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党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和党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党组集中学习研讨发言和党课讲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组集中学习研讨:聚焦两会“民生清单”,用真抓实干兑现“幸福账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专题党课: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党组集中学习研讨:聚焦两会“民生清单”,用真抓实干兑现“幸福账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对今年具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回应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一份“民生清单”跃然眼前。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清单很细致,目标很清晰,把这些民生清单的目标落实到位、实现到位,重在实干、重在发展
2、。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一个民生数字,就是每一个庄重承诺,每一项民生工作,都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倒逼。大力发展经济,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把经济底盘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把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抓紧机遇,抓紧发展,切实把民生清单成为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责任清单、责任账单,这样的民生清单才能实现好、完成好。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一、聚焦民生热点,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保障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保障才能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
3、加Ll万亿元;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公共预算的再次增加,集约型政府建设的再次强调,将“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在承诺里、彰显在行动里、镌刻在成就里、描绘在蓝图里。一是强化促进青年就业。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稳就业政策在持续加力的基础上,增强了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针对性,系列部署精准发力促进劳动力供需匹配,更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报告提出,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实施高
4、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三是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保跨省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的难题,统筹疑难病、罕见病的医保报销政策;继续支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让群众看病、报销少跑腿。四是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有近3亿老年人,老年群体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孕育着银发经济发展新机遇。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应根据老龄群体的需求特征,重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金融、老年旅游等潜力产业。五是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5、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六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报告中的系列扩消费部署,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结构等多方面同向发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支撑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八是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推进产业、能源等绿色转型。九是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十是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报告中提出的房地产相关政策,既针对性解决刚性住房需求的痛点,也强调提升居住舒适度,有利于推动房地产
6、市场平稳运行、加快转型。二、站稳人民立场,切实将民生实事放在心上,推进民生清单不断照进现实答好民生答卷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些列举的民生清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这份民生清单,道出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拨动了老百姓的心弦。人民群众从民生清单中看到了生活的希冀,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看到了奋斗的底色,更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发展中的美好模样。“民生清单”,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厚望,体现了政府服务人民的重要工作导向。就业、消费、医疗、养老、生育等,报告对落实每一项民生内容都明确了具体任务,同时提出了推进的“进度条”,为各地推进落实民生实事明确了目标。实打实完成“民生清
7、单”要有紧迫感,要始终牢记于心、时刻抓在手上,特别要拿出“马上就办”的工作劲头,将锚定报告中的“民生清单”,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努力把民生“施工图”变成惠民“实景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我们要带着民生清单干好新一年、踏上新征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努力以民生小事汇聚发展大事、温暖实事,持续推进民生清单不断照进现实。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嘱,圆人民之所愿。着力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人民对美好
8、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实际,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旨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必须将其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滚动升级“微幸福”等民生工程,着眼实现更高水平“民生七有加大教育、医疗、出行、文化等方面供给
9、,用心用力呵护“一老一幼”,努力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出更多实招,在提高生活品质上出更多硬招,通过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工作,让更多的人近悦远来、会心一笑。三、力行真抓实干,真正把为民服务扛在肩上,促进民生保障水平获得新提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等一系列数字指标、一个个务实举措,这些数字很细微,举措很实在,接地气,冒热气,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是党和政府新一年送给人民群众的一份“大礼包”,透露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
10、、做好事的温暖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把这些目标措施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树牢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把为民服务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在新征程上书写为民服务新篇章。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改革的风险,各项任务繁重,克难攻坚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更要具有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畏惧,敢作为、善作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真正摸清民生实际情况,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把功夫下在推动工作上,把本领放在促进发展上,始终把自己练成“多面手”,保持“空杯”状态,吐故纳新,不仅做好
11、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更是要加强学习其他领域的业务知识,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将政策动能有效转化为民生福祉。要切实提升担当能力。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要敢于创新,用创新的理念谋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解难题;要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举措。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新标准,树立创新意识。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练,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营造担当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担当精神,要敢作敢为敢
12、担当,在党员队伍中起先锋带头作用;要切实宣传典型、塑造先进,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始终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到手上;要树立清风正气、强化宗旨观念,真正把敢于担当变为党员干部内向的责任和追求;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坚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上,用实际行动换来老百姓切切实实的信任、满意、幸福。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
13、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新的力量。专题党课: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跨过激流险滩,越过艰难险阻,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创造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关键在于党恪守人民立场,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14、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初心历久弥坚,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宗旨,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奋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西方现代化国家崇尚资本至上,非但未给民众带来普遍性的幸福,反而衍生出人的异化和社会的分裂。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
15、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既昭示着历史唯物主义追求人的解放与发展的价值旨趣,又表达了现代化进程中党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懈求索,更凸显出化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生动写照。坚持人民主体思想,是唯物史观战胜唯心史观的根本武器。马克思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揭示人的主体性的理想样态,指明“人”成为一切劳动创造成果的拥有者和享有者的前进方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贯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时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和社会生活的新样态,提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6、”的鲜活课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进人民真正占有发展的成果,成为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取得辉煌成就、跳出历史周期率和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密钥。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坚持“人民至上”深深镌刻在红色旗帜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宏阔历程中,我们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明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17、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更为突出的位置,必将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为政贵在行,民生重在实。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大积极回应人民呼唤,系统擘画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内蕴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推进合力构建“强起来”的高水平现代化,满足人民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愿望诉求和
18、利益需求,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第二,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底气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回答了人类历史的主体和动力问题,指明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逻辑起点,亿万群众是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要充分激发人民内生动力、凝聚人民精神动能、发挥人民实践力量,以磅礴的人民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人民的需求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作用。中国式现
19、代化摒弃西方现代化单一的经济动力论,坚持以内生动力为主的综合动力论,将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作为发展的主要标准。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实践切入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民从“旁观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变,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民的首创精神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
20、前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民营经济、实行基层自治制度等生动案例诠释着人民首创精神的强劲动力。新的赶考路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要坚持紧密联系群众,真正倾听民意、赢得民心,以深入调查研究的扎实作风,总结群众经验、汇聚群众智慧,构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美与创造之实,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绵延不绝的精神动力支持。人民的主体力量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力量。人的主体力量能否随着现代化实践要求动态提升,深刻影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紧紧把握“一切依靠人民”的制胜密码,凝聚着开拓和推进现代化之路的人民实践,才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新时代以来,
21、中国式现代化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励人民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现代化发展中权利主体、创造主体、价值主体和评判主体的作用,推动了人民生产生活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跃升,厚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力量。第三,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昭示着“造福人民”的价值导向,不懈推进全体共享、全面共享、全球机遇共享,为实现发展的公平
22、性与均衡性接续奋斗,让全体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全体共享。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本质要求,促进全体人民都能从现代化发展中受益。中国在现代化征程中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从温饱不足到解决温饱、实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由“贫穷”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吹响了冲锋号角,通过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通过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机制确保“蛋糕”切好分好,朝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稳步前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
23、进全面共享。人的个体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民共享必然是全方位多领域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二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的文明形态新格局顺应了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经济领域的共享为人民的个性和能力发展打牢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共享使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文化和生态领域的共享丰富着人民的精神世界,推进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进而合力推动人民群众全方位享有更公平的发展权益和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机遇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融入世界历史、践行大国使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
24、层次从单个人的生存发展提升至全人类的永续长存,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传统“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始终践履“强而不霸”的宣言,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自身的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与机遇,在加强交流合作、增强互利互信中携手共行天下大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等,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不竭动力,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行。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郑重交出一份让人民看得到、过得好、评价高的满意答卷。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