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录一、数字经济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1(一)数字经济持续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1(二)各设区市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落地见效4(三)全省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10二、江西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韧性与预期双强双固13(一)数字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高13(二)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22(三)数据价值化不断凸显29(四)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升级31(五)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38(六)数字治理能力逐步增强47三、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形势50().50()11m52四、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展望54(一)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55(二)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拓展数字经济
2、发展新空间.56(三)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56(四)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57(五)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58图目录图12016-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增长率1图22016-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2图32020-2022江西省数字经济内部结构2图4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GDP比重6图5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增速6图6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6图7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及增速7图8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
3、市新增创新载体数量14图9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及增速18图10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及增速19图112021年和2022年江西省互联网业务收入及增速19图12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23图13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数量24图14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新增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数量26图15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电商示范企业数量28图162022年1-12月江西省5G基站发展情况32图17全国各省(市)双千兆城市数量33图18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重点网站IPv6支持度34图19
4、2022年1-12月江西省标识各项数据增长趋势36图20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二级节点接入率36图21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乡村创新案例数量42图22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电子社保卡覆盖率45表目录表1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OI-O4大类发展情况3一、数字经济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2022年,面对剧烈动荡和变化的国际形势及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江西凝心聚力,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全省数字经济实现强劲增长。(一)数字经济持续为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数字经济规模接近L2万亿元。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1
5、874亿元,列全国第15名,同比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9.7个百分点,数字经济“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持续凸显。图12016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增长率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7%,较2021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L5%)。图22016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数字产业化方面,2022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214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占数字经济规模比重达18.03%,较2021年提升5.43个
6、百分点,数字产业化增加值占数字经济规模比重持续提升。江西省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强劲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达10269亿元,排名由2021年的第7上升至第4,增速32.2%。锂电新能源、VR、物联网赛道规模同比增长183.6%、34.8%、18.3%o产业数字化方面,通过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培育新业态以及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产业数字化规模接近万亿元,达9733亿元,占数字经济规模比重达81.97%。图32020-2022江西省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1133.1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6.5%,全省数
7、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678.7亿元,同比增长16.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4%,较2021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11133.17亿元的营业收入中,贡献最大的是数字产品制造业,营收达9172.99亿元,同比增长28.9%。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稳步增长,分别实现营收817.69亿元、870.73亿元,同比增长9.6%、34.1%o数字产品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7L76亿元,同比下降5.3%o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5888.49亿元,同比增长39.2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1
8、.11亿元,同比增长10.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全省数字经济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为新增长点的数字产业发展格局。表1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0104大类发展情况分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亿元)2022年2021年增长()全部核心产业11133.178798.5226.5数字产品制造业9172.997115.9428.9数字产品服务业271.76287.03-5.3数字技术应用业817.69746.019.6数字要素驱动业870.73649.543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为3249家,
9、比2021年净增588家,增长22.1%,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企业净增数排名前三的为赣州市、宜春市、景德镇市,分别增加143家、106家和9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势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10亿元企业共196家,实现营业收入7781.46亿元,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的69.9%o超百亿元以上企业共14家,实现营业收入2942.24亿元,同比增长48.3%,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的24.2%。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营业收入577.13亿元稳列核心产业企业第一名,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以386.65亿元、353.48亿元分别位列第
10、二名和第三名。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政府、数字惠民服务、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不断增强。“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平台成为数据共享枢纽,实现政务数据信息应上尽上、互联互通。惠企政策兑现平台“惠企通”顺利上线,惠企政策兑现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承诺兑现”。“一网通办”一照通办”深入推进,企业开办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用时压缩至55个工作日,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政府采购领域开启“不见面”开标及“异地”评
11、标,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9%。数字惠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江西智慧教育平台成功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共有中小学、高职和高校课程600余套。全省19家互联网医院获批准入,166家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远程会诊组织架构。全省236个政府门户网站、基础电信企业网站和APP等重点领域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获评2022年度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及无障碍优秀案例,数字经济可及性和包容性持续提升,“数字鸿沟”进一步弥合。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全省5G和千兆光网实现“乡乡通”。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
12、进城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二)各设区市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落地见效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呈现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南昌市领跑全省,是全省唯一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的设区市,其余设区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均在2000亿元以下,超IoOo亿元设区市新增吉安。宜春、景德镇实现进位赶超,排名均跃升1位。宜春依托丰富的锂矿资源,大力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2022年数字产业实现强劲增长。景德镇依托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契机,大力推动先进陶瓷产业发展和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方面,南昌占比超45%,数字
13、经济已经成为南昌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占比超40%设区市新增九江、吉安、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占比超35%,其余设区市占比低于35%,鹰潭、吉安、南昌占比增幅排名前三,增幅分别为11、5、4.7个百分点。增速方面,鹰潭、景德镇、吉安增速排名前三,分别是45.3%、3L3%、23.3%o单位:3500.03000.02500.02(XX).01500.()1000.()500.00.03312.350.0%43.3%42.3%39.5%38.6%28.8%32.8%19.1%1785.6,CC1648.0南昌赣州九江宜春上饶吉安抚州46.0%40.9%39.4%IIjj“345.0%40.0%
14、35.0%30.0%25.0%17.9%20.0%15.0%637310.0%5.0%0.0%新余景德镇萍乡360.4C227.9207.5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图4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图5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增速各设区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梯队方阵区域特色逐步显现。2022年核心产业增加值数据显示,全省各设区市数字经亿元6.8%0.0%I2S1-96.8 .ft4.0%70.967.658.82.0%济核心产业发展呈现三个梯队,南昌、吉安超400亿元为第一梯队,赣州、上饶、九江三个设区市超200亿元为第二梯队,其余设区市为第三梯队。增加值排名
15、前三的是南昌、吉安、赣州,增加值分别为615.09亿元、473.47亿元、365.02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排名前三的是吉安、上饶、南昌,占比分别为17.2%、10.6%、8.5%o增速排名前三的是景德镇、新余、宜春,增速分别为30.9%、29.2%27%o单位:7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南昌吉安赣州上饶九江宜春抚州新余萍乡鹰潭景慎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图6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单位:亿元I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从区域特色来看,南昌市构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数字经济协
16、同发展格局,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387.77亿元,领跑全省。上饶市重点打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产业基地,晶科系列企业以935.57亿元营业收入占全省核心产业营业收入8.4%。吉安市积极推进赣深数字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营业收入达2015.1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专栏1吉安电子信息产业担当全省硬核支撑近年来,吉安市锚定电子信息首位产业久久为功,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着力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形成了“一带双核全域化”的产业布局,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字号名片。一是创新上能级。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20多个科研院所
17、开展合作,聘请9名院士担任产业发展顾问,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个,每年新增新产品30余项。二是产品上等级。拥有蓝牙耳机、液晶触摸屏、数据线、高端电路板、高端视听设备、智能安防等IO(M)多种产品,20项主导产品产能居全国行业前十,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全球领先,车载影音、导航系统市场覆盖率高达90%,高端耳机、电声器件产量在全国领先。三是集群上层级。初步形成了LED照明、触控显示、移动智能设备及终端、电子电路板、5G制造、新兴信息六大细分产业集群,LED照明、触控显示、电子电路板产业配套率达80%以上,构建了“芯、光、屏、板、链、智、网”全链发展格局。四是规模上量级。拥有电子
18、信息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412家,营收超20亿元以上企业21家,营收百亿元以上3家。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13.1%,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46%,占全省的比重超20%,规模多年列全省第一。各设区市加快创建数字经济集聚区。全省培育两批共43个数字经济集聚区,其中制造类集聚区23家,服务类集聚区20家。2022年,全省首批20个数字经济集聚区共入驻企业3606家,数字经济产业营收总计2986.16亿元,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数字文娱小镇、吉安高新区智能穿戴产业园、井冈山经开区金鸡湖创新小镇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数字经济集聚
19、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专栏2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多措并举,数字产业加速集聚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要求,全力以赴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制度体系。系统出台力+3+N”(1是普惠性的标准政策;3是分赛道的精准政策;N是分要素的支持政策)政策组合拳;策应上饶市委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号召,专门设立商贸产业办;争取市政法部门支持,开展服务数字经济企业的工作试点。坚持引育并举。全面推行“两月一签约”工作机制,全年新落户数字经济企业164家,总数突破700家,京东、华为、阿里、抖音等国内互联网前二十强企业近半数落户试验区,巨网科技、江西贪玩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
20、强化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8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0%,申报的8个2023年度专项债项目全部通过,争取金额22.2亿元,华东数字医疗发展中心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一城十园”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试验区全年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3.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数字经济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0.86亿元,同比增长5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40%,试验区获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第一批数字经济集聚区。(三)全省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省委、省政府按照“每季一调度、半年一讲评、全年一考核”的工作要求,先后召开全省
21、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领导小组会、“一号发展工程”上半年推进会、季度调度会及全年总结大会,形成了高位推动的强大合力。省级层面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发展数字经济领导小组,各设区市、县(区)及20余个省直部门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政策名称2022.01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2022.01江西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2022.04关于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04江西省统计局关于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服务“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2022.04江西省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05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
22、规划2022.05江西省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2022.06江西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2022.08江西省信息通信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2022.08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35年)2022.09省出资监管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2022.11.江西省,叶四五”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省上下围绕江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列出的重大任务主动作为,“抓赛道、抢风口、拓场景”已成为全省上下共识共为。各设区市及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均出
23、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专项政策及行动方案,一系列政策文件顺利出台,有效助推了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加快推进。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1938个,比2021年增加32个,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2.1%o比亚迪动力电池、华润微MEMS传感器产业园、博硕科技VR智慧屏、传音控股智能手机整机等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总投资120亿元的格力电器赣州基地首套空调成功下线,预计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是格力在全国15个基地中品类最全、生产线最优、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基地。华勤(南昌)千亿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将建成国内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制造中心之一。
24、宁德时代百亿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将成为电池行业全球首个灯塔工厂。总投资10()亿元的康佳(上饶)智能制造科技城正式开工,年产值可达210亿元,将带动上下游40余家企业落地。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有力增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后劲。“全景江西”建设成效显著。“机会清单”“场景清单”对接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各部门主动释放资源,变“给优惠”为“给机会”,以开放市场培育产业生态,先后发布两批省级清单项目各400个,涉及17个重点领域,总投资额达127.4亿元。各级政府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清单发布会、产品路演、场景沙龙、供需对接会等线上线下活动,促进应用场景转化为市场机会。第一批200个省级“机会清单L对接成功
25、率已超过50%。各地发布的市级“机会清单”对接成功率超过65%。场景示范效应显著增强。全省涌现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的3()个示范项目。赣州北斗定位地图智能驾驶示范项目建成,全省首张“低空无人机遥感区域网”建成运营。新宜吉百度智能网联和数据标注先行示范项目获全省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全省首条自动驾驶线加快建设。江铜贵溪冶炼厂获评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江西电信、德福科技、奥普照明、保太有色等企业项目入围国家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日渐浓厚。全省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结束之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联合
26、召开了四场江西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会传达大会精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江西数字经济相关报道超过420余条。全网共刊载相关信息11.5万条,总阅读量超过21亿,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全省各设区市为全面落实全省双“一号工程”大会精神,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推进会、宣贯会、现场会。数字经济领域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世界VR产业发展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数字经济专题招商推介会、赣台(上饶)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进博会走进江西、阿拉伯艺术节、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江西省科技创新产品直播节等重要对外交流活动
27、成功举办。2022年1-10月,按商务部统计口径,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全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088.08亿元、同比增长9.01%。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3.55亿美元、占18.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03.4亿元、占30.95%。对外贸易再创新高。2022年,全省外贸总值6713亿元,一举跨过5000亿、6000亿两个台阶,同比增长34.9%。在数字经济领域,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1746.6亿元,增长28.8%;锂电产业进出口396.8亿元,增长2.5倍;光伏产业进出口263.3亿元,增长67.7%。二、江西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韧性与预期双强双固江西
28、聚焦打造“一地四区”战略定位、实现“五年翻番”发展目标,凝聚共识、迅速行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全面推进,数实融合持续加快,数字基座不断夯实,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一)数字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高1.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水平连续提升。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6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预计达1.8%。获批国家项目1168项、经费9.76亿元,发布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关键技术类榜单12项、企业需求类榜单25项,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69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91家,入选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842家,同比增长29.67%。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29、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南昌、景德镇、新余、赣州上榜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南昌县、樟树市、永新县、信丰县、贵溪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江西联创电子、晶能光电(江西)、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复合半导体省实验室筹备建设,省电子信息产业链数字融合、发光材料、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创新联合体完成组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西分院正式落地江西。智慧金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智能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成立。图82022年江西省各
30、设区市新增创新载体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顺利出台。2022年度,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总量10255项,合同成交总额758.23亿元;科技成果登记1705项,实现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成果有519项,占总量的30.44%o2022年,全省网上技术合同交易330项,补助资金1118万元,撬动线上技术交易近5亿元。知识产权高效流转。2022年全省专利出让和受让次数合计达12572次,专利许可和被许可次数合计达510次,在全国排名第14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快速推进,2022年全省共实现专利质押登记85.67亿元,同比增长111.26%,企业受益面和普惠金融占比进
31、一步提升。专栏32022年江西省十大创新成果中有三项与数字经济直接相关(1)AC313大型直升机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AC313大型直升机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内首次攻克直升机在青藏高原使用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唯一取得海拔4500米高原A类适航证,同时取得5级海况应急漂浮适航证,在世界航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AC31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自主创新高原性能优异的总体气动布局,系统突破适航安全性设计和验证技术,系统解决全疆域运行难题。(2)果蔬品质智能分级与商品化处理成套装备系统研制及应用江西绿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32、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历经10余年科技攻关,完成了果蔬品质智能分级与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突破,集成研制了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业务流程最规范的超大规模果蔬品质分级装备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率先实现了中高端果蔬采后处理装备国产化,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高效N型TOPColl太阳能电池组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人员对N型TOPCOrI太阳能电池组件量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解决了影响硅片少子寿命和电池效率,N型电池内部电流损耗大,组件内部损耗高,户外稳定运行等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对我国N型ToPCOn技术封锁,率先打破电池实验室效率26.4%的世界纪录,成
33、为行业内首家N型TC)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5.2%的企业,并率先实现N型组件大规模量产及应用。人才要素资源加速集聚。“才聚江西智荟赣鄱”引才活动持续开展。通过举办春季海外“云引才”活动、上半年“云引才”集中对接活动等,示范引领各地各单位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重点引进省外数字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才成效明显,全省新增引进人才27857人,同比增74.5%,其中电子信息、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链共引进2630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的数字经济人才23名,进入省“双千计划”考察的数字经济领域人才71名。省外赣籍数字经济人才库建立完善,人才库全面集成人才各项主要信息,入库人才320()余名
34、,人才库的建立为各地各单位推动赣籍数字经济人才回归提供了信息支撑。2 .数字经济基础赛道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全省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配套齐全,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并且成为了除广东之外配套最全的省份,截至2022年11月,全省移动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达2206.7亿元,同比增长15.31%。南昌高新区是全省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的“杰出代表:新型计算机及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获批2022年度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专栏4南昌高新区高标准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产业链高度集成促进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南昌高新区已重点培育引进以芯片、传感器、半导体设备等为主的上游领域企业30余家;以显示屏模组、镜头与摄
35、像头模组、照明模组等为主的中游领域企业90余家;以ODM终端、VR应用等为主的下游领域企业8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领域,集聚了华勤、龙旗、天珑等9家国内整机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ODM整机出货量4.9亿部,同比下降3%,但是高新区内ODM企业出货量1.2亿部,同比增长50%,占全球移动智能终端ODM出货量的24.5%,占比提升了近9个百分点,现阶段高新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出货量已进入全国前四。锂电、光伏新能源。全省锂电、光伏产业集聚效用日益凸显,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30.3%,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江西作为锂矿资源大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省级层面制定
36、“锂电十条”,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实现营收2352.8亿元,增速达183.6%,实现利润总额520.5亿元,同比增长337.1%。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锂电重大项目先后被引进,国内动力电池十强企业有六家落户江西,全省拥有规上锂电企业188家。锂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省已形成从采选矿、基础锂盐、电池材料生产、锂电池制造及应用到锂电池回收利用较为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成为了全国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全省拥有宜春、新余、赣州等3个锂电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专栏5全省主要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情况宜春抢抓锂电产业发展机遇,一批投资过百亿锂电新能源项目纷纷落户宜春,
37、形成了“锂矿一锂盐一锂材料一锂电池一锂应用一锂回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2022年实现营收1117亿元,同比增长149.8%,是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锂电新能源),宜春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被评价为省四星级产业集群。新余以锂盐开发利用为特色,2022年实现营收527.3亿元,同比增长258.6%,拥有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锂电新材料)。赣州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为特色,2022年锂电新能源产业营收437.8亿元,同比增长110.5%,拥有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江西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38、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67.5亿元,同比增长10.6%,快于全国约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分别增长49.5%、26.3%和20.2%。全省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增加至387家,较去年同期净增22家。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55.31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1.87亿元,增长9.7%,比2021年加快L2个百分点,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由2021年的5.1%提高至8.1%,提高3个百分点。图9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
39、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及增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南昌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15.8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全省总量的60.62%。南昌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60亿元,占南昌市总量超过50%。其中,吉安、萍乡、上饶、赣州、九江5个设区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为负增长。单位:亿元图10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及增速互联网行业方面,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实现业务收入192.1亿元,全国排名第九位,中部六省排名第一位;同比增长82.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3.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位居第一,行业增势较好。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达
40、51个,全国排名第八位,中部六省排名第一位。上饶市桔籽科技公司2022年12月收入同比增长超7倍,收入规模超70亿,在江西省互联网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近40%,有力带动全省互联网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江西巨网科技公司、江西贪玩公司入选2022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互联网业务收入 增速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 ().0%3 .新兴数字产业形势向好人工智能。江西省人工智能产业已初具规模,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共计1()0余家,其中基础层及关键技术层产业链企业约占20%,应用层产业链企业约占80%。在“全景江西”建设工程的牵引下,人工智
41、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融合,在政务、医疗、教育、交通、制造、农业等方面涌现出一批示范应用案例。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均已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专栏6新余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样板城市2022年3月,新余市政府与百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力争将新余建成百度全面深度赋能的样板城市。一是合作共建百度智能云(新余)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这是百度在江西首个数据标注基地。目前,基地入驻企业14家,入职员工近1200人,基地员工“9(F后占比超过94%,计划未来五年内培养50000名数据标注师。二是开展自动驾驶试点建设,百度与新宜吉合作的智能网联项目获得全省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建
42、成全省首条自动驾驶线,百度智能网联汽车在新余市由测试逐步走向商业化运营。VRo世界VR产业大会连续五年在南昌成功举办,品牌效应持续增强,累计签约项目562个、总金额达3366亿元。全省共有VR企业400多家,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812亿元,其中南昌市VR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全省VR产业形成了“一核心、两体系”的总体布局,即以南昌为核心,吉安、赣州、九江、上饶、新余、萍乡、赣江新区等地形成VR硬件配套基地体系,鹰潭、上饶、九江、宜春、抚州、赣州等地形成软件服务平台体系。南昌虚拟现实研究成功获批国家VR创新中心,华为南昌研究所、微软AHVR创新基
43、地、高通影创联合创新中心、中国联通VR/AR基地、中国移动VR创新中心等30余家VR领域的产学研用平台陆续落地运营。专栏7南昌加快迈向“世界级VR中心”自2016年率先提出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的目标以来,南昌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努力推动VR产业实现了“实力从小到强、应用从少到多、品牌从无到有”的精彩蝶变。2022年,南昌市VR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57.2亿元,占比全省超80%。目前,全市拥有VR及相关企业达282家,包括微软、高通、华为、阿里、腾讯、联想6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创电子、三极光电、小派科技、联昊光电等多家VR硬件制造龙头企业,17家中国VR50强企业(其中泰豪创意
44、、江西科骏、江西格如灵、中移虚拟现实科技、新国脉、联通灵境视讯、江西映尚7家企业总部位于南昌),以及紫光、海康威视、世纪华通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已基本形成覆盖硬件、软件、内容制作分发、应用服务等环节的完整VR产业链,构建了企业上中下游聚集、抱团发展的产业“生态圈物联网。江西省以03专项为契机,多举措并举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形成了涵盖芯片、模组、传感器、网络设备、应用终端和平台在内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全省物联网及关联产业营收达1909亿元,同比增长18.3%。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库,物联网+大数据的电路板智能工厂等6个物联网项目列入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5G
45、o全省5G产业链逐步完善,在产业链各环节成长了一批在细分市场具备产品竞争力的企业,一批企业融入华为、中兴供应链一级供用商,2022年,华为在全省直接或间接采购5G相关设备器件金额超过30()亿元。吉安井开区、南昌高新区、赣州龙南县、赣州信丰县、鹰潭高新区5家5G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5G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全省应用项目1500余个,形成339个优秀案例,有效涵盖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数字化治理、融媒体、农业、医疗、车联网、交通、文化旅游、智慧城市、能源等重点行业领域,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蓝星星火有机硅的5G+智能工厂入选2022年全国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场景。(二)
46、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1.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加快普及。全省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13.61%,同比提升4.11个百分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搭建。全省遴选1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培育,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跟踪培养。基于黑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等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名单。“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2022年新增“5G+工业互联网”项目218个,其中3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空调压缩机制造互联网供应链协同项目等2个项目分别列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5G全连接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方向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江铜城门山铜矿5G+车联网项目获全国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二等奖,8个项目获得优秀奖。图122022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专栏8黑猫集团荣获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背景:黑猫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黑猫集团下属企业生产制造,旨在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实现产业升级,树立行业标杆,促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建设内容:一是黑猫云建设,黑猫云提供一系列云服务产品。二是PaaS层建设,该层包含物联网平台、视频感知平台、工业数字李生平台、数据中台等。三是集成门户建设,主要应用包含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设备健康监测系统、能源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