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课题研究成果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度课题研究成果公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15年度福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公报一一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研究一、课题立项编号:FZ2014GH085二、课题名称: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研究三、课题负责人:阮久平,中学一级教师,闽侯县第一中学四、主要成员:林云霞、徐升、袁寿花、林锋、程景、陈匆琼五、课题研究成果(一)内容与方法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收集整理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高中地理微课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资源。(2)研究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3)研究微课程在教学反思中应用以发展教师专业素质;(4)研究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应用中,形成学生自主性、选择性、多次性的学习能力;(5)研究应用地理微课培养中学生地理逻
2、辑思维能力;(6)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评价;(7)在微课程创作与应用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2.课题研究方法及作用(1)文献资料法:收集优秀的微课资源;学习微课理论;收集微课研究新成果;(2)调查分析法:对学校师生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微课认知程度与接受意愿;(3)专家指导法:参加培训,专家到场指导、互动交流,微课作品诊断等;(4)归纳法:课题论文撰写,总结归纳研究经验成果,形成应用的恰当模式;(5)比较判断法:针对不同年龄学生,不同学科老师比较,判断微课应用研究价值。地理微课程的选取、设计与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课题研究过程注重了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微课程应用研究的技术水
3、平。课题研究获得一定的成果,是研究过程的相互渗透,调整补充提高得到落实的体现。过程性材料在管理平台可及时展示查询,提高了研究成员间材料的借鉴、提炼,综合度提高,增强理论的引领,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3.课题研究过程(1)准备工作:参加课题培训与交流:2014年7月812日,课题组负责人阮久平老师参加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2014年中小学微课程制作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现场培训。2014年9月11日,课题组袁寿花老师等参加了由学科工作室在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由福州教育学院王信文老师主讲的谈地理微课。2014年10月16日上午,课题组在闽侯一中四号楼五楼地理教室举办了“课题理论学习研讨会:2014年12月
4、10-15日,课题组阮久平、陈匆琼老师参加在山亚大厦举办的福建省高品质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及作品交流研讨会。专家指导:2014年10月13日,在闽侯一中行政楼三楼党员活动室举办专家指导活动,由福建教育学院陈奇明教授作题为高品质微课制作步骤和视频设计技巧的讲座与互动交流。2014年12月24日,陈奇明教授来校在物理探究室,对我校新创作的微课作品进行诊断,提出建设性意见。课题组的阮久平、陈匆琼两位老师分别提交作品,接受有益的指导。课题指导老师之一福州三中教研组长车云老师指出:课题涉及的概念与主题通过中国知网的期刊数据库检测,没有明显的重复现象,课题研究设计的独立性、创新性得到体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
5、研究小组要多利用中文期刊数据库比对功能,得出具有独到见解,经得起检验的课题结论。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过程设计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紧密相结合,符合中学课题研究的要求,对中学地理教学会起到帮助与促进作用,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是可行的。地理微课程的应用离不开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议课题小组对微课程应用的研究过程中,提高对信息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掌握。我校教研室主任江欣力老师对课题小组提出评价方案研究的安排十分赞同,认为既可以使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也有利于课题成果推广,设计学生对微课程应用的评价调查表,可操作性强。建议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统计,成为课题研究成果重要组成部分。(2)主要研究活动2014年9月1
6、8日在地理教研组举办开题活动,撰写提交开题报告到网络管理平台。2014年10月16日上午,课题组在闽侯一中四号楼五楼地理教室举办了“课题理论学习研讨会”。研讨会交流讨论学习心得,定稿理论学习总结,完成微课理论汇编等。2014年10月16日上午第一节,课题组林锋老师在高二(13)开了题为地图三要素的公开课。2014年12月25日,课题组阮久平老师为“省名校长培训班跟岗学习”开设了题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公开课。根据福州教育研究院关于开展2014年“微课”视频评选活动的通知(榕研院研(2014)61号)通知,以阮久平老师的微课作品突破地理思维障碍的解题法参赛。2014年11-12月,阮久平师创作微课
7、地球运动之晨昏线(圈),陈匆琼师创作微课陆地各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参加“第二届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中期检查活动:2015年3月1日,在闽侯一中四号楼五层地理教室举办中期检查交流研讨会,撰写发布中期检查报告。微课应用经验交流会:2015年3月31日,闽侯一中举办市级开放日活动,课题组在四号楼五层地理教室召开微课应用交流会,由阮久平老师代表课题组发言,推广研究成果。来自福州地区21位教师参与研讨交流。课题成果汇报会:2015年9月10日,在闽侯一中四号楼五层地理教室举办了课题成果汇报会,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评价课题研究的得失,审定课题研究报告的框架和
8、内容,由阮久平师执笔完成结题报告,准备提交材料完成结题工作。(3)研究拓展:2015年1月20日止,高三研究性学习完成。阮久平老师研究性学习成果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评价发表在2015年第2期都市家教杂志上。程景老师根据高三研究性学习材料分析,比较统计,撰写完成微课应用评价的调查分析研究性学习报告,作为课题研究补充新材料,值得肯定。2015年6月,高一研究性学习结束,陈匆琼老师研究性学习应用微课程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以研究总结的形式,也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4)成果推广2014年10月15日晚,由阮久平老师代表课题组向闽侯一中和昙石山中学全体教工现场展示新创作的微课作品,第一次成
9、功推广课题研究成果。2014年12月35日,六位辽宁省学科带头人来校跟岗学习。课题组的陈匆琼、程景、阮久平、徐升分别开设公开课,举办两场评课活动;并就微课发展前景与来宾交换意见,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新领域。2015年3月31日,闽侯一中举办市级开放日活动,来自福州地区21位教师参与研讨交流,课题组在四号楼五层地理教室召开微课应用交流会,推广研究成果。2015年4月23日上午,在福州教育研究院地理学科会议上,阮久平师向来自福州地区高三地理教师展示了最新微课研究成果一一网阅数据图形化的质量分析法。(5)结题工作:根据课题研究文件,课题组先对研究情况自我评定,认为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是完全符合结题要求的
10、。在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的讨论总结基础上,完成了结题报告书的撰写,充实了结题验收书的内容,可以提出结题申请,在预期时间完成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已按要求上传至网络管理平台,课题组还通过屏幕截图保存管理平台上展示的管理信息,作为研究报告的附录,增强说服力。(二)结论与对策1.结论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优质的微课资源,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理想的时间效益;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地理教育整体水平;在学生参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面临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课题组为更好地开展研究,还拓展研究如何应用微课程培养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微课程
11、克服了传统教学两大缺陷,对新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地理微课程的起步是素材的选取,要符合相应的选取原则,从多渠道获得有价值的素材,并通过加工、再创作后确定微课程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以实现地理微课程的目标。微课程因其具有针对性强、画面冲击感强、灵活学习的特征,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建立早学生微课程地理应用教学体系,提高老师微课程设计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本领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应用微课程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微课程整合了多种途径向他人学习,提供更多教学反思的机会,以及整合了现代教学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主研修多方协作与互助性观课等策略,促进教师专
12、业素质的发展。中学地理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空间观念逻辑能力等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探索和思考,提高地理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学地理的教学效率,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微课创作欣欣向荣,是学科知识与教育新技术结合产生一颗耀眼的新星。对微课应用的评价受人关注少,系统性弱,需要改变。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评价主要从内容与方法两方面深入探讨,力求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促进高中地理微课程创作与应用有序健康地发展。2.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和建议等)为确保课题研究不间断有效地开展,主要措施和要求要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和人员投
13、入,避免研究淡化。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研究成果展示,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及时整理归类课题材料,提交网络管理平台。课题组还充分发挥管理平台的课题监控功能,及时了解各成员进展情况与成果效益,通过协调交流,在分工协作过程中推进了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还利用该平台了解其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取长补短,为课题研究注入活力。(三)成果与影响1.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1)课题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的课题论文,共五篇:地理微课程素材选取的策略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评价阮久平;应用微课程培养中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林云霞;应用地理微课程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徐升;应用中学地理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袁寿花(
14、2)获奖证书阮久平微课突破地理思维障碍解题法获市二等奖;论文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评价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一师一优课”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获市三等奖。袁寿花论文应用中学地理微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全国教研成果一等奖。程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二等奖。陈匆琼: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三等奖。(3)微课素材(教学设计):徐升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林锋的地图三要素、林云霞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程景的工业区位因素与选择、陈匆琼的陆地各水体相互补给关系;阮久平的经纬网判读与应用等(4)微课作品阮久平的微课作品突破地理思维障碍解题法、地球运动之晨昏线、陈匆琼的陆地各水体相互补给关系。各微课解说词是成果代表
15、作之一。(5)阶段性总结:开题活动总结;理论学习总结;中期检查活动总结;经验交流活动总结;通过自评打分方式进行总结。2.影响(同领域影响和社会影响)本课题重在研究微课的应用,不同于目前对微课创作设计的研窕;课题研究过程是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而实施的,针对性强;把微课创作应用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作为目标之一;对微课应用的评价从微课本身评价拓展到应用全过程的评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自行设计微课调查表,收集数据信息,提供课题研究支持。课题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与能力,发展了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大量的课题材料;课题组老师形成应用微课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有利于
16、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突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1)研究过程对地理教学提供丰富的微课资源,对培养学生能力起了指导作用。(2)撰写论文,总结经验,掌握微课应用的有效方法,提高微课应用效率。(3)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加入认识、创作和应用微课的队伍。(4)通过研究,加强对外交流,开拓研究视野,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素质。(5)微课创作与应用,为以后开展微课专题研究奠定基础,开辟新路。(四)改进与完善1 .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的相互渗透,调整补充提高的要求落实不充分。研究成果和研究活动及时上传至网络管理平台,过程性材料在管理平台可及时展示查询。但材料提炼
17、综合程度相对较弱,理论化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表现,从投入时间和提交材料方面看,数量与质量都存在不平衡,在以后课题研究中要认真对待,恰当调整,让课题组成员一起努力,全面发展。2 .对本课题后续研究的改进与完善建议对于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研究,应该通过显性的评价明确有效性,设计评价调查表是必要的。地理微课程的选取、设计与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课题研究过程要注重地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微课程应用研究的技术水平。微课是新生事物,微课应用是新的课题,没有过去的完整研究,更没有成功的经验,说明有更大空间让我们去探索。如果开展了关于微课的专题性研究,将开创微课研究的新领域,展示微课研究的新画卷,促进微课的新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高中地理微课程应用的研究阮久平执笔201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