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1243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引学生与教材共情-献给初上讲台的教师同行们新教材高中必修(上)第一单元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如何落实群文阅读,这是用好教材组织好教学首先要想清楚的。大单元也好,群文阅读也罢,都只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途径亦或手段。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的观念、思想、思维、行动。【思考】1 .沁园春长沙为什么会安排在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2 .这样安排,与中国高考考试标准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关系何在?3 .如何构建平台,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科素养。沁园春长沙实录授课:某某时间:2019年9月1日实录:某某离上课还有十多分钟,我来到了教室。教室

2、里还没来学生,老师在整理教室。这是个公共的大教室,学生的椅子和备用给听课老师的凳子混在一起,摆放也不甚整齐。老师有点“席不正不坐”,室不雅不授的习惯,总是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才会写字。记得她以前和学生开玩笑说,背景不美,不能糟蹋她那么漂亮的字。我也赶紧动起手来。离上课还有四分钟,学生陆续走进教室。上课铃响了,发令的学生喊口令,学生起立。老师没有答礼,站直,微笑着,看着学生。教室很快安静下来,都站直,等待老师的动作。后进来的学生也赶紧找座位归位。待学生达到了要求,这时老师口中一声:同学们好!同时,标准90度鞠躬5秒。学生回礼落座,上课开始!一、课前交流下面宣布班干部名单。上节课,我说过想当班长、执

3、行班长和学习委员的留下。下课后,有三位同学留下来,整理教室,擦黑板,志愿做事情。就请他们来担任班干部。我暂时介绍三位,如果还有愿意担任班干部的,下课后留下。(学生最在乎教师的公平公正。如何选拔班干部,班干部要做什么,组织好班级团队,这都是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某老师看似随意、简单的方式,却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深沉的智慧。一方面是选拔了班干部,另一方面也在告诉学生,机会要自己去争取、去抓住。还告诉学生,担任班干部是要承担和奉献的!不经意之间,这些提示和嘱咐,一并完成了。润物无声,教育贵在无痕。无痕则自然,浑然天成,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就如生命自然长成般顺利、深刻!)师:今天上课,班长提前来了,

4、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有人会说,当个班长,不会就是擦黑板的吧?那我要告诉大家,还有比班长提前得更早来的,就是向副校长。进来以后,他把座位从前摆到后,大家进来时看到的整齐的座位,是他协助摆的。学生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来。教室里不卫生,不整齐,黑板不干净,我脑子就会短路,字也写不好。哦,学生有轻笑声。(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发现教育契机,并立即抓住,影响学生,这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育者的情怀。)师:科代表是每组的第一位同学。下课,铃声一响,最后面的同学开始,把作业本打开,往前面递,递给第一位同学。第一组的科代表,收集各组的作业后,送到我那里。(学生玩笑般的应和老师,记住了!对他们而言,这也太小儿科了,还

5、需要这样大师级的老师耳提面命?但我却知道,每一个孩子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学习活动的细节操作,和落实这些细节的坚持度的差异。而这些学习活动细节的落实和坚持,老师的指导和有效关注是关键。)二、比赛导入师:现在,我们分组,四位一组。各组进行一场比赛:用“气”字组词。三分钟内,看哪组组词最多。两个字、三个字、前缀、后缀都可以。预备,开始一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夹杂着欢声笑语,每个同学都以组为单位在热烈地交流、记录。师:好!3,2,1!时间到!哪组先来?(相继举手,老师标了举手的序号。)从第一组开始,然后每组依次,前面组说过了的后面不说了。第一组25个!有三个组同学发言完毕

6、,后面几组几乎没有补充了。老师笑着宣布,第一组第一名,第二组第二名“我们组比他们还多两个有没说的组学生嘀咕着。是呀,这个时代充满了机遇,关键是能不能把握。势力均衡的状态下,坚持是重要的,但在刚才这种情况下,就要看谁更主动。老师笑着回应。(课堂活动的组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又要有能力干净利落地收回来。教师的课堂节奏把控能力是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老师这个看似简单、随意的课堂比赛活动,实际上透露出她对课堂驾驭的炉火纯青。她用最简洁的语言明确规则,用极具感染力的口令带动学生情绪。学生汇报环节,做了非常巧妙的安排,“前面组说过了的后面不说了,节约了时间,突显了每组

7、孩子的讨论成果,训练了学生的专注力。尤其是学生的一句嘀咕,老师的点拨,打开了学生纵深思维的空间。小竞赛既活跃了课堂,也极好的推进了教学进程。)三、以“气”驭诗师:请打开书,沁园春?长沙,大声朗读,看透露出怎样的“气”?揣摩着读,领略诗中的气韵。学生纷纷大声朗读起来。老师走近学生,做个别的指导。师: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师:再请大家齐读一遍。师生一起齐读。师:这样的诗,体现了怎样的“气”呢?生:霸气!师:仅仅只有霸气吗?请普通话测试员给我们范读。(我就知道,听老师的课,免不了要被她拿出来变戏法。我只好站起来给学生读了一遍。)师:读这首词的时候,一定要饱含深情,要把毛泽东主席英雄风范”“英雄气质”呈现

8、出来。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有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是唱的毛主席。在朗读时,我们要读出这种气势来,就会有感情之脉,也会有文脉。文脉就是文字里跳跃的轨迹。在这样一首词里,这种大气是怎样流动的呢?让我们工整地来抄写一遍,边抄边体会文字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气(老师自己没有抄。记得十年前听她讲授这首词时,前面没有小比赛,而是直接读,然后抄、然后用一个词概括“气二当时觉得特别干脆、简单、有效。我上课时还照葫芦画瓢。今天,却这样。课后,我问老师,她说,一堂课就是一篇散文,一学期课,一年的课,三年的课,就是一本书,或者一系列书。走班下的课堂开始要激活,怎样激活,这就靠过程,

9、老师智慧地引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学生不主动,随你老师怎么动,都不会达到最佳值。做一个这样的小活动目的意在激活,更在于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基本词汇的积累,还在让他们互相合作,更快融洽。而老师也在学生的交互中,能发现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中时刻关注细节,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不在一朝一夕,却在于,一朝一夕的积累。)四、以“脉”理诗情脉和文脉。情就是感情;文脉,就是文章思路。文脉和情脉,有的是重合的,有的是不重合的。但是重合与不重合,都是为了感情的表达。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得出这种“王者之气”呢?你能找出一些词或者句子来吗?我们首先一起来看词的上片。第一句,怎么写的?一一注

10、意,我们该怎样来欣赏一首词。先把文脉找出来,或者说把情脉找出来。读第一句:独立寒秋,立;第二句:湘江北去,去;第三句:橘子洲头。请跟着一边欣赏,一边背诵。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人,站立在橘子洲头。第四句:看万山红遍。还有呢?第五句至第十句: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第四句到第十句,都是看的内容。”有学生说。那我们就可以发现,赏词有步骤,先要找出脉络来。上片一共13句。立一一看一一,怅,文章的脉络出来了。写诗、写文,有文脉,就有了逻辑。五、以“视”悟诗这个文脉是粗线条的,具体怎么看的呢?请读“看万山红遍”,这是一个怎样的视角?生:平视。“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生:俯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11、万类霜天竞自由生:仰视、俯视。俯仰之间,万物皆收眼底。这里给了文脉什么启示呢?看待事物要有全局观。如果你看问题只站在一个狭窄的角度来看,是看不到全局的。比如小孩子说,这里不好玩,可能是没有好吃的。这里不好玩,可能是没有好的玩伴。这里好好玩,因为老师对我很好。至少你要选择三种角度来看,你就能看得比较全面了。一个老师到底好不好?不是因其一句话好就好,也不因其一句话不好就不好。而是要仔细观察,去认真体会,然后还要走近他,细细地瞧一瞧他。这样高低俯仰,就会多一些理解。有同学写作文:老师,我没东西写!为什么?是因为你眼睛只看了那一点,没有侧着看,没有反过来看,上看看,下翻翻,左瞧瞧,右瞧瞧横看成岭侧成峰

12、,远近高低各不同:然后每个角度写两句,不就出来了吗?写文章就是这么写的。仰视、俯视、平视,这是全面看待事物的方法。呈现出的是他的眼界,他的格局。站在山脚下看山顶上的人,和站在山顶上看山脚下的人,是一样大小的。但是想想看,同样是看对方很渺小,所看到的真的相同吗?所以,可爱的,走出我们固有的那个圈,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毛泽东写这首词,也是要告诉我们大家,要当“英雄”,你就要有“英雄气质”,要想当班长,你就要有班长的姿态,班长的胸怀,班长的格局,班长的情怀,班长的担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为什么会这样发问呢?1925年,毛泽东从北京回湖南,到浏阳,到各地作社会调查,看到汹涌澎湃的大

13、势。同时,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认为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不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革命出现了很大的方向问题。于是毛泽东站在这个地方,看到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底应该由谁来领导革命,才能走向成功呢?他发问的背景就在这里!六、以“文”解诗下片用了几个什么字?第一个字,携。携来百侣曾游。因为他在橘子洲头,在岳麓书院,在爱晚亭,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一帮朋友如萧子升、蔡和森等人,议论天下,青春意气。“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喋岁月稠。”他们在那个时候,就编T湘江评论等,让当时的人们都觉得他们真的是很不错。包括他们的老师,在读到毛泽东的文章的时候,评价说“这将是中国的脊梁”。“恰同学少年。”有

14、一部电视剧,名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那个时候,年轻,有热血,到处活动。还在做学生的时候,就给农民办夜校,召集农民来上课,不收费,只要来听课就行。当时的他们,跟你们的年龄没差多少。“粪土当年万户侯。”红楼梦里的护官符也有个比喻,“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是不是回答了“谁主沉浮”?他写这首词,就是要号召当时湖南的有志青年,团结到他们的周围来,来主沉浮!谁主沉浮?就是我们!就是人民!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后来,通过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为之前的问“谁主沉浮”给出了肯定地回答。还记得1936年写下的沁园春雪吗?最后三句是什么?生:俱

15、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今朝的谁?看广大的人民,无产阶级群众。我们数一下,上下片各有多少句?生:上片13句,下片12句。这里有一个常识。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词牌有几种格式,一种是正牌,就是正调,上片13句,下片12句。但也有变调,上片13句,下片13句。我们这首词,可以是正调,也可以是变调,看,若将“携来百侣曾游”变成“携来百侣,曾游”。这样就是13句了。七、组诗读人毛主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势呢?我们来看看他小时候的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踮,树荫底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一个人的担当、抱负,是从小就有的。你们拥有了非常优秀的基因。请问:你们的儿女们会有这么优秀的

16、基因吗?那就要看你是不是优秀了!毛泽东想出来读书,他爸爸不同意,他妈妈支持他。他怎么办?他改了一首一位乡村老人写的诗,送给他的父亲:七绝改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生齐读。毛泽东的这种气概,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又将是怎样呈现的呢?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刺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1949年写的,咏蛙是1909年写的。四十年过去,有些什么改变?咏蛙是少年时期写的,就像小孩子白话。那这里呢?“钟山风雨起苍黄J钟山,你们学过王安石泊船瓜洲

17、,里面的钟山指哪里?生:南京。南京当时是中华民国的首都。“百万雄师过大江J大江是哪里?生:长江。“虎踞龙盘今胜昔虎踞龙盘,虎踞是指钟山,龙盘也是指钟山。这里是说南京是帝王之地。“天翻地覆慨而慷J“慨而慷”是曹操的一首诗里面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宜将剩勇追穷寇这是来自哪里呢?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叫作“穷寇莫追二“不可沽名学霸王J霸王是指项羽。“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引用的唐朝李贺的诗句。李贺诗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沧桑”,沧海变桑田,喻指革命的发展变化。整首诗,毛主席引经据典创作而成,却又自然而然成了他的系统。我讲这些,是想提示大家文脉

18、、情脉怎么来,怎样从不同时期写的文字里来梳理出一个人成长的脉络。同时,又学习到怎样将别人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要,化用成为自己文章里的砖瓦材料。八、读背玩诗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对这首词、对毛主席的感情,是不是又浓了一点?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看又有怎样的一种感觉?三分钟自由朗读。读出王者之气来。唯有大声地练习读,你站起来读时才不会被人嘲笑。你也可以用方言读,用湘潭话读,边读边背诵。可以到同桌那里去背,语文课没有作业,但要求课堂上完成背诵。现在把书合上,我们看着黑板的导引图,其实这就是告诉你怎么背。老师指导背诵:首先是立,然后是看,最后是发问。当然,这首词还有很多的点可以欣赏。如动静结合,颜色的搭配

19、,数字的运用,如万、千、百等,这些也能体现他的王者之气。一首经典的诗可以品的角度太多了。但当我们感悟到了其中一些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毛主席是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去学的。所以,建议大家去购买一本毛泽东诗词集,多去感悟伟人的空间。下面,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下片。哪些同学能背了?班长、某某、某某,举手的同学,我是不会要他们背的。生:你相信他们?我当然相信。我首先强调,各位同学,你们过去种种,于我无关。我只看今天。在我这个课堂里面,你能学到知识,长些见识。如果你以前语文不好,没问题。欣赏我,就提高了;如果还不好,那不是老师我的问题了哟!笑。第二个强调的是,背书,我是没有带书进教室的,教材上面的诗词,

20、老师能背能默写。记忆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只要用心读几遍,就能够背诵。你试着背,就记下来了。下面,我们用几分钟,来练习读这首词,可用方言。等下请同学表演读。生练习。生:我用娄底话来读。生:我用湘潭话来读。鹿师:我是宁乡人,我用宁乡话来读。九、以诗结诗还有几天过中秋节,请同学们也填一首,献给自己的父母沁园春?致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内容。【听课札记】课堂目标的设定与文本价值的挖掘再次听某老师讲这篇课文,依然立意深远,依然境界开阔,感觉又很不一样。从诗讲起,却远在诗外。诗言志,志在家国天下,志在民族前途与兴盛。听这堂课的那天,正好有老师请教老师:老师,我很喜欢您上课的那种方式,幽默风趣。我知道达到您这种境

21、界不是一时半刻能实现的,它对语文老师自身的才能有极高的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埋怨学生不听话,其实不是学生不听话,而是我们没有达到让学生听话的这种水平。我觉得现在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对以“一篇课文将委教会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感到很途茫。可以说很多老师都停留在知识层面。就比如说一篇文言文教完字词疏通文意就完成啦。从没想过文言文背后所暗示的文化背景。我现在在教高二,很多老师都觉得必修五第四单元可教可不教。您说的那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您说能选入必修的每篇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我越教越发现每一篇文章的重要。比如说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以前我教的时候就是带领学生如何读懂这篇

22、文章,疏通文意,理清层次。再提一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就完啦。其实,这篇文章除了讲解中国建筑的相关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以后能够懂得中国的建筑到底美在什么地方。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区别在哪里?中外建筑背后又折射出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追求?老师,每一次我的心里有很多的想法,但我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有时候无法把它付诸行动,有时真的很迷茫,也感觉自己好无能。一个是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之惑;一个是语文老师的教学之惑。这两个疑惑,在老师的这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我以为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我想以课堂目标的设定与文本价值的挖掘来谈我的听课思考。关于课堂目标的设定,老师这样阐

23、述:课堂教学的目标,分为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教的目标要清楚,学的目标要清晰。课堂是让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的。要做到“三有”:有目标,有条理,有主次。我深以为然。老师去上课,目标不明,条理不清,主次不分,是上不好课的。套用教参,没有自己的第二次创造,更是上不出好课来的。本堂课,对于如何去确定一堂课的目标,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堂课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如何引导学生们去勇敢、积极地面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如何点燃他们、激活他们,比具体知识的传授、诗文技巧的解读,更重要。于是,老师选取了领悟诗人的格局与生命气象作为本堂课的重点,借以激发学生的人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生命格局。对此,老师

24、在她的做温暖的教育一书中,有过专门的阐述:从教材入手培元养气。培元养气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空喊口号要培养正气、王者之气,是很难养出来的。需将这些元素渗透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文本教学中,将有形的东西化为无形,将有意的思想化作无意。这样一来,每节课就须有明确的教学中心,围绕一个既定的中心做整体预设。即我们需要提炼和确定一种适宜的教学立意,借以让教学过程满润着情趣、理趣和无尽的妙趣,以至进入妙境,从而自然培养浩然正气。如何做呢?我非常钦佩老师的果敢和智慧,教参上关于诗文本身的种种,她基本略过,带领学生直取她想要的伟人境界,以期带给学生志存高远的启示。以“气”字导人,希望学生能从组词中去发现气的高

25、下之意。结果,学生未能发现。再来!以范读、齐读、自由朗读等不同读的方式,期待学生能有更高的领悟。学生虽在不断地趋近,不断地提高,但仍未领会诗文之气。这个折腾、引导的过程是有意义的,也是必须的。就如成长是一点点实现的一样。学生在某老师引导下,明白了“英雄气质”。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潮流中,这种老师讲授的是不时髦的,是被批判被否定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有时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说,讲不讲,讲多讲少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该讲的必须讲,上路阶段做阅读示范是必须讲的。她让学生上课,如果没有前期的教师方方面面示范,学生从哪里获得一些基本的方法?2019年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而提高

26、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这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最高级别的行政性指导,是一线教师必须理解和遵循的。或许可以看成是对一段时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的阶段性结论。何谓“英雄气质”?老师立刻引人写作背景介绍,“谁主沉浮”的主角,存在于不同革命主张的人们之间,是不同阶级争夺革命主导权的绝对力量。作者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大众的翻身解放。这样及时的引导,把学生可能的对“英雄”的偏颇理解,导入更加开阔的境地。进而对作者写作意图有了更加深入

27、的理解。这本是为讨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但我却觉得前面那位老师的问题,即他关于教学工作的迷茫,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领悟。一堂课、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以及组织的运营和人生的管理,不都是如此吗?置心一处,无事不办。目标与心力的集中与坚持,也就是所谓“坚毅”,是有所成就的关键点。懂得有所为,就必然有所不为。明确了目标,也就能淡然看待目标之外,不被烦扰和诱惑。我想,前面那位老师关于如何深入理解文本的问题,老师的这童课,也是一个极好的案例。就教材中一个文本,如果要举一反三,推而广之的话,正如那位老师提到的老师的那句独特之语:“能选入必修的每篇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何谓经典?具

28、有时代特征,又能超越时代,能被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所认同接受,这便是经典。把文本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元素能挖掘出来,文本价值的挖掘也就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能够将文本的意义指向未来,植入更久远的历史进程之中,则其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放大。也就是文本的过去一现在一未来之意义。当然,上面是就一般意义上的经典而言。就当下历史时期而言,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常之时,必然怀念历史上的非常之人,必然呼应历史上的非常之事。必然想从经典上汲取应对伟大时代的伟大力量。教材选偏课文,一定是结合当下时代的需要。把当下的时代需要琢磨透,解读经典也就有了依凭。

29、语文课堂的课堂目标设定,与课文文本价值的挖掘,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但又是紧密相连,互相支撑的。课堂目标的设定,服从教学总体目标和文本特征的需要。文本价值挖掘的深度,决定了课堂目标的实现程度。教材中诸课文的选用,本身就是为着实现课程目标、育人目标而来的。课程标准就是将课堂目标和课文文本价值结合起来的连接点。研究透课程标准,是准确而有深度地挖掘文本价值的主要方法。如此,老师本身的知识储备、文化理解、价值取向和时代把握,就非常重要了。要能够就文本做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乃至诗意哲理层而的理解,教师本身得先是研究者、思考者、思想者。当然,当下的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发达,教师不一定非得是知识的占有者,但必然要是思维的引导者,是研究的示范者,更是价值观的促成者、思想的创生与传播者。学生的发展,是没有天花板的。教师的生涯发展,也是没有上限的。教师的人生格局,生命气象,一定是学生终身向上向善的参照。年年岁岁生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要在教材的共性里,拓展学生的个性,这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复杂的,却也是充满了情趣、理趣、妙趣至达妙境的旅程。教学力、教育力、教研力的奠基抑或提升,靠的的是堂堂的认真,天天的补充,年年岁岁的累积!课堂是最好的培训平台!学生是最高级别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