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9509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0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研究——以g职业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专业.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从21世纪以后进入了突飞猛进的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国内的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况却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困扰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内的学术界针对此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可就目前的成果来看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制度层面设计上,针对微观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社会工作视角下,对职业学院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较少,如何能够切实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问题,成了一个实践难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厌学高职生群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与分析,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厌学高职

2、生逐步矫正由厌学情绪引发的厌学行为,重新构建及运用支持网络,从而正常的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基于对G学院高职生厌学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介入,设定相应的介入方案与活动计划,通过小组工作方法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介入高职生厌学群体。首先对G学院学生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参与式观察法获得客观资料,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高职生厌学状况及存在问题。然后再针对G学院厌学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恰当的小组社会工作方案进行干预。通过组建兼具教育性及成长性的社会工作小组,并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社工的组织及倡导者的作用,小组成员相互分享自身经历、提出建议、相互激励,构建关系网络,形成情感层面上的的相互助力

3、,借助小组动力及成员间的正向强化作用,培育组员的学习热情,矫正在学习生活中因厌学情绪而产生的厌学行为,改善厌学对高职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厌学高职生学习、生活的协调发展,从而达到缓解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目的。共进行了5次小组活动,前后涉及了情景体验、小组讨论、感受共享、视频再现和游戏点睛等活动内容,同时在不同阶段对于小组工作的效用进行恰当的评估,对于评估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剖析、归纳及总结,并且结合对活动历程中的表现及事例呈现出的状况进行深入的反思,帮助学生缓解厌学情绪,从而矫正厌学高职生的厌学行为。关键词:高职生;厌学;小组社会工作AbstractThecauseofeducationinChina

4、hasdevelopedrapidlysincethe21stcentury,and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isveryrapid.However,itisinthisgoldenphase,domesticvocationalschoolstudentshaveshownthesituationofweariness,andlikeinfectiousdisease,theextentofthissituationhasbeenrising.Therefore,domesticacademiccirclesbegantoconductin-dep

5、thresearchonthisissue,becausethewearinessoflearninghasbecomeoneofthecoreissuesofvocationalschools.However,thein-depthresearchontheproblemoflearningwearinessonlystagnatesinthestageoftheoreticalwriting,andthereisstillalackofresearchmethodsfromthemicroperspectiveonthebasisofnationaleducationregulations

6、.Therefore,ithasbecomeahugepracticalproblemtocomprehensivelysolvetheproblemoflearningwearinessinvocationalschools.Thisarticleinviewofthepresentourcountrylearninggroupaseriesofproblem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indetailandanalysis,byusingthetheoryofprofessionalsocialworkmethodsandskills,tohelpthelearn

7、ingdisabilitiesstudentsgraduallycorrectiontriggeredbywearinesslearningbehavior,rebuildandapplicationsupportnetwork,thusthenormallifeintothestudy.OnthebasisofthestudyonthewearinessofvocationalstudentsinGcollege,thispaperputsforwardtheinterventionofsocialwork,setsthecorrespondinginterventionschemeanda

8、ctivityplan,andintervenesinthewearinessgroupofvocationalstudentsthroughthesocialworkpracticemodeofgroupworkmethod.Firstly,objectivedatawereobtainedbyinterviewing,questionnairesurveyandparticipatoryobservationofGcollegestudents,andaccordingtothesurveyresults,the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ofcollegestude

9、ntswearinessoflearningwereanalyzed.Then,aiminga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studyandlifeofcollegeG,scollegestudentswhoaretiredoflearning,appropriategroupsocialworkprogramsaredesignedforintervention.Byformingbotheducationalandgrowthofgroupsocialwork,andpayattentiontointheplaytotheroleofthesocialworkorgan

10、izationandadvocates,teammemberssharetheirownexperience,putforwardtheproposal,mutualencouragement,buildrelationnetwork,formthemutualhelpontheemotionallevel,withthehelpofteammotivationandpositivereinforcementbetweenmembers,cultivateteamlearningenthusiasm,correctioninlearninglifeduetowearinesslearningb

11、ehavior,improvethelearningdisabilitiesofthenegativeeffect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l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learning,life,soastoachievetheaimofrelievingstudentslearning.Fivegroupactivitieswereconducted,involvingthesituationbeforeandafterexperience,groupdiscu

12、ssion,experiencesharing,videoreappearanceandnodseyeballcontentsuchasgame,atthesametimeatdifferentstagesfortheutilityoftheproperevaluationofagroup,forevaluatingpresentaproblemanalysis,inductionandsummary,andcombiningtotheperformanceandtheprocessoftheactivitiesofexamplespresentsituationin-depthreflect

13、ion,helpstudentsalleviateweariness,tocorrectthetiredoflearningbehavior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KeywordsiHighervocationalstudents;Learningdisabilities;Groupsocialwork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21.3 国内外文献综述31.3.1 国内研究综述31.3.2 国外研究综述71.3.3 文献述评81.4 研究内容及方法91.4.1 研究内容91.4.2 研究方法91.5 可能的创新点1

14、0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12.1 相关概念界定112.1.1 厌学112.1.2 高职学生112.1.3 小组工作122.2 理论基础122.2.1 ABC情绪理论122.2.2 增能理论132.2.3 优势视角理论132.2.4 社会学习理论14第3章G职业学院学生厌学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53.1 学院概况及问卷设计153.1.1 学院概况153.1.2 样本选取153.1.3 问卷设计153.2 G学院学生厌学问题的调查分析163.2.1 学生厌学个体方面的影响163.2.2 学生厌学家庭方面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3.2.3 学生厌学学校方面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3.3 G学院学

15、生厌学的原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3.3.1 学生个体对厌学原因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3.3.2 朋辈群体对厌学原因的影响193.3.3 家庭对厌学原因的影响193.3.4 学校对厌学原因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小组工作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厌学问题的实务过程234.1 小组筹划234.1.1 组员招募234.1.2 问题评估234.1.3 小组的类型与特征244.2 小组活动方案的设计244.2.1 小组目标制定的原则244.2.2 小组目标254.2.3 小组活动方案254.3 小组工作的实务过程264.3.1 第一阶段:互相认识,了解自我264.3.2 第二阶段:改变认知,端正态度错误

16、!未定义书签。4.3.3 第三阶段:勇于担当,直面困难错误!未定义书签。434第四阶段:学会自律,养成习惯错误!未定义书签。4.3.5 第五阶段:巩固效果,新的起点274.4 小组评估304.4.1 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304.4.2 厌学量表测试结果31第5章反思与展望335.1 反思335.2 建议345.2.1 高职生加强自我约束,树立正确学习观345.2.2 学校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75.2.3 政府相关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375.2.4 家庭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沟通425.2.5 社会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

17、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国务院在2014年6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且全方位的制定了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从现在起直到2020年,建立与发展产教相互结合,连接中高职院校,对职业教学和普通教学深入交流,展现我国的终身教育思想,打造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飞速的进展,国内的高教工作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要载体。由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生数量也不断增长,高等教育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内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困难程度,并暴露出了较多问题。厌学问题是最明显和最普遍的,这个问

18、题现今已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高职生的学习情况是评判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如果学生厌学情况过于严重,对于高职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会对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学生的未来前途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都有很大的阻碍。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有些学生在中学时就被认为是“差生”,另因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使一部分高职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使其产生对人生感到迷茫,让他们产生一种失去未来的目标,马马虎虎过一生的心理。由于离开了高考的高压束缚,远离了父母的唠叨,来到了

19、突然失去束缚的环境,学生就开始全身心的放松。所以,想要充分放松的高职生开始弥补高中失去的电视剧、游戏、小说,并且每天忙于这些休闲娱乐,时间都花费在这些事情上,导致了对于学习这个重要任务的忽视。最后形成了一种自我放弃、不上进、坐等毕业,甚至对于能不能毕业也完全不在乎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于高校的管理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成为他们巨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很不利。这种高职生的厌学现象让高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并且也是一个污点,这让高职生的未来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迷茫。以前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就是训斥、惩罚和开除等等,而且是在一个被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很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对于如今的教育方式更应该

20、趋向人性化,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尽可能的提升教育管理任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等等,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研究并解决高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课题。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在理论意义上,弥补了从社会工作角度来探讨厌学问题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对于大学生厌学的的研究是较为缺乏的。本文对于学生厌学情况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查询,发现对于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只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方向进行的研究,对其厌学问题从概念、表现形式、情况等因素进行的研究和阐述,基于现状的分析对方法的理论研究上,较少从实践的角度作出研究。社会工作是一

21、种专业性的帮助人们和自己帮助自己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的应用西方国家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实践,但是国内对于社会工作的应用还不是很多,实施的深度也不高。对于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从社会工作理论的角度来进行,把社会工作的思想和方式引入到大学生厌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对于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是一种科学的尝试方式,可以对于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扩张,对于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性经验和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作用。1.2.2 理论意义在实践意义上,论文有助于解决学生厌学现状,改善学校学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高职生中有厌学情况的学生们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和科学的引导,可以促进他们了解到厌学问题产

22、生的原因,可以促进他们对于身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升,改善学习态度,改变厌学的心理,并且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可以重新学习社会能力,最终完成人生中的重要任务。在国内高校的方面来说,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对于学生的厌学问题进行干预,进而推进学校校风的改进。让学校社会工作充分在我国实行和发展,对于在学校中的使用范围进行扩大,对厌学问题的学校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基础和经验指导。并且,高校是社区教育的主导力量,高校需要对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行优化,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工作的能力。所以,通过社会资源的改进高校的学习环境,通过高校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气氛,最终建立一种“学生一一高校

23、一一社区”的合作关系,最后变成一种以高校为中心,对周围进行影响,从而进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 国内研究综述1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状的研究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抵触。我国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理论方法调查高职学生厌学的现状。刘翠霞(2007)通过设计问卷,对滨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以所在年级和性别分类,对学生在教育、学习和职业三方面的价值观(简称“三观”)以及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水平开展调查,在学生、老师、家长的三种价值观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孟志刚(2010)采用了归因理论对调查收集来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原始数据从外在、内在的稳定或不稳定四种表现

24、的进行归因分析,最终针对高职学生厌学的不同原因表现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改善高职院校的学习风气。党涵(2013)以归因理论、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对高职学生厌学问题从认知、行为及情感方面,课程学习方面和年级、年龄、性别的不同层面的表现进行测评,分析归纳出高职学生在自身及学校两个方面的厌学原因。目前在我国,各地区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问题,学者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高职生厌学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张丽丽(2011)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长沙市的四所高职院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样本为152名高职学生,以问卷的方式从学习动机、专业兴趣、学习积极性、自控能力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

25、厌学现象做出分析。冯志(2008)从河南省高职院校中的三所院校抽取了200名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动力及自控能力为调查方向,研窕分析其厌学的表现情况。李炫林(2016)在某高职院校中抽取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心理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厌学表现在课堂上或者枯坐或者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在课外时间里更是极少有人学习【31。魏登(2016)对吉林省的四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从年级、性别、专业类别三个维度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得出吉林省高职院校有34%的学生存在厌学情况,其厌学的主要表现是没有求知欲,在被强制时放弃学习。王世海(2014)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厌学

26、表现为自暴自弃,应付学习不思进取,只关心吃喝玩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漠不关心支2 .关于厌学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1孟志刚.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归因及对策思考J厦门广播电视大报,2010(01):34-38|21张丽丽.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J.科技信息,2011(02):207-208.3李炫林.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剖析及疏导研究一以长沙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交际,2016(24):162-163.|4王世海.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状况及对策研究一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4(05):98-101.因为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与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有关,所以国内很多的

27、研究者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开展了对于有关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其调查对象从幼儿园至大学生。而他们通常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开展研究。连蓉和杨丽娴(2006)针对厌学情绪提出了学习倦怠的理论,即“学生在毫无积极性的心态和情绪下被迫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工作的开展,这使学生感到无比的疲惫和烦躁,并造成其带着不良情绪接触学习工作。”李静、何琦(2006)针对厌学情绪进行了更细致的阐释,即厌学情绪的产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对于学习的厌恶程度不断的转变加深的过程。另一个研究层面是由赵德雷(2008)提出的,即“学生对于学习缺少追求和动力,没有目标和方向,这将直接影响他对于学习

28、的态度。但追根溯源原因是由于教育模式太过死板,没有新意,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对于学习工作缺乏兴趣,因此学习的想法逐渐衰弱。“关于自身方面,李旭松曾说过“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厌学情绪跟其自身就就业观的幼稚想法有关。”张军(2005)更是对厌学的根源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将其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阳田立强(2011)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包括不合理的教学内容、老师调动积极性能力弱、不合适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太刻板的教学模式等。赵安珍、潘卿、陈汝雅(2014)三名学者通过对其的调查得出厌学情绪产生的三大原因,它们分别是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和学生自身方面。首先就社会方面来讲,大学生数量急速上

29、升,就业压力增大。学校方面则是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以及刻板的教学模式等。同时学生本身缺乏自制力,没有学习目标等。针对自身原因这个方面,王郅(2014)详细论述了其中包括学生缺少追求和自控力。蓝雪丹、庞从妃、阳秀英、朱碧仪、杨海(2015)通过研究表明除了这些因素,学生家长也与这种情绪的产生息息相关,同时再次阐述了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并认为这些同时作用于学生本身,使其产生厌学情绪网。3 .关于学生厌学对策的研究正因为高职学生厌学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上升为影响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问题,1莲蓉,杨丽娴,乌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16(01

30、):47-51.2李静,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6-131.3赵德雷.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内源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5):24-27.4张军.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窕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46-50.5田立强.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技术与教育,2018(02):79-81.|6|赵安珍,潘卿,陈汝雅.高校厌学型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45-467王郅.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31、学报,2018(01):42-44.|8蓝雪丹,庞从妃,阳秀英.家庭教养方式、自律性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34-35因此,许多学者也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对策建议。普遍措施包括离开课堂走向实践,了解家庭了解学生,针对教师提高素质,以防止高职学生产生厌学行为。欧阳益(2005)建议从提高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编制出高职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教材,加强学校在学风方面的建设,科学规划高职学生学习进程等方面着手解决IL刘翠霞(2007)得出学生厌学是因为受家长和学校老师的错误观念影响,想要改善高职学生厌学情况需要对学生的“三观”一一教育价值观、学习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

32、方面加强教育。冯志(2008)提出通过外部和内部的正向强化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高职学生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兴趣,对于传统模式环节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图改善和优化问题。章红兵(2009)认为要想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必须从改善学校态度出发,使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除了学习之外更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完善学校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增加奖励制度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向着积极的状态开展学习工作。彭康清、涂世东(2010)针对这一问题也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即增强教师的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只有道德高标准、严要求,促进

33、教师改善死板的教学方式,形成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邵晓光(2011)提出了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厌学情绪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即教师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等。关于厌学原因的细化,谭小蓉(2012)提出要想改善高职学生厌学情况,需要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进行改变,努力改善和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周琦(2018)以班主任角色对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要给学生以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用合理的方式看待各方面的压力。另外帮助学生获得老师、同学的支持,增强自身信心。查宇驰(2018)提出高职院校除了对技术方面进行传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4、对学生多提供一些奖励制度,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良,以改善高职院校拥有大量厌学情绪学生的现状。王世海(2014)认为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形成“校企双主体”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与行业市场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个性化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王栓军(2015)也认为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厌1欧阳益,陈菊珍.高职学生厌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4.|21章红兵.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5(06):11-123彭康清,涂世东关于高职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8(17):11-124邵晓光.如何提高高

35、职学生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J.边疆经济与杂志,2017(04):65-66.|51谭小蓉.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才智IJ208(18):104.6查宇驰.浅析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解决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8(12):69-71学问题,必须要从学生本身和学校入手,要通过学校的改善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堂上形成良好活跃的学习氛围,在对学校和老师做出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家长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是文化素养,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改变对学习的刻板态度。4 .社会工作介入厌学问题的研究因为学校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学校息息相关,因此很多的专家学者把矛头对准学校里的教师水平

36、和教育模式上,比如认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严格监督学生。但是就社会方面提出的解决措施很少,因此笔者对相应的案例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整理出借助社会工作方法作为解决厌学问题案例。除了对大量相关事例的调查,还有针对个案的研究。涂艳(2011)就曾从这一方面出发,开展了对一名大一学生的改善过程。她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就案主曾经的错误感受进行了消除和改善,让其能够放下成见和当初的刻板认知,重新感受学习,最终经过了6次面对面交谈改善了案主的厌学情绪,并引导她开始了对于学习的追求和动力。郭一欣(2014)也从这方面出发,对于某一个案主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调查,并且结合像人本治疗法

37、和小步渐进法等多种方式来改善引导案主的强烈厌学情绪,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样针对个案进行研究调查的还有聂玉梅、童琳(2009)开展了对一个聋人学生的研究调查,她们的改善工作是这样进行的,先是通过对案主的了解和接触分析案主的心理情况和问题所在,然后针对结果进行了面对面交谈,在五次诚恳热切的交谈下,案主终于对周遭的事物有了新的感受,改变了他对于这些事物的刻板消极的印象。虽然开展关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次数不多,且多针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开展研究调查,但还是拥有一定的成效。戴鸯鸯(2013)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调查高职院校中厌学学生的,她同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开展了小组社会调查。先是采取了问卷的形式加强其

38、对于现状的了解,再针对这些数据开展分析调查。调查过程中她选取了15位厌学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划为一个小组,实验结束后再通过这些数据与之前进行比对,来以此研究出这种小组形式的解决措施是否对厌学的学生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对其中的一位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调查。相关的调查研究还有张璟钱(2013)和王旭(2018),他们一个是通过这种小1ElsenbergN,FabesRA,Losoyas.theinvestigateofdropoutofschoolinMalaysiaJ.TheoreticalResearch,2018,(8):18-19.21郭一欣.青少年厌学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研究一以初中生

39、小Z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3戴鸯鸯.职高生厌学现象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组模式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展开了相关调查,在小组中采取同样的面对面交谈模式,结合问卷调查一同开展工作一个则是针对朝阳小学展开研究,将其划分为小组,小组内部宛若一个团体,进行着近距离的交流和相互帮助,并通过团体背景下的带动性来引导学生消解厌学情绪,最终结合小组活动成功减少了学生们的厌学情绪。这种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方式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研究还有崔航(2017)针对某高校进行的研究,他先是通过对数据的掌握了解了本学校厌学同学的大概情况,随后再通过这种小组划分的形式来融入厌学学生群体,运用了三个不同

40、的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调整。1.3.2 国外研究综述在对以往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后可以发现国外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并不多,甚至只有与厌学沾边的研究,类似于“逃学”等问题的研究。并且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单一,只包括了对于教学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提到有关于社会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1963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报告,即反中途缀学运动,其中指出初中生因为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而最终导致中途辍学是国民教育的严重问题,提醒广大家长、教师预先发现初中生潜在的厌学心理问题,努力帮助已缀学的学生重返学校。美国比较早注意到学生的厌学心理问题,并且采取了有效的教育对策。日本学者调查发现:日本的多数高中生

41、无心读书,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是因为他们在刚开始接触学习时就没有感受过因为学习成功而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严重影响着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就这个现象而言日本也在学习美国的教育理念制定了“互相倾听、互相学习的院校”,并且组织和实行了“学习共体”等等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国外的研究学家对于厌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心理学的方向进行的。tkinson(1974)指出对于目的不同所造成的情绪变化也不同。在对于成功的追寻的欲望超过了以防失败的欲望时,就会产生渴求和充满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在以防失败的欲望多于渴求成功的心理时,就会出现焦虑和担心的心理情绪。Weiner(1995)研究得出:一旦人们感受过因自身努

42、力获得成绩后的成就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自身的积极情绪。Daniels(2008)进行了与成功目标有关的纵向分析后得出,如果学生热衷于对高目标的追求和高成绩的追求时就会体验到积极地情绪,就会减少自身的厌烦情绪。JereBrophy(2013)将学生对于厌学的情况总结成了11Saarni,C,theinvestigateofdropoutofschoolinUSAJ).TheoreticalResearch,2017,34(21):15-17.2王旭.朝阳学校小学部厌学生学习态度转化项目D.长春工业大学,20183崔航.本科生厌学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一种自身的

43、激励观念方式,他认为需要对受打击的学生进行信心的鼓励,让他们有对学习的热情。但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要适量,不可以过量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外国研究者主要着眼于厌学者的自身心理特点,苏白劳德(美)认为少年产生的厌学这种病是属于心理方面的,教师要帮助少年克服这种厌学心理问题。为了更好的通过某一具体案例来探讨学生的厌学情况,法国城市学生联合会借助专业的调查机构选取了800名不停城市的中小学生,围绕读书活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将近1/3的学生表示感到学习过程中的疲劳会让自己产生厌烦学习的心理。德国著名心理学教授罗斯特(2008)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厌学是当地中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厌学。VCaril和M

44、SarChiaPOne(2018)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发过的青少年逃学现象进行了调查,并借助干预手段,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有逃学经历的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最终得出了青少年逃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社会、心理以及经济三个方面。教育家苏霍里姆林斯基也围绕教育过程中的厌学情绪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学过程的一些有效措施去进行学生学习心理的引导,尝试减少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并且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需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等方式,去多方面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多多参加一些有利于成长的课外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会说呢过厌学情绪疏导工

45、作的有效性。BarbaraSammer(1991)以30名逃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校、家庭、学习者自身多个维度探讨学生逃学背后的厌学情绪产生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厌学情绪干预策略。1.3.3 文献述评对于全球的研究学家在厌学方面的研究得出,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心理和教育的方向进行的,并且这其中的很多都是和心理疾病有关的。他们进行的研究方向是学生的认识和焦虑的多少而进行的。但是国外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国内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国外学家总结出的经验和想法对于中国很多是不适用的。但是其中的部分经验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国内对于学生厌学方面的研究都是从老师的授课方法、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如何进行

46、学习等等的方向进行问题的找寻,并且对于提出的解决方法运用在现实中的结果也是可观的。可是使用社会工作这种专业的方式进行的厌学问题的探索却非常的缺乏。本文对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进行了查阅和了解,得出了我国对于厌学问题的分析大多是描述性的研究,整体思路就是发现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在进行研究的核心就是找出问题在哪里,并对于厌学的状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从宏观方面进行了建议的提出。这种方法也只是停止在前面的进度上,对于厌学现象进行直接干预的学者非常少。换句话来说就是进行厌学情况社会工作干预的学者是非常匮乏的。但由于我国对于这方面的资料和资源非常的匮乏,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也非常低,可是现

47、在这个情况社会工作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社会工作方式引入到研究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可以更加利于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还可以对于解决学生厌学情况进行实操和更加简单的解决,促进和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厌学心理。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4.1 研究内容此文章选择社会工作这一方面做以研究,基于对社会工作的理解,针对G职业院校学生厌学情况来深入探究,采用工作小组的方式,基于学生厌学现状深入剖析厌学原因,在做到全面了解之后,在对这种现象提供一些专业性的解决办法和一些优良的建议。核心内容如下:(1)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结合调查研究阐释高职生厌学问题的现状和原因;(2)采用小队成员明确分工的办法,并把成长小组

48、系统添加进来,注重小组成员的互相尊敬,互相团结和互助,寻找相互之间的不足和缺点,互相学习,为此解决厌学的这种不良学习态度;(3)小组工作也要做出实践活动,深入高职同学厌学的问题中去,并得出结论并做出思考,针对这种问题提供有成效的经验和努力。与此同时,对研究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思考与总结。1.4.2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为了更好的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文献借鉴,本文将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以期能够找到学生厌学情绪引导和管理的方式和规律。笔者在通过网络以及在图书馆查询大量收集和阅读了关于大学生社会工作的文献、大学生厌学的相关论文、大学生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方法、以及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厌学的论文、书籍、期刊等。这些文献的收集总结为在深入到学生厌学这一问题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办法,并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突发情况的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参照。2 .访谈法访谈法能够充分的论证观察结论的可信度,所以本文章采用这种方法,对发掘的问题的太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