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实施方案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I问题的提出1.1.1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据世界旅游组织和中国国家旅游局预测,确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奋斗目标将有可能在2015年提前实现。因此,如何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强大、高质量的旅游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高职高专旅游院校作为我国主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摇篮,主要就是为我国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身心健康的高等应用型、技能型人
2、才。高职高专院校有着培养旅游业实际发展需要的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天然优势,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抓住机遇,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满足我国旅游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质量。1.L2当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I .1.2.1高职高专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滞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旅游学科建设的非成熟性导致了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对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的依然照搬照抄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法,有的院校还禁锢于旅游本科教育的框框,严重偏离了旅游高职高专教育的正确轨道。同时,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目标定位
3、中存在笼统单一、跨度大、定位宽等问题.II 2.2课程设置不合理,对培养目标的偏离各院校开办旅游专业较多注重生存因素而忽视发展因素,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将这多个培养方向的目标相互整合,想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全才,课程设置面面俱到、缺乏层次性,必然会导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同时不少院校的教学仍是填鸭式教育,这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这样很难体现旅游业的综合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III 2.3实践课程薄弱,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从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情况来看,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一般由两大部分组
4、成,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环节,一般会安排在本专业的实训室中进行,学生单科实训的单项技能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环节,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会长期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这样的实习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反而会使学生对旅游行业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1. 1.2.4专业师资对教学需求的偏离各旅游院校专业教师大多属于“半路出家”者,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把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同时,年轻教师普遍学历层次不高,再加上教师普遍缺乏旅游岗位实践的经验,从而严重制约着
5、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六大关键点中明确提出“需发展大旅游理念下的旅游教育”要求在高校旅游相关的专业中开设旅游购物、旅游商品、插花、茶艺等课程,扩展和提升人才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目前,中专、高职层面的旅游专业发展中,其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明,培养方式雷同,教材和教法没有形成层次和递进关系,就业渠道相同,就业形式趋于一致。这与旅游供给侧改革人才培养要求不相符,需要我们在专业教学中有所不同,中职生偏重于技能培养,高职生可以开展插花、茶艺、调酒等有利于提升个人素质课程,加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就业竞争和长期发展增加碳码。现在旅游企业人才引进进入门槛较低,社会招
6、聘和学校招聘没有差别对待,在学校学习专业三年的学生与社会招聘培训三个月的职工同等待遇和准入条件,人才优势没能充分发挥,不利于旅游专业更好的发展,需要创新专业背景学生就业方式,提高竞争力,使其尽可能发挥专业优势,更好的维旅游业服务。1.2课题界定本课题为旅游职业教育相关研究,旨在构建新的旅游专业发展模式,实施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动发展,为我国旅游专业培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 .1国内研究现状查阅了知网等,相关研究成果有300多项,但多是从教学创新、就业能力导向等角度作为契合点来研究旅游专业的发展。对素质提升的过程管理研究不深,或以提升个人素质、或以就业为
7、导向单方面来研究,没有把培养过程和就业出口问题作为两个必要条件同时研究。1.3.2国外研究国外职业教育研究主要还是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为代表,强调职业教育要达到培养劳动者的高素质和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对我国职业教育很有借鉴作用,很多学者开展了深层次研究,但大多还是基于“双元”主体的研究,忽略对过程管理的研究,本课题研究既符合我国国情,同事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1.4选题的意思与研究价值1.4.1 目前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发展培养模式还是传统模式,培养旅游企业基本操作工,培养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偏多,就业主要满足旅游企业的基本岗位或者企业最低级别岗位的需求。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改善以
8、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实际需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专业就业要求更高,认识也更深。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为导向,探讨旅游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本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1.4.2 目前在旅游专业发展中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研究还没有先例,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和促进旅游专业发展的新措施和新模式,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为旅游供给侧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思路。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2.1选题理论依据2.1.1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也贯穿于学校的智能教育之中把做人教育用做事教育体
9、现出来。体现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职业化的素质就是平等合作、自由契约、诚实守信的独立人格。因此,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让掌握知识的人这个工具掌握在自己而非他人手里,让人这个工具在独立人格素质的基础上服务并改造社会,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水平。而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抛弃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观念。2.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教育的指导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其在教育领域对应的正是办学体制改革以及教育结构优化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即主要集中于此。然而,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实际需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0、人们对教育供给现状的不满也日益增多。面对这些问题,继续加强并有效推进教育的供给侧管理改革,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为人们提供优质、满意的教育服务,成为各级教育领导和决策者们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如何有效地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资本在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是衡量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深化的一项标志。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业教育改革的多个方面,需要从制度供给方面提供保障,通过完善法规体系促进校企合作、深化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体现在从分析需
11、求侧开始,提高职业院校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2.L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将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要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和高校要树立先
12、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2.2研究目标2.2.1提出适应本地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发展模式,增强旅游专业的吸引力,培养更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2.2为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促进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和更新。2.3研究内容2.3.1研究在课程设置、日常活动教育方面如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高质量就业的能力和拓宽就业渠道。2.3.2探索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就业途径。1.1 3.3研究政府、旅游企业、学校、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各方在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2.4 研究假设通过本
13、项目的研究,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为导向,联合政府、旅游企业、行业、学校等各方资源,探索旅游人才过程管理和创新出口通道系统人才培养的旅游专业发展新模式,通过该模式提高旅游专业吸引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范围,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2.5 创新之处2. 5.1以素质提升和创新就业双轮驱动研究,分析旅游专业发展的新模式。3. 5.2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并从财政、培养过程、就业等促进旅游专业的发展。2.5.3联动采用素质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旅游供给侧改革理论三位一体开展研究工作。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3.1研究思路开展调研
14、一分析学生素质提升需求信息一评价培养效果一分析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一与企业共同讨论穿心就业模式一具体研究方法f形成旅游专业发展模式f总体效果评价。学校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和企业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专业素质提升课程的设置,与企业洽谈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校方与学生、企业达成人才培养一致目标,签订定点定向培养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责任。在培养过程中,校方主导,企业全程指导,参与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总结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跟踪管理学生就业质量,归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从外促进旅游专业的发展。3.2研究方法3. 2.1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职
15、旅游专业发展现状等,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指导。3. 2.2比较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包括学习效果、忠诚度等,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校正,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3. 2.3综合调查法。在研究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3. 2.4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便有效地调整研究方案。1.1 2.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
16、,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自己的整体研究成果。3.3 技术路线查阅资料,对国内外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借鉴-学生、企业开展问卷调查-素质课程设置和企业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双轮驱动高职旅游专业发展新模式方案-实践检验-开展效果评价、反馈-形成结题报告3.4 实施步骤3. 4.1准备阶段(XX年7月-XX年10月)深入当地旅游企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本地区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基本情况,总结在不同旅游岗位的任务及要求,归纳出旅游学生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在行业、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收集与整理旅游职业教育、订单培养等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由于本研究需要联合多方部门,在正式研究之前,需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详尽的研究计划及方案。3. 4.2实质研究阶段(XX年10月-xx年6月)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协议。学生入学之后,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本阶段负责人有:江艳刚、王玮、陈佳等。4. 4.3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收集学生毕业后后续发展,就业质量、企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培养的情况及效果,撰写论文并发表,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