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共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我深感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现结合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具体措施汇报如下:一、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
2、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党的领导决定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也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的坚强保障。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三期叠加”的改革发展压力,我们只有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确保改革发展方向正确,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二、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服务实体经济既是金融工作的责任使命,也是优化金融业务结构,防止金融“脱
3、实向虚”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三、要切实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便利化政策优势,重点在对外承包工程、贸易新业态等领域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行海内外一体化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海外代付、出口海外融资、协议付款、协议融资、内保外贷、海外直贷、联动对证通等金融服务产品,加强产品组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四、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
4、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要着力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本。五、要切实防控金融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六、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要加
5、强对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为业务发展打造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学习2024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6、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责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
7、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
8、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奥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
9、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
10、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11、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
13、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
14、,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15、,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学习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研讨发言材料“新的保鲜膜生产线开起来了!”实现了扩产计划,湖北一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颇为感慨。企业去年曾因融资难打起了“退堂鼓”,关键时刻,湖北银行及时送上“订单贷”服务,破解了企业“拿不出抵押物”的困境。企业凭出货单获得授信、扩大产能,经营加快回暖,银行也收获了优质客户。一贷一还,生动诠释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关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今年1月至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比去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
16、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截至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6.8%.38.2%,18.6%,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总量上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不断降低,结构上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倾斜,这充分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金融服务能力日益提高。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高度概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二这为进一步明确金融功能定位、推动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弓I。坚持和落实这一根本宗旨,金融业
17、必须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培育新动能,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增长营造更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持续改善金融服务,化解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痛点、难点、堵点,才能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更好地促进金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服务好实体经济,也是金融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不断畅通直接融资渠道,到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从完善金融支持创
18、新体系,到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金融系统深化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锚定实体经济、紧扣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金融服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责献了有力之举、有效之策。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要清醒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针对资金空转、套利等开展了市场乱象专项治理,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坚决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等活动,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互联网金融转入常态化监管,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30万亿元。针对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
19、济的质效不高”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的能效,更好支持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重点再聚焦,政策再加力,就能使金融血脉更畅通、实体经济筋骨更强健,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畅通,实体经济才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必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更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精神心得体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科
20、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指出,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随着我国科技金融近年来快速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正在形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连续3年超30%;科技型中小企业货款余额连续3年增速超25%;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科技研发愈发复杂、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的今天,科技金融如何更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亟待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科创企业失败率较高;科
21、技创新周期长,融资周期也长;科创企业需要规模相对较小,但风险偏好更高的资金支持;创业早期往往是“轻资产”,缺乏抵押条件这些特点,都增加了科技初创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的难度,也是亟须研究和发力的领域。如何引导更多金融市场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让资源流向“国之大者”?一方面,要让融资者看明白科创企业的价值与潜力,就霎进一步打破行业信息壁垒,比如建设科技型企业信息库,为科创企业“打分”“画像”,提供融资依据;同时,金融机构也需加强自身研究和投资能力,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大
22、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科创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此次四部门科技金融工作会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股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完善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瞄准科技金融亟须发力的方向奠定了工作基础。在加快实现商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科技金融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
23、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责献。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和全球第二大保险、股票、债券市场,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大幅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
24、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构成一个罪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
25、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金融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
26、新局面。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学习2024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2024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27、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金融发展的重要论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刻阐释了新时代金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强烈的创新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新征程上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
28、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全面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发展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可以说,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要适应技术创新这一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的要求。既重视适合渐进技术改良的间接融资,又重视支持创
29、新的股权融资,基于资本市场探索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引导资金向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集聚,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根植于市场创新的融资方式,提高金融体系对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项目的筛选效率,提升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效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以技术升级为主要依托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适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我国金融发展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目标,瞄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协同推进经济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部署,形成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合力。三是要
30、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相关产品创新,建立统一的碳配额交易市场,吸引更多民营资本加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行列,通过市场化手段将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性内部化,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金融发展要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为此,我们要筑
31、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一定要心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要评估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承担能力,梳理排查每个风险点的成因、机理、传导渠道,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预警体系,有效降低应对金融动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努力做到防控金融风险全覆盖,并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基础上,建立触发机制,制定处置预案。二是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32、。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严厉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主要包括:突出功能监管,对功能相似的金融产品要按照统一规则进行监管;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标准规制,强化实质性和穿透式监管;全面实施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持牌经营,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规范产融结合,打击乱办金融和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统一监管框架,重点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管理中介与信用中介、投资范围与限制范围等领域强化监管,减少监管漏洞,填补监管空白。三是加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形成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要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控
33、并重、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相平衡,提高金融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响应速度。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有效防范风险为前提,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监管。要建立监管问责机制,解决金融领域特别是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四是加强对金融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和资产质量,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平衡好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五是做好重点领域高风险机构的“精准拆弹”工作,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关系,注意把握风险处置的力度和节奏,防范风险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扩散和传染。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性金融业务,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要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既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自身发展而侵蚀金融安全基础,又要防止过度追求金融安全而形成对金融发展的抑制,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