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0149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docx(7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某市规划局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第1章总则11.1城市发展趋势判断212规划目标愿景31.3关于本导则4第2章生活圈体系与划分52.1 生活圈体系62.2 规划原则72.3 生活圈划分8第3章生活圈建设及标准93.1 生活圈公共要素配置内容103.2 公共要素配置原则253.3 建设标准293.4 布局引导37第4章生活圈分类规划引导434.1 老城区生活圈454.2 新城区生活圈464.3 新规划区生活圈47第5章实施机制495.1制定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机制框架505.2 差异化方式落实生活圈服务要素505.3 发挥规划统筹,引入生活圈

2、规划评估平台515.4 加强后续建设管理与服务保障525.5 开展全过程的公众参与54第6章附则556.1 使用方式566.2 生效日期566.3 修订与更新5657*附录2街道级生活圈规划评估方法61第1章总则1.1 城市发展趋势判断(1)居民需求-层次不断上升,需求更加多元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也从简单的“吃饱穿暖”,逐步提升,对交往共享、关怀互助,自我提升等层次的诉求逐渐凸显,迫切需要社区能够满足新的需求。(2)生活习惯-新趋势引导新生活方式随着老龄化、幼儿潮与信息化的发展,社区的家庭结构、生活规律也发生着变化。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与婴幼儿人口的生活特征各异;而信息化为

3、社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面对面”社会交往淡漠,拉开了邻里距离。(3)社区服务-全方位、精细化、精准化发展原有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体系已难以满足当下城市居民日益精细化、精准化的社区需求。新时期要求在社区服务覆盖上能够无缝衔接;服务种类上更加多元并进;服务质量上更加实用高效;服务产品上更加绿色健康。(4)空间发展-资源约束下突出内涵式发展资源环境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约束力,推进城市发展在外延式扩张的基础上重视内涵式发展,加强社区用地的紧凑发展,促进空间利用转向相对集中、空间紧凑、适度混合。1.2规划目标愿景(1)目标体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满足城市双修“绿地系统完善、绿量增加,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品质提升”要求,提出某社区生活圈规划目标一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区生活圈。分目标1:构建多元完善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分目标2:打造复合共享的社区生活圈建设模式分目标3:实现便捷可达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布局分目标4:制定健全长效的社区生活圈实施机制(2)努力方向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框架基本确立,居民日常服务需求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旧城区内居住社区建设出现了差异性的发展,现状设施分布、空间环境情况不尽相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实现社区美好生活的打造,需通过以下方面的努力,从而达到

5、某市一系列分目标的要求。精准化针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规模总量、空间布局、运营质量上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加强。多样化应对老龄化逐年加深,低龄人口逐渐增长,社区居民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形成对策。均衡化提升设施步行可达性,修复社区慢行通行空间,提升街道步行空间环境品质。差异化着眼新旧城区服务水平差异,实现不同地区的服务均衡配套。可实施一打通从规划、建设到移交、管理、运营的周期链条,实现长效运营。1.3关于本导则(1)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生活圈”是围绕人的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地理空间概念,为适应不同的行为活动,在不同的尺度上都有应用,从区域、市域到居住区,均有不同的适用内涵。从生活圈在各个

6、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是由区域尺度逐渐细化至城市尺度。“生活圈”在社会学层面,指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所组成的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规划层面,是作为城市控详编制的片区或单元,以一定人口规模进行管控;在管理层面,是作为街道或居委会管辖的对象,与行政区划存在紧密联系。“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指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社区居民生活基本平台,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使社区生活越来越丰富、社区交往越来越便利、社区归属感越来越强。(2)导则适用范围导则适用范围为某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范围。范围东至东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东(归德镇界),南至

7、南部双尖山、兴隆山一带山体及济莱高速公路,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102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某市区七区: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长清区和高新区。(3)老城区、新城区、新规划区的界定老城区指某市二环以内的区域。新城区指中心城以内、二环以外的建成区域。新规划区指中心城以内、二环以外的未建设区域。2.1生活圈体系构建某市街道邻里(居委)两级生活圈体系,明确基本层次建构与常规规模。街道级生活圈,集中布置规模敏感的服务设施,包括初中小学、社区商业、行政事务、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控制在10-15分钟步行范围内,按照58万人服务规模具体划定。邻里(居委)级生活圈,集中布置对出行距离敏感的

8、服务设施,主要满足出行受限的老人、儿童高频使用设施的距离要求,控制在5-10分钟步行范围内。510分钟邻里级生活圈平力公里平力公里A03-0.81015分钟街道级生活圈1 3-5图1某市生活圈的基本层次与常规规模表1生活圈层次一览表生活圈服务人口可达时间街道级生活圈5-8万10-15分钟邻里(居委)级生活圈0.8-2万5-10分钟从两级生活圈可达时间要求出发,确定三个区域两级生活圈的半径、面积区间。表2老城区、新城区、新规划区生活圈面积一览内容老城区新城区新规划区街道级生活圈24kr11248kr11235kr2邻里(居委)级生活圈0.3-0.8km20.8-2km20.40.8kr1122.

9、2规划原则从三个维度考虑,划定生活圈:(1)人口规模根据人口密度,初步划定不同区域生活圈的空间规模,人口规模为53万人,生活圈主要服务于居住人口,居住用地的规模为158krn2o(2)行政管理以街道作为构成街道级生活圈的基本单元,便于实施管理。若街道规模小于街道级生活圈规模,则将相邻的若干街道合并为一个街道级生活圈;若街道规模大于街道圈规模,则将街道划分为若干个街道级生活圈,生活圈边界与街道内部居委会相契合。(3)服务半径控制生活圈空间范围,确保不同层级生活圈的服务设施在5-15分钟步行可达。在与街道、居委会等行政范围相契合的基础上,保证生活圈空间的相对完整,确保生活圈内部的出行安全和使用便捷

10、。2.3生活圈划分在生活圈系统布局规划中,行政管理、完整性、便捷性三个方面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其中,街道级生活圈依据街道办事处行政范围进行划定,街道办范围过大的应适当进行拆分,范围过小的可考虑进行合并。同时,街道生活圈应不被大型河流、山体、铁路等自然要素分割,邻里生活圈不被城市主干道分割;而街道生活圈的服务中心尽量布局在生活圈中心位置,并与公共交通节点结合。*附录I-各区生活圈划分图图2中心城生活圈社区规划布局图3.1生活圈公共要素配置内容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根据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研究社区生活圈服务策略框架,突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功能。成长自我实现/Self- actual

11、ization风貌人文、生态低碳就业提升、环境美化归属认知与美学/Cognitive& aesthetic Needs归属与爱/Belonging & Love人文培养、康体娱乐基础教育、便利生活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医疗卫生、长者照料治安防灾图3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与对应的居住生活内涵不同层次需求的发展需与个体年龄增长相适应,与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教育背景相匹配。现状不同群体(上班族、老人和儿童等)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和依赖度不同,对社区服务的使用方式也有所差异。受互联网影响,设施使用需求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要求相应的配套进行优化调整。4

12、13三三三*,s,1-2?龄一二.、!T落若I,铲:*-T0M图4中青年服务需求调查情况图5老人服务需求调查情况表3互联网影响下的设施使用情况变化较过去使用频率减少的设施较过去使用频率增加的设施水电煤交费处一般公园移动等营业厅沿街沿河绿地广场银行&ATM机大型风景区铁路航空订票点小区集中绿地邮局社区综合运动场、健身馆根据需求调查,完善生活圈服务内容体系,形成便利快捷的日常服务、人性化的长者照料、全年龄段的人文培养、充足而多样的康体娱乐、完善全覆盖的医疗卫生网络、培育型的就业与管理设施、均衡共享的公共空间网络、绿色健康的慢行环境等八大公共服务供应策略。3.1.1 便利快捷的日常生活结合市民生活习

13、惯,就近提供充足多元的便民服务,满足生活圈内的买菜、吃饭和维修等日常需求。应强化社区的便民生活服务配置,提高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重点在具有市场配置不足、中低等收入为主要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等特征的社区进行设置。(1)买菜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喜好多样化强,应避免单一的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各类设施的服务来为居民提供便利。利用互联网发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服务供给。发展预约上门服务、线上预订线下取货等服务产品,作为实体服务设施的有力补充,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2)就餐重点解决不同收入群体的日常就餐问题,特别是提升早餐点和平价小吃部的覆盖度,保障市民能够方便就餐。(3)生活服务保障贴近居民生活的日常服务供

14、给,如提供家电与非机动车维修服务、家政服务、快递服务、洗衣服务等。增加小型商业的供应,注重多元业态的混合。便利市民日常如厕需求,保障到达公共厕所的步行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加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布置,方便市民将物资循环利用。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菜场、活动集市、早餐点、家政服务中心、维修点、快递服务点、熟食店、小吃店、水果店、小菜店、小超市、便利店、五金店等小商业设施,公共厕所、再生资源回收站。3.1.2 健全周到的长者照料构建灵活共享和均衡复合的医疗养老体系,丰富居家养老设施内容,关注老人身心需求。丰富老人生活,维护老人生命尊严。结合市民的养老偏好,在社区生活圈内为居民提供长者集中居住照护、日间照

15、料、助餐送餐、老年教育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在生活圈内享受有尊严、有关爱、有幸福感的晚年生活。图6长者照料服务示意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小型长者集中居住照护、日间照料服务、老年教育服务、助餐服务等。3.1.3 全年龄段的人文培养关注未成年各年龄段、各方面的启蒙与培养,关注终身教育,引导居民自我能力提升。(1)基础教育延伸提供多样化的未成年人照护与教育。在保障基础教育的同时,完善儿童托管与照护;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拓展教育,关注青少年智力开发与能力拓展。设置幼儿托管中心,完善学龄前托管与照护。根据不同类型社区的年龄结构,设置幼儿照护设施,方便通勤父母日常托管。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启蒙教育,设立早教

16、培训设施,引入相关业态,并利用社区公共活动场地,设置有趣的课程和亲子活动,实现多样的幼儿启蒙。依托加强社区组织,市场与政府协作,规范化管理“四点半书房”。可利用社区图书室等设施,分时使用,作为公益性四点半书屋。图7延伸基础教育示意图(2)普及大众教育增加大众教育设施配置。倡导终身教育,开展面向成年人的各类兴趣培训教育,开展各类各阶层社区兴趣培训,丰富居民人文生活。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学龄前幼儿养育托管、四点半书房、幼儿早教培训中心、成人兴趣培训等。3.1.4 充足多样的文体娱乐强化创新,构建健身娱乐活动体系,提升生活圈的康体娱乐活动品质,通过多样化的设施配置,提升整体社区居民生活面貌。利用居住区

17、道路或闲置空地进行改造,错时开放学校、单位大院等内部运动设施,完善健身和娱乐设施,提升原有场地品质。场地分时分阶段灵活利用,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锻炼、广场文化、节庆排挡、特色集市等活动需求。挖掘社区现有资源与发展潜力,打造文化多元的社区。利用社区内公共场地,设置形式灵活的文化展示宣传空间,彰显自身特色,并与社区景观设计融为一体。通过以城市文化机构和文化项目走进社区,带动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各层级各类型的文化活动、青少年活动、艺术展示、健身康体、球类运动场地、健身点、儿童活动、健身活动场地等。图8多元的康体娱乐活动3.1.5 1.5全面优质的医疗护理在生活圈内建立高覆盖

18、、高品质、全方位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满足居民日常小病看诊、取药、滴液等基础性门诊医疗服务需求,以及各类家庭成员的日常保健护理需求。完善社区医疗网络,加强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统筹地区医疗资源,通过地区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共建、高等级医院“连帮带”等来推进医疗资源共享,提升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技术水平。关注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丰富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婴幼儿保健、家庭护理、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实现对社区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关心与照护。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各年龄群体保健、慢性病跟踪、心理疏导与咨询、临终关怀等。图9日常保健护理服务示意图3.1.6 灵活相融的社区就业强化社区自治,保障社区基层办

19、公,培育社会组织的成长,并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在产业型社区中增加嵌入式社区就业创业空间,设置小型办公场所,推进居职平衡,并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空间。建立社区就业创业指导机构,提供社区就业信息,创业咨询、培训以及经营指导,鼓励失业人员和安置村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设置公益团体孵化平台,引导公益团体成长为成熟的社区组织。组织社区闲暇居民成立民间公益团体,并引导团体大型化、规范化。发动社区居民、团体、社会力量共同维护治安,使社区组织更好的发挥社区自治作用。图10辅助居民就业创业生活圈配置服务内容街道办公管理、社区基层办公、社会组织孵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嵌入式办公空间等。3. 1.7均衡

20、多元的公共空间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活动场地,构建生活圈公共活动空间体系。提升公共活动场地活力与人文魅力,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富有人文魅力的公共空间。构建多元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以城中丰富的河湖水系、山体为基底,建设由绿道、各类步道和社区的各类公园绿地构成的生活圈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分层次提供各种规模与品质的活动场地。在市、区公园基础上,完善社区公园、邻里街头游园两级体系的建设,为居民提供各种频率与类型活动的场地。图11开放空间层次示意图转变公共开放空间的组织方式。推进公共空间由内向私有向开放共享的转变。弱化小区内部私有绿化景观,加强公共开放、社区共享的公园绿地建设。B I I I 1I II生

21、活圈配置服务内容社区公共开放空间、小型公共空间(街头游园、文化健身广场)等。3.1.8绿色健康的慢行环境(1)创建绿色低碳的社区道路系统转变现有的大尺度、宽马路、低密度路网的建设模式,转为小尺度、适宜的马路宽度、高密度的路网形式,有利于激发慢行出行,从而达到街道活力的重塑。建议社区道路网密度宜为101妹mkn2,路口间距宜为120200m,不宜超过300m。门Kitt三7MK7m3:16kmkm2SS三I2SS!图13纽约和巴塞罗那城市街坊尺度图14宽马路大街坊图15窄马路小街坊的街区组织的街区组织(2)打造通达怡人的慢行网络营造舒适的慢行环境,保障公共服务慢行可达,打造生活圈慢行活动网络。利

22、用城市支路、弄巷、街坊通道、滨水空间等为主体骨架,构建生活圈安全、便利、舒适的慢行活动网络。提高慢行活动网络的衔接性,串联重要的公共交通站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保障公共服务要素慢行可达。合理组织利用非机动车交通,扩大公共服务辐射范围。开辟公共慢行通道,提高慢行通道密度。挖潜现有空间,辟通公共通道。可利用街坊内巷弄空间、公共建筑底层架空的消防通道、不同地块之间的退界空间设置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公共慢行通道。打造高密度的慢行网络。丰富街道巷弄系统,提高公共通道的密度,建议慢行通道间距在100米左右,不宜大于200米。公共慢行通道宽度不宜低于6米,不宜高于16米。图16社区慢行通道示意图(

23、3)营造步行友好的社区街道建设尺度怡人、通行舒适的城市支路,沿街服务设施与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使用机会。设置环境宜人、适应街道功能活动的支路宽度与断面,根据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合理确定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9-24米。适当缩减社区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小型汽车专用车道宽度可减少至3米。加强对社区道路的节点车速控制,确保慢行通行安全。尽量避免机动车违法占用慢行空间。合理规划布置社区非机动车停放点,增加慢行通行空间。社区道路内交叉口建议全铺装交叉口,确保慢行通行舒适。图17美国旧金山停车场公园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是生活圈公共服务的载体,可归为7大类、36项公共服务要素。表4公共服务要素一览表社区办

24、公街道办事处街道办公管理社区服务中心宜设置助残、康复保健、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婚姻中介等社会救助和便民利民的服务项目派出所治安管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与技能培训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服务社区群众和开展社区党建活动、自治管理、为民服务、社区文体、社区警务工作等活动的场所。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社会组织办公、管理嵌入式办公共享型办公室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等社区卫生服务站各年龄群体保健、慢性病跟踪、心理疏导与咨询、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小微型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行业培训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服务、

25、老年教育服务、助餐服务等教育初中小学幼儿园成年兴趣培训学校业余兴趣培训班幼儿早教培训中心学龄前儿童培训幼儿养育托管点学龄前儿童托管四点半书房学龄儿童托管与培训文体街道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和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文化走廊、板报栏、演出、展览、培训、阅览、体育健身等社区艺术展示馆展览、演艺、交流、主题活动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康乐、图书阅览、科普宣传、老年人活动、青少年活动及儿童活动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大中型球场、体育馆等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场所、广场舞场地等多功能文体广场健身场所,含广场舞场地邻里小型球场小型球类组合场地健身点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业民商便菜市场室内菜场或活动集市便民服务点维修、家

26、政、快递、早餐等社区商业小型商场、超市、银行电信营业厅等邻里小型商业熟食店、小吃店、水果店、小菜店、小超市、便利店、五金店等再生资源回收点公共厕所公共环境社区公园小区游园小型开放空间口袋公园、袖珍广场等3.2公共要素配置原则(1)分层次供应:衔接两级生活圈,明确设施步行距离根据步行时间划分设施层级,并与生活圈层级、街道居委管理衔接。结合两层级生活圈,明确各自应当配置的公共服务要素。街道级生活圈公共服务要素主要包括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对于出行距离相对不敏感的设施。其配置更加注重保证设施规模与服务品质;邻里(居委)级生活圈公共服务要素则主要涵盖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者对于出行距离更加敏感的设施。其配置需

27、保障一定的服务半径,确保方便到达。应对全方位生活需求、服务全口径人群,考虑不同人群行为特征规律,提供完善而多元的公共服务。针对公共服务使用者的身体素质、步行距离设置相应的步行到达与服务覆盖要求。在适宜的步行距离内为高频率活动提供便捷可达的相关设施,并通过慢行系统的串联来实现安全舒适的使用体验。老幼设施短时步行可达。针对老人与儿童利用率较高的设施,以便利到达、尽量不穿越城市主要道路为原则,明确相应的服务半径。嵌入式办公青少年社区社区学校艺术馆社会组织,化成年人婴幼儿步行距离敏感性青少年老年人图18各类设施步行距离敏感性和使用频率分布图19儿童和老年日常活动圈(2)多元化配置:全面完善基础保障,差

28、异化提升服务品质与特色生活圈公共服务要素包括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类。基础保障类设施主要为保障居民的医疗、养老、教育、买菜、文体活动等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此类设施难以完全依赖市场实现调配,需强制性配置。本导则重点强化了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教育延伸、文体活动、便民服务和公共空间等设施的保障。品质提升类是在全面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外,应对新时代居民更高层次和差异化的需求,提供的服务要素。需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掌握社区居民、街道办事处、各专项主管部门的意见,明确本地区品质提升型设施的具体内容和设置要求。表5主要类型社区建议配置的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内容要素类别老龄化社区历史风貌型社区产业化社区安置型社区新建

29、地区大型居住社区社区办公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嵌入式办公就业创邮导中嵌入式办公就峋明旨导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就业创J业指导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平台教育幼儿早教培训中心幼J格育托管点四书房幼儿养育托管点成年兴趣培训翔幼儿养育托管点四点半书房成年兴趣培训学校幼儿早教培iJ冲心幼儿养管点四点半书房成年兴趣培训学校幼儿早教培训中心幼儿养育托管点四书房文体社区艺楝翩邻里小型球场邻里小型球场共间公空卜型空间小型空间小型开赃间(3)关联互补:鼓励公共服务要素临近布局相近功能设施集约化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和互补作用。集合设置、使用便利、舒适,符合活动规律:如养老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设置公共通道,场地与医疗

30、设施可共用;在社区公园中设置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加强步行关联度,提升设施复合使用便捷度。鼓励通过慢行步道将健身点、养育托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菜场等日常使用频率较高、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设施有效串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探索符合某生活及管理规律的布置模式,考虑将相关设施临近布置,或复合布置于一处建筑中,形成4类主要的集聚模式:1/文化要素集聚2/休闲活动集聚3/管瓒艮务集聚4/生活服务集聚文化活动中心社区艺术馆、展示馆文化活动站健身点儿童活动场街头游园社区媒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站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社区养老服务卫生站菜场或集市便民服务点商业图204类主要集聚模式示意图(4)空间保障:科学控制用地面积、

31、建筑面积和布点要求大多数街道级生活圈设施不限定独立用地指标,以保障建筑面积为主。参考国家标准、某相关标准,提出规模建议值。鼓励设施集约建设,合并部分设施,以综合体为主控体,以引导复合设置。邻里(居委)级生活圈设施主要控制布点,部分设施可设置建筑最小规模,强化邻里级设施的服务覆盖和5-10分钟步行可达,适度减小建筑规模配置要求。品质提升型设施大多不限定设施规模,应依据不同生活圈的需求,设置相关设施,在规模方面,应通过实际需求分析并与相关部门技术规范要求进一步明确。(5)集约复合:鼓励设施综合设置,弹性控制设施规模结合老城与新城建设条件的不同、各地区之间既有高等级服务设施配套的不同提出相应的弹性控

32、制导向。在多个设施复合设置的情况下,考虑空间共享,适当降低规模要求。引导公共服务要素“一站式”布局,评估确定总规模。亦可打造生活圈服务“一条街”,引导公共服务要素沿重要的生活性街道两侧集中布置,提升城市活力,为居民提供便利均衡的公共服务。屋顶游园体育健身馆社区教育中心早教中心、成年兴趣 培训.利用屋顶绿化,配度文化活动中心羽毛球.乒乓球、健 身会所、舞蹈室.多媒体教室、演艺 厅、排练室等.社区服务中心可设置体育健身场或 举办社区活动.文化健身广场地下停车场设置普通汽车与非机 动车停车位.街道办、社区服务、 就业创业指导.图21一站式街镇中心模式示意图(6)动静分区:塑造街道魅力鼓励设施沿街布局

33、,多样的活动以及适当的活动密度有利于塑造街道活力,通过活动密度营造空间活力。对于一些对活力要求较高的活力型设施,如文化、体育、商业等,布局在主要生活服务街道界面,并设置出入口;对于一些对环境安全性和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宁静型设施,如福利设施,避免沿主要生活服务街道,可在非主要生活服务街道设置出入口。3.3建设标准3.3.1基础保障类服务要素一览表基础保障型设施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医疗、养老、教育、买菜等功能。表6街道级生活圈基础保障类服务要素一览表分类配置设施内容用地面积(肝)其他控制指标服务半径引导要求街道办事处街道办公用地及建各区意筑规程以见为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服务中心宜

34、复合设置,独社区服务中心宜设置助残、康复保健、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婚姻中介等社会救助和利民的服务项目。1500-2010-1500立占地;宜选择位置适中、方便居民出入,便于服务社区辖区居民的地段;宜靠近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政务行服派出所不低于1500不低于60原则上一个街道行政范围设1处派出所宜独立占地,宜建低层、多层建筑。受条件所限需与其他建筑合建的,派出所部分宜安排在该建筑的3层以下,并单独分区,具有独立的竖向交通、平面交通、场地及出入口;有条件设置警用训练场的,训练场宜为600肝;派出所宜选址于辖区内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的地段,并符合公安机关基层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医疗社区

35、卫生服务中心宜设置1、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等。2、预防保健科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3、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X光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250020&5万人设1处不宜大于IooOm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服务半径难以覆盖的社区,可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相对独立的院落,满足交通便利、诊疗、急救和转诊快捷医疗需求。设有两处独立出入口,且满足污水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设根据基信卫生事业

36、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综合或康复床,并按照30-50m2床标准增加建筑面积。养老服务小微型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含生活起居、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行业培训等功能15-50l0-40IoOrTi7不宜大于100Orn可独立选址新增用地或利用存量,也可不独立占地,随社区配建纳入居住用地;宜邻近医疗卫生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园绿地、大型居住社区、生活配套设施,远离邻避设施。分类配置设施内容建筑前只W用地画R(卅)其他控制指标服务半径引导要求教育初中18班97052860034生/千人现状普通初中应逐步通过改扩建至少达到标准I,逐步法到标准H的不宜大于l0m新建初中宜设24班、30班或36

37、班。新建小学宜设24班、30班或36班。在人口不足3万人的独立地区,宜考虑设置18班中小学。24班129853470030班158724070036班18198523要求。小学18班76782160078生/千人现状普通小学应逐步通过改扩建至少达到标准I,逐步达到标准H的要求。不宜大于5m24班15730330班1196534736班1394339100文体街道综合文化站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和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文化走廊、板报栏、演出、展览、培训、阅览、体育健身等老城区800-1500,新建社区4000-60003000-12000910万人设1处原则上按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进行设置;宜结合或靠

38、近同级公共绿地设置,可与其他设施合并设置。老城区可不独立占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具备多种健身设施、专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综合体育场(馆)或健身馆以及灯光篮球场2000-50002000-150室内人均建筑面积100f/千人或用地面5C4dJR7Q11不宜大于100Om宜选址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人群集聚活动和人流、车流的疏散;用地工程地质条件稳定,符合安全、卫生和环保的相关标准;宜结合城市各级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多功能运动场球类场地等不低于1500枳勒城区JUU疗/千人,旧城区250肝/千人商业便民社区商业含商场、电影院、餐饮、大型超市、健身房、银行营业网点

39、、电信支局等建筑面积500800rtf/千人用地面积350500rtf直集中设置,形成街道级商业服务中心;结合重要的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公共环境社区公园IOooO不宜大于l0m绿地宜与社区管理、服务、文化活动设施统筹规划设置。表7邻里(居委)级生活圈基础保障类服务要素一览表分类配置设施内容建筑面积(110用地面积(户)其他控制指标服务半径引导要求社区办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服务社区群众和开展社区党建活动、自治管理、为民服务、社区文体、社区警务工作等活动的场所。10按3000户左右设置】处每IOo户30%以上宜复合设置,无独立占地要求;宜设置在建筑物一、二、三层,并设有独立出入口

40、,不宜安排在地下层、半地下层或夹层,底层建筑面积不宜少于300fo社区警务工作场所宜设在一层,建筑面积在68m2以上。医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预防保健室、健康信息管理室等用房,须有健康宣传栏等设施。3000.8-1万人1处不宜大于100Om10m范围内如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不再设置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无需独立院落,如设在公共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并与相邻区域墙体隔离,应设有独立出入口,且满足医疗废弃物处理等设置要求。福利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含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门服务等居家、日托、短期托养服务等功能。300建筑

41、面积80rrf/千人,新区按100m2/千人不宜大于500m宜设置在建筑物一、二、三层,并设有独立出入口,不宜安排在地下层、半地下层或夹层,底层建筑面积不宜少于300mt;短期托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设计需考虑相关日照标准要求。6班279345教育幼儿园9班3952650045生/千人旧城区内规模按基本指标控制不宜大于宜设6班、9班、12班或15班。建筑层数12班503785300m不宜超过3层。15班6140104文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文化康乐、老年人活动、图书阅览等老城区不低于200,新建社区400-600每处需设置500ITf文体广场;宜结合或靠近公共绿地设置,独立性组团也应设置。多功能

42、文体广场健身场所,含广场舞场地600-750用地面积新城区300行/千人,旧城区250千人不宜大于300m分类文体配置设施内容建筑面积(行)用地面积(肝)其他控制指标服务半径引导要求健身点室内或室外的器械健身和其他简单的运动设施等不宜大于300m宜结合绿地设置。儿童游乐场不宜大于300m可与多功能文体广场合并设置。商业便民菜市场不低于600建筑面积80120平米/千人不宜大于500m若确有困难可以其他形式作为灵活补充,如早晚集市等,也可通过线上配送方式扩大菜市场的服务范围。可与便民服务点、小型商业结合设置为社区便民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不低于1150Hfo便民服务点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必需的平

43、价早餐、小型菜店、家电和自行车维修、家政、快递收发等生活服务不低于300IooO-3000人设1处,60-1m,/千人不宜大于300m宜布置于公交站点、小区出入口等步行交通便捷的地段;原则上位于建筑底层,并设有独立出入口。再生资源回收点居民可再生废弃物回收IoOo3000人设1处,5行/千人不宜大于300m位置应满足卫生、防疫及居住环境要求;原则上位于建筑底层,并设有独立出入口。公共厕所满足公共如厕需求30-80若为独立式公厕,则用地面积应为60-120ms/处40Om为宜,不宜大于600m宜设置于人流集中处,建议结合文体设施或开敞空间设置;结合设置的非独立式公厕应位于主体建筑底层,并有单独的出入口和管理室。邻里小型商业业态包括熟食店、小餐馆、理发店、便利店、图书音像店、美容店、洗衣店等。80-100rrf/千人大范围内分散布局,提高可达性;在局部范围宜保证业态多元并彼此临近。公共空间小区游园3000不宜大于500m可与文化体育设施结合设置;并保证不小于100户的健身点、儿童游乐场等。3.3.2品质提升类服务要素一览表品质提升型设施为面向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的选择性配置内容,也或是用于提升居民心理获得感或自我实现的高等级需求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