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588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一学时】【学习内容】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和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作用,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 .通过读图,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3 .通过绘制示意图,自制大气环流模型,提高绘图、读图、析图能力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 .大气环流

2、(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原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分布A.赤道低气压带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风带(填字母)信风带E、H西风带FI极地东风带G以(3)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气压带气候特征景观赤道低气压带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副热带高气压带太阳辐

3、射强,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荒漠景观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气候特征多呈现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冰原或者苔原景观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风带气候特征景观信风带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候干燥;如果气流经过海洋和暖流,就会形成湿润的气候多荒漠景观或森林景观西风带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温暖湿森林景观泡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控制的地区,形成干冷的苔原气候苔原景观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景观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影响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稀树草原景观地中海气候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夏季炎热少画常绿硬叶

4、林景观冬季受西风影响冬季温和多雨图表点拨1.教材第60页图324,该图展示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由图可知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具有对应关系。2.教材第60页图325,该图展示出了世界17种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状况。其中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有分布;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二、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同。()(3)太阳直射点夏季在北半球,冬季在南半球。()(4)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干燥。(5)下列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

5、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提示:(l)x气压带的形成,有的是热力因素,有的是动力因素。副极地低气压带就是动力因素形成的。(2) 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的风向相反。(3) X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4) 如果信风带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就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5) A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因此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二)合作探究1 .图中为北半球夏季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

6、.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带风向的是()2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8 .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2)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9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学习小结】【达标检测】题组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下图为全球大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

7、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A. a为东北信风带B. 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C为东南信风带D. d为极地东风带2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右图为地球上局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 .风带表示()A.东南信风带B.东北信风带C.中纬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4 .(易错题)大陆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题组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下图

8、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部分),据图回答56题。5. P地所处的气压带是(B.副热带高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B.寒冷干燥D.高温多雨A.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6. 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C.炎热干燥【第二学时】【学习内容】季风与季风气候【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分析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2 .通过绘制季风形成示意图,提高绘图、读图能力,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动手做有关海陆热力性质的实验,提高地理实践力。【学习重难点】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学习过程】

9、一、知识梳理(一)季风的形成1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北半球海陆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巡陆热力差异显著。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j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I切断(亚洲高压最为强盛),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2)南半球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影响: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堂状分布的特征。2 .季风的概念大范围地区网通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3 .季风成因(1)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2)南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名师点拨季风的三大特征(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

10、盛行风向随季节的更替而改变的现象,这里强调“大范围”是因为小范围风向受地形影响很大。(2)随着风向的转变,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会改变,例如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潮湿。(3)盛行风向的转变会带来明显的天气变化。(二)季风气候1 .冬季风和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高纬内陆低纬海洋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2 .主要类型自南向北依次是热宽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图表点拨教材第63页图3210,该图展示出了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分布。由1月图可知,1月份北半球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东亚盛行风为西北风,南亚、东南亚为东北季风,南半球澳大

11、利亚大陆为低气压,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是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转而形成的)。由7月图可知,7月份北半球大陆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东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而成),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上是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东南季风影响。二、初试身手(一)自主诊断(1)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呈典型的带状分布。()(2)亚洲季风现象最为典型。()(3)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4)澳大利亚大陆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12、。()(5)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一个原因C.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提示:(I)X北半球气压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被分割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2)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因而东亚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3) 南亚的西南季风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4) X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5)A季风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重要成因。与东亚季风相比,南亚季

13、风的另一个重要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除了影响南亚地区、中南半岛、菲律宾北部,还影响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二)合作探究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右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7月份,亚洲低压8.1 月份,亚洲高压C. 7月份,亚洲高压D. 1月份,亚洲低压(2)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A.成因相同B.风向相同C.性质相同D.势力相同【学习小结】【达标检测】题组1季风的形成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图甲图乙1 .图示季节B地(A.盛行东南季风C.沙尘暴盛行B.D.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农作物冻害严重2

14、 .A、C两地气压中心()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C.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下图为印度洋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 .图中盛行风的性质是()A.暖湿B.冷湿C.热干D.冷干4 .与盛行风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题组2季风气候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56题。5 .(易错题)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6 .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上被印

15、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答案:【第一课时】(二)合作探究(1) B(2) A解析:第(1)题,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处于30十40。N之间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图中D带应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南风。2.(1)C(2)C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丙地为高气压带。若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向有可能相同,为极地东风,故A项错误。若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不是中纬西风带,故B项错误。若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属于同一风带,故C项正确。北半球夏季,北半球风带向高纬移动,南半球风带向低纬移动,故

16、D项错误。第(2)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乙风带均有可能是低纬信风带,故A项错误。受西风带控制地区温和多雨,甲、乙风带均有可能是西风带,故B项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故C项正确。热带草原气候为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故D项错误。【达标检测】1. B2. 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3. A4. B解析:第3题,根据气压带和风带分

17、布示意图,可知为东南信风,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中纬西风带。第4题,在南北纬30。-0。之间大陆西岸,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能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影响。5. B6. C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地面气压高,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第6题,P地纬度低,气温高,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产生降水,所以炎热干燥,故选C.【第二学时】(二)合作探究(1) A(2) C解析:第(1)题,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份,A气压为亚洲低压。第

18、(2)题,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两者性质相同,都是温暖、湿润,但势力不相同。【达标检测】1. B2. 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地为高压中心,可判断为亚洲高压,此时为冬季。B地在我国东北地区,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第2题,读图判断,A地为亚洲高压,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为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两个高压中心气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心气流都是下沉气流;A出现在冬季,C全年存在,夏季较强、冬季较弱。3. A4. B解析:第3题,为西北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为暖湿。第4题,盛行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与海陆轮廓无关。5. D6. A解析:第5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易出现降水。故选D项。本题易错选C项。第6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故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