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报告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检测报告和检测记录规范问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检测报告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检测报告和检测记录规范问题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认可准则对检验检测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检验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标题;检验检测专用章;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对所使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检验检测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检验检测检报告批准人;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所检验检测样品的符合性情况等。目前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编制仍为人工录入电脑或业务管理软件,在信息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漏填或输入错误现象,如果检验检测报告中的信息量不充分或信息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报告内容不实,与样品或检测结果无法对应,甚至
2、会造成检验检测报告无效的情况。因此,报告信息量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是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超范围使用认可标识认可准则严禁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超出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的报告,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实验室认可规则也明确规定实验室应在其获认可范围内出具证书或报告,超出资质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将被视为非常严重的实验室失信行为,也将受到认监委、认可委等机构严厉的惩罚。在每年针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中,超范围使用资质标识也是检验检测机构中发现较多、较严重的问题。检验检测机构在进行合同评审时,应严格核对本机构的资质情况,只有报告中包含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获得资质,才可以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相
3、应资质标识。检验检测依据错误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报告中的检测依据与委托方要求的不一致。实验室人员有时会忽略委托合同书的要求,按照习惯对检测参数用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但并不是客户要求的方法;或是客户要求的方法不适用却没有及时和委托方沟通,造成委托合同与检测报告的依据不一致。二是实验室使用作废的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出具报告。有些行业领域的标准更新速度较快,标准较多且复杂,例如食品领域,实验室标准查新如果不及时,未进行方法更新和证实,就容易出现使用作废标准的情况。检测方法和检验依据是实验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使用正确的检验检测依据是保证出具有效报告的重要保证,检验检测机构应注意检验检测
4、依据的正确使用,防止由于依据和方法错误导致的报告无效。检验结论不规范检验结论是检验检测报告的核心,是委托方关注的重点,准确、清晰、明确、客观,易于理解的检验结论是检验检测机构对外推送信息是否有效的根本保证0检验结论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明确产品全部或部分项目合格与否的结论;二是只提供测试数据,不作产品合格与否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对产品做全项检验,应对所检项目出具检验结论,而不应对整个产品或整批次产品作出结论,这是对检测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免责的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由客户送样的委托检验时,还应声明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仅对来样结果负责。如检验检测机构出具作为科学研究等用途的报告,
5、且检测项目未获得资质时,不应加盖检测资质印章,同时应对所提供数据只用于科学研究等其他用途予以说明。分包项目未在报告中注明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检验检测报告中应体现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分包的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能力的分包”,指拟分包的项目已有资质,但因工作量急增、关键人员暂缺、设备设施故障、环境状况变化等原因,暂时不满足检验检测条件而进行的分包。这种情况需经客户同意,出具的报告中应明确分包项目,并注明分包方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另外一种是“没有能力的分包”,指拟分包的项目未获得资质。此种情况若经客户许可,可将分包方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纳入自身的检验检测报告中,但在报告中应明
6、确标注分包项目,且注明自身无相应资质认定许可技术能力,并注明分包方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往往忽视了对分包工作的描述,得到的分包结果直接录入到最终的检验检测报告中,并没有对分包方进行注明,或标注的不够明确、规范。这都是不符合资质认证评审准则要求的不规范报告。原始记录无法追溯记录是为己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实验室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过程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的溯源提供依据。原始记录是实验室记录中技术记录的一种,能够对检测过程进行复现,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验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完整、真实、准确的原始记录是检验检测结
7、果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保证。原始记录设计应规范合理,信息量应充分、可溯源。除试验数据和检测结果之外,还要对所用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标识及其状态、检测观察过程及其计算公式、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等进行如实记录。此外,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页码标识、更改的规范性等也是原始记录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报告缺漏检测报告缺漏性问题归纳起来分五类:图片缺漏、信息缺漏、标识缺漏、签名缺漏、不规范性缺漏。图片缺漏较常见的问题是样品外观检查后,有其试验后照片,而缺少其试验前照片。仅要求检查样品试验后的外观时,报告是否必须附上其试验前的照片呢?很多检测报告都有检查试验后样品外观的要求
8、,这本身就蕴含了将样品试验后与其试验前的外观进行比较查看、看其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因此,试验前必须要检查样品外观,而检查结果在报告中的体现形式,便是照片或文字描述。由于报告给出的结果只是试验后样品外观的描述,而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条件要求、试验过程等又不涉及试验前,样品接收时类似“收样时样品外观完好”这样的笼统描述也不能等同于样品试验前外观描述,所以通常整份报告并无试验前样品外观描述。因此,试验前样品照片几乎是唯一能体现检查了试验前样品外观的证据,而且照片也比简单的描述更加客观可信。样品经历试验后,若外观有变化,如生锈、长霉、破损等,则试验前照片就必不可少。只有同时摆出样品试验后和试验前不
9、同的外观照片对比,才能直接客观地证明样品是经历了某试验才导致的外观变化。若样品外观无变化,其试验前照片则是试验前进行了外观检查的直接证明,若缺失此项,则说明试验体系运行和检测程序有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频繁出现,主要在于试验人员或报告编制人只关注到技术要求中外观检查是在试验后,而忽视了在外观检查中,试验后的样品有一个比较对象,即试验前的样品0比较对象的缺失自然就导致报告的客观证据不足,信服力减弱,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大为降低。综上所述,报告中必须同时附上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样品照片以进行更直观的比对,这既是展示检查结果的一种客观证据,又是体现检测程序完整和体系运行无误的有力证明。信息缺漏1)漏掉必要信息
10、例如报告无检测日期;报告无检测结果;报告中某测试表中“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空白未填。认可准则都明确要求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日期、检测结果,且规定了当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或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实验室应记录环境条件,在测试表中都已设置了“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环境条件栏目,更应当填写。遗漏提及的内容例如:报告正文提到某内容“见附表X”,但整篇报告中无附表X;委托书中勾选了某检测标准,但报告未提及该标准;归档文件核对清单注明某内容见报告,但报告中无该内容。缺少标注说明例如:某测试进行了多次,但报告的数据记录页中未注明是第几次测量,结果有两页数据记录内容一致无法区别;多方向的
11、振动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曲线图未标注是哪一方向的。上述案例不符合准则要求的观察结果、数据应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或注明名称,缺少这样的标注说明直接造成数据记录、图片的混淆不清,容易引起误解。描述不全例如:报告中“技术要求”未描述委托书附件描述的电压频率和电压施加过程的要求;报告中合格判据未提及委托书中提到的“无可见损伤,标记清楚”;报告结论仅描述为“合格”或“不合格”。描述不全这种问题会引起审核员对检测过程、检测结果的质疑,易在发生质量争议时导致报告无效。尤其是合格判据这么重要的信息都描述不全,给出的检测结果更要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案例的结论描述存在明显漏洞,应针对检测项目予以具体描述。编号、符
12、号、日期不全例如:英文报告编号尾号漏掉“(E)”;报告中标准未注明年号;报告中“相对湿度”漏写“”;某报告检测时间为2013.1.16-2013.1.23和2013.6.17-2013.6.24,所有仪器设备均未列出使用日期,计量有效时间也均只有有效截止日期,如有3个测试仪的计量有效期分别至2013-3-13、2013-3-1K2014-3-14。案例、问题性质较轻微,但很常见,应予注意。由于不同仪器设备计量有效期时长不同,所以只有截止日期时无法推测出计量开始日期;案例的检测时间有两个时间段,计量有效时间又缺少计量开始口期,也没有仪器设备使用日期,故无法知悉仪器设备使用时是否在有效期内。标识缺
13、漏标识缺漏这类问题通常表现为:报告作为附录的检测记录无唯一性标识;报告结束处未标明终止号。问题中的唯一性标识包括文件识别号、报告编号、页码。首先,检测记录作为一种文件,应有与其他文件相区别的文件唯一性标识,即文件识别号;其次,检测记录既入报告,则为报告的一部分,应有与其他报告相区别的报告唯一性标识,即报告编号;再次,检测记录的每一页应有与其他页相区别的页面唯一性标识,即页码。这三种标识共同组成了作为报告附录的检测记录的唯一性标识,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既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又不符合检测实验室要求,而且容易引起混沼,造成混乱。问题没有明确报告是否己结束,从而可能导致某种不确定性和误解,基于此,标
14、准准则均明确提出检测报告结束处要有清晰的标识。签名缺漏漏签名这种问题虽少,但问题性质往往很严重,一般而言,报告编制、审核、批准漏签名的情况基本没有,但要谨防报告出现这两种情况:三方会签漏签名;试验日志记事人未签名。不规范性缺漏在各种质量审核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规范性缺漏问题是“有栏目空白未填“,如表格有空白栏、“备注”栏空白未加等。这种问题极其普遍,不仅多见于报告,在原始记录、委托书、试验单、传递卡、合同评审表、监督记录、样品登记表等各种报告相关资料中更是比比皆是。这一问题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仍会带来不确定性:空白栏是应该填写但遗漏未填呢,还是没有内容应打上“/”呢?另外,还存在着报告中测试记
15、录页面表格“结论”栏“合格”印章的印迹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现象。作为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报告结论必须清楚明确,印刷或印章字迹也必须清晰完整。否则会造成报告质量大打折扣,并且影响检测机构的科学严谨的形象。因此,报告编制者应有科学规范的意识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出具的报告不应有任何模棱两可或有不确定性的地方。检测报告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6种:检测报告信息量不足或信息有误超范围使用资质标识检验检测依据错误检验结论不规范分包项目未在报告中注明原始记录不规范或信息量不足,无法追溯我们接着就来说一说这六个问题。NoJ检测报告信息量不足或信息有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对检验检测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作了明确
16、规定。检验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标题资质认定标志检验检测专用章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一页上的标识对所使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检验检测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检验检测检报告批准人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所检验检测样品的符合性情况等目前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的报告编制仍为人工录入电脑或业务管理软件,在信息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漏填或输入错误现象0如果检验检测报告中的信息量不充分或信息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报告内容不实,与样品或检测结果无法对应,甚至会造成检验检测报告无效的情况。因此,报告信息量的充
17、分性和准确性是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No.2超范围使用资质标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63号令)中明确规定,严禁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的报告,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超出资质范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将被视为非常严重的实验室失信行为,也将受到认监委、认可委等机构严厉的惩罚。在每年针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查中,超范围使用资质标识也是检验检测机构中发现较多、较严重的问题。因此,检验检测机构在进行合同评审时,应严格核对本机构的资质情况,只有报告中包含的所有检测项目均获得资质,才可以在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相应资质标识,这是合同评审以及报告生成
18、时应控制的关键点。No.3检验检测依据错误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报告中的检测依据与委托方要求的不一致。实验室人员有时会忽略委托合同书的要求,按照习惯对检测参数用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但并不是客户要求的方法;或是客户要求的方法不适用却没有及时和委托方沟通,造成委托合同与检测报告的依据不一致。二是实验室使用作废的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出具报告。有些行业领域的标准更新速度较快,标准较多且免杂,例如食品领域,实验室标准查新如果不及时,未进行方法更新和证实,就容易出现使用作废标准的情况。检验检测机构应注意检验检测依据正确使用,防止由于依据和方法错误导致报告无效。No.4检验结论不规范检验结论一
19、般分为两种,一是明确产品全部或部分项目合格与否的结论,二是只提供测试数据,不作产品合格与否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未对产品做全项检验,应对所检项目出具检验结论,而不应对整个产品或整批次产品作出结论,这是对检测真实性的要求,也是检验检测机构自身免责的需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由客户送样委托检验,还应声明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仅对来样负责。如检验检测机构出具作为科学研究等用途的报告,且检测项目未获得资质时,不应加盖检测资质印章,同时应对所提供数据只用于科学研究等其他用途予以说明。No.5分包项目未在报告中注明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检验检测报告中应体现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分包的情况分为两种。
20、一种是“有能力的分包”,指拟分包的项目己有资质,但因工作量急增、关犍人员暂缺、设备设施故障、环境状况变化等原因,暂时不满足检验检测条件而进行的分包。这种情况需经客户同意,出具的报告中应明确分包项目,并注明分包方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另外一种是“没有能力的分包”,指拟分包的项目未获得资质。此种情况若经客户许可,可将分包方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纳入自身的检验检测报告中,但在报告中应明确标注分包项目,且注明自身无相应资质认定许可技术能力,并注明分包方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检验检测机构往往忽视了对分包工作的描述,得到的分包结果直接录入到最终的检验检测报告中,并没有对分包方进行
21、注明,或标注的不够明确、规范。这都是不符合资质认证评审准则要求的不规范报告。No.6原始记录不规范或信息量不足无法追溯记录是为己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实验室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过程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的溯源提供依据。原始记录是实验室记录中技术记录的一种,能够对检测过程进行更现,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验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完整、真实、准确的原始记录是检验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重要保证。原始记录设计应规范合理,信息量应充分、可溯源。除试验数据和检测结果之外,还要对所用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标识及其状态、检测观察过
22、程及其计算公式、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等进行如实记录。此外,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页码标识、更改的规范性等也是原始记录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范那么,关于实验室的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相关规章制度到底有哪些具体要求呢?NoJ记录记录是为己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记录的基本要求1、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2、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3、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4、检测实验环境条件5、检测分析的数据6、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7、检测实验的结论等记录种类1、技术记录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
23、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2、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记录管理1、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3、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4、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5、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6、超过保
24、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检测原始记录规范1、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a)检测的方法依据;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g)其他必要的说明。2、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3、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4、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5、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No.2报告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
25、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基本要求1、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2、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3、使用法定计量单位4、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5、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6、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检测报告内容1、标题2、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3、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4、客户的相关信息5、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6、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7、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8、检测
26、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9、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10、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11、报告的有效性声明12、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13、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1、报告审核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报告的
27、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2、报告签发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有
28、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检测报告更改原因1、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2、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3、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4、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报告的更改方式1、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2、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建立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1、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X标准。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2、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X标准。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3、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X不符合GBX标准,其余项目合格。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4、所检项目少数合格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X符合GBX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5、参照标准评价模式:参照GBX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X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