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86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调研报告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我对*镇下辖的36个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共走访农户474户,其中监测户114户(边缘易致贫户72户、突发严重困难户20户、脱贫不稳定户22户)、其他脱贫户216户、其他一般农户144户,通过入户察看、调查问卷、一对一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了解掌握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脱贫攻坚以来取得的成效调研过程中,我重点从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和脱贫攻坚为乡村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两个方面入手,客观分析总结脱贫攻坚以来的成绩。(一)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从走访的330户脱贫户、监测户看,吃穿有保障,家家有存粮

2、、户户有腊肉,大米很干净新鲜,蔬菜大都是自家种的,用的油大部分是本镇自产菜籽油,衣柜里都有各个季节的换洗衣物,都购置有电视、手机电话等必要的家具家电,有的脱贫户还用自己产业和务工收入的积蓄购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安全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均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都已搬迁入住,未实施搬迁项目的脱贫户住房原属危房的都进行了危房改造;通过与镇村干部、群众访谈了解,义务阶段上学的孩子“三免一补”、住宿生生活补助仍在执行;2022年度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减免,住院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安全饮水都有保障。人均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尽管受疫情影响,个别脱贫户外出务工时长同比有所下降,但通过发

3、展种养殖业、园区就近务工等回补措施,总体收入下降不大,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高于4000元(2020年度重庆市贫困户退出的收入标准)、低于7000元(2022年重庆市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的脱贫户仅占到抽样户的1%,没有跌入脱贫标准线以下,没有出现返贫和新增致贫现象。同时,脱贫村“七有、四通、三解决”全面实现,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脱贫村以集体土地、山林、资产入股等方式都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调研走访的脱贫村双龙村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所有村都有通村硬化路、有标准卫生室、有乡村文化室,实现宽带、电话、电视三网合一,服务费用脱贫户表示都能承担。镇“三有”全部达标,有学校、有

4、医院、有公共服务大厅,学生都能就近入学、病人都能就近医治、办事都能就近办结。(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从走访的36个村(社区)看,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较脱贫攻坚前都有明显变化,脱贫对象和非贫困对象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大幅改善。农村路网提档升级,自2014年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新修及整治村组道路502.75公里,新修机耕道66.03公里,新修人行便道178.1741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乡乡联通、村村互通。调研的帆水社区通车里程达62公里,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绝大部分地方还修通了入户路,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利设施修复完善,累计整治山坪塘523口,建渠堰33.52

5、公里,新建及整修人饮池、水厂219口、水井7处、发放管道63万米,全面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供水入户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了全镇“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主导产业资金3127万元发展长效产业项目101个,包括发展以油茶、柑橘、红心柚为主的特色农业32500亩;投入到户产业资金559.2万元扶持2600余户脱贫户发展“短、平、快”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优化提升,脱贫攻坚以来,新改扩建村卫生室36个,村村配有合格乡村医生,所有农村群众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改扩建文化院坝36个、文化室36个,实现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全覆盖,惠及9.74万农村群众;村村设

6、有便民服务点,老年优待证、生育证等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村内代办。调研的36个村(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图书室一应俱全。(三)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高。干部结构更加优化,村均干部职数由3.5人增加到4.5人,干部平均年龄由53岁下降到44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到了75%,吸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复退军人等39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社区)法律顾问配备率达100%,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乡村面貌变化明显,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持续引导,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畜禽粪污处理等都有了明显改善,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明显减少,农村乡风民俗、群

7、众生活习惯也得到有效改善,乡村道路、公共区域都有人定期打扫,家庭周边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发现的问题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亟需解决。(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区位条件差和交通不便的偏远村,人口外流严重,乡村全面性地深度衰退,村庄空心化、土地荒芜、粗放经营、产业萎缩,与区位条件好和交通发达的农村形成巨大反差。马乐村(脱贫村),距离镇中心65公里,位置偏远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村子里面只剩下老人小孩;而向家坪社区(非贫困村)区位优势明显,通过发展扶贫车间、经营集体企业,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同时能为本村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8、。村内不同组发展差距也有较大差距,帆水社区1组(处于社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而15组(处于社区偏远位置),常有因管道线路故障造成的停电断水问题。(二)产业发展基础不稳固。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明显,一些村产业配套建设不完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二是产业量小质弱。调研走访的36个村中,平均每村面积不足500亩,其中三湾村等7个村的主导产业量小质弱难以为继,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三是市场化理念不足。缺乏设备和专业交易市场,销量受到严重制约,销路不畅,产品大量滞销,农户产业发展积极性严重受损。三是利益联结不紧密。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有的甚至是口头承诺,农户

9、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个别业主因经营管理不善、产业难以形成效益,无法按合同兑现土地流转费用和群众务工费而选择一走了之。产业对群众收入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五是抗风险能力脆弱。调研走访的12户农户,因缺乏专业养殖技能,没有抗风险能力,担心“一夜回到解放前”,均没有再进行养殖。(三)“三重”问题成为主要致贫返贫因素。截至2022年7月,全镇登记的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224户,其中因重大疾病、因重大事故、因重大灾害的“三重户”占78%o本次走访调研,也证实了“三重”是引发致贫返贫的最大风险点。尤其是重大疾病影响最大,往往是一人重病,全家受穷。走访的家庭较困难农户中,绝大部分是因重

10、大疾病造成家庭困难。沈家村蒋吉田(一般户),2022年2月27日因火受灾,房屋被大面积烧毁,摩托车,打谷机,冰箱等多种家具均被烧毁,损失金额约5万元左右,极易因此而致贫。东方村胡生久(一般户),2022年5月查出患有肺炎,目前已花费医疗费用超10万元,后续治疗还需持续一年,家中仅有女儿一人月收入3200元,难以承担高额医疗费用,有返贫致贫风险。(四)农村现有资产资源利用率低。从调研的情况看,集体资产管理利用不是很理想。一是资产管护投入不足。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配套资金,村级资产既没有清理,也没有有效地管理。加之乡镇、村社刚刚换届,很多资产都没来得及清理移交。二是盘活资产办法不多。调研发现,农

11、村闲置资产大多还处于沉睡状态,难以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即使盘活利用也仅仅是长期出租,不少村干部表示,出租的方式“零投入、风险小、稳当可靠二(五)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动力偏弱。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致富带头人、主要劳动力“三类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严重。一是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村“两委”换届后基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水平都有明显积极变化,但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村干部待遇低等原因,村级组织带头人面临选拔困难、后继乏人的难题,总体还是呈现出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象,帆水社区干部5人,仅综合服务专干年龄35岁以下,其余年龄均超过45岁,平均年龄49岁

12、,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软件工作。虽然近几年通过公考公招、“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选调到基层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但是大多留不住。二是农村有效劳动力严重不足。全镇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占到农村总劳动力的61%,留守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劳动能力和文化水平相对较弱的老人、妇女,大多不懂现代农业技术,掌握信息不及时,农业产出效益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致富带头人作用发挥有限。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土专家”年龄总体偏大,工作模式传统老化,带领农民“产业致富”的能力素质严重不足,农业企业、合作社普遍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经营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大多处于微利保本状态,抗市场风险

13、能力弱。四是乡风习俗还有短板。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脏乱差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村民卫生习惯、相互攀比等不良乡风习俗一时难以改变,特别是酒席之风盛行,脱贫户普遍反映家庭支出除医疗支出外,最大的支出就是人情支出、一年至少在1万元以上。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建议(一)优化“四个不摘”政策措施。在不摘政策方面,通过5年过渡期,分批次将脱贫户在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享受的特殊支持政策逐步过渡为普惠政策,防止政策“急转弯”“踩急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政策,采取分类扶持的办法予以调整,对动态监测出的易返贫户、易致贫户和低保兜底脱贫户,仍然延续脱贫攻坚期内的特惠政策;对其他脱贫对象,分批次

14、逐步取消脱贫群众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代缴政策。对县域内脱贫对象住院自付费用比例,可通过逐年调高一定自付比例的办法,逐步过渡到普惠医疗政策上来。在不摘责任方面,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度,县区党委副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在不摘帮扶方面,市级部门挂联乡镇、县级部门重点帮扶村,国家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帮扶村落实市县主要负责同志挂联。注重因村派人、因产业派人,每个村对口选派3-5名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全脱产驻村工作队驻村。在不摘监管方面,加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每年开展1次集中考核,定期跟踪督查和常态暗访,适时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二)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分类规划建设,将

15、行政村按A、B、C三类统筹规划建设。A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重在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和文明村庄建设。B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短板、产业发展规模小的村,重在补齐基础短板、引导支持产业发展。C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村,重在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等问题。突出示范带动,每个县区选择2-3个“三农”工作省对市县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重点任务综合示范片,每个示范片覆盖乡镇不少于2个,集中力量探索解决乡村振兴中的具体问题,为面上推开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办法。发挥比较优势,对文旅资源丰富的古村落,引导建

16、成一批乡村旅游和民宿康养基地,通过兴办农家乐等让群众吃上旅游代;对产业聚集、交通便捷的安置点,实行电商扶贫,让农产品“触电上网”;对距离城镇中心较近的安置点,可推动群众就近就业;对一些暂不具备转型发展的集中安置点,可规划建设一批养殖圈舍,让搬迁群众有地种、有事干、有钱赚,同时积极探索已搬出地群众林、地等资源盘活增值,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三)充分发挥产业和就业助农增收带动作用。坚持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建立产业发展评估机构,对拟纳入支持的产业项目进行可行性、风险性、效益性评估,对前景模糊、管理团队不专业、效益保障不可控的不予支持。对已建成的产业特别是具

17、有相当规模、运行基本正常、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的产业出台专门支持政策。对已经失败、或者长期亏损的产业实行清算,以尽快推动资产转型提质。改变财政支持方式,将注重前端支持转变为前端、中端、后端的全链条支持,特别是加大产业管护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等问题。同时,进一步拓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基金和商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品类,健全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分担机制。严格产业发展约束激励机制。以县区为单位建设一批“4+*”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建立绿色粮油、蔬菜生产基地,加快推动茶叶、黄羊、银耳等地域特色产业产品升级,以巴中特色赢市场、增价值。坚持效益优先,服务优先,对重点扶持产业和企业,建立服务绿色通道,以优质的

18、政务服务提高企业运行效益。在奖励激励上,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根据企业营运和盈利状况,差异化实行财政、金融和税收减免等支持,不盈利不奖励。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原则,对产业发展实行不低于5年的责任追究机制,防止乱决策致使频繁更换产业浪费财政资金等问题。建立良性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严格政府和市场行为,切实维护农村产业发展法律秩序,加强对经营业主的监督管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经营业主资产、农户土地流转、群众务工约定、合股经营分红等实行在乡村两级备案制,对投资较大、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应当缴纳风险保障金,切实保证群众基本利益不受损。创新示范带动引导机制。坚持

19、示范带动,继续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回引和培育,帮助企业开展产销对接,配套产业园区必要的基础设施,集中支持一批有一定基础的种养大户创建家庭农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精深加工,延伸特色主导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稳定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同时,加大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促进符合条件的脱贫对象就近就业。(四)加强资产资源管理妥善化解乡村债务。盘活用好集体资产,以建制村为单位,尽快对村内形成的各类资产进行全方面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形成台账;建立农村资产管护机制和办法,细化

20、制定管护标准,落实管护人员和经费,定期对资产管理运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防止资产流失和侵占;探索利用被撤乡镇的场街,规划布局发展旅游、养老、民宿村落等特色商业产业,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盘活撤并村阵地、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室、闲置村小等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加强村级债务存量化解,结合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对村集体债务进行全面摸底,搞清债务现状和成因,按债务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处置;积极拓宽还款渠道,征地拆迁补偿费、出售出租闲置集体资产、集体经济收益等优先用于合法性债务清偿。严控村级新增债务,严禁乡镇将乡镇债务转移到村级,变相新增隐性债务。强化收支预算管

21、理,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不得举债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经营项目;建立健全新增债务集体决策和申报审批制度,对违规举债的严肃追责问责。(五)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大紧缺型人才引进。对重点领域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促进产业结构提质增效,加大东西部人才交流,推动发展理念、工作方式转型升级,并严格按照专业对口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尊重引进人才的专业水准,提升专业话语权。规范乡镇年轻干部上派借用行为,坚决执行选调人员基层服务期制度,凡未到达服务期限的原则上不予上派借用,确需借用的由借用部门申请、用人部门提出意见,并经同级组织部门批准方可借用。探索开展乡镇干部与市县部门等额互派学习

22、锻炼机制,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把致富能手选进“两委”班子特别是担任村支部书记。把乡村振兴工作经历作为市、县两级干部提拔使用的参考。发挥基层干事创业积极性,给予乡镇适度的行政自主决策权、执法权,根据乡镇、村建制区域面积和人口覆盖情况适度增加基层公用经费,合理布局村民代办服务点,逐步建立村级应急救助体系,确保基层工作高效务实开展。落实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层层甩锅、基层买单,确保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六)探索对重度残疾人实行集中供养。目前全市重度残疾特别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虽然数量不是很大,但对整个家庭的影响比较大,不仅自身无

23、法获得收入,还需要有效家庭劳动力来照顾,影响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农村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老人自身照顾困难,遇到意外和急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应急救助。针对这类问题,可探索建立公益性集中供养机制,盘活撤并村闲置学校、村委办公场地,或者撤并乡镇闲置办公楼,建立医养结合的重度残疾照料中心和农村养老机构。重度残疾照料中心经费,可采取民政供养、残疾补助、社会捐赠、政府补充的办法解决,对需要集中供养的农村老年人,采取政府财政专项支持+个人负担的办法予以解决。建立重度残疾和养老机构星级评价制度,对硬件设备和服务质量进行考评,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群众信誉度,从而解放家庭劳动力。

24、(七)规范建立防返贫致贫救助基金。防返贫致贫对象监测办法严格按照国、省确定的标准、程序开展,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对监测出的易致贫和返贫对象,落实综合扶助政策,在对应享受教育、医疗、小额信贷等基金支持外,单独建立“三重”问题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专项基金,对“三重”问题造成巨额负债、家庭难以承载的进行兜底性扶持。资金来源上,以区县为主体,允许区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每年筹集不低于3000万。根据上一年度救助规模,一年一算、每年注入、滚动发展,保证基金规模与解决“三重户”现实困难所需相匹配。对象认定上,根据“应助尽助、及时救助”原则,以家庭为单位,根据“三重”产生的总自付费用,综合考虑已享受各项保障政

25、策和其承受能力、年收入、负债等情况,经村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区县复核的程序进行认定。监督管理上,以区县为单位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对纳入救助的“三重户”等特殊群体,在所在乡镇、村进行公开公示,稳定销号后及时取消救助政策。建立信息申报诚信惩戒和“三重”扶助责任惩戒机制,对提供虚假资料的依法予以严惩。(八)深化乡村治理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建立村规民约,开展宴席专项治理,严格约束婚、丧外酒席次数、规模、礼金数额,党员干部带头不举办、不参与婚丧宴席之外的宴席,降低家庭人情支出。持续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推广“乡村道德银行村民说事会”等制度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施危房清理行动,对农村现存破旧、无人居住的房屋,进行摸底清理,对有多处住房的按照政策给予相关补偿后予以拆除;对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管护,找不到户主的评估价格,登记造册后拆除;对属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未拆除的坚决拆除;对有文物价值的提交文物部门鉴定后修缮维护,改善农村面貌。加快补齐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实施“千村洁净”行动,解决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卫生厕所、面源污染、污水治理等突出环境问题,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