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期)、Z6路工程,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耍求,“建设白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16日电国务
2、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豆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2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2.2.1 政策必要建
3、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玳要决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调结构、转方式。中央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是落实国家十三五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住建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出台多项指导意见及通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以期指导地方优化城市建设理念,让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相关媒体透露,省市级政府也已开展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机制的研究制定工作,统筹协H5路、Z4路第十八分册W分区:1工程概述1.1 项目区位W分区道路网呈网格状,形成本片区七纵十横的路网结构,七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新森大道、呈祥路(Zl路)、呈洋路(ZI路)一期、Z3路
4、、Z4路、Z5路、Z6路,十一横从北往南依次是2号路、昌林路(HI路)、欣祥二路(H2路)、欣祥一路(H3路)、H4路、H5路、昌瑞支路(H6路)、H7路、坪山大道、智通路(H8路)、H9路。根据建设单位进度安排,本次设计为W分区Z6路。1.2项目(况本次设计Z6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为30knh,设计桩号K0+000-K0+627.415,道路全长627.415m工程实施范围:KO+O1758KO601.284。0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海绵工程。全册共二十分册。本册为第十八
5、分册W分区Z6路海绵城市专篇,2海绵城市1.1.1 城市建设背景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在对暴雨带来的洪水和污染事件加以控制的同时乂要把暴雨看成重要的水资源加以利用,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1.1.2 海绵城市的功
6、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透水铺装、F沉式绿蓄水池、雨水罐、地、生物滞留设能等湿塘、雨水湿地等图2-1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
7、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1.1.3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调,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的假设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凫接责任人,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也要同步推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8、。2.2.2 生态发展的必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冲击的需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外排、净化雨水水质、促进雨水入渗,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有效缓解目前城市突出的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仅如此,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与修第,可以明显增加城
9、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因此为实现生态、宜居发展的理念,进行海面城市项关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2.2.3 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乂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仅有投入没有产出。2.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3.1 当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雨水是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
10、键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就愈发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加大;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由于城市中各种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峰流量增加同时峰流量提前,城市雨水问题不仅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一定的地下水补给,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些升级改造项目也可用LID技术设计,将其作为改进性措施,可降低改造区域的降雨径流流量、径流污染物负荷以及改造区域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目前该方法已被美国、瑞典、
11、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有较久城市雨水管理传统的发达国家采用。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波特兰市的SW12th和NESiskiyou绿色街道,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lD)理念设计的道路降雨径流控制技术应用的典范。The NE Siskij1Ou Grccn Street Project图2-3NESiSkiyoU绿色街道与传统雨水管理方法相比,IJD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优势,LlD措施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病原体、营养物质、重金属离子等,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土地开发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LID还有节省施工、运行、管理等费用的优势(见表2-1)。表2“LID与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的
12、比较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LlD技术降低径流的峰值流量,但径流总量增通过渗沌等措施可降低峰流流量和水量控制加,河流基流无法得到补充径流总量,补给河流璃流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染物,污染可通过沉淀、过滤、吸收等作用去除水质控制物负荷高污染物,污染物负荷低建设费用高低运行管理史杂简单主要目标降低开发区域雨水径流的峰流流量保护受纳水体生态完嫩性(2)对生态恢复和修夏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己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熨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3)低影响开发建设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
13、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图2-2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马里兰州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暴雨管理方法,与传统的雨水管理方法不同,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源头分散式管理为主,包括场地开发设计的管理体系。LID通过对雨水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处理等方式,达到雨水在降雨源区促渗减排、削减暴雨洪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等目的.1.ID主要提倡模拟自然条件,通过在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一
14、致,进而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其设计理念融合于整块目标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过程之中。主要目标有:保护水质、减少径流量、削减洪峰、补充地下水、减小土地侵蚀等,最终目标仍是修复由于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尽可能将其恢夏到开发前的水平,进而实现降低降雨频率、保护水体和补充河流基流的目标。同时LlD提倡因地制宜,通过采用绿色屋顶、浅草沟、下凹绿地、缓冲带、透水铺装等一系列措施对降雨径流进行生态化和低能耗处理,整体效果上尽量模拟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LID能有效控制雨水冲刷带来的污染物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渗入地下的雨水还可为河湖提供3.2.23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15、渝府办发2OI8I35号)3.2.24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建2018558号3.2.25 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人居(2020)16号)3.2.26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细则(试行)(渝建人居(2020)24号)3.2.27 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渝建人居(2020)25号)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3.3.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3.3.2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3.3.3 重庆市西永组团W、V、U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11)【重庆市规
16、划设计研究院】3.3.4 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昌瑞路(H6路)工程立项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22)65号3.3.5 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昌瑞路(H6路)工程可行性研窕报告的批M渝高新改投(2022)117号3.3.6 W分区Z3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2】3.3.7 W分区H4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123.3.8 W分区Z5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12339本项口周边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22.04】3.3.10 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H5路、Z4路(一期)、Z6
17、路、H4路(二期)、昌瑞支路(Z2路)、昌瑞路(H6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083.3.11 周边其他项目阶段性设计资料升级改造史杂简单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X2016)3.2.3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14-2021)3.2.4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O332-2OO2)3.2.5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
18、B50069-22)3.2.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8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3.2.9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b25993-2010)3.2.10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fT188-2012)3.2.11 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3.2.12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ZT1352009)3.2.14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3.2
19、.15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16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7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2016.12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3.2.18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3.2.19 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3.2.20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21 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I8)3.2.22 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
20、DJBT-103)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本项目地块位于主城沙坪坝区,无相应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设计可采用重庆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成果,从宏观上来指导项目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与物流园区总规中的其他规划内容进行配合,协调水系、绿地、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与LlD的关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5.海绵城市设计5.1 功能设施比选道路工程LlD系统包括雨水花园、渗水路面(人行道)、生态树池、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往往具有补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减峰值流量及净化雨水等多个功能。表5/低影响开
21、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单项设施功能控制目标处况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摩(以SS计.%)景观效果集善利用南水补充地T水削减Mfi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分散相对集中建造用维护俄用透水砖铺装OOOO*OO低低80-90透水水泥混凝土OO0OO中80-90透水沥青混凝土OO白OO而中80-90绿色屋顶OOOOOOO商中70-80好下沉式抬地OOOOOQ低低一淡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OOQOOO低低好亚杂型生物滞留设施OOO中低70-95好港透塘OOO中中70-80一般3.3.12 南山地块提供的12#地块资料3.3.13 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3.3.14 业主提供的其他资
22、料3.4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需修改完善的意见:无意见.4.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4.1 道路设计目标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全面推进的建设步骤,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及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先行启动海绵城市建设,2020-2030年,全市所有区县(自治县)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项目的低影响开发目标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相协调。通过空间的合理布局,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规、相关专项规划中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逐级分解细化,协调水系、绿地、排水防涝、道路交通等与LID的关系,落实海
23、绵城市建设目标。4.2 设计原则4.2.1 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4.2.2 道路Ll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4.2.3 道路LI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上壤、地质特征。4.2.4 透水砖铺装只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车行道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系统排入下游,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U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4.2.5 道路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
24、调蓄设施。4.3 海绵城市指标技术类型(按主要功能)单项设施田眯半型建筑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海透技术演东成锚菇a酒永米尔沁斑士金QR*永汨i*淞SHa0足化mrsC-C木汨谭绿M0油以死匕的满尔设油Q包加取4:物漏倒谩临的治海珈nO井nO储存技术泡岫若未讪COPR三kWC调节技术遇咕班RnIH林讪nC转输技术转蛤网用节沟G工才坨出沟Q湿CMIH沟途铃/足C核污净化技术他衲烟冲梏M如由灰盍海Q讷金CAT+境$太过QR0注:直选用O可选用O不宜选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及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365-2020):(1)道路LlD设施布置受路测带宽度
25、和道路纵坡影响较大,当单边路测带宽度45n道路坡度6%时,人行道旁已不能设置生物滞留带、植草沟或设置后效果很差,此时道路LlD设施主要以透水铺装为主,或排水分区内各道路间可通过指标平衡或增加公共LlD设施控制容积进行适度调整:(2)当单侧路侧带宽度4.5米、道路坡度6%时,如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确有困难,应结合道路用地条件、周边场地环境、人流量需求等情况,提供相关依据和说明,经论证后可以不用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本次设计道路海绵城市设计项目建设条件如下:(1)设计道路为新建,其中W分区Z6路人行道宽度仅为4.0m,无法布置复杂生物滞留设施;(2)相交已设计道路中均因为人行道宽度受限制,未布置复杂生物滞
26、留设施.单项设旅功能控制目标处置方式经济性污染物去除卑(以SS计,%)景观效果S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削减*三ft流量净化雨水转输径流总ft径流峰(ft径流污染分Hl楣对集中建造费用维护费用海井0O00、低低湿塘OQOq高中50-80好用水湿地OO高中50-80好蓄水池OOOOOO高中80-90雨水罐OQOOOO低低80-90调节塘00O0OO高中一股调节池0000OO高中杼输型植*沟OOOO低低一般干式植草沟OOOOO6%),在保证行人通行及车行空间基础上,经综合比选,本次设计道路LlD设计选用透水铺装。6.3 场地下垫面分析低影响开发下垫面分析图应着重表达此次设计范围内的下垫面种类,包括人行道
27、透水铺装、受控车行路面、不受控车行路面、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其他海绵设施)等。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生物滞留带雨量径流系数取I,车行道雨量径流系数取0.9,人行透水破铺装雨量径流系数按0.3设本工程采用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不应52.0l0%ms,防滑性能(BPN)不应小于60、保水率不小于0.6gCm2、耐磨性的璘坑长度不应大于35mm。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rrI88-2012的规定。且透水码产品应选用免烧结节能环保产品。透水质的强度等级应通过设
28、计确定,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按下表选用。表64透水醇强度等级道路类型抗压强度(MPa)抗拆强度(MPa)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平均值单块最小值小区道路(支路)、广场、停车场50.042.06.05.0人行道、步行街40.035.05.04.2透水面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其砖型选择、铺装形式由景观设计人员根据铺装场所及功能要求确定。透水砖的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进行填缝处理,分多次进行:填缝砂应采用干的细沙,不得使用湿砂。透水i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碎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
29、14o(2)找平层透水砖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水找平层,本次设计找平层厚度为40mm,找平层透水性能不宜低于面层所采用的透水砖。透水找平层采用中粗砂。(3)基层基层类型可根据地区资源差异选择透水粒料基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等类型,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透水性和水稳定性。透水混凝上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2xl(2cms,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混凝上的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透水水泥混凝上路面技术规程CJJfrI35的规定。2)基层集料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1.5mm;集料中
30、小于或等于经计算,本项目年有效径流总量控制率为41.39%,不满足计目标75%的要求;污染去除率为33.14%,不满足设计目标50%的要求。道路建设以保证道路功能为前提,本次设计道路部分路段因人行道宽度仅为4.0m,布置生物滞留带等滞蓄设施较困难。整个片区而言,道路建设相对面积较小,本次设计道路无复杂型海绵设施建设实施条件以实现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有效控制。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在保障行人通行空间的基础上,本次设计考虑沿道路两侧人行道设置海绵城市仿花岗岩生态砖:道路范围内不达标部分海绵指标可通过流域内指标平衡或在下游增设公共海绵设施等措施确保道路所在排水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31、。(3)指标分解13.5公共海绵设筋分解指/斥计算表下垫面及LlD设施卜垫面面枳(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PT%)胞项设施污染物控制率PW(%)年径流污染去除率SS(%)未分解不受控车行道527OOO人行道透水铺装4664709063树池及绿化带1902856051公共海绵分解不受控硬质下垫面4700858068小计)179375.2760.24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经计算本次道路海绵指标需流域内平衡或在下游增设公共海绵设施分解部分的不可控车行道面积为470011雨水量计算得出所布调蓄容积为154.76n0计算结果供周边地块分解或建设城市公共海绵设施确定时参考,具体设计由公共设施设计时确定,在满足
32、本次设计所需调蓄容积和流量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景观要求打造实施。为保证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公共海绵设施应先于或与本次道路工程设计同期实施。6.5低影响开发设计1 .5.1透水砖铺装设计(1)透水砖技术要求人行道铺装采用预制透水材料,规格为60306cm的生态透水砖(透水率不小于0.2mnVs),具体尺寸以景观专业设计为准,铺装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具体透水砖颜色可由业主决定。横线透水盲管管径为DN50。横向穿孔管通过三通与纵向多穿孔管连接,然后排入雨水系统。3、透水盲管的铺设坡度横向同人行道横坡,纵向同道路纵坡。穿孔管穿孔率为15%,尽在管道上半
33、圆弧开孔,孔径570mm,管身用土工布包裹,规格3gnr,垂直渗透系数0.5lcms,断裂强力14KNm,CBR顶破强力1.8KN,有效孔径0.070.2mm。选用盲管的环刚度不应小于8KNm2o4、当透水铺装场地坡度大于2%时,宜沿坡度方向设置隔断层,具体设置原则如下:(1)采用Imm厚的HDPE防渗膜;(2)隔断层顶端宜与透水基层顶齐平,低端超出透水基层底35mm:(3)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1.5XS,其中LPmaX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m);Dp透水基层厚度(m);Sp透水铺装坡度。经计算隔断层最大水平距离LPmaX=5m,具体设计及工程量详见道路专业图纸。(7)路基防水防渗膜布置原理.
34、:透水质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敷设防渗膜,防渗膜采用两布膜防渗土工膜,规格6()0g11f,断裂强度N8.0KNm,CBR顶破强力打.4KN,耐净静水压0.4Mpa.7透水砖铺装的施工验收1、一般规定透水破路面工程完成后,应经过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文件:(1)透水砖工程的施工设计报告和其他设计文件;(2)各种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3)各检验批次的质量验收记录:(4)各层的检验、试验报告。透水同路面工程的施工验收应在各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中检验批的验收,由质量监理、施工和其他有关单位共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2.36mm颗粒含量
35、不应超过7%。透水水泥混凝上基层集料级配可按表伞10采用。3)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的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满足强度和透水性要求。表65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集料级配筛孔尺寸(mm)31.526.519.09.54.752.36通过质量百分率(%)1009010072-8917718-16。7本次设计选用基层为15Cm厚C20透水混凝土。(4)垫层本次设计垫层为15Cm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需满足5.7.23所列级配碎石材料的要求,碎石级配可按照表4-10采用,垫层压实度按聿型山实标准控制,不能低于95%。级配碎石基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级配碎石可用于土质均匀,承裁能力较好的土基。2)基层顶面压实度按重型
36、击实标淮,应达到95%以上。3)级配碎石集料基层压碎值不应大于26%;公称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6.5mm,集料中小于或等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应超过3%。碎石级配可按表4-11采用。表6*6皴配碎石基层集科畿配筛孔尺寸(mm)26.519.013.29.54.752.360.075通过质量百分率()l85-9565-8055-7055-700-2.502(5)土基1、土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2、路槽底面土基设计人行道回弹模量值不宜小于20MPa,车行道及停车场不宜小于25MPa0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上质路基压实度不应低于城镇道路路
37、基设计规范(DBJ50d45-2012)的要求。(6)人行道排水设计本次设计道路表层主要有由粘性土以及砂、泥岩块石碎石等组成的素填土。1、透水砖路面的排水可分表面排水和内部排水。应结合市政管网、绿化景观、生态建设及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谁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2、透水砖路面内部雨水通过PE多孔盲管管道就近引入雨水口后排入雨水系统.沿道路路坡设置一道纵向盲管,每隔8m布置一道横向透水盲管。其中纵向透水盲管管径为DN75,1表面平整度每20m,1处5mm3m旅尺和楔形塞尺2宽度每40m.I处不小于设计规定钢尺量3相邻块海差每20m.1处2mm钢尺和楔形塞尺4横坡每20m,1处0.3%水准仪测量5纵缝直顺度每40m,1处IOmm拉5m线和用钢尺6横缝直顺度每20m,1处I0mm拉5m线和用钢尺7缝宽每20m.1处2mm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