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32092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_3.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作手法。教材分析1、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而且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有“阅读浅易

2、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

3、解疑方式展开。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教学准备1、王羲之书法字帖。2、预习作业了解作者、作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座的各位同学有谁喜欢毛笔书法?书法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先请同学们看一本字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通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古雅与优美。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在唐代的时候,兰亭集序的原稿被唐太宗收藏,唐太宗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二唐太宗死后将兰亭集序作为殉葬品随葬,今天我

4、们所能看到的已经不是原稿了。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还是一篇文中极品,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一同走进王羲之诗意的境界。二、常识简介:作者、文体1、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作者王羲之。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2、“序”是一种文体,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三、明确学习目标。1、理解字、词、句。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四、要求学生标出生字的读音。癸(gui)丑修禊(Xi

5、)事清流激湍(tun)流觞(Shdng)曲水形骸(hi)游目骋(Ch4ng)怀趣(q)舍万殊若合一契(qi)齐彭拔(shang)五、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六、以讨论的方式理解第一、二两段字、词、句。1、词类活用形容词做名词:群贤毕至(贤德的人)少长咸集(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围绕)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敞开)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2、古今异义词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今义:次第较后)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所以游目骋怀(古义:表凭借,用来;的原因;这里是第一个意思。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特殊句式状语后

6、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4、其他难懂的字、词、句采用学生质疑,老师解疑的方式学习。七、齐读第一、二两段,试归纳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的大意。1、请一位同学试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要点。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2、讨论:这两段共有六句话,作者分别记叙了兰亭聚会的哪些方面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一一良辰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一一地利目的(缘由):修禊事也一一乐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一人和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一美景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畅叙幽情乐事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一天时3、本部分作者想突出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请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乐:为什么是乐?

7、根据板书内容推出。八、请学生看着板书试背诵第一、二两自然段。九、课堂小结1、同学们知道了本文写作的由来和王羲之的生平概况。2、我们讨论了第一、二自然段字、词、句,读懂了这两个语段的内容。3、同学们初步领会了作者集会之“乐二八、布置作业1、背诵文章第一、二两段。2、借助课下注释,读懂文章3、4段内容。3、试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人生哲思。附1、板书设计作者:书圣,“王右军”序,文体,说明性文字。学习目标:1、理解字、词、句。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第一、二两段一、字、词、句的理解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二、归纳主要内容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一一良辰地点:会稽山阴之

8、兰亭一一地利目的(缘由):修禊事也一一乐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一人和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一一美景活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畅叙幽情乐事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一天时第二课时一、检查第一、二两段的背诵,朗读课文。二、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内容。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讨论第一、二段的内容,了解了兰亭盛会的概况,体会了作者参加集会时快乐的心情。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跟生与死有关。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国文学和哲学关注的重要话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心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思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的心志。一代

9、书圣王羲之也为我们留下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兰亭集序第三、四两段内容。三、朗读第三、四两段,讨论第三、四自然段的字、词、句,读懂语段内容。1、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取二取向。)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形容词做名词: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数词做动词:故一生死为虚诞(等同,把看做一样)形容词做动词:齐彭扬为妄作(把同样看待)3、古今异义词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聚会的诗文。今义:文雅。)4、其他难懂的字、词、句采用学生质疑,老师解疑的方式学习。四、齐读第三段,归纳第

10、三段主要内容。1、请一位同学试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抒发人生感慨2、提问:大家思考作者的有什么样的感慨,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痛。3、是什么引发了作者的痛呢?带着问题一起探讨第三段内容。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面对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找同学回答一下是哪两种?(找到原文并翻译)或晤言一室之内(静)或放浪形骸之外(躁)这两种人生态度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向之

11、所欣(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时间快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所以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五、齐读第四段,讨论第四段内容。1、请同学试归纳第四段的主要内容。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2、难点讨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扬为妄作。”东晋时代崇尚老庄的玄理思想,认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人无所谓生死,所谓“一死生”“齐彭前二对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评。我们大家也想一下,生和死是一回事吗,能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

12、,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J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J毛泽东评价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J生与死怎么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说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菊为妄作。”作者这样写,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Q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3、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悲。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4、讨论:作者

13、写作本文的原因、目的是什么?作者读古人文章时“临文嗟悼”,希望后世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时,也有感于生死这件事。后人应明白“死生亦大矣”,不要崇尚虚无空谈的“一死生”、“齐彭病”,而要珍惜生命,有所作为。六、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1、表现手法。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描写是议论的基础,为议论提供依据,议论是描写(写景)的必然发展和深化。而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兼用了抒情笔调。2、线索安排。本文依次抒发作者“乐”、“痛”、“悲”的浓烈感情,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这就是本文的线索。这条感情主线非常醒目,它不仅使文章脉络分明,中心突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诗的韵味。这是

14、作者谋篇布局、线索安排的匠心所在。3、语言表达。句式骈散结合,读来音韵铿锵而又不觉得刻板一块;用语朴实清新,一扫当时雕辞琢句的浮艳文风。由于上述艺术技巧的运用,本文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与他的书法作品相得益彰,辉耀古代文坛。七、归纳总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了作者感情思想的变化以及他的人生哲思,并且学习了文章写景抒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还学习了文章骈散结合、清新朴实的语言特点。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附1、板书设计一、字、词、句的理解。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二、归纳第三自然段内容三、归纳第四自然段1、交代作序的目的,引起后人感怀。临文嗟悼,一生死为虚诞,齐彭病为妄作。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悲一一亘古不变的规律四、文章写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