战斗的群像场面。)3 .小结:开头对五位战士和对战斗场面的概括描写就是一个面。这种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也就是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4 .交流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就好像拍电影似的,镜头从远到近,从整体到个人,有一定的顺序。人物的形象很鲜明,读了让人肃然起敬。)5 .小结:是啊,从群体的全景再到个体的特写,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显了人物的特点,使我们对每个人物都有了具体的印象。三、观看视频,再谈壮士1

15、 .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片段,交流感受。2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五位壮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3 .带着对五位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学生再读课题和五位壮士的名字。4 .课堂小结: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名字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放光彩,他们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教学板书6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引上绝路/3瓜:喜薄虽、接受任务/男于牺牲),走马宝玉砸一点一面、跳多点罗列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背景资料,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先以

16、概括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再深入五战士“痛击敌人”这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五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体会将群体与个体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续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仍需加强。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检阅”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3 .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 .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

17、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2.初读课文,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重点)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教师相机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 .出示学习要求。(1

18、)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2 .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 .指名交流自学成果。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举行典礼是全文的重点。)2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三

19、部分(第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3 .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4 .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2 .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3 .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一、

20、影片导入,烘托氛围1 .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的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2 .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1 .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2 .师: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

21、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与爱戴。3 .体会重点语句。(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3)课件出示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人民的

22、心一齐欢跃起来。(从其反复的表达手法中体会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力量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

23、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4 .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三、总结全文师: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教学板书7开国大典会场情景一盛大典礼盛况一隆重点面结合阅兵式一威武,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群众游行

24、一壮观.教学反思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这条主线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当代的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点困难。为此,我寻找了一些关于庆典盛况的视频资料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接下来,讲解典礼的过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8*灯光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一、直面“灯光”,了解故事背景1 .导入:今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

25、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2 .朗读第3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1)读准并理解“豫皖苏平原”“围歼战”等词。(2)学生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概括“灯光”,理清课文脉络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灯光”和“火光”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3 .交流反馈。预设: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一一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一一战场上微弱的火光。4 .提问:课文围绕“灯光”和“火光”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引起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三、聚焦“灯光”,感悟深意1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发现作者是怎样写“灯光”和“火光”的?并试想几处灯光之间的联系。2 .反馈交流,研读“灯光”。(1)书上插图中的灯光课件出示

26、1: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默默地沉思着。课件出示2: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引导学生关注“注视”“沉思”等词,感受郝副营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美好的内心一一关心孩子,憧憬未来。小结:书上插图中的灯光,代表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2)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课件出示3: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课件出示4:后来才知道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小组讨论:这火光虽然是微弱的,但我觉得这是O之光。简单阐述理由。反馈交流。预设1:英雄之光: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

27、引路,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预设2:胜利之光:正是由于郝副营长的这一壮举,才使战斗取得了胜利。预设3:生命之光:郝副营长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将会鼓舞我们珍惜生活,好好学习。相机指导朗读,感受郝副营长为了理想英勇献身的精神。3 .思考讨论,明晰联系。(1)联系上下文,思考: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预设1:故事是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发的,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寓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美好。预设2: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指郝副营长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这样他才毅然点燃了书籍,出现了战场上微弱的火光,这更可以

28、看出美好现实生活是革命先烈在战火中用生命铸就的。(3)借助板书,体会几处灯光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教学板书8*灯光(引起回忆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我紧紧围绕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示学习活动。在引导学生交流作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和理清叙述顺序后,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两次聚焦“灯光”与“火光”,理解不同灯光之间的关系,及与课文题目之间的联系,最后结合阅读链接,进一步体会革命情怀。整个过程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做到了扶放有致,学生总体掌握较好。9*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2 .学习通过对周围人物

29、、环境的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2 .学习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一、揭题引读,学生自悟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 .对于“邱少云”大家都比较陌生,老师这有一些关于他的资料,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师简介邱少云)4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对邱少云了解了多少?你还想知道他的哪些事迹?5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预设:邱少云:潜伏(纹丝不动)一一烧身(坚持隐蔽)一一忍痛(严守纪律)一一牺牲(为了胜利)“我”:担心一一矛盾一一期盼一一

30、痛苦二、再读课文,提出质疑师述:邱少云的战友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壮烈牺牲的过程,这一情景使他永生难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邱少云,去认识这位战士。1 .生自读课文,读后思考: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2 .小组互动,交流。(邱少云是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3 .师归纳概括学生提出的问题:(1)“我”能救邱少云,但是为什么不救?(2) “我”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3) “我”为什么不忍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三、深入课文,探究解疑问题一:能救,为什么不救?1 .自读相关自然段(第1、2、6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2 .交流:(1)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邱少云?(自救、战友救)(2)为什么不救

31、?(联系当时的环境、作战策略等方面回答)3 .理解“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战士们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更是本次突袭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4 .邱少云在烈火中是怎样做的?(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时候,他“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5 .师总结:邱少云的意志是多么坚强啊!问题二:“我”担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1 .眼看着战友邱少云被烈火灼烧,此时,“我”的心情怎样?引读一一我的心紧缩着突然叫出声来。2 .“我”担心的是什么?(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为什么会担心呢?(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当时的环境和“年轻”一词

32、去理解。)3 .指导朗读:如果你看到亲密的战友被大火包围,内心会怎样呢?带着这种心情去读。问题三:“我”为什么不忍看?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1 .引读一一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2 .“我”为什么不敢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为什么又忍不住不看呢?3 .当看到烈火把亲密的战友一点一点地吞噬时,“我”的心(引读)一一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四、继续学习,拓展延伸1 .过渡:这位年轻而伟大的革命战士,他严守革命纪律,以千斤巨石般的身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包围下纹丝不动,保证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想想此时的邱少云正在想些什

33、么。(学生根据插图中邱少云的眼神、表情等思考发言。)预设:为了整个班,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我甘愿牺牲。2 .是啊,邱少云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3 .多么顽强的毅力啊!多么伟大的战士啊!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感受战斗英雄在烈火中伟大的形象。(齐读)4 .此时此刻,你想对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说些什么?(指名说)5 .总结全文: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在烈火中,完成了他壮烈而绚丽的人生篇章,他被烧死了吗?不,他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教学板书9*我的战友邱少云邱少云烈火烧身分意志坚强纹丝不动f纪律严明f (伟大战士

34、)“我担心f矛盾f期盼f痛苦教学反思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全文。接着,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通过解读“我”的心理活动,再利用默读、轮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邱少云的革命精神,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口语交际:演讲教学目标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好演讲稿。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姿态大方。教学重难点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好演讲稿。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趣导入听到慷慨激昂的演讲时,你的心情怎样?你做过演讲吗?记得当

35、时的感受吗?今天我们将在班上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请同学们一展自己的风采。二、确定选题,精选素材1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演讲活动,请同学们从下面选择一个话题范围,当然也可以自定。(1)科学(2)读书(3)家乡新貌(4)健康饮食上面所给的几个话题只是参考,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谈谈自己想要演讲的话题。2 .同桌间交流自己选择的话题范围,并为自己选择的话题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如“读书的快乐”“健康饮食伴我行”等。)3 .师:演讲稿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交流)明确:一般来说,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和鼓动性等特点。4 .(课件播放林肯为烈士遗孀赢得诉讼的演讲)思考:什么样的演讲稿

36、才有说服力呢?明确:观点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三、交流反馈1.教师指导学生写演讲稿。2 .演讲稿写好后,同桌间进行交流。3 .学生根据演讲稿内容,分小组练习演讲,看一看该怎样演讲,效果才能更好。总结演讲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教师抽查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在演讲时语气、语调应适当,姿态大方;还可以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4 .演讲结束后,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哪些地方自己演讲得不够好,是属于演讲稿中的材料没有组织好,还是属于演讲时发挥得不好,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调整,提高演讲水平

37、。教学反思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从课堂训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演讲,而且初步掌握了演讲的方法和技巧,也知道了写演讲稿的重要性及具体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注重演讲时的表现,并能在演讲后的交流过程中主动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演讲水平。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 .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语文要素】2 .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3 .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

38、让表达更生动。4 .了解书法展览的意义,养成正确、规范书写的好习惯。5 .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教学重难点1 .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以及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2 .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3 .读句子,体会反复写法的好处。(重点)4 .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难点)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要点:了解文章在描写场面时,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的。2 .课件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开国大典中阅

39、兵式的场面描写。结合具体内容交流点面结合的写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3 .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摘记卡。与同学们交流这种写法的好处。我的阅读摘记卡摘记书目:作者:运用了点面结合方法的地方:批注栏:4 .结合自己的习作,说说在场面描写时,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同学间互相评价,加深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识。二、词句段运用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反复手法,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5 .仿照例句用反复的手法写一个句子。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手拂醒了大地;春天来了,她用温柔的话语唤醒了鲜花和绿草。6 .(课件出示例句)学生朗读例句,关

40、注提示语。圈出表示“说”的词语:“赞叹”“婉言谢绝”。(1)小组讨论这样写的好处:不会单一,更有画面感。(2)创设情境,学生试着运用学习到的方法,练习表达。如:这幅画构图精巧,用色精美,他说:“实在太好看了!”(赞叹)(3)仿照例句写一写,教师相机指导。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书法展览的意义,养成正确、规范书写的好习惯。2 .积累有关爱国主义的名言警句。一、书写提示1.学生观察竖式游子吟和横式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两幅书写作品。3 .引导学生交流发现书写的注意点。(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4 .选择一首古诗竖着写,或选一段话横着写,可配图自主设计版面。5 .学生根据书写要点进行自我检视后,小

41、组内展评。6 .教师巡视,再集中指导。7 .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班级展示。二、日积月累1 .出示有关爱国的名言,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名言。2 .想一想:这些诗句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词语?这些词语是用来赞美哪一类人的?(点拨:如“视死如归3 .理解并背诵名言警句。(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名言警句的出处,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曾经学过的诗人诗作或故事,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探究名言警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学生正确、流利地练习朗读背诵,同桌相互抽查背诵情况。(4)搜集资料,看谁积累的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最多。小组内展示交流。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了场面描写,以及

42、场面描写中所采用的点面结合的写法;理解了“说”的不同表达形式,体会到了语言应用的巧妙、,能仿造示例进行遣词造句。另外,通过规范书写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在学习“日积月累”中有关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时,我指导学生在了解背景,结合相关诗作或故事的基础上理解内涵,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达到背诵与积累的目的,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多彩的活动教学目标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2 .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3 .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写清楚。【语文要素】4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43、写法写一次活动。【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5 .能够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教学课时12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1 .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2 .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 .师: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二、明确习作要点1 .审清题意。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可以写诗歌朗诵会,也可以写参加植树活动等。2 .确定写作重点。写清楚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尤其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

44、具体、细致地写。在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应写。3 .精选材料,突出中心。通过记叙一次多彩的活动,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等;在校园外,我们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如看望孤寡老人、植树、爱心义卖等。因此这篇习作的选材极为广泛,只需记录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尤其是要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这样才能突出中心。三、习作指导1 .口述指导,思考:(1)你参加过的活动中,比如捉迷藏、跳绳比赛、

45、智力游戏、诗词大会等,你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哪次活动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2)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3)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明确: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确定写作要点。(4)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2 .

46、指导写作。(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如写长跑比赛,在“面”的描写上,可以整体关注运动员是怎样飞驰而出,争先恐后,比赛场面是如何紧张激烈;在“点”的描写上,可以提示学生重点选择有特点的人物来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3)写出参加活动时的体会,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四、重视习作修改,梳理共性问题1 .习作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互批互改。修改原则参见课本中的提示。2 .教师分享精彩习作全文或片段。3 .教师梳理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从共性问题中反思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并用修改符号对习作进行修改。教学反思激发兴趣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这样便能够主动地观察,获得丰富的材料,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本次习作,学生能够围绕主题,精选典型素材,确定写作的重点,详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