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3594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实用文体阅读1之分析题分析及真题回顾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分析题知诙图谱一、要点梳理考试大纲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第一个层级是“分析综合”三点要求分别是: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一)直接提取关键组合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的类型有:筛选整件事的场景;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不少考生认为选考题的信息筛选题其实就是送分题,因为这道题通常考的都是信息筛选直

2、接从文中提取就可以了。这话不完全假,确实不少信息筛选题答案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例如高考广东卷第19题只要抓住了关键句一一第段段首“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和第段段首“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诚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这两个过渡句就可得知,文章一共叙写了黄侃的几个方面的事,这题的答案完全可以从文章直接提取:革命之壮行;名士之趣行;治学谨严。但后面“请各举一例”这问题的答案就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提取,因为一个例子总不能把一整段搬到答卷上,这就需要关键组合,用一句概括的话将这件事表达出来。如这样表述:革命之壮行:怒砸虎头牌(撰写革命檄文);名士之趣行:调侃胡适讽

3、刺白话文(拒佩校徽穿着怪异耍大牌脾气);治学谨严:不轻易为文。再如广东卷的第20题问“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访谈里一共提了七个问题。而这七个问题可以组合为三大方面:一是问被采访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问傅聪对音乐价值和境界的认识和追求;三是请傅聪谈艺术家的素质。只要你懂得组合文章信息答案呼之欲出。(二)化事为理通晓概括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请看下面的例子: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

4、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5、。题目: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通过审题可将题目转化为“叶圣陶是怎样指导儿女们写作的”再根据题目指向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信息,但不能将找出的信息直接用于答案,应该化事为理且做到言简意赅。1.“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J(可以概括为:“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指导2. “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J(可以概括为:“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J)3. “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可以概括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J)4. “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可以概括

6、为:“善于启发”和“诱导深入思考”)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们要概括就要归纳、替换把记叙性的语言换为评价性的语言这样的概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括没有归纳的概括那叫摘抄。(三)紧扣文体找准方向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于实用类文木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色。例如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特色,接近记叙文。通讯无论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一般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语言特色可以参照记叙文特点进行分析。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

7、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是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有先提观点然后用材料加以说明的;语言特色是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科普文是一种用文学笔法写成的寓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其语言特色除了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的特点。例如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绝妙的错误中第20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

8、些不同的语言特色。”如果我们懂得了科普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话参考答案划线部分就可以抓到:“惨淡经营”是移用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用到细胞的演变上生动形象让进”一词把分子演进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出来形象生动。“白搭”是口语化的语言明白自然地把某些科学家的不出错误的研究加以讽刺。“玩意儿”也是口语化的语言同样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的分子。语言趣味、形象、通俗易懂。(四)按分踩点分条陈述根据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

9、呢?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请看:(1)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梦碎雅典“分析综合”题:【问题】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答案】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的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分析其作用时如果只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点的话即使你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字字相同也只能给1分因为新闻的导语不止一个作用。(2)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晚清学人杨守敬“分析综合”题:【问题】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赴京参加

10、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这道题目赋分5分要记住5分的题目答点一般在4点的答案(答对4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只要你分析概括少了1点的话分数就会丢失1分以上。因此我们在做实用类阅读“分析综合”题目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赋分与答点的比例。(3)江苏高考卷实用类阅读画家黄永厚“分析综合”题:【问题】从全文看黄永厚的“冰炭同炉”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答案】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这题的赋分为6分看到这赋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个

11、数这道题我们要概括出3-6点的答案。因为6分的题目一般是答对3点每点2分;答对5点第1点给2分第2点以上累加1分;答对6点每点1分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答题千万不要少答或漏答。实例证明自有实用类文本阅读以来每年的“分析综合”题都是按分踩点的都是分条陈述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到“取巧”但不“投机”。综上所述实用类“分析综合”考点这题说难不算难但绝对不能轻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J在这类题的答题问题前我们要明确的答题总策略是:“掌握细则颗粒归仓!”二、方法点拨(一)设问方式1 .主要的功绩、观点、特点是什么?2 .从哪几个方面、哪几个角度来阐述的?(二)规范思路1 .直接提取,关键组合。信息筛选题主要考查

12、的类型有:(1)筛选整件事的场景;(2)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3)筛选整合作者的观点态度。2 .化事为理,通晓概括。概括就是归纳,即将具体、零散的东西,归并梳理成简明扼要或抽抽象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如果不止一点,往往要分点列举。文章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我们要概括就要归纳、替换,把记叙性的语言换为评价性的语言,这样的概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括,没有归纳的概括那叫摘抄。3 .紧扣文体,找准方向。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要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来说,把握其文体特征相当重要,因为实用类文本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文章结

13、构和语言特色。例如:(1)消息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个“倒金字塔”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语等几部分,总体呈现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语言特色接近记叙文。(2)通讯通讯,无论是事件通讯还是人物通讯,一般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语言特色可以参照记叙文特点进行分析。(3)访谈访谈的结构几乎都是一问一答直接连环,语言特色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回答的艺术。(4)传记传记主要是通过呈现传主的典型生活事件进行的,其语言特色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表现手法习惯引用传主的书信、日记中的自白、他人的评价等手法。(5)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是先摆

14、材料后提观点,也有先提观点然后用材料加以说明的;语言特色是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增强说服力。(6)科普文科普文是一种用文学笔法写成的寓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自然科学类文章,其语言特色除了准确严谨以外,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和深入浅出的特点。4 .按分踩点,分条陈述。高考语文大多以主观题出现,因此,命题者在命题的过程中不会不考虑改卷过程中的公平,不会不考虑赋分与要点之间的关系和阅卷者的评分办法,因此,“踩点给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踩中了要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根据多年的观察,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考点按点给分的现象非常明显。不少考生也在这问题上丢失不少分数,一些考

15、生文本读懂了,问题的指向性也弄清了,所答出来的答案也非常正确,但就是只得一两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按分踩点,46分的题目怎么可能只有一个方面的答案呢?三点剖折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重难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易错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准确,分析不全面等。缔选整合信息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蹒。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

16、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过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

17、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原卷如此。应为“1941年”。编者注)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

18、,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

19、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

20、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21、”(百度百科)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1)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随练随练1、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考据、批评与砍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

22、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贯。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

23、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砍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PF制作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蛾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二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

24、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砍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赞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

25、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餐者”:只贪美味,爱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砍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26、。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砍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脸。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

27、觉得好的道理。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砍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注花月痕:清代长探小说,情调缠绵哀怨。(1)第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2分)(2)第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B.证明考据学者只做这种无意义的功夫。C.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D.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3)概括“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特点。(3分)(4)以下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o(2分)A

28、.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段着重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C.第段分别对第段进行了深入分析。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5)下列推断与文意一致的一项是()。(3分)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克白是一部悲剧。(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5分)分析文本基本特征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

29、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

30、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

31、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

32、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

33、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即I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日传,自叙日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

34、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随练拓展拓展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

35、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入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

36、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现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

37、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些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面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数学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

38、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

39、,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工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办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试想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

40、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个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

41、,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任何与评价。(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8分)拓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汤

42、道耕(艾芜)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汤道耕的祖上来自湖北,迁徙的路艰辛而漫长,凭的是“人生贵自强,自强则白手可成家,他乡可发迹。勿畏难而诿命,何患事不成耶”的豪气,积得一份家业,这种人生贵自强,白手成家的豪气在后辈的血液中暗暗传承,直到汤道耕这里,光着脚,墨水瓶挂在颈子上,再次印证了祖先独自闯荡天下的勇气和韧劲。1925年的暑期,汤道耕从四川省师范学校肆业。他踏上成都望江楼下有些摇晃的木船,沿着府南河顺水而下,悄悄走出了亲人们的视线,开始了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在路上,群山的优美与静寂,山民的淳朴与穷困,盗马贼的凶悍和灵巧,边地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

43、,缅甸的异域情调他来到,看见和说出。从四川到云南,道耕看到太多兵匪造成的祸乱对穷苦人家正常生活的骚乱。道耕为了安全夹杂在商队中,像那个时代和那个土地上的一只眼睛,来到,看到,并注定了后来用自己的笔说出那些无人知晓的山里人家的苦难与悲怆。赤脚流浪,墨水瓶挂在脖子上,一步一步,汤道耕走成了著名作家艾芜。艾芜在丁玲的介绍下加入了左联。在“左翼作家联盟”这个词组中,别人看中的是“左翼”,而更能吸引道耕的却是“作家”,他希望从这个组织里的作家那里能够学习到文艺写作知识,也结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真正有时间在上海的亭子间坐下来以后,艾芜开始用笔温习自己当年的漂泊史,这使他在这个喧嚣嘈杂的大都市中找到难得的宁

44、静。1933年冬,他完成了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其中三峡中讲述的是一些典型的社会底层游民的生活,故事中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江湖读书流浪人的艾芜,加上小时候熟悉的读物,包括他的笔名,父亲所入的游民组织哥老会都对他产生潜在影响。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作者对游民生活不由自主地有着一种同情。他的叙述已经带有真实和幻想相混合的色彩,同时这种想象还受到左翼革命思想的制约。艾芜的中篇小说春天得到茅盾等人的好评,这篇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饱含着艾芜对家人、故乡的深情。这种流行于左翼文坛的文学范式后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影响深远。1961年,艾芜被安排到云南去体验生活。一路的参观给

45、艾芜带来写作的激情,他似乎再次找到了原来创作南行记的感觉,迫不及待的写作“南行记续篇”。这无疑满足了南行记读者对“续”的好奇,也再次给艾芜带来荣誉。1981年2月,艾芜受邀进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南行。云南的一路上,回忆着自己的经历,倾听着别人的遭遇,震憾于死亡一样的沉默,血的控诉,更加让艾芜感到人世之沧桑凄凉。9月起第三次南行的写作陆续发表,合集叫南行记新篇。(选自王毅艾芜传,有删改)【相关链接】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艾芜是笔名,他开始写作时,因受胡适“人要爱大我(社会)也要爱小我(自己)”的主张的影响,取名“爱吾”,后慢慢衍变为“艾芜(选自“百度百科”)艾芜的文章想象大胆,

46、情调浪漫的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艾芜的性格却是认真刻苦、一丝不苟,他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选自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艾芜和沙汀的友谊,有删改)三次南行,对于艾芜的写作乃于他的一生都意义重大。南行,似乎成了艾芜一生的一条主要线索,成了艾芜写作的一个原点,他一次次地回到这里。(选自黄岳年南行百年说艾芜,有删改)(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OA.三十年背井离乡的生活让艾芜看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穷困,领略到了边地的独特风情以及异域情调,为他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艾芜的祖父给他取名叫做“道耕”,是希望他能够“耕读传家”,虽然艾芜没能“耕

47、读”,但他一生笔耕不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C.艾芜被称为“墨水瓶挂在脖子上写作的作家”,是因为他虽然赤脚流浪,生活艰难贫困,但始终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D.艾芜加入“左联”看中的是“作家”这个因素,此后,他创作的三峡中春天等作品,体现了左翼革命思想对他的影响。(2) 5.艾芜的小说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6.艾芜的创作以“社会剖析小说”为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艾芜能够创作出“社会剖析小说的原因。拓展3、阅读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回答问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

48、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浦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