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三课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第兴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音乐体裁。教学重难点:弥撒曲、经文歌、众赞歌、无伴奏合唱、杜飞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历史及文化背景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中世纪通向巴洛克时代的过渡时期,是欧洲文化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得名“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简单复活,而是标志着代表新兴市民阶层意识形态的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和发展。文艺狂兴时期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宣扬、人生有
2、罪、离世绝俗、禁欲苦行和悲观厌世的思想。它肯定人是生活的主人,应当享有友谊和爱情,应当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享受大自然和艺术美。因此人文主义者的视线是面向人间而不是天国,是面向现实而不是虚幻。二、音乐体裁1、弥撒曲:弥撒曲是天主教弥撒祭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弥撒祭曲活动分为“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部分。普通弥撒所演唱的词与曲均固定不变,特别弥撤则根据教会所日历或婚丧等仪式而有不同。普通弥撤中演唱的弥撒依次为: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在特别弥撒中演唱的弥撒曲主要包含进台经、升阶经、阿莱路亚、奉献经、圣餐经。2、众赞歌德国路德教会的赞美诗。众赞歌的歌词不再用
3、拉丁文,而改用本民族的当代语言;歌词亦由亳无韵味的经文和祷词,而改为有韵律的诗歌。在音乐方面,也把繁琐的发调体一变而为纯朴的和声体,使歌词和旋律都清晰可闻。3、经文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12、13世纪之交,用1段每个音节唱几个音的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劳苏拉”。其中固定歌调唱拉丁文歌词,其他声部则象现在的练声曲那样不唱歌词。13世纪初,克劳苏拉中不唱歌词的上方声部常填入歌词,称为“莫泰图斯”,这个字源出于法文的“mot”,意为歌词,后称整个复调合唱歌曲为“经文歌”。4、无伴奏合唱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创始人作曲家帕来斯特里纳开创了庄严明净的无
4、伴奏合唱风格。无伴奏合唱该名称源自于罗马天主教堂。在那里演唱赞美诗时从来不用乐器伴奏。欧洲16世纪的很多合唱也无伴奏,但也有用管风琴或其他乐器伴奏,只是这些乐器所演奏的曲调与合唱的各声部所唱的曲调完全一样。19世纪以来无伴奏合唱获得了广泛应用。很多无伴奏合唱曲的内容都是表现非宗教的日常生活。三、音乐流派1、勃艮第乐派(15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勃艮第乐派主要有三大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邓斯泰布尔,法国的纪尧姆迪费,法国的吉尔班舒瓦。纪尧姆迪费(杜飞)生平:是勃艮第乐派最重要的音乐大师。他大约在1400年左右出生在佛莱芒和瓦洛尼亚的边界地区。14091414年间,他是贡布雷教堂唱诗班的歌童。他的青
5、年时代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先后在比萨和里米尼的马拉泰斯塔宫廷、罗马教皇唱诗班、佛罗伦萨和博罗尼亚等地的唱诗班服务。1445年他回到贡布雷,他的音乐才华逐渐为当地的贵族所赏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就曾经是他音乐上的学生。1474年,迪费在贡布雷去世。音乐:迪费的主要作品是弥撒曲、经文歌、等各种当时主要的宗教音乐体裁的作品,圣母赞歌、法语尚松(以回旋歌为主)以及拉丁文歌曲。此外还有不少世俗歌曲。他可能是最早使用世俗歌曲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充满了热情的和声和感情丰富的旋律,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2、吉尔.班舒瓦生平:勃艮第乐派另一位音乐大师吉尔班舒瓦(GiIIeSBinChois
6、,约14001460)则主要以法语尚松的创作知名于世。班舒瓦生于蒙斯一个富有的家庭。1423年,他离开蒙斯去到里尔居住,此后他曾在巴黎为被囚禁的萨福克伯爵服务。1427年,他参加了勃艮第宫廷合唱团。1453年从第戎的勃艮第宫廷退休,去往斯瓦格尼斯的圣文森教堂做了主管。1460年在那里去世。创作:班舒瓦的尚松创作在同时代的作曲家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旋律。他的尚松旋律非常迷人,充满了忧伤的情调,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很简洁,没有复杂的节奏;和声方面则时常浮现三和弦的轮廓。他对于尚松歌词的选择十分讲究,许多歌词都是别人创作的,这一点也打破了以往世俗音乐创作多是由作曲家自己写歌词的惯例。教学反思:学生们对当时
7、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第四课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15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流派、及代表人,教学重难点:音乐流派、音乐家、新教音乐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一、音乐流派1、佛兰德乐派(15世纪下半叶)简介:又称“尼德兰第二、第三乐派”,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时间持续较久的乐派,涌现了较为众多的作曲家。佛兰德乐派可说是勃艮第乐派的延续,这一乐派的音乐家主要出自尼德兰的佛莱芒地区(法国北部、荷兰与比利时南部代表人物:约翰奥克冈:佛莱芒乐派第一代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对若斯坎、奥布雷赫特等都有较
8、大影响.约翰奥克冈也译作沃克亥姆。据说曾师从班舒瓦,深受勃艮第乐派影响。在弥撤创作中表现出精湛的技巧。他精通各种卡农手法。他的创作特点是运用重叠的长乐句而很少予以收束,各声部独立而不用模仿,从而形成一种连绵不断的流动风格。著有OIiFii弥撒曲。若斯坎:写有大量经文歌和弥撒曲,以及以法国尚松为主的世俗歌曲。他强调模仿对位技术,同时充实和声音响,且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他的初期作品在技巧上与奥克冈相似,据说,若斯坎曾师从奥克冈。他为后世留下18首弥撒曲,100首经文歌和70首尚松,其中歌词选择范围广泛,更具有创造和表现自由的经文歌成为他主要探索的题材。奥兰多迪拉索:作有大量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音
9、乐风格灵活生动、精致而又多样化,精心处理音乐与歌词的内容和语调关系。他为复调音乐到主调音乐的过渡开辟了道路,他的作品几乎全是声乐,共有2000多首。其中有弥撒曲、经文歌、圣母歌和世俗音乐作品,如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德国的利德等。著有我这穷人、无伴奏合唱回声。2、威尼斯乐派因发物于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而得名。威尼斯乐派是个总称,它有以下三种含义:(1)音乐流派。威尼斯乐派首创双重合唱曲;创作并演唱八声部、十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大合唱曲,是该乐派的特征。演唱时,各声部合唱者分站在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唱坛上,众声部都越过广阔的空间,相互结合或唱答,效果辉煌。代表作曲家有威赖尔特等。(2)指十六、
10、十七世纪欧洲器乐乐派。该器乐乐派以庄严、灿烂,对比鲜明为特点。威尼斯城内的马库斯教堂为其活动中心,因教堂内部广阔,两架管风琴音响宏大,可作呼应式的表演。该乐派对欧洲器乐的形成和主调音乐的早期发展,有较大影响。代表作曲家有维拉尔特及其弟子安加勒里埃里和乔结加勒里埃里等。(3)指十七世纪欧洲歌剧乐派。与1637年威尼斯城首建公开歌剧院,并成为当时欧洲歌剧中心有关。歌剧多为古典题材,音乐富有戏剧性。代表作曲家有蒙特威尔第与卡伐里等。主要歌剧有奥菲欧、尤利西斯的归来、波配阿的加冕等。3、罗马乐派由于帕莱斯特利那及其音乐风格得影响,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罗马乐派。是欧洲中世纪清唱式合唱
11、音乐时代的一个乐派。发物于意大利的罗马城而得名。代表作曲家有帕勒斯特里那。主要作品有经文歌、唱答歌等。17世纪初期,罗马乐派得音乐家们在帕莱斯特利那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了威尼斯乐派得风格,但是仍致力于创作严格得宗教音乐,而拒绝巴罗克时期的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因而成为新时代得保守风格的代表。二、音乐知识新教音乐:为了使基督教教义得以更好的传播,路德亲自用德文撰写歌词,参与并组织其它作曲家选取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教会歌调以及世俗曲调,经过改编、整理,创造出新的圣咏模式一会众赞美诗,也称众赞歌。三、作品赏析1、若斯坎的经文歌海,玛利亚宁静的圣女2、帕莱斯特里纳马赛卢斯教皇弥撒曲中的慈悲经3、众赞歌上帝是我坚固的堡垒教学反思:学生们对当时的乐器比较生疏,对一些文学家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形象的了解到当时音乐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