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课藏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藏戏【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咆哮、开山鼻祖、青面糠牙等词语。2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J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各个地区的戏曲和剧种名目繁多,风格各异。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藏戏,去了解藏戏的来历,去认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去感受中国藏族古老
2、而又深远的灿烂文化!出示课题:藏戏4 .揭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5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兄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做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筑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他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唐东杰布藏语意识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他
3、一生中共修筑了58座铁索桥。人民亲切的赞誉他为“铁桥活佛”。学习生词1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Q(咆哮)吞食。(吞噬)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哄堂大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雄浑)形容非常贫穷。(身无分文)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两面三刀)形容面貌狰狞凶恶。(青面藤牙)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压抑)忠厚。(敦厚)铺陈;发挥。(演绎)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心所欲)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优哉游哉
4、)2 .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咆哮、吞噬、恐怖、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开山鼻祖、青面狼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整体感知导入语:下面我们根据自读提示阅读课文,并思考问题: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3 .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3.小组合作,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几部分?(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说说作者是怎么介绍藏戏的?交流、明确:(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用反问句强调藏戏演出时没有舞台这一特点。第二部分【第47段】:详细描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第三部分【第820段】:
5、详细说明了藏戏的行成及主要特色。第四部分【第21段】:介绍藏戏的传承方式。(2)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3)说说作者是怎么介绍藏戏的?概括藏戏的特点唐东杰布开创藏戏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总结全文品读感悟:(一)交流学习第14自然段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出藏戏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的开篇又怎样的好处?第4段又怎样的作用?(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2)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出示: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引导学生交流对勾画语句的批注。藏戏的特点:戴着面
6、具演出的;演出时没有舞台的;演出的时间很长。相机板书:(面具舞台演出)学生交流回答文中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开头连用三个排比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流露出民族自豪感Q“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J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式。(二)交流学习第5自然段学习要求: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勾画出唐东杰布面对险恶的环境,怎样为民造福的。指名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这句话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地表现
7、了雅鲁藏布江水流满急的特点。“数不清”“掀翻“许多”“吞噬”等词语,进一步写出了雅鲁藏布江环境的险恶。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这句话写唐东杰布的宏大愿望是“架桥”,表现了他“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相机板书:(唐东杰布为民造福)指名朗读,语气要读出自然环境的恶劣。(三)交流学习67自然段交流探讨:唐东杰布的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探讨、交流,然后回答。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一一凶险的自然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艺术的传奇:僧人一一藏戏的开山鼻祖小结:这个传奇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
8、的画像,让他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四)交流学习817自然段归纳藏戏的特点。说一说各色的面具代表什么?人物面具代表唐东杰布白色纯洁国王红色威严王妃绿色柔顺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妖魔青面爆牙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白布黄布朴实淳朴先交流勾画的语句和批注。预设1: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批注感受:这句话简要介绍藏戏演出的背景十分简单。预设2: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钱为其伴奏。批注感受:这句话简要介绍藏戏的演出没有舞台。预设3: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批注感受:这句话说明藏戏表演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线出的力,共同
9、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交流1617自然段。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藏戏演出舞台简朴、剧情靠说和唱来描述、程式固定化等特色。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预设1:四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团团围坐”进一步说明藏戏的演出没有舞台,同时也介绍了藏戏的演出简单朴素的特点。预设2: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易着各种故事。承接上文,说明藏戏是借助面具的形式来演绎故事的。预设3: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10、这句话写藏戏面具的作用。预设4;四西藏地广人稀,生产形态松散,生活节奏比较缓慢。这句话简要介绍西藏人民的生活习惯。预设5:表现在藏戏中,即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们的唱腔、舞蹈动作可以随意发挥,一段戏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随心所欲,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这句话写藏戏的演出时间很长的特点是跟西藏人民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思考“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J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五)概括课文的主旨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述了藏戏的形成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
11、力。了解其他的地方戏曲黄梅戏安徽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带代表严凤英,代表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河南主要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越剧浙江地方戏曲剧种。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有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等。川剧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课堂练习:1 .给加点字注音.) ( )敦实)券()卷()(王妃糠牙2 .比一比,组一组。蹄()施(啼()拖(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
12、的词语。( )的传说()的歌声( )的形式()的激流4.判断。(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2)藏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因为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慢。情节可以任其拖延,艺人可以随意发挥,戏的内容可以一再重复。()课堂练习:(答案)1 .feiliodun2 .蹄(马蹄)施(实施)券(入场券)欺(欺骗)啼(啼哭)拖(拖鞋)卷(试卷)期(期待)3 .(美丽)的传说(嚓亮)的歌声(说唱)的形式(奔腾)的激流4 .(I)(J)(2)(J)课堂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
13、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作业布置: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板书设计】藏戏形成: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独具魅力特色:面具舞台演出【课后反思】藏戏,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来历以及藏戏的三个特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藏戏温巴节选。先对民族特色的东西感兴趣。然后,让孩子谈谈看后的体会。孩子们的体会是真实的。随后,让孩子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相关段落读读。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紧接着就进入到了重点部分的研读,学生对藏戏这篇文章中的关于面具部分很感兴趣,我用一些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激发他们课下继续阅读的兴趣。接下来是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的总结。学生能够很快的发现按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但是对文章详略得当这个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最后我给孩子们拓展了一些其他戏种,孩子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少,很遗憾。教完这课,我觉得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对文本的阅读,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