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草船借箭 第二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5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者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同时,文中有许多处内容前后呼应,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教学目标】1 .复习掌握课文生字词,认识“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学会“妒忌、推卸”等15个词语。2 .默读课文,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扣课文人物语言描写,感悟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特点,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过程部分的研读,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
3、地理、识人心的本领,神机妙算、将计就计的智慧以及顾全大局的形象。3 .课后可阅读名著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与课文中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借助章回小说的回目,来阅读古典名著,简洁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借助资料了解背景,根据人物语言推测内心活动,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晓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主动1、复习字
4、词PPT出示词语:妒忌推卸都督延迟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由妙用神机妙算点名读,生齐读2、回顾内容上节课我们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回忆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师引导、提示学生借本回题目,简洁地说出故事经过)生:用奇谋孔明借箭。师小结:本文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我们可以借助回目,抓主要人物,梳理主要内容,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常用方法之一。3、晓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主动师提问: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个疑问,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建立下军令状?(板书:诸葛亮主动?)(1)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2)学生汇报预设:诸葛亮的主动
5、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心。天时一一“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地利一一“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人心一-“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师小结:是的,经过上次课的初步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认为,诸葛亮的主动很大原因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天时、地利、人心)【设计意图】巧借章回小说的回目,帮助学生简洁地说出故事的经过;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主要内容,是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质疑,再聚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至目前,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诸葛亮是因为自己的“神机妙算”而主动
6、,这样的教学设计做到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二、揣摩内心,明诸葛亮因“将计就计”而主动师过渡:诸葛亮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的神机妙算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向谁立下军令状一一(周瑜),让我们来从他们的对话中找找原因吧!1、朗读对话,初步揣测(1)师指名学生读对话,追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来读?师小结:看来,书中的人物心里是有想法的,我们的古典小说很少描写人物的内心,所以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语言,推测其内心想法。(板书:语言一内心)(2)师:你们能尝试推测一下,猜一猜周瑜和诸葛亮当时心里在想什么?预设:生1: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读到这里,
7、我联系下文“我得吩咐军将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J从这里看出,周瑜真正的目的是用计陷害诸葛亮,此时,我推测周瑜心里想的是:哼哼,诸葛亮,我要让你一步步进入我的全套!生2:诸葛亮:“用箭最好J读到这里,我联系下文诸葛亮叮嘱鲁肃的对话:“不能让都督知道。”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目的,并且心里已有对策,所以,我推测诸葛亮心里想的是:明知故问,我知道你要用计害我,但我已经想好办法了!2、合作学习,推测内心(1)提出要求读一读:同桌间分角色,互相朗读想一想:推测周瑜和诸葛亮的想法,同桌间交流写一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2)学生汇报(3)师小结:看两
8、位主人公虽然口中的话风平浪静,其实内心波涛汹涌,明白了他们心里所想,读起来才更有感觉。3、“你”步步紧逼,“我”将计就计(1)师提问:把周瑜的话连起来一起读一读,想想他的内心,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周瑜步步紧逼)一生读周瑜的逼问,一生读诸葛亮的回应。(2)师提问:面对周瑜的步步逼问,仔细听听诸葛亮的回应,想想他的内心,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将计就计)师小结:我们根据周瑜和诸葛亮的语言,推测他们的内心,发现诸葛亮的主动还因为是周瑜的步步紧逼,诸葛亮采取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可见他的足智多谋。【设计意图】根据语言推测内心是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环节的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让
9、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话语的关键信息,积极理解、思考、体验,推测人物的内心。在一遍遍朗读中,讨论、体会周瑜的步步紧逼,诸葛亮将计就计,沉着应对。三、了解背景,悟诸葛亮因“顾全大局”而主动1、查找资料,了解背景师过渡:同学们思考还有别的原因吗?让我们走进历史:(课件展示资料:东汉末年,三方人物关系图、战争局势图、三方兵力图和第四十二回、第四十三回中描写“曹军南下、刘备大败,诸葛亮游说孙权联合抗曹,已达成联盟”的相关原著文字Q)生自由发言,汇报2、分析资料,悟其原因师提问:同学们阅读资料,发现孙权、刘备达成了联盟。作为同盟,共同抗曹才是正事儿。周瑜、诸葛亮分别在干什么?分析比较你们手头上的资料,你们
10、有什么发现?(板书:顾全大局)师小结: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诸葛亮是个顾全大局的人。(板书:资料一背景)3、总结方法,再读对话“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我们借助资料,了解背景,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诸葛亮“顾全大局”。我们根据语言,推测内心,发现周瑜在步步紧逼,所以诸葛亮“将计就计”,主动立下军令状。当然,少不了他自己的“神机妙算”。师陈述: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根据语言推测内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读懂人物。(板书:人物)【设计意图】借助资料,了解背景,是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特别是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对三国时期的背景知识了解较
11、少,为他们提供相关资料,让他们带着问题分析历史资料,才能悟到诸葛亮的主动更因为他的顾全大局,从而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为丰满。四、关注人物,布置作业1、预测情节,关注人物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较量还会继续吗?为什么?课后可以自行阅读三国演义第51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55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2、走进原著,细读人物其实,读三国演义,我们会发现,周瑜不只会妒忌,群英会蒋干中计三江口周瑜纵火,可以领略他过人的才华。曹操也不是会多疑,他是政治家、军事家,读关云长挂印封金可以看到他爱惜人才,读劫鸟巢孟德烧粮可以见识他的军事谋略。诸葛亮号称卧龙,在小说里他几乎是个完美的人,在这里,读孔
12、明挥泪斩马谡,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诸葛亮。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进行阅读、交流和分享。(课件展示推荐片段)下课!【设计意图】本节课初步学习了两种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借助资料了解背景;2.根据语言推测内心;另外,还包括回忆第一课时所学的“借助章回体小说的回目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精读课文时学习方法,在学略读课文时尝试运用方法,在课外阅读古典名著时独立使用方法,这一设计,体现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特点。【教学反思】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在课堂导入环节,由教师抛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引发学生质疑、思考,激发其探究的精神。在教学环节,首先,对全文情节的理解,教师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进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结合资料了解背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人物内心;最后安排学生阅读、讨论、关注人物更多特点,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板书设计】5、草船借箭神机妙算天时、地利、人心诸葛亮主动?将计就计语言一内心周瑜步步紧逼顾全大局资料一背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