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应用行业调研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应用行业调研报告2.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电应用行业调研报告我校机电专业,创建于1993年,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己成为一个设施完善,师资雄厚的省示范专业。现有在校生586人,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钳工、电工、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检测等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推进专业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省教育厅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意见和市教育局重点专业建设实施要求,我们于2019年5月开展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相关调查,对长三角地区26个市所对应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等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生
2、产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本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一、人才需求状况分析1.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30多家企业。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岗位归纳起来可划分为四类:设备或系统的操作、安装调试、装配、维修人员;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其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图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人数分布:从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分布情况看,由于生产管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监督与控
3、制这三类岗位人员所占比例低、绝对量少、分析缺乏代表性,因此,课题组仅对设备的操作、调试、装配、维修岗位人数分布情况作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数分布情况学历结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如图3所示。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历占了很大比例,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一般。显而易见,中职层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员学历结构分布图 中职学历 灯中及以卜学历 大专、鬲职及以上学历图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员学历结构分布图(3)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序号主要调研项目所占比例()1爱岗敬业,文
4、明礼貌,勤思肯钻,身心健康,乐于接受新东西。1002机电图样的识读1003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1004合理使用技术资料82.75机械加工的基本能力75.86低压电器的使用607通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58.68机械安装调试与维修52.39常用油路及气路分析23.310计算机技术应用53.311先进程序控制设备应用46.712常用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40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的吃苦耐劳,交流沟通能力比重占的较大。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基本都拥有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车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数控车工、装配钳工、制图员等证书。序号职业
5、领域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普通机床操作人员车工钳工焊工等车工中级钳工中级焊工中级等2数控车床操作人员数控车工数控铳工数控电加工数控编程人员数控中级数控铳中级数控电加工中级3设备维修人员机修钳工维修电工机修钳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4工艺及产品设计人员工艺员制图员设计员5一线的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分厂长厂二、调研结论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鉴于以上数据分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能熟练掌握机电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与维修,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为机电设备维修、机械加工两个专门化方向。2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
6、,针对我们选定的两个专门化方向:机电设备维修、机械加工,确定了“1+3+1”的课程体系,即基本素养课+基本技能课、专门化方向技能课、岗位技能课+能力拓展课。原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文化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理论课: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技能课: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电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很容易看出,开设的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面太窄,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市场复杂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二是技能教学只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既没有专门化方向,也没有企业岗位的对应。因此,我们对原开设课程做了较大调整,文化基础课增加了计算机应用基
7、础、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安全与环境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基础理论课增加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动、机械设备维修工艺PLC电气控制技术实训,以拓宽学生的基本知识;专门化方向课程针对企业典型岗位需求开设,避免了技能教学的盲目性;同时,能力拓展课程的开设,又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兴趣,拓宽了就业岗位。3 .改革教学模式为了落实“三段式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模式并举,提出来“三化”原则,即“基本技能教学信息化,专门化方向技能教学项目化,岗位技能教学场景化”。(1)基本技能教学信息化将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机械制
8、图、机械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液压与气动、机械设备维修工艺、PLC电气控制技术实训6门课程建设成信息化课程,即每一门课程每一章节有电子教案、PPT课件、视频、图片等,便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效率。(2)专门化方向技能教学项目化将钳工工艺、焊接工艺、机械CAD、数控机床维修、单片机应用与维修、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6门课程建设成项目化课程,以任务目标为引领,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编写校本教材,实现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3)岗位技能教学场景化按照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将岗位技能的教学按场景化开展,即在实训场所尽量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或工艺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或
9、工艺流程中涉及的各种岗位和技能,整体感知生产场景,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4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建设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引进优秀人才,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团队。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本专业省内职业教育一流水平,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同类具体目标为:培养或引进2名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在区内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或引进10名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具有主讲核心专业课程并担任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的能力。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28%以上,专业
10、课教师本科学历达100%,鼓励教师积极获取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达到85%,实验实训教师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职业资格、技能等证书。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从理论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整体提升;组织年轻教师集体向老教师听课、学习,同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督导小组,督导年轻教师从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不断完善、快速提高;鼓励每一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等,进一步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1)专业带头人培养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本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现状,选定3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级技能培训,定期到企
11、业培训和定岗锻炼。(2)骨干教师培养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遴选10名中青年教师作为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达到中级及以上职称),引进2名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专业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能担任核心课程教学。(3)“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在2019年12月之前,85%专任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资格。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实践的专业领域和技术水平的高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专业涉及面广度较小和技术及学术水平影响力不够等不足之处,为了提升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扩大品牌专业的影响力,我们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大量的工
12、作:教师顶岗实习。本专业的教师每年都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以上的企业顶岗实践,并一直坚持以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本专业已经与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签订合作协议,安排专业教师轮岗实习。教师在职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培训和省级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或聘请教师来校培训,考取技能证书或技师证书,从而逐步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本专业计划培养为“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聘任本专业计划聘请6名行业技术骨干兼职担任专业课教师。6位老师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并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满足教学的需要。兼职教师参与到
13、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专业建设各环节中,并通过长期指导、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为本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长效机制。5.校企合作机制我校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运行。(1)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全面接轨,深化与企业联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引进行业标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行业需求接轨。(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校外实习单位基础上,增加新的实习基地,以满足现有学生实训教学需求。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任务,为学生下企业实习和
14、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供更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学生到知名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稳定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新建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满足教学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强满足学生实训和面向社会开展培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4)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实施校企交流互动,建立合理的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制订完善考核记录办法及成绩鉴定方法。(5)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通过安排教师企业锻炼、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对专业教师开展专题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和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竞赛等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6)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使之成为融教学、培训和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探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企业提供专业设备或生产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实施与企业岗位并轨的缓冲式教育模式,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