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77540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依据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三五以来,着力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养老方式和服务模式,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营

2、造孝亲敬老社会环境,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持续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1.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依托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等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机构上,贯彻落实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精神,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备案制,机构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老年幸福食堂运营、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2、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3、市级50%以上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截至2020年底,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00个,医养结合床位3万张(医疗床位1.5万张,养老床位1.5万张),从业人员1.2万余名。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达到90个,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增加至200个。探索了四个一点农村居家养老助餐模式,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3、为老服务环境更加优化。连续3年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惠民实事全力推进,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机构设立内部医疗护理站点由审批改为备案,广泛开展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费用减免等优待工作。办理老年人援助案件1.5万件,基层老年协会达到0.

4、8万个,会员超过200万人。4、养老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改造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惠及15万余名老年人。享受到免费体检、健康管理、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的65岁以上老年人约200万名。5、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服务与医疗、健康、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不断融合,新兴业态日趋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城企联动、智慧健康养老等持续推进。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医养融合

5、型、康养旅游型、多业融合型等养老基地,进一步拓展康复理疗、文化体验、休闲养生等适合老年人的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功能,打造特色休闲健康养老养生目的地。(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1.面临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老龄化逐年加速上升的态势仍将不变,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窗口期将迎接更大挑战。截止2020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0万、占总人口13.3%o预计2025年我市老年人150万、占总人口20%,2035年我市老年人180万、占总人口24%o随着老龄化的推进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高龄老人明显增多,呈现出基数大、比例高、增长快、空巢多等特点。失能失智照护刚需凸显,而家庭空巢化、小型

6、化的趋势导致家庭照护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养老供给压力不断加大。同时随着受教育程度提升、可支配收入增多,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消费意愿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将由过去的生活必需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和参与型转变,养老服务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转型。2、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地区经济将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促使老年群体消费与GDP之比不断提升,实现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目标要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为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随着科技实力的发展、综合力的不断提升,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医学快速发展,也

7、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新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人口老龄化也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落实有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立足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养老服务发展水平,结合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改革创新,综合施策,进一步理顺市场、社会、家庭职责功能,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

8、健康支撑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充分激发,丰富为老服务业态,增强老年人在老龄化社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基本原则1.坚持领导。坚持对老龄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发挥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牢固树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制度设计,精准有效施策,提升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2、多元参与。坚持供给与需求双侧发力,充分发挥各级的统筹领导作用、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

9、用、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基础作用,积极营造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汇聚养老服务多元参与合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共同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良好格局。3、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作为做好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把握老龄化发展趋势,适应老年人需求转变,深化养老服务内涵提升养老服务可及性,支持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前瞻性地推进老龄事业发展。4、突出重点。坚持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突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作用,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广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强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积极引入先进经验、优质资金、服务模式、运营机构和康养人

10、才,采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持续运行问题,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养老康养服务市场化、产业化、集群化协同发展。5、普惠保障。坚持基本与普惠双向并举,强化保基本兜底线职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惠及全市老年人,确保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重点保障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的养老服务和产品,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基本格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发展。6、改革创新。加快转变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健全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度规范

11、,完善综合监管制度机制,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性。坚持数字赋能与创新相结合,推动老年服务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的结构合理、覆盖城乡、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紧密,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调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有效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1、养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研究出台居家上门、养老机构考评、智慧养老、养老服务综

12、合监管等政策法规,养老服务框架、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精准有效,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医养康养融合紧密,全面建立面向中长期发展的养老服务规划体系和实施评估机制。2、养老服务保障持续增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稳妥推进,普遍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有效,兜底性服务实现应保尽保,特困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老年优待范围扩大,家庭、个人养老财富储备大幅增长。3、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街道、社区养

13、老服务基本建成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设施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到2022年,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0%达标。到2025年,已建成居住区按照标准逐步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街道养老服务机构(中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建立,城市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不低于90%o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护理队伍日趋壮大,综合养老照护能力显著增强,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高。4、养老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全面建立部门协同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政府公

14、共养老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市场主体逐步成熟,养老服务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日益巩固,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提升。5、因地制宜发展康养产业。充分依托区域优质资源,科学谋划布局,推动特色老年产品市场加快发展,不断形成和彰显区域康养产业发展的特色与亮点。通过骨干企业、重点工程的示范引领,打造一批康养小镇、康养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康养载体,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品牌化、多业态融合的康养服务企业和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实现地区间差异定位、

15、组团发展。三、重点任务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短板1.配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重点推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积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居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的,应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2022年,所有街道建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机构)。逐步提高对社区养老设施的辐射带动能力,

16、到2025年,与社区层面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共同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2、推进公共设施和家庭适老化建设与改造。加强对适老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产业引导、业主众筹等方式,支持、社会参与、家庭自助等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将养老床位建到老年人家中,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床边。加大已建公共场所、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和涉老设施场所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落实城乡各类公共设施、老年设施和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生态标准、技术标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3.完善

17、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统筹城乡、整合资源、优化供给、补齐短板。以改建或扩建为主,建设县级(区域)供养服务设施,重点增强长期照护功能,增设失能人员生活服务照护单元以及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医养结合照护单元。开展特困人员供养、失能老年人托养、居家上门、对下指导等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鼓励专业服务组织连锁化托管运营,大力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互助型养老服务。(二)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1.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老年人状况,建立本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并逐步丰富发展服务项目。优先将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

18、智、重残、独居高龄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重点保障对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发挥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制度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合同管理、调处服务纠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健全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缴费参保政策。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减轻重特大疾病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持续拓宽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覆盖面,积

19、极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努力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各类老年人商业保险产品,多渠道增加养老收入,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3、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形成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的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体系。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之前,探索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做好与社会服务兜底工程的衔接。(三)推进医养结合服务1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机制。

20、按照方便就近、互利互惠的原则,推动未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2025年底前,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整合现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资源,推动社区养老设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度合作、邻近设置。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融合发展,通过一体联建、签约合作、托管、派驻医护人员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2 .大力发展养老+新业态。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整合养老、医疗、康复、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促进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

21、、地产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满足老年人教育、健身、娱乐、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多元需求的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培育发展避暑度假、休闲体验和保健养生等新业态。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适度发展养老地产、养老社区、老年长租公寓等。3、促进医、养、康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各类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继续推进医疗机构设置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设置老年病科。整合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资源,引导和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建立医养康养联合体。发展适宜老年人的中医药

22、技术、方法和中医药特色医养康养结合机构,推进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延伸到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加大养老护理型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服务需求。4、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好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医护等服务,延伸养老服务链条,实现从健康管理、失能失智照护到安宁疗护的老年人生命周期全覆盖。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为65岁以上老年人普遍建立健康档案,为辖区内自愿签约的高龄、重病、失能失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上门服务。开展

23、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和随访管理,加强老年人心理关爰,开展老年精神疾病医院社区协同诊疗管理服务。到2025年,实现老年人健康体检全覆盖,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o(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1.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按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重点发展领域,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健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人才教育体系,建设职业人才为骨干、志愿者为补充、家庭成员为基础的专业化为老服务队伍。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建立对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和入职养老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奖补制度。完善培训机制,丰富培训方式,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24、的在职培训体系,推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和护理员在职培训,提高养老服务建设整体水平。2、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完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工作业绩、服务质量等因素与薪酬待遇挂钩机制。出台鼓励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到养老服务行业从业政策,继续落实养老护理员补贴、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建立养老服务行业和养老服务机构内部激励制度。开展养老护理员关爱活动,不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薪酬待遇,推行建立养老服务业职业经理人机制,促进经营管理职业化、专业化。3、强化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支持

25、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养老服务。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设置健康养老、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者培训项目,在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支持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者技能水平,通过居家入户和社区活动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强、便利可及的服务。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5名社工,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2名社工。(五)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水平1 .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实行监管清单式管理,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区分

26、养老服务的不同领域、形态、类型和功能,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抽查,健全完善跨部门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抽查工作细则工作流程,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2 .提升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增设以康复、护理为主的门诊机构。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项目。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通过

27、签约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服务衔接。推进居家老年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建立签约服务关系。3、建设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养老服务行业法人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和归集机制,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各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探索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积分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进行全面地判断和评估,供社会查询和参考。建立养老服务行业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养老机构虐老欺老行为、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违法违规开展金融活动等行为纳入黑名单,对失信责任主体实施多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4、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

28、机制。以提高老年人满意度为目标,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体系和动态监测评价机制,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定期公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评价结果。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养老服务日常运营、等级评定、专业提升、医养结合、诚信水平等方面具有示范效应的养老机构予以奖补。(六)建立老年人关爰服务体系1 .弘扬敬老爰老助老社会风尚。积极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持续开展敬老爰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敬老月期间组织开展老年人身心健康活动、普遍开展养老服务公益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进学校、

29、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推进非本地户籍常住老年人与本地户籍老年人同等享受优待。2 .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扶持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社会组织管理,协调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老年互助性服务活动。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多方积极性,共同营造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情感陪护等服务,活跃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幸福食堂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关爱活动。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不断扩大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的辐射面,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银龄大学、老年学习乐园,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养

30、老需要,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3 .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开展银龄行动,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公益慈善、教科文卫等事业。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知识分子开展对口援助落后地方的志愿行动。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基层民主监督、社会治安、公益慈善、移风易俗、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工作。鼓励老年人参与优良传统教育、文化和科技知识普及、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调解、社区自治管理和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活动。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合力推进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

31、展。强化工作协调,进一步发挥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左右协调的协同合作机制。积极引导员干部参与养老服务,健全退休干部基层组织和老年社会组织中的组织,充分发挥离退休员干部、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为老服务力量。(二)推进交流合作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合作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常态化养老服务交流,加强先进养老服务理念、技术、管理模式的学习。积极引入省内外资本、先进管理团队、养老服务企业,坚持引进与吸收相结合,开展项目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各县区申建各类国家、省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广总结养老服务经验成果,探索更多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三)优化资金投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

32、老龄化发展的实际,稳步增长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养老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建立权责清晰的市、县两级财政共担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实现财政补贴由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变,由普惠性补贴向绩效考核挂钩奖优转变,向居家社区倾斜,向相对贫困地区农村倾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中养老服务内容,重点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机构运营、社会工作和人员培养等服务。(四)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介作用,加大对老龄化形势、养老服务重大主题、敬老养老助老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倡导守望相助、邻里和睦、与人为善、与邻为伴等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服务、关心养老事业、支持养老工作的良好氛围。(五)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养老服务监测分析与发展评价机制,完善养老服务统计分类标准,发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作用。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各县区及有关部门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推动规划实施。对推进工作不力的,采取约谈、通报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强化社会监督,采取自查、督查、第三方评估并举方式,对本级规划的执行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