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铜陵学院二C)一七年十二月目录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一、办学定位2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2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2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5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5(一)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5(二)招生专业进一步调整5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6一、师资队伍6(一)生师比6(二)职称结构6(三)学位结构7(四)年龄结构7(五)学缘结构7(六)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7(七)“双能双师型”教师7二、教学经费投入7三、教学设施条件7四、图书资料建设与利用8五、信息资源及利用8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8一、专业建设9二、课程建设H(一)本科生课程开设
2、情况11(一)课程体系11(三)课程资源建设11三、教材建设13四、实践教学13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4六、创新创业教育14(一)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完善14(二)创新创业“支撑体系”逐步成型15七、教学改革16(一)以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抓手,引领学校加快深度转变16(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16(三)以校地、校企合作为重点,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6八、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17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17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7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8(一)推行两级管理,狠抓制度建设18(二)注重过程管理,强化常态监控18(
3、三)畅通信息渠道,重视评价反馈19(四)开展自我评估,持续质量改进19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19一、毕业与就业19(一)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20(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0(三)毕业生成就20二、学生获奖情况20三、学生其他学习成效情况23四、学生满意度情况23第六部分特色做法25一、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特色,着力打造特色学科专业群25二、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5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26四、以校地、校企合作为重点,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26第七部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6一、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队伍27二、强化“双
4、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27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资源建设28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已有近60年办学历史。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学校现有翠湖、育秀两个校区。学校是安徽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铜陵学院与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o此外,学校还是国家级大学生
5、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大学生AA级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产教融合、合作育人之路,不断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安徽省较早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思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方面,走在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2008年12月,学校发起创立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单位。2009年,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2015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
6、设单位。学校坚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与地方共建“四个中心”(地方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教育文化中心)为平台,共建“四个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为依托,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互利共赢、共生共育、共同发展的局面。学校积极构建以沈浩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工作先
7、进单位、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等。第一部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经济类、管理类为主,工、文、理、艺、法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发展目标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努力实现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突破,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建立,师生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二、人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
8、推行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基础知识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面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有一定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立足皖江地区,面向安徽,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法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2个学院,另设有创新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
9、院等教学机构。现有59个本科专业(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财务管理1个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另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3月我校申报的互联网金融、金融数学、公共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成功获得教育部备案和审批。其中互联网金融专业为目录外新专业、教育部审批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成功获批填补了安徽省高校申报目录外新专业的空白。2017年学校招生专业为56个(其中有5个专业分两个大类招生),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
10、息系统两个专业。表1铜陵学院2016-2017学年设置本科专业一览表序号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所在学院特色专业1管理学120104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管理学120401公共事业管理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3管理学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4经济学020202税收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省级5工学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6工学080701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学院7工学08100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学院8工学080703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学院9工学080801自动化电气工程学院省级10法学030101K法学法学院11法学030302社会工作法学院12
11、法学030102T知识产权法学院13管理学120801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学院14管理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学院15管理学120202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学院省级16管理学120601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学院17管理学120703T质量管理工程工商管理学院18管理学120204财务管理会计学院省级19管理学120203K会计学会计学院国家级、省级20管理学120203H会计学(中外合作)会计学院21管理学120207审计学会计学院省级22管理学120208资产评估会计学院23工学08020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4工学080204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5工学080202机械设计制
12、造及其自动化(第二学士学位)机械工程学院26工学080202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学院省级27工学080405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8工学080208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程学院29理学070504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工程学院30管理学120103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学院31工学120105工程造价建筑工程学院32工学082801建筑学建筑工程学院33工学08100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学院34经济学020303保险学金融学院35经济学020302金融工程金融学院36经济学02030IK金融学金融学院省级37经济学020309T互联网金融金融学院38经济学020304投资学金融学院39经济学0204
13、01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院国家级、省级40经济学02040IH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经济学院41经济学020102经济统计学经济学院省级42经济学020101经济学经济学院43经济学020I05T商务经济学经济学院44经济学020305T金融数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5工学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6理学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7工学080906数字媒体技术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8工学080905物联网工程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9工学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计算机学院50文学050262商务英语外国语学院51文学050201英语外国语学院52文学05
14、0303广告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3文学050101汉语言文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4艺术学130503环境设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5艺术学130401美术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6艺术学130502视觉传达设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7文学050306T网络与新媒体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8艺术学130201音乐表演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59艺术学130506公共艺术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四、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2016年,学校招生普通全日制学生4800人,均为本科生,其中专升本学生170人,对口高考学生300人。2017年,学校招生普通全日制学生4800人,均为本科生,其中专升本学生169人,面向
15、中职招生“对口高考”学生300人。2016-2017学年,学校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8509人,均为本科生,其中对口生源学生891人,专升本学生336人。五、本科生源质量情况2016年、2017年学校招生计划分别为4800名。招生批次涵盖普通本科二批、专升本、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在安徽、福建、山东、广西、河南、湖北江苏七省招生,两年均完成招生计划。(一)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随着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也得到平稳提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7年学校省内文科最低投档分数线为500分,超省控线60分;理科最低投档分数线为467分,超省控线54分。
16、录取生源中,有49人以超出一本线分数被录取。省外线上生源充足,分数线远远超过控制线,其中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当地本二线80分以上,最高达116分。(二)招生专业进一步调整2017年,为了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贴近社会及考生的需求,学校对招生专业加大了调整力度,将原先在普通本科招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金属材料工程等调整至面向中职对口招生,停招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从专业录取情况看,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英语、商务英语、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大类、金融大类等专业受到考生的欢迎。专升本、面
17、向中职对口类招生的专业生源充足,报名踊跃,生源质量较好。表22016、2017年生源质量统计表(安徽省)年份安徽省文科最低控制线铜陵学院提档线安徽省理科最低控制线铜陵学院提档线提档线超省控线提档线超省控线2016482503214734962320175405006041346754表32016、2017年生源质量统计表(安徽省外)年份省份省文科最低控制线铜陵学院提档线省理科最低控制线铜陵学院提档线提档线超省控线提档线超省控线2016广西333401682017318404862016福建403464612017380435552016江苏31502017269305362016河南45850
18、1434734851220173895051162016湖北403492892017406494882016山东474508344514853420174835112843346633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对教学水平的保障度不断提高。一、师资队伍(一)生师比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77人,外聘教师227人,折合专任教师890.5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8509人,生师比20.95: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19、。(二)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正高、副高职称人员213人,占专任教师的27.41%。(三)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8人,硕士学位56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81.6%。(四)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61人,占专任教师33.59%,36-45周岁教师312人,占专任教师40.15%,45周岁以上教师204人,占专任教师26.26%。中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较高,年轻化特征明显,已成为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五)学缘结构教师主要来源于外校,外校学缘的教师比例占99.8%,其中,毕业于国外高校的教师2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57%。(六)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2016-2017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45人、副教授162人,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97.18%。(七)“双能双师型”教师学校认定的“双能双师型”教师307人,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97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65人。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教坛新秀”18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级教学成果推广项目”共30项,省级名师工作室9个。二、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逐年加大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016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4502.64万元,占学校教育经费总额的19.42%,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432.7元。投入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费418万元;投入实践经费276.48万元,
21、生均实践经费149.38元。教学经费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三、教学设施条件学校占地面积876630.00平方米,生均47.36平方米。建筑面积424393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131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34平方米。实验实习场所面积515995.00平方米,生均2.81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2059.5平方米,4860间,生均9.84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209间共21855座,语音室23间共1610座,百名学生配置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6.98O学校建有三个标准化田径运动场,以及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53个活动场地,体育场馆总面积达73247平方米,生
22、均3.96平方米。2016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715.6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29.5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新增2536.79万元,当年增长22.78%。学校拥有教学用计算机3465台,百名学生配置教学用计算机18.72台。学校建有1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9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3个。四、图书资料建设与利用图书馆建筑面积23353平方米,服务功能设施较为齐全。设有外借处、阅览室、自修室20个,阅览座位2183个,配置电脑200余台。由育秀校区和翠湖校区两个图书馆组成。现有纸质藏书141万册,电子图书Ill万种,各类
23、中外文期刊1188种,报纸132种,中外文数据库47个。生均纸质和电子图书136.14册,其中生均纸质图书76.20。当年纸质图书新增109198册,生均进书量5.90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公共查询、期刊管理、统计信息和读者信息查询等全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图书借阅为藏阅一体和自助借还,每周开放7天(8:00-18:00),阅览室和自修室开放至22:00,电子资源7天*24小时开放。开通了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实现了网上预约、续借、图书推荐、新书通报、借阅提醒、到期提醒等诸多功能。2016年9月-2017年9月,图书馆
24、共接待读者30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62757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284537次。五、信息资源及利用学校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校园网络主干带宽万兆,出口总带宽28G,联网服务器(含虚拟)50余台,网络存储空间96T,网络设备近6000台,信息点覆盖所有校内建筑物,信息接入点达28000个。校园网络平台实现了对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基本覆盖。学校开通了网络教学平台,安装了3套外语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铜陵市文化局共建共享“中国青铜文化数据库”,自建了“皖江经济发展研究”数据库,中央财政资助学校的“铜陵数字图书馆”已建成使用,并向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有序开放,受到了社会的
25、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科学制定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运行、质量及质量监控之间的吻合度。一、专业建设学校立足铜陵市“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型”的重大战略布局,瞄准铜陵市打造世界级现代化铜产业中心、壮大国家级电子产业集群等目标,根据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需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理性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大力气整合相近学科专业(方向),集中教学资源,努力构建与地方产业(链)群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结构。
26、“财经特色强,工科发展优”是学校一直坚持的学科专业布局,财经类专业是我校优势专业,学校抓住财经类专业发展机遇,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一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财经类类专业。打造一批应用型学科专业,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4105”行动计划、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原则,培育了特色鲜明的工科、文化创意、服务业类等专业,逐步形成新的特色专业集群。学校推进了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步伐。停招了2个本科专
27、业,调整了2个本科专业招生对象,2017年增设公共艺术、金融数学、互联网金融3个本科专业。目前我校共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奠定了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构架。截止目前,学校建成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了金融学、自动化等24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建设硕果累累。通过产业驱动和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财经特色强,工科发展优”的学科专业布局。表4省级质量工程专业建设一览表序号项目类型项目名称负责人所属学院备注1特色专业会计学倪国爱会计学院国家级、省级2特色专业国际经济贸易金泽虎经
28、济学院国家级、省级3特色专业金融学伍孟林金融学院4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吴杨工商管理学院5特色专业自动化刘增良电气工程学院6特色专业财务管理倪国爱会计学院7特色专业审计学倪国爱会计学院8特色专业经济统计学吴杨经济学院9特色专业税收学刘培财税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10特色专业广告学疏仁华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11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投资学金利娟金融学院1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财务管理倪国爱会计学院国家级、省级13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经济学丁家云经济学院14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法学赵建国法学院15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子商务张国友工商管理学院16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刘晨工商管理学院17专业综合改革试
29、点项目物流管理刘晨工商管理学院18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刘增良电气工程学院19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音乐表演倪国爱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20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土木工程黎春林建筑工程学院21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社会工作郑志强法学院22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子信息工程王忠良电气工程学院23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王海澎财税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24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刘增良电气工程学院25新专业建设资产评估倪国爱会计学院26新专业建设金融工程金利娟金融学院27新专业建设税收学许宗凤财税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28新专业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刘增良电气工程学院29新专业建
30、设工程造价殷和平建筑工程学院30新专业建设质量管理工程刘晨工商管理学院31新专业建设经济统计学吴杨经济学院二、课程建设(一)本科生课程开设情况2016-2017学年年,设立教学班344个,学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量为1336J,其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程75门,创新创业课程20门。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207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5.88%。课堂教学规模,大班教学人数一般控制在120人左右,小班教学人数为30-50人左右,课程小班教学达1769个,小班教学任务占教学任务总量的35.38%。2016-2017学年,学校开设了会计学、金融学、法学3个辅修专业,修读毕业人数97人。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31、要,继续实施转专业制度,转专业人数490人,大类分流人数269人。(二)课程体系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七大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创新创业分模块、社会责任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分为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训练与培训I、创业实践三部分。各专业可根据专业要求设置创新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列入总学分。社会责任模块由学校统一搭建,统一在培养方案中要求。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学校通过“五个引入”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难点。一是引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
32、委员会,共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二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金融学、市场营销、工程造价等专业实行了“双证制”,同时与企业联合实施了卓越会计师、卓越电气工程师等9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三是引入行业标准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展专业资格认证。如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引入华为核心技术标准,开展了网络工程师认证。四是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应用型教材,三年来共编写应用型教材40多部。(三)课程资源建设引入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入100多门国内教学名师主讲视频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完成了基础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网
33、站开发与网页制作、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5门省级MOOC课程建设任务,其中基础会计、管理学、财务管理已上线运行。学校还建设了23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表5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序号项目类型课程名负责人所属学院备注1精品课程管理学谭艳华工商管理学院2精品课程税法学马克和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3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王本年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精品课程成本会计倪国爱会计学院5精品课程会计学基础周建龙会计学院6精品课程金融学金利娟金融学院7精品资源共享课社会保障概论徐诗举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8精品资源共享课经济法赵建国法学院9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陈文数学与计算机学院10精品资源共
34、享课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经济学院11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级财务会计毛腊梅会计学院12精品资源共享课电路吴卫兵电气工程学院13精品资源共享课税收学游振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14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据结构黄永青数学与计算机学院15精品资源共享课财政学游振宇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16精品资源共享课合同法T辰法学院17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英语国家国情张涌外语学院18精品视频公开课审计学张晓毅会计学院19精品视频公开课西方经济学李停经济学院20精品视频公开课人力资源管理谢方工商管理学院21精品视频公开课企业管理王彦长工商管理学院22精品视频公开课物流管理基础雷勋平工商管理学院23精品视频公开课成本会计学杨英会计学院24大规
35、模在线开发课程(MOOC)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殷建机械工程学院20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MOOC)管理学丁家云工商管理学院21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MOoC)会计学基础周建龙会计学院22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MoOe)财务管理汪群会计学院23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MOoC)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陈文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校还建立了学分转换机制,对在国内外高校学习和通过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并取得学分的,学校给与转换相应的学分。学校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措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其中选修课占总学分的10.8%o三、教材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
36、标的需要,编写符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定位的优秀教材,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人员联合编写出适合我校特色的系列教材。2016年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共26部。我校与行业、企业人员编制的系列创新创业教材也正在出版中。2016-2017学年,我校选用各类规划教材达60%,保证了我校选用教材的质量。同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报送工作的通知,我校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达18个品种。四、实践教学学校着力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学用一体,产教研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2017年学校共投入1362万元,立项新建实验
37、室项目11个,新增设备I(MM)多台套,新增实验室面积近600平方米,“金融投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信工程综合实训中心”等省级实践平台相继投入使用。目前全校已建设实验室(实训中心)13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9个,省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3个。2016-2017年有8个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校企共建了5个校内高水平的实践育人基地。与北京普开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实验室”设备已经建成,即将进入师资和课程建设阶段与联创中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云教室平台”正在设备采购,并以此为平台调研启动与浪潮、联我W创三家共建“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
38、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专业导入职业认证体系和培训职业认证中心。与用友新道共建的虚拟企业仿真商业社会实训中心开放率极高,很受学生欢迎。2017年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Il个。目前校外正常运行的基地保持在108个左右,年接纳实习实训8000多人次。五、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选题开题、初稿撰写及修改、论文评阅及答辩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定位于与本专业相关且应用性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社会实际问题,研究视角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色明显,针对性强,任务饱满,能够满足各专业毕业综合训练的要求。学校2017届毕业论文总数达4
39、491篇,每名指导教师指导人数均在12人以内。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校实行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监控,每届毕业论文(设计)都要开展“选题回头看”、中期进展检查、查重检测等活动。对不符合选题要求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重选,每篇毕业论文均需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学位论文检测系统”的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论文要求学生重写。学校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活动,2017年共评选优秀毕业论文32篇。学校把深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着力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毕业生以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音乐或艺术设计作品、大
40、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学科与技能竞赛作品、创业计划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创新性实践成果替代毕业论文(设计)o学校实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撰写工作。2017年,全校共有380多名毕业生实施了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论文在校内教师和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完成。学校形成了人人重视实践、人人崇尚创新的良好局面。六、创新创业教育(一)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明确了创新创业学院工作职能,增设了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主任,各二级学院也设置了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分工协作,校、
41、院两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基本建立。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学籍管理办法、创新创业校长奖学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调研起草铜陵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入库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二)创新创业“支撑体系”逐步成型学校构建3+3+2创新创业教育梯级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创业基础课程等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17年已经开始实施。推进了创新创业教材建设,今年已有7部创新创业系列教材纳入编写计划,目前大部分已完成初稿等待出版社出版。学校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体系。与铜草花公司、新能集团公司、安徽住行国际等单位共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外实践基地
42、H个。推进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了17个省级创客实验室,这将是未来1-2年面向学生爱好者开放的创新训练主场地。推进大学生创客空间建设,利用大学生活动中心100O多平米集中建设了大学生创客空间,规划设计了210个工位和四大功能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主要内容,部分学院专业实验室也支撑了创客空间的功能。2016-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99项,省级191项,63项通过了结题验收,相当一部分项目走入实验室实物制作,支持公开发表论文14篇,申报专利4项,已有11个项目孵化注册为新企业,多项成果经过认定替代毕业设计(论文)。以创客空间为平台,学校组织了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活动,共有4000多名学生参与活动,734个团队参加了第一届铜陵学院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2017年我校创客空间接受了省、市相关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为优秀,成为安徽省众创空间备案建设单位。通过柔性引进逐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体系。2017年我们加强与铜陵市人社局合作,又有7名教师获得国家认定的网创培训师资合格证书。目前我校有46人次具备国家认定的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资质,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103人,其中13人被批准进入国家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学校2016-2017年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