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54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落实制造强省建设部署要求,聚焦自主创新、融合赋能、绿色集约、提质增效,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推进七项任务,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践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提供坚实保障。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原则(一)自主创新,开放合

2、作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以创新引导需求、驱动转型、优化供给、保障安全,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形成制造业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二)质效优先,生态友好坚持质效优先、绿色发展,着力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优质消费品和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升级,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三)系统推进,彰显特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省制造业发展,加强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促进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协同,支持和引导各地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各地特色彰显、产

3、业生态完善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一)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行动,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我省营商环境升级版。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建立健全覆盖企业注册、业务开展、资本运作、清算注销全生命周期的便利化服务制度。推进环保、应急、质检等监管能力现代化,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各地打造企业服务一站式线上平台,提升涉企服务效能。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破除招投标等领域各种壁垒,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

4、效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政企沟通渠道。(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空间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对接,引导各地开展工业用地区域和红线划定,加强工业用地用途管制,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实行产业用地准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存量用地盘活,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支持各地出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差别化政策措施。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探索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推动不同产业类型依法合理转换。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制造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在5年内实行继续按土地原用途和权利类型适用过渡期政策。(三)壮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围绕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5、和重点产业链,编制人才图谱和需求目录,在海外人才引进、双创计划、333工程中提高制造企业人才比重,探索设立制造业人才发展基金,制定实施产才融合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壮大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工程师人才队伍,更加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企业家,建设张骞企业家学院,设立江苏企业家日,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促进计划。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精准对接,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四)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支持推动产业政策从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支持各地探索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

6、提高政策获得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扩大财政风险补偿基金规模,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制造企业融资成本,保持制造业贷款比重基本稳定。支持国家产业基金子基金在我省落地,加大投资基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设立重点产业链专项基金,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五)弘扬制造文化挖掘制造文化内涵,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诚信精神,依托本地区工业遗产、老旧厂房、工业博物馆、现代工厂等制造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沉浸式制造文化体验产品和项目。推进制造文化进校园,鼓励大国工匠、工程师、企业家进课堂。鼓励创作制造题材的文化影视作品,通过多种形式讲好江苏制造故事,宣

7、传制造典型人物,推动江苏制造文化传承传播,提升江苏制造文化软实力。定期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四、形成特色彰显融合协调的区域产业新格局强化全省制造业发展一盘棋,因地制宜发挥基础优势,彰显产业特色,深度协同共建集群和产业链,支持沿江、沿海和苏北三大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增强全省产业体系整体竞争力,为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贡献江苏方案。(一)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沿江产业带完善新兴产业生态,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产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支持苏锡常、宁镇扬等地区加强创新资源、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协同培育物联

8、网、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信息通信与显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软件、新兴数字产业、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节能环保等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支持跨江融合产业园区共建,聚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产业创新引领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扬子江先进制造产业带。(二)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沿海增长极制定实施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城市要素资源吸纳能力,提升建设通州湾、徐珏、滨海港等一批产业载体,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新材料、高端纺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

9、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承接沿江地区重化工产业转移,推动化工、钢铁等临港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型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加强与上海港口资源联动,壮大现代航运、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最具活力的先进制造新增长极。(三)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苏北产业崛起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激发苏北地区产业基础和活力,支持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本地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培育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装备、高端纺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石化、轻工、建材等重点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苏北

10、地区产业振兴。完善南北合作共建机制,搭建南北共建产业合作对接平台,定期举办全省产业转移对接大会,支持苏北地区提升承接能力,依托苏宿工业园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等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新路径。(四)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载体能级把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作为培育集群和产业链的核心载体,引导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目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建设智能制造广泛推行的智慧园区,探索区区合作、品牌联动、园区联盟等模式,带动本地区或跨区域低效园区提升发展。支持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支持和引导各地区加快推进县级以下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通过高标准的规划建

11、设、高效率的空间利用,高质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五)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持续推进制造业全方位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新空间,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六)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内开放主动对接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制定长三角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致行动计划,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领域联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布局,协同推进沪宁合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智能

12、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成立长三角产业链发展联盟,共建一批跨省市产业合作园区,完善产业承接转移协调机制,提升产业链区域协作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合作对接,引导产业链部分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建设一批产业转移基地。(七)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际产业合作围绕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省市联动引导外资企业主动融入和参与重点产业链建设,促进内外资共享制造知识和文化溢出。支持省内企业巩固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份额,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市场,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制造企业输出优势产能、资本品牌、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指导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组建产业

13、联盟,打造全程相伴江苏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A)做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平台放大自贸试验区政策集成和开放优势,提升产业全球协同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在投资贸易、产业合作、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先行先试,引领和带动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中韩、中德、中以、中日等合作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协作,培育国际特色产业合作园区,举办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深入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建设。五、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升级工程,制定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方案,全力

14、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提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境外研发基地,建立全球性研发网络。通过提升完善标准、质量等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对基础研究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按增长额度给予财政资金后补助支持,在龙头制造企业设立独立核算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到2025年,每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500家。(二)加快突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国家

15、有需求、江苏有基础的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揭榜挂帅支持机制,分领域组织高端装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数字技术融合等领域攻关计划,力争在若干领域取得突破、补齐一批技术短板。运用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应用和服务升级,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材料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到2025年,每年组织实施重大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0项左右。(三)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在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共性技术突破中的引领作用,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

16、服务区域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围绕省重点集群建设区域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市场导向、主体多元、机制灵活的高水平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转制科研院所组建行业基础研究院,提供公益性共性技术服务。到2025年,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0家以上。(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我省科教资源创新活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对接地区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建设一批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国家科研平台、科技报告、科研数据进一步向企业开放。加快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到2025年,建设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六、信息感知高质量发展以高性能、国产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压力、流量、气体、生物、加速度等先进智能传感器,突破智能传感器模拟仿真、信号处理、软件算法等关键技术,支持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深度结合,支持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国产化代工平台、传感器集成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建设和MEMS工艺仿真、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等专用软件工具开发,提升中高端智能传感器产品供给能力。参考资料: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