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淹润草木华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溪山淹润草木华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溪山淹润草木华滋论明周臣的山水画艺术TheLandscapePaintingArtofZhoucheninMingDynasty作者:武琳琳作者简介:武琳琳,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馆员。原文出处:荣宝斋:传统艺术版(京)2022年第20225期第6-26页期刊名称:造型艺术复印期号:2023年Ol期周臣,字舜卿,号东邨(村),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职些画家,院体别派者。周臣约生于景泰元年(一四五。),卒于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在画史里对周臣的记载极少,据考证目前较早记录周臣的著作是白悦撰写、皇甫汾刻本的白洛原遗稿和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关于周臣的师承,无声诗史有载:“陈季昭善设色山水人物,其图像绵
2、密萧散,皆有意态。与周东邨同郡,东邨画法盖师季昭云。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写道:“周东邨臣与季昭同居郡城为邻,因通贽请业,传其法以名世。东邨又以其传仇十洲英。两则材料表明,周臣与陈暹比邻相居,近水楼台拜其为师,开启绘画生涯。陈暹(一四。五一-四九六)字季昭,号云樵,吴县人。他善设色山水人物,是吴门画派”的知区,被朝廷诏赐冠带。艺画六十年,非古人无师,非定见无发,若限而不滞,若质而有味,亦艺之成者。山水始学陈公辅,后变旧习,自成一家。若临仿古人,真腰难辨。另明画录有云:陈公辅,号江村居土,吴江人。山水宗盛懋,笔墨旷逸,亦能杂画。综上,周臣的画学传承脉络清晰可见,即盛懋其法传陈公辅,陈公辅传陈暹,陈暹传
3、周臣,周臣传唐寅、仇英。师徒一脉相承,然各具特色。周臣绘画承继陈暹,又追学两宋、元人绘画风格,其中得南宋四家画法尤深,再近习浙派、吴风,终集众家所长形成更接近于南宋院体的风格。无声诗史中姜绍书曾明确称周臣当与国初戴静庵并驱,亦院体中之高手也。七修类稿中郎瑛对周臣也是赞赏有加,如戴进、吕纪、周臣辈画亦神品。周臣山水、人物俱佳,花鸟也绘,其中尤以山水画上的成就最为出色。周臣的北溟图是被徐悲鸿认为可与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南宋李唐的雪景图、清金农的风雨归舟图,并称世界所藏中国山水画中的四支柱。幸运的是周臣山水画存世不少,这成为我们探寻周臣山水艺术的笔墨语言和格调特征的重要依托。但诚如珊瑚网所言,周臣
4、画作俱乏题语,只在不起眼的角落署名,且大多时候不署年月,好似生怕打破画面的美感。这完全符合职业画家的习惯,却给我们分析他的准确风格发展时段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想全面、系统地解读周臣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是比较有难度的。现据周臣可兹征信的山水画作品略作分类进行探讨。明周臣北溟图136.6cm28.4cm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一、承袭院体兼综前人周臣初师法陈暹。陈暹有摹古殆能乱真之能力,擅设色山水、人物画,然画作现今仅存世三幅且无刊印版本,收藏在京都的东福寺,皆为山水画。其中岩石运用了李唐的斧劈皴的手法。周臣学其师,早期画作以南宋院体画派为主格调,执着于李唐山水画风格。正如姜绍书无声诗史中所言周
5、臣:画法宋人,峦头峻崂,多似李唐笔。其学马、夏者,当与国初戴静庵并驱,亦院体画之高手。”笔者试从周臣的早期画作追寻其院体之风。周臣最早的画作是成化八年(一四七二)绘制的水源松色图,然仅文字记载,未见真图。按照早期作品具有最传统、最严谨的特征推测,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收藏的北溟图为首选。其次,周臣正德八年(一五一三)绘制的沧浪亭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和次年创作的松岩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他现存最早的有纪年的画作。北溟”是地名,最早语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6、者,天池也。北海是渤海的古称,亦称北冥或北溟。历代诗词中对北海的文字描述不少,周臣的北溟图是借助绘画语言的形式展现北海水势奔涌磅礴而来时的撼人场景,进而抒发内心的情感。周臣善取法,创作时会选用甚为相宜的古人画风。北溟图近乎是李唐式的山水风格,构图采用对角方式,山石、苍松、屋舍的技法运用都是对南宋院体画风格忠诚的呈现。图中水浪的形态结构周臣处理得格外精彩,目极烟波浩渺间海水层层叠叠翻卷袭来,待到画面中部形成漩涡之际刻画愈发谨细,渲染出北海滔天巨浪的雄浑气势,甚似马远十二水图中的“云舒浪卷和层波叠浪。陈葆真在古代画人谈略中有评,李嵩的赤壁图唯有当代的马远的十二水图和周臣的北溟图才能与之比肩。屋舍矗
7、立在依海起势的巨岩之上,窗扉肆意敞开,一居士悠然静坐,远朗觑潮,似醉于此境久久不能抽离。居士的静观与湍流的水浪产生鲜明的反差,从而成为画面的焦点,意与李唐相通。北溟图整体气势浑朴,用笔谨细稳健,构设意境绝佳,深入诠释出周臣对自由神往的精神内核,堪称周臣早期院体画风格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明周臣松岩飞瀑图32.5CmX97.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沧浪亭图是一幅纸本长卷画,描绘了明代苏州城南沧浪亭的景致。周臣采用了南宋夏圭长卷溪山清远图的多重游移视点法”,展现出多重视点下园中不同小景山水的连续横向集合。图中以围墙、小径、植被为视觉线索,实现了区域划分的同时全园的连贯性也得以体现。园中树木繁盛,品种丰
8、富,主要运用了李唐清溪渔隐图中对树木处理的手法,树叶不勾勒,仅以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而凸显层次关系,同时结合了五代董源画树以笔点成画的特点,其中选取了胡椒点、个字点、柏叶点、梧桐点等多种叶法并用。近观侍弄植被的劳动者,或浇灌,或锄地,或栽种,农趣十足,增添了园林的生活气息,酷似郭熙林泉高致中所倡导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之感。沧浪亭图有着周臣早期作品的特质,虽欠缺北溟图般的工细,但不失为精心描绘之作。周臣在正德甲戌春日创作的松岩飞瀑图,采用的是南宋院体山水画标志性一角半边的构图之法。图中崖石方硬,多用小斧劈皴、直笔皴塑造,意似李唐。松树扎根巨岩之上虬枝盘结,勾皴用笔似盛懋,姿态造型近刘松年。
9、松岩飞瀑图整体属于南宋院体画派风格,仅是在意境构造上略显平淡。周臣雪村访友图96.7cm186.4cm故宫博物院藏总之,周臣早期山水画主要以南宋院体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研习对象,此后的作品春山游骑图亭林消夏图山斋客至图等,也是在南宋院体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发展。当然,在主题需要时周臣也会借鉴五代、元时期山水画的一些表现方法。明周臣松泉诗思图53.1cm114.6cm台北故宫博物院”周臣绘制徐玄度诗题的山水图在周臣众多山水画作之中有其独特气韵。图中山脉曲折蜿蜒、苍茫悠远,与王蒙青卞隐居图中山体的走势和笔法有相似之处。只是青卞隐居图尽显浑厚、灵动,有呼之欲出之气势,而山水图则更为俊秀、挺拔、
10、有稳如泰山之沉稳气息。周臣山水图采用的是传统散点透视法”,整体构图饱满,画面正中主山脉群逶迤延伸,左右小山脉错落总立。几处庭院置于群山树木的掩蔽之中。江上划船之人,亦或行走之人,线条处理及其洗练、概括,突显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而山峰高峻层叠不断,看似稠密却不显壅闭,恰如青卞隐居图,巧借流动的江河、缭绕的烟霭、狭长的石罅辗转迂回间汇合于天际的留白,形成全幅流动的气脉。周臣在山石的点苔技法上不如王蒙的繁杂多样,更似取法于五代南唐的董源,山石多用披麻皴和雨点皴,尤其是对高峰之上树木的姿态和笔墨的运用与董源潇湘图中的树木如出一辙,极其相似。明周臣山斋客至图72.2cmxl36.4cm上海博物馆藏二
11、、学浙派法汲吴派风周臣在习古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学今。从他的画作中可以找到融合了与他同时代浙派代表人物戴进之法和以沈周为首的吴派之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评述周臣日:其画法宋人,学马、夏者若与戴静庵并驱,则互有所长。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体中一高手。(11)言语中不仅是肯定周臣的艺术成就可与戴进并驾齐驱,还指出了二人绘画方面存在相似之处。戴进(一三八八一一六二),明代“浙派”领军人物,本朝画流第一(12)。中麓画品中李开先则开篇盛赞戴进画如玉斗,精理佳妙,复为巨器(13)。的确,戴进画在明初甚噪,浙派画风盛行,身处吴中地区的周臣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戴进画风的影响,并在画作中得以展现。周臣的雪村访友图就与
12、戴进的雪归图(14)存在诸多相似点,考虑为学戴进之作。两幅画皆为绢本设色的雪景山水画,画中崇山峻岭,山巅披雪,老树枯枝,巨岩嶙峋,一派寒冬萧疏之气。画面显示出两位画家对南宋院体画风的继承和发展。采用深远视角近景倾斜式的构图,主山脉靠边侧身而立,斜伸到空间中,且这一侧的景物竖向安置,而另一侧则采用横向的板桥古道穿插,桥上的人物都是自右向左行进,为画面增添了动感。此图周臣对山石线条上的处理吸收了戴进的小弧形曲铁似用笔,然后依据山石外形描绘,或起或落,颇具韵律感。在山石立体塑造上更显戴进之风,岩石背阳面运用斧劈皴,笔墨粗放;岩石向阳面留白,不施墨色。这样,山石明暗对比强烈,爽劲方硬之感顿显。但从画面
13、的整体布局来看,雪村访友图显得更加饱满、周密、空间感强,而雪归图相较偏于疏朗,前、中、后景物的描绘变化较少,缺乏纵深感。可以说,周臣的雪村访友图非一味摹学戴进,而是在某些画面处理上仍保留了自己的一些特质。周臣的另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松泉诗思图毫无疑问是周臣学戴进的典型例证,图中周臣明确写道:嘉靖甲午中秋既望。东邨周臣仿静蕾笔意。”周臣的松泉诗思图整体审美意象颇佳。图中两株苍劲古松倾斜入画,山涧溪水潺潺流淌,隐士携友盘坐巨岩之上,临溪听泉沁养着神思。远处峰峦叠嶂若隐若现,留白之处无画却自成妙境,尽显虚静恬淡的道家之风。松泉诗思图的构图是一大亮点,周臣在此图中找到了马远式对角线构图和戴进式构
14、图的完美契合点,形成了一种新颖别致的构图形式。他运用戴进的典型性一侧垂直元素的绘制方式,并注意了从近景到远景的过渡关系。又将对角线上的人物放置在画面下部中轴线的位置,另一侧角底则布以近景巨石,组成抽象的“凹”字构图,加之右上角的大量留白与之形成的强烈对比,对角线构图突显出来。周臣画上中虽题”仿静蕾笔意,但远处高峰之上寥寥远松和点点苔痕的率性用笔,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沈周之笔趣。可见,此幅仿作非局限戴进单一风貌也有沈周之风。吴门画派是继浙派后明代又一绘画新风,它的蓬勃时期是在明成化至嘉靖年间,这一时期也正是周臣绘画的活跃期。沈周作为“明四家之首,一等“神品志的唯二人,画坛地位显赫,绘画影响不止于吴门
15、画派。况周臣与明四家”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自然深蒙文人画精神的影响,在后期他的画作中明显呈现出浸有文人逸趣的格调。周臣的宜晚图可以说是全图都颇似沈周晚年的作品。明周臣春泉小隐图85.5cm26.3cm故宫博物院藏沈周晚年画风粗放浑厚,构图和笔墨方面趋于简括,线条的处理上有意识地采用较为宽阔的笔触来削弱画面中景物的立体感,从而追求整体的平面化效果。将书法中苍虬的笔力融入到绘画当中,形成了轻松疏朗的书法式用笔。周臣的宜晚图画面凝练、明晰,正是运用了沈周的书法式笔意对事物进行描绘,其造型简化概括,主观上又减少了院体绘画的方硬用笔,呈现出的笔墨线条流畅圆润,画面的平面感强烈。虽与早期北溟图相较二者画风
16、迥异,形体塑造略显单薄,但这却是周臣不同以往的尝试探索文人画风的新颖之作。图上远处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近处生长在斜坡之上的树木姿态婀娜曼妙,充满徐徐向上之力。枝杈上的松针团簇,形态似传说中神仙所驾的祥云,仙气十足,画面颇具文人意趣!明周臣毛诗图38.4cm54.7cm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三取材鲜明雅俗两全从绘画题材来看,周臣的山水作品有两种类型比较突出,一类为文人画影响下的艺术创作,一类为具有风俗画倾向的艺术创作。(一)文人画影响下的艺术创作明代政权实行的高压政策使文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们纷纷将道家学说作为自己个人精神上的追求,宣扬自我解脱的处世哲学。他们画作集中在以描绘隐居山林、雅
17、集闲游、宴居访友等文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意趣,远离人间烟火与疾苦,表现出文人心中的理想之态。这从沈周、文徵明、陆治、唐寅画作的主题中都可以看到。明周臣夏畦时泽图31.3cm26.4cm故宫博物院藏可以说文人绘画从选材到艺术构思再到笔墨运用皆透着雅逸之致的格调,在传统绘画风格里它特有的雅与院体画风截然不同,可谓是匠心独妙,发展到明中叶后,深受主流大众的追捧。周臣领悟到了文人绘画的这份“雅,进而激发了他创作的一类作品都与“文人有着密切关系。如他会在题材上择取文人山居闲适的生活场景,格调上选用高雅的清丽风格,甚至精神传达上也能与文人画一致。春泉小隐图松窗对弈图松岩飞瀑图观瀑图山斋客至图雪村访友图都属于
18、这类作品。其中,周臣的春泉小隐图画风雅润,文人气味甚显。春泉”是周臣裴姓文人朋友的名号。在早期吴门画家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以别号为画名的创作,这是他们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唐寅的事茗图也是表现这类题材的画作,较之周臣的春泉小隐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周臣春泉小隐图描绘了裴春泉隐居生活中恬静时光的片段。庭院内,以苍松掩映下的草堂为中心展开,春泉睡眼惺怯复又伏案入寐,童子谨慎清扫又不时朝堂内张望,似生怕惊扰了主人的清梦,意是逗趣。庭院外,板桥横跨流水潺潺,山石依岸圆润错落,远处青山连绵高低重迭,湖面静谧水波不兴,一派令人心驰神往之所!技法上此图周臣遵循了五代荆浩所倡导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
19、质(15)的理论,峰峦用淡墨轻扫略加勾点,大片湖水不着一笔,山石则多为浓墨渲染兼斧劈皴。画面布局也是疏密得当,稳重中透着疏朗,为南宋院体风貌,不过用笔方面周臣还是有意识的减弱了院体的苍劲笔触,而多为和缓轻松的线条。细细体味,我们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春泉小隐图中人物情境构设有深意。在宋代,文人视睡隐为一种文化风尚,他们喜欢睡眠带来的游离现实放飞心灵的自由之感。到了明代,这种时尚得到了延续。周臣笔下春泉昼眠暗示了文人不理凡尘事,追求隐逸生活的惬意状态。此图近文人之性质,含文人之趣味。周臣的另一幅画作山斋客至图也是初具文人画风。山斋客至图描绘的是远处崇峰复嶂山泉倾泻,密林成屏烟霏渺渺。近处在巨岩、古松
20、的掩映下,一位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着袍服的儒士端坐于厅堂,手持书卷怡然静读等待客人,书童身侧侍奉,家仆于岩下似匆忙取物归来。此时,堂夕陵客手持木杖已至山门口,而远处板桥上另T立赴约友人正负手前行,其童子携琴紧随。古琴为文人雅士的标配,携琴赴约进一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16)。全图构思别致,由近及远中营造出了视觉上的深度空间,蕴有幽邃清旷之感。北宋郭熙曾提出山水画的“三远理论,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17)。此处推测周臣接受了郭熙的“三远理论。笔墨取法南宋院体之风,山石主要运用李唐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勾斫,树木的处理又似马远,根枝繁茂,曲折多。整体来
21、看,此图周臣完全没有拘泥于院体,而是选择将文人画的雅融入绘画创作。用笔清劲,情节塑造生动,画面在严整工细间充盈着气韵的流动感,尽显文人画的风雅。周臣所呈现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融合之作,得到了文人的推崇,他的弟子唐寅绘制的草堂话旧图和山水图明显脱胎于周臣的山离客至图。(二)风俗画倾向的艺术创作风俗画一般指以社会生活习俗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多采用写实手法,排除想象和理想化的因素,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直观的史料价值。宋、元时期风俗画持续发展,到了明代,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快速壮大,随之他们表现出了对艺术文化的强烈需求,尤其对接地气的风俗画颇为欣赏。明中期后,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明风俗画
22、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民间的职业画家,而周臣正是明代与戴进并驱的职些画家,他顺理成章地进入风俗画的创作。再者,周臣为学刘松年、李唐之高手。刘、李在风俗画上皆取得较高成就。刘松年的耕织图宫蚕图秋林纵牧图,李唐的村医图春牧图南亩耕图都是将百姓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描绘,人物场景刻画极为生动。周臣学其法并延续丰富了这类主题的绘画,描绘的现实生活传神、写真又富有创新。其中斗鸡、捕鱼、农耕、辟r放牧、行旅等人们最熟知的日常活动都成为周臣笔下描绘的对象。周臣又是来自民间的绘画高手,他对百姓生活有真切体悟并富有深挚情感。他艺术敏感性强,在泛泛琐碎的生活中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寻常百姓平淡生活的喜乐与挣扎。周臣创作的毛诗
23、图夏畦时泽图风雨归舟图村社图渔乐图闲看儿童捉柳花”诗意图描绘的皆是寻常百姓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具有风俗画的特点。明周臣水村渔乐图卷之一、二669CmX31.8Cm荣宝斋藏周臣的毛诗图也称豳风图,为取材于诗经的诗意图,描绘了明代江苏地域村民围观斗鸡的场景。但此场景在诗经中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诗篇,推想为借题发挥之作。实际上,文徵明、谢时臣、丁云鹏都如周臣一样,绘制过豳风图。他们所绘制的豳风图皆摆脱了宋、元时期浓厚的政教色彩,迎合了当下民众的审美趣味,抒发了个人心中的图景。可以说,豳风图虽借诗经意,却是旨在表现乡村生活的风俗画。毛诗图构图平远严谨,在依山傍水之间茅舍比邻坐落,近前的这几株高树枝梢蓬勃
24、向上伸展,采用的是鹿角枝的画法,穿插有致繁而不乱,似有王维长江积雪图中枯树的笔意。旁侧湖光激涌,鹅浮水面。村口空地上,淳朴的村垦三两两地赶来围观斗鸡,只见斗鸡引颈收翅,怒目相视,曲足抬尾,有剑拔弩张之势。生活中,斗鸡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民俗游戏,明代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斗鸡社。周臣将斗鸡的场景融入到绘画创作,令整幅画充满了一种农闲时节乡村生活安适悠闲且自在多彩的气息。雍正十一年(一七七三)季秋下滑乾隆皇帝在毛诗图上挥毫题诗:东郭接西邻,姓惟朱与陈。相逢皆至戚,不拟唤嘉宾。谷贱难犹喜,糯收酒亦醇。每图优雅意,真弗愧周臣。(18)表达出一位帝王希望百姓安居乐业的宏愿和对周臣画作的肯定。同题材的村社图也是
25、类似情景,但取景广,村庄后的背景更丰富深远。钱毅、俞允文在村社图上所题诗句也极为应景,齐俗从来好斗鸡,紫门相望在溪西抱鸡邻老来相约,引得儿童拍手呼。为其增色不少。周臣同一题材绘制了两幅作品,从侧面反映出贴近生活题材的风俗画是深受当时大众喜爱的。再看周臣的风雨归舟图,画面简练,取材民间。中国画史上“风雨归舟这个民间生活画题得到不少画家的偏爱,如戴进、汪肇、蓝瑛、张宏、谢彬、黄慎、金农、吴昌硕、傅抱石皆绘制过风雨归舟图,周臣也是如此。周臣的风雨归舟图为纸本水墨山水扇面画,现藏于四川博物院。此图兼工带写笔意洒脱,描绘了风雨交加之时,T立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Q9)的山村老翁手持撑杆,逆流行舟
26、的情景。行舟的老翁为画面的焦点,人物细节刻画到位,透过执用顷斜的身体动势和被狂风吹起的蓑衣表明老翁为逆风冒雨而行,这与河岸大树枝动叶晃,河中水草随风飘摇的顺势姿态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明周臣水村渔乐图卷之三、四而周臣的夏畦时泽图也是与山村风雨之时的场景有关。描绘了夏日时节,风雨急速而至,浇得田间劳作的农民措手不及,慌忙顶风冒雨向家急行避雨。另两位农户则是登高上屋,拿重物盖压茅屋上被狂风掀起的稻草,二人一递一接,动作配合默契,极具生活化。此图和他的风雨归舟图一样,近景树木倾斜入画,借枝叶方向表现风势。在对雨势的处理手法上又与戴进的风雨归舟图如出一辙,画面右上部分用淡墨快速倾斜扫过
27、来表现大雨如注,而远处的水车、稻苗又与雨水若隐若现间连成迷蒙蒙一片。周臣是明代风俗画的开启者,同时也是风俗画有力的传播者。他的弟子仇英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描绘明代繁华的苏州城内百姓生活的风俗画卷,被称为风俗画中的上品。正如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所言:其擅长史实风俗画之巨擘,实惟周臣之高足仇英也。(20)明代绘画派别明晰,周臣却游离于画派之外。他对山水艺术的有限创新尝试虽没有形成流派,但却在兼容“浙派与吴派,院体画与文人画上面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唐寅、仇英又将这种探索风格打造得趋向成熟,一定程度上,这个三人小组激活并恢复了苏州地域职业绘画自宋以来所欠缺的品质,促成了职业车与文人画和谐共存的局面。周臣
28、一生勤勉,笔耕不辍。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已是耄耋之年的周臣绘二十余米的山水长卷长江万里图,是年,周臣卒。四百余年时光荏苒,周臣的长江万里图于二。一三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在香港佳士得古代书画专场拍出五千一百三十九万港元,成为此次专场拍卖会上的最高价,同时也刷新了周臣个人的拍卖纪录。周臣山水画时至今日仍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恰似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周臣山水画在百年市场浪潮的冲刷下得以保留,并跨越时空的束缚焕发出耀眼的艺术之光。明周臣观瀑图85cmX165cm山东省博物馆藏注释: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清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B月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七,中华书局,一九九七年版,第二
29、八一页。清徐沁明画录卷二,清嘉庆读画斋丛书本,华东师大图书馆藏。B月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明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原文是徐悲鸿在自藏清代金农风雨归舟图中的题跋:此乃中国古画中奇迹之一,平生所见若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宋人雪景、周东邨北溟图,与此幅可谓世界所藏中国山水画中四支柱。B月汪蛆玉珊瑚网卷三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美高居翰江岸送别,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一八年版,第一八。页。明朱得之庄子通义卷一内篇,明嘉靖四十四年浩然斋刻三子通义本,上海图书馆藏。(11)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二。七年版,第二六八页。Q2)B月何乔远名山藏卷一百艺妙记,明崇祯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
30、藏。Q3)明李开先中麓画品,明抄本,上海图书馆藏。(14)杨振国勘卜藏中国历代名画卷五,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第四三页。戴进此画名称不一,还有称其风雪归家图雪寒归家图涉水返家图,作者以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为准,称其雪归图,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Q5)(17)清秦祖永画学心印卷一,清光绪朱墨套印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6)文人携琴源于五代荆浩的松壑会琴图。(18)单国霖历代山水画名家画选周臣,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二。一年版,第五A页。(19)宋王十朋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金刻本,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20)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民国学术经典中国史系列),北京:东方出版社,二。八年版,第二五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