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68237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0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内容摘要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统筹把握总量与结构、数量与价格、内部与外部均衡,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货币信贷支持经济力度。全年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1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超额

2、续作2.5万亿元,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多次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引导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需求。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调整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三是优化资金供给推动结构转型。出台金融支持民企的指导性文件,落实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2500亿元,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5000亿元,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

3、域和薄弱环节。四是稳定汇率兼顾内外均衡。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适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发挥外汇自律机制作用,强化预期引导,调节外汇市场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五是处置重点领域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处置重点区域和重点机构风险。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看,2023年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37.6万亿元,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9.7%和9.5%;全年新增贷款22.7

4、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31.9%;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2.6%,较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7%,较上年同期低0.29个百分点,超过23万亿元存量首套房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预期收敛,保持基本稳定,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为7.0920,较本轮低点升值逾3%。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

5、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人才红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分化,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确定性上升,国内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挑战。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优化金融服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坚

6、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效支持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

7、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目录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1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2三

8、、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7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9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11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1二、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12三、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3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制度和管理框架14五、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15六、提升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16七、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18八、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20九、防范化解处置金融风险21十、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服务能力22第三部分金融市场运行25一、金融市场运行概况25二、金融市场制度建设31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37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37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41第五部分货币政策趋势49一

9、、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49二、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51专栏专栏1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3专栏2利率自律机制十年: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19专栏3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23专栏4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32表表12023年人民币贷款结构3表22023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3表32023年12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情况5表42023年1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5表52023年112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6表62023年人民币存款结构情况7表7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8表82023年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对各币种交易量23表92023年金融机构回购、同

10、业拆借资金净融出、净融入情况26表102023年利率互换交易情况27表112023年各类债券发行情况28表122023年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30表13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38图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2图2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8图3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10图4银行间市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28第一部分货币信贷概况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11、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精准有力投放流动性,3月、9月两次降准各0.25个百分点,合计释放长期流动性超1万亿元。持续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平稳运行,为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也为四季度增发国债和地方政府再融

12、资债券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43,1.0.-,.A.2023/12023/22023/32023/42023/52023/62023/72023/82023内2023/102023/112023/12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oO7)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图1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二、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信贷总量合理增长。2023年一季度,受疫情放开及季节性规律等因素影响,信贷投放有所加快,人民银行着力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

13、稳。进入二季度,市场信心和预期偏弱、信贷有效需求不足,人民银行加强逆周期调节,着力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均衡投放,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四季度,人民银行统筹考虑岁末年初信贷投放节奏,及时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平滑贷款增长,当季信贷投放好于市场预期。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年初增加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年初增加22.7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3.6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为75.8%。制造

14、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1.3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2.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6166万户,同比增长9.1%。表12023年人民币贷款结构立:亿元12月末余额同比增速当年新增额人民币各项贷款237590510.6%227463住户贷款8009215.7%43261企(事)业单位贷款155423213.0%17907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774840.1%1928境外贷款1300532.8%3200注:企(事)业单位贷款是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表22023年分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情况立:亿元

15、当年新增额中资大型银行129274中资中小型银行98218小型农村金融机构26363外资金融机构-244注:中资大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大于等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中资中小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专栏1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能力和质

16、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一方面,新动能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稳步提升。2018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等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目前,我国各项再贷款工具已实现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基本覆盖,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合理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过去几年,我国每年20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占了很大比重。随着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重大转型、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这两块贷款需求都明显下降。上述两个方面合在一起,虽然总的增速可能

17、较过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显著提升的。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要更多注重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目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这些因素也会对今后信贷和融资增长带来积极影响。比如说,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虽然不体现为贷款增量,但使用金融资源的主体效率提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再比如,为维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而加大不良贷款核销,会给贷款增长施加压力,但核销的贷款资金仍对实体经济有支持作用,且已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还比如

18、,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些新动能领域与直接融资的金融支持模式更为适配,也会对贷款形成良性替代。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比如,我国俗语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经营主体都会追求“开门红”,大的项目一般也在年初开工建设,还有年初的春耕备耕,春节前的工资发放,这些都会有季节性影响。为应对疫情冲击,近几年宏观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贷款也进一步增多。应当看到,经

19、济回升向好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关键是把握好度”,平抑不正当竞争、“冲时点,警不合理的信贷投放,而不是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正常的季节规律,更好地促进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总体看,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合理评价金融支持的力度,要解决好“看什么”的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说明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被合理满足;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反映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

20、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货币金融条件。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带动整体利率水平下行,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同时,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通过部分贷款到期回收后转投更高效率的经营主体、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化出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2023年12月,1年期和5年期以LPR分别为3.45%和4.20%,分别较上年12月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1

2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3%,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12月一般贷款中利率高于LPR的贷款占比为52.48%,利率等于LPR的贷款占比为5.64%,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41.89%。表32023年12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情况立:%12月比9月变化同比变化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3-0.31-0.31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5-0.16-0.22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5-0.07-0.22票据融资加权平均

22、利率1.47-0.33-0.13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7-0.05-0.29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表42023年112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月份减点LPR加点小计(LPR,LPR+0.5%)LPR+0.5%,LPR+1.5%)LPR+1.5%,LPR+3%)LPR+3%,LPR+5%)LPR+5%及以上1月37.386.2856.3416.6519.0610.225.704.722月37.606.0256.38163216.8410.286.546.403月36.966.8856.1617.1017.5710.576.184.744月36.626.2057.1815.541

23、7.1811.147.086.245月36.285.5258.2013.9816.7911.717.987.746月37.745.5956.6717.7917.3110.816.094.687月37.055.1357.8216.6016.4310.447.127.238月35.764.9259.3217.0816.4010.757.577.519月37.375.6257.1116.7016.8810.626.716.19K)月37.345.1557.5114.9215.8311.437.437.9011月38.435.7755.8014.6016.3911.377.016.4412月41.89

24、5.6452.4813.7016.1510.976.345.3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外币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有所上升。2023年12月,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3%和4.70%,分别较上年12月上升1.03个和1.04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含)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81%和5.80%,分别较上年12月上升0.78个和0.81个百分点。表52023年112月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大额美元存款美元贷款月份活期3个月以内3(含3个月)6个月6(含6个月)12个B1年1年以上3个月以内3(含3个月).个月6(含6个月)12个月1年1年以上1月

25、1.253.994.625.345.464.964.915.125.105.535.992月1.424.185.105.515.505.445.085.235.395.465.583月1.644.235.025.535.675.545.255.335.115.345.864月1.764.505.295.494.915.725.395.475.495.645.625月1.784.634.655.685.635.645.555.465.525.395.986月1.654.465.295.635.475.755.685.635.465.415.717月2.134.445.125.505.525.28

26、5.685.665.595.315.658月2.194.374.575.455.455.255.725.145.305.345.469月2.264.505.205.345.585.395.885.495.455.426.3410月2.294.565.345.424.765.465.995.735.605.445.7911月2.194.614.694.754.855.375.855.805.595.5163412月2.234.705.335.495.395.305.815.805.515.826.36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增加较多。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89.9万亿元,同

27、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少增3978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比年初增加25.7万亿元,同比少增5101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7978亿美元。比年初减少561亿美元,同比少减869亿美元。表62023年人民币存款结构情况立:亿元12月末余额同比增速当年新增额人民币各项存款284262310.0%257416住户存款136989513.8%166655非金融企业存款7877565.5%42235机关团体存款3532617.1%22836财政性存款5793715.8%7924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2552447.2%16386境外存款185319

28、.1%1380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三、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货币总量合理增长。2023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2.3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供应量(MI)余额为68.1万亿元,同比增长L3%。流通中货币(MO)余额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全年现金净投放8815亿元,同比少投放5047亿元。 doe -60SeOe 90,昌OZ Eoaeoe UOe 60AZOZ 90NeOe GOAeOe ZTKOZ ,60, KOz 90, KOZ 8,KOe 216eoz 606ZoZ QOSaE , Go,oeoz Z-,6z -6o,6orl 90,6

29、z Eo,6-Oe ZT80Z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2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1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万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保持合理增长。2023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2.4%。二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均同比少增。2023年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分别为

30、1.6万亿元、7931亿元。三是表外融资有所恢复。2023年委托贷款同比少增3380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多增757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627亿元。四是贷款核销力度较大。2023年贷款核销增加Ll万亿元,同比多增291亿元。表7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2023年12月末2023年存量(万亿元)同比增速(%)增量(亿元)同比增减(亿元)社会融资规模378.099.535587534080其中:人民币贷款235.4810.422224011803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1.66-10.2-22063048委托贷款11.270.2199-3380信托贷款3.94.215767579未贴现的

31、银行承兑汇票2.49-6.7-17841627企业债券31.110.316254-4254政府债券69.7916960452481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437.57931-3826其他融资10.733.13211-5257其中: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1.36-31.6-6277-4415贷款核销8.6114.610967291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

32、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表中同比数据按可比口径计算。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3年,跨境资本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维持高位,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呈现双向波动特征,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全年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2023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

33、数报97.42,较6月末升值0.7%,较上年末贬值1.3%。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23年末,国际清算银行测算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2.3%和37.5%。2023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0827元,较6月末升值2%,较上年末贬值1.7%,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16.9%。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9%。跨境人民币业务保持增长,收支基本平衡。2023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在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的占比达58%。其中实收25.4万亿元,实付26.9万亿元。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

34、金额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10.7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下收付金3.3万亿元;资本项目下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38.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023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比重为25%。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CIG96CE96CIG96eG96ClE96CC962G96CC96CE96Cg967G96 Cl 一OOO-OOo-OOolOO。-OOO-OOO一OOO-OOO-OOO-OOO-OOO CiSSSSGGGuS6uSuSeeeeZZ松No6060606$SC530,Ci

35、CiCiCiSSS S CeICleZeCICIezeZClCCC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 ClcgcgcgciciciecgcicicicgcgcicgcgcgcgcicgNcgcicicicgzciclCl CI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3经常项目人民币收付金额按月情况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2023年,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综合运用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调整优化住房信贷利率政策,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

36、中有降;用好存续的专项再贷款工具,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全年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两次下行。2023年6月和8月,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各下行10个基点,年末为1.8%,较上年末下降20个基点,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第四季度,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短期因素有所增多,人民银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加强流动性监测分析,前瞻灵活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适时适度加大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市场

37、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支持政府债券集中大量发行。第四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加快,新增1万亿元国债也集中发行,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创历史新高。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及时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流动性和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也为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前瞻稳定年底资金面。人民银行于12月18日即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并视市场需求逐步加大操作力度,保持年末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各类市场机构平稳跨年。2023年末,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余额为2.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亿元;年末最后一个工作日,

38、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M)7)为1.91%,比上年同期低45个基点。此外,第四季度人民银行继续每月开展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助力提升银行永续债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同时,坚持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并结合全球投资者需求增加了部分品种的发行规模。2023年,人民银行累计在香港发行12期共1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较上年增加400亿元,对于促进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持续超额续作中期借贷便利(MLF)。2023年12个月MLF均超额续作,其中12月操作量较到期量多8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年四个季度操作量

39、分别为17590亿元、5320亿元、10950亿元、36890亿元,期限均为1年,年末余额为70750亿元,比年初增加25250亿元。MLF中标利率6月、8月分别下行10个和15个基点,年末利率为2.50%。MLF连续超额续作,有效保障了中长期流动性合理供给。及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2023年,累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456亿元,四个季度操作量分别为77亿元、43亿元、69亿元、267亿元,年末余额为157亿元。年末,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为2.65%、2.80%、3.15%oSLF操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需足额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银行体系流

40、动性的稳定性。三、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23年3月27日和9月15日,人民银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2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2024年2月5日,人民银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有利于保障春节前资金供应,也有利于传递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政策信号,增强社会信心和底气,还有利于优化央行向银行体系供给流动性的结构,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从7.4%降至7.0%。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自1993年建立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

41、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相对稳定。近年来,为更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冲击,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多次调整。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已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累计5个百分点,有效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其中,2023年9月15日,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由6%降至4%,释放外汇流动性约150亿美元。四、继续完善宏观审慎制度和管理框架发挥好宏观审慎评估(MPA)的导向作用。2023年,进一步优化MPA考核框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平滑大小月信贷波动,保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对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信贷支持力度。

42、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9月22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3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基于2022年数据评估认定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共20家,较上年新增1家,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第四季度,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审查系统重要性银行提交的2023年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建议,督促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10月20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范围从银行业拓展到保险业,宏观审慎管理迈出新步伐。根据评估办法,对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

43、公司,主要从规模、关联度、资产变现和可替代性四个维度评估,得分达到或超过1000分的保险公司将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7月20日,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o五、发挥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聚焦“五篇大文章”,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普惠金融方面,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2024年1月25日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各期限档次利率0.2

44、5个百分点;扶贫再贷款按照现行规定进行展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振兴;继续引导10个省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好再贷款等工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3年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6562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222亿元,再贴现余额为5920亿元。继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2023年末,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554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增加普惠小微贷款33222亿元,比年初增加17168亿元。绿色金融方面,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工具支持范围;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

45、续实施至2023年末。截至2023年末,两个工具余额分别为5410亿元、27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14亿元、1937亿元。科技金融方面,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到期退出,存量资金继续发挥作用。2023年末,两个工具余额分别为2556亿元、156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56亿元、758亿元。养老金融方面,继续在浙江、江苏等5个试点省份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2023年末,工具余额为18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支持化解房地产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继续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等工具。2023年末,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余额为56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12月增加抵押补充贷款额度5000亿元,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2023年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4亿元。六、提升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效能持续优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