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及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可不知的十八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师及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可不知的十八个问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与家长沟通不可不知的十八个问题1、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22、家庭教育十大原则23、家庭教育的8大注意事项44、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65、几种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96、家庭教育的几种具体方法107、当问题出现时父母该怎么办138、学会调适,沟通无极限169、家长应科学对待孩子的学习分数2010、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2211、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8条策略2312、父母应给孩子的十大礼物2613、父母的16个“能“与“不能”2714、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2815、孩子一定要做的50件事是:2916、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3117、五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3218、怎样对待孩子早恋家庭教育341、家庭教育的
2、基本要求1 .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做到三心:爱心、耐心、交心。2 .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并进行引导教育。3 .多鼓励孩子“我能行”,要养成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习惯,沟通情感,互相理解。4 .不纵容孩子,要严格要求。在生活上,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学习上,要求孩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5 .不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在吃、穿、用方面要适量、适当。遵守中学生守则,不要在生活上搞特殊化;在学习、劳动、工作方面要能吃苦,经得起挫折。6 .家庭要和睦,父母教育意见要一致,要以身作则,做好
3、孩子的顾问与人生导师。7 .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主动与家长问候,接受父母的教育帮助,并做一定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劳。8 .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2、家庭教育十大原则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第一,平等原则。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促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第二,尊重原则。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
4、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第三,感情交流原则。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第四,自由原则。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五,统一原则。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
5、,结果就谁的都不听。第六,榜样原则。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第七,信任原则。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第八,宽容原则。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第九,鼓励原则。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第十,方法转变原则。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6、。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3、家庭教育的8大注意事项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1、你是孩子的“克隆”对象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这种影响尤为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的。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
7、、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当妈妈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忠诚、正直等良好品质时,孩子就建立了一套价值体系,这是他的无价之宝。其实,最好的道德标准是妈妈自己的行为。如果妈妈自己待人不真诚,无视别人的权利,爱记仇等,她的孩子也不会有良好表现妈妈应当为孩子做些什么全文阅读2、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
8、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
9、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全文阅读3、孩子一样有自尊心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自尊心受到损害的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尊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
10、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心罚”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全文阅读4、从小教起,从小改了0-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格最易取得成效。同样,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也最容易。但是,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难度就大得多。当前,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人的性格形成与教育、生活环境、家庭气氛和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孩子的性格在学龄前已初步形成,但不稳定,随着年龄增长而趋于成熟,并有很大“可塑”性
11、。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应该从小抓起孩子任性是家长之过全文阅读5、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往往是父母惯用负强化所致。有些人会认为没有比较就不会有进步,事
12、实上确有些极端的父母是蓄意把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以为可以激励孩子。其实这是错误的。无疑人生是有比较才有竞争,但若一个人的竞争对象是自己四周的人,在班级内要打败其它同学,在同事当中要踩低所有人,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会很痛苦,去到那儿都会是四面楚歌常把孩子和别人作比较的坏影响全文阅读6、决不为孩子护短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子,往往很不高兴。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孩子隐瞒。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辩解,甚至指责别人。其实,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法。一则由于父母护短,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不
13、利于父母全面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总会表现出来。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将来铸成大错,父母会悔之莫及。7、不用暴力“征服”孩子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其身心健康,并可造成两代人的感情隔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纳人。所以,父母采用高压手段来“征服“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
14、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惩罚孩子的七条原则全文阅读8、不把电视当成“保姆”现在,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为图省事,把电视当成孩子的全日制“保姆”,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则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直接妨碍亲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也不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二则成天让孩子看电视,势必减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对视力也有不良影响。三则看电视所需要的是被动注意力,若看得太多,不利于发展认真学习的主动注意力,以致学习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做事易于出现疲劳。因此,孩子看电视要有选择,时间不宜太长,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陪看”。4、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家庭教育问题
15、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1、互相抱怨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但是,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
16、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因此,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2、限制性信息太多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
17、子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我替孩子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因此,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
18、,也给孩子尝试成功的体验。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而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有的母亲,一件小事唠叨每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还有的母亲把以前的错误都翻腾出来,然后给孩子贴上负标签,你怎么那么笨?你这辈子算是没出息了这样做是在强化错误、强化负面信息。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你看人家
19、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再拿我与别人比,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的干涉、过分的严厉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郑板桥临死的时候,让儿子给他做馒头。并给儿子留下一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值得我们借鉴。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们是否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
20、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些话才使得徐力,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5、亲子关系错位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甚至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6、缺少童心孩子为什么不与你说心理话?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认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理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么做?当我给中学生讲完课,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反馈表上写到:“
21、屈老师,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们。“这样的话是不是该让我们大人反省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了?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家长的思维新区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孩子的心灵世界。7、只问分数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是打多少分,我能理解。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答案很简单: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跟我说:我妈说上句我马上知道她要说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几句话:“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还不赶快去学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打那
22、么点分还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诉你,这个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给我乖乖的补课。“我都烦死了,她越说我越不爱学。经常有家长朋友跟我说,我儿子太懒,不爱学习。问我怎么办?我们看“懒”怎么写:心束负。心被束缚住了。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调动起来。也就是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所以希望家长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学习热情。有些家长就问:充电器怎么当?怎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我想问一问?大家是不是经常用肯
23、定和赞赏的口气对待孩子呢?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清华有一名高考状元,高三时,中午从来没有睡过午觉,他利用午睡时间作数学作业,为的是在下午自习时,同学问他问题时,不必让同学等待。他不但节省了同学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锻炼了口才,扩展了解题思路。其实帮人等于帮自己。不但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关心别人,自我中心,耐挫力差。这就是一点小事就会发生自杀或他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5、几种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一)言传(教)与身教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言教)
24、就是通过语言对子女进行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言传(教)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如:聊天或谈心、说服孩子做某事、口头布置任务、同孩子通信、留言、立家规等。身教,就是家长为子女做出榜样和示范来教育孩子、带动孩子的教育方法。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并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二)聆听与沟通言传(言教)时,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比孩子了解的更多的事实,知道更多的道理,为了孩子好嘛,理应说得多一些,家里变成了家长的“一言堂”,不管孩子的感觉和想法。但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时,则手足无措,老是问孩子你怎么啦?”为什么不舒服?”等问题。结果呢,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子女埋怨家长
25、不理解自己。问题出在家长没有掌握聆听与沟通的技巧。所谓积极聆听,是由家长主动地反馈自己所听到的信息,让孩子明白不仅家长听到了,而且真正理解了孩子的谈话内容,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时,家长要积极地聆听,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与孩子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真正朋友。(三)鼓励(表扬)与惩罚孩子都是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更是如此。这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方法和前提。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鼓励、正面教育为主,批评与惩罚为辅
26、。坚持以鼓励、正面教育为主,就是要充分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特别是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时,哪怕一点点,都应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正面引导,就是引导孩子用积极向上的一面去克服其消极面,减少缺点和错误。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要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完整的、正确的表扬应包括三个部分:(a)孩子的行为、(b)家长的感受、(C)该行为对家长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一个完整的表述包含三个部分,即:(a)描述不可接受的行为或缺点;(b)表明家长的感受及(c)孩子的行为对家长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或是结果)。奖励和惩罚,通常被看作是家长的权力的体现。孩子越幼小,家长对他
27、们拥有的权力就越大。一开始,奖励的效果还挺不错,惩罚也是如此。然而,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发现奖惩的效果也越来越差。过去曾有效的奖赏对于孩子而言兴趣无几,而面对惩罚,孩子却开始抵抗或反抗。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家长便发现自己已没有什么方法能教育孩子了,有的家长便开始放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庭在孩子青少年时期时经常发生争执的原因所在。6、家庭教育的几种具体方法家长为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实施长期的训练和教育,使之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家庭教育首先是培养性教育,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一、参观访问法指家长有目的地把孩子带到社会中去观察、学习,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一种方
28、法。其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参观访问获取知识,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丰富精神生活。i般做法有:(1)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就地参观,深入社会。如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事迹展览会、革命领袖故居等等;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作品的展览会。(2)带着孩子探亲访友,或专门访问熟悉的先进工作者,模范人物,让孩子感受到他人高尚的心灵美。(3)参观访问之后,教孩子以日记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有利于促使孩子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书写能力得到训练。二、鼓励法是家长勉励孩子,使之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不断进取的一种方法。鼓励是注重孩子的才华和力量,从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
29、价值感的过程,是通过对孩子的一种合理的期待以激起孩子不断求得进步的内在动力。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中享受到真正的爱,产生安全感,获得快乐。从而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信和自尊。同时也能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家长可用“我喜欢你处理那件事的方法”、“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出色”、“你想得真周到、“看来你在这事上真的非常努力”等话语表示对孩子的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指出孩子的特长和才能,向他们提出发挥才能的建议和提供表现的机会。在肯定孩子的成绩时,应强调他们的进步和努力。此外,家长鼓励孩子应以平等的口吻而不是用家长权威主义的态度,如“我告诉你”等。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表示犹豫或面对失败束手无
30、策时,家长的鼓励易于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的有效手段。三、启发法指家长针对孩子的实际采用积极诱导方式,以激起孩子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一种方法。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或者家长有意识地用多种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吸引孩子去观察,产生疑问,家长并不作正面的直接回答,而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诱导和帮助孩子凭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去思考、探索,求得答案。它不仅能激起孩子求知欲望、兴趣,还有助于培养他的独立思考、探求知识的能力与习惯。启发孩子的思维可以采用比较、类比、反证、反问、联想等多种方法。四、重建条件反射法重新建立、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取代旧的条件反射。是家长用来帮助孩子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以改掉原有坏习惯的
31、方法。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要帮助孩子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必须要依赖于新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如孩子习惯于用“哭”的方式去赢得家长的注意与关心。要想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就要改变孩子一哭便问长问短的做法,而是等他停止哭泣并讲明自己的要求时,才与他搭话。这个新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孩子便明白:“哭”无济干事,只有好好地向父母讲才会得到关心和帮助;当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与重复,便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重建条件反射有时也能治疗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一个孩子不敢在大人面前说话,一说话脸就红。家长说服并鼓励他在大人面前多说话,为
32、他提供多与大人接触的机会。当孩子在大人交谈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发,胆子便会大起来,乐意与大人交谈了。五、自我教育法指在家长的启发诱导下,青少年按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克服不良思想行为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它包括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自我鼓励、自我指导、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等方法。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仅是促进其成长的外因,必须通过孩子的自我教育转化为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起到教育作用。其主要环节有:(1)帮助孩子明确努力方向,激起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欲望。(2)指导孩子运用自我评价法找出自己的优缺点。(3)指导孩子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订出自我教育计划,给
33、自己提出培养、发展哪些优点,改正哪些缺点的要求和实施措施。(4)监督并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计划。在指导孩子自我教育过程中,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五、运动法是家长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方法。(1)家长应制定合理可行的体育活动计划。(2)为孩子提供一定的体育器具,如羽毛球、乒乓球、各种棋类等。(3)坚持和孩子一道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六、旅游法是家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学习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富他们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方法。是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的方法。大自然中的各种形态美,容易
34、激起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此外,远足旅行,登高望远,既锻炼了孩子的身体,也磨炼了意志,因此,旅游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丰富了情趣,增强了体质,也让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中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道德理想教育。在旅游中,家长应指导孩子选择最佳的观赏角度,使他们懂得如何观赏。给孩子介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对辅以有关神话、历史传说的叙述,强调它们的审美价值,激发孩子观赏旅游兴趣,促使其产生联想和想象。还应教孩子学写旅游日记,把所见、所闻、联想及时记下来,使之养成习惯。7、当问题出现时父母该怎么办导语:当你的乖宝贝忽然爱上了“无理取闹”,或者女儿从某一天起开始害怕黑暗
35、,作为父母,你到底是需要咨询医生,还是淡淡一笑说:“这么大的小孩都这样J孩子们要么过分淘气,要么过于安静,或者突然变得爱发脾气。本来熟悉的孩子忽然变成了一个未知世界,让爸爸妈妈紧皱眉头,不知道自己的宝贝到底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其实,就像我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因为身体或者心理发育而产生的不同阶段。1 .小小反抗者“我的女儿3岁。她从不肯做我让她做的任何事,她常常回嘴,没有礼貌,而且以违反我的意志为乐。”从孩子第一次对你说“不”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他可能在你不经意之间已经走入了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时期一一逆反期。他们开始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
36、为,所以非常不愿意别人再来干涉自己。孩子这种逆反的心理通常会在3岁左右达到顶点。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里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我”,或者“我要”并且事事都想占据主动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可能会改变孩子日常生活的事情上,(比如上幼儿园),你一定要做好迎接反对和挑战的心理准备一一“期待”你的宝贝用各种各样的,有时往往是非常不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你怎么来帮助他: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为你的孩子提供“自己当家作主”的机会。比如早晨起来穿什么衣服,早餐吃蛋糕还是炒饭当孩子表现合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夸奖他。同时,对于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不合适,你一定要划出清楚的界限。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固执,你就要帮助他了解和
37、表达自己的情绪一一也许他是因为感觉受到强迫或者遭到挫折才变得如此固执己见。有的时候,对过分倔强的孩子你也需要给他点小小的惩戒,批评或者剥夺他的某项权利(比如取消下午的冰激凌)都是不错的办法。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一向都很乖很合作,但突然变得不听话和好斗,那么一定是他的情绪出了什么问题。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让他很不高兴:比如家里出现的某种变化,或者是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问题。一旦问题解决了,一切都将重新恢复平静。还有一些情况需要你特别注意并且要想办法来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些情况包括:孩子不仅是对你,而且对包括保姆和其他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表现出逆反;在幼儿园捣乱;会突然地大发脾气等等
38、。2 .忧郁少年“我儿子刚刚上学前班。他总是有那么多的忧虑和担心一一担心作业,担心考试,甚至担心会地震。”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事事担心的短暂时期。小一点的时候,他们担心会和父母分开,担心要去上幼儿园。再大一些,他可能会担心死亡。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担心就会更“丰富”一些,而且常常还包括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新闻报道说有大风、飞机失事等等都会引发孩子们的不安。你怎么来帮助他:不要对你孩子担心的事情表示蔑视,但也绝对不要夸大。帮助孩子从一种诚实但是能够带来安慰的角度来看问题:“是的,确实有的地方会地震,但是这种可能非常非常少J同时,你还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缓解忧虑。比
39、如你可以问他:“你自己想一想,如果听到很大的雷声,你会怎么做来使自己不那么害怕?”类似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觉得他自己能帮助自己,从而减轻了担心。另外,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很容易担心的人,千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你的担心在孩子那里往往会加倍严重。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孩子的忧虑情绪表现得没完没了,很长时间都不能缓解,或者是导致了一些身体反应:比如失眠或者恶心。还有就是担忧和害怕已经干扰了孩子正常的上学或者是其他一些日常活动。这些症状都表明孩子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3 .宝贝永动机“我5岁的儿子似乎永远都坐不住一一无论是在幼儿园,在电影院,甚至是在饭桌旁。”活跃、精力旺盛、几乎没有
40、一刻闲得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是成长发育的必须。因为孩子们需要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也需要学习如何能够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运用自如”。这种活跃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2岁到3岁之间。而某些孩子则会表现得格外精力过剩。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他们渐渐地也就不会那么烦躁不安了。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很多。你怎么来帮助他:良好的行为管理是关键。你需要为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发泄的出口。比如每天抽时间带他去操场玩,或者周末来一次短途旅行。同时,尽量避免带他去人群拥挤嘈杂的地方,以免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如果要带孩子去那些需要时间保持安静的
41、地方(比如电影院和图书馆),要尽量缩短在那里停留的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一一尤其是要固定起床和睡觉的时间。最后一条一一作为父母,你必须要习惯孩子的这种“活跃”。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如果孩子表现得特别不安静,容易冲动,而且很难集中注意力,那么你可能就需要咨询大夫了。因为这些可能预示着孩子有某种内在的疾病。4 .容易受惊的小猫咪“我4岁的孩子曾经因为害怕邻居家的狗所以从来不肯到院子里去玩。现在,他又开始怕黑了,晚上必须开着灯才能睡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在童年的岁月里来了又去,而那些让孩子们害怕的东西则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常常变化一一刚开始是大的噪音、冒着热气的洗澡水、京剧里的大花脸或者是
42、怪兽。慢慢长大之后,有的孩子可能又开始怕高,或者害怕拥挤的地方。某些恐惧,比如怕黑,通常会随着孩子生活时期的变化而产生一一比如搬了新家或者刚开始上幼儿园。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敌意和攻击,他们的恐惧通常是没来由的。你怎么来帮助他:找个机会跟孩子谈一谈他的感受,不要一味只是嘲笑或者蔑视他的胆小。为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一一“来,妈妈拉着你手,你就不害怕了。”告诉孩子他有能力战胜恐惧,而且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对抗恐惧的能力会越强。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恐惧已经引起了身体的不适反应或者恐惧的情绪持续好几个月还不能缓解,你恐怕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了。5 .小斗士“我的儿子刚满3岁
43、,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斗士。去公园玩的时候,他喜欢把所有挡在他前面的小朋友推到一边。如果有人胆敢惹他,他甚至会打人。”好斗是孩子们性情的一种,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好斗的孩子往往会将这种性格表现在整个童年时代。男孩通常都会比女孩更容易诉诸武力(这点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好斗也有可能是短期行为一一孩子们生气、害怕或者悲伤,搬了新家,不愿意去上幼儿园都有可能导致小小的暴力行为。而这种情况通常在孩子不好的情绪得以缓解之后也就消失了。你怎么来帮助他:对于普通的“暴力行为”,你只要清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以及你希望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同时你如果为了让孩子印象深刻,也可以来点小小的处罚,比如取消了午睡后
44、的动画片。如果孩子打人,在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坏情绪导致你的孩子做出这种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问问他是否想过被打的那个孩子的感受:“你知道被你推开的那个小姑娘为什么哭吗?”“如果你有礼貌地请她让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除了引导孩子了解他人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是个好办法,这将最终帮助你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那些可能导致受伤的暴力行为,那些以欺负别的孩子为目的的行为都是父母们应该警惕的。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周围的人或者事表现出敌意,那就更需要留心观察或者请求专业的帮助了。6 .害羞的小天鹅“我5岁的女儿非常害羞。她喜欢躲在众人后面,而且很少说话。很多时候,人们甚至意识不到她的存在。”
45、有的孩子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羞涩,这些孩子在参与活动,走入新的环境,或者与新的人接触的时候往往需要先用很长时间来了解情况,在确认安全之后才会进入。有人认为羞涩是天生的,而且不会很快改变。研究显示有3/4的天生羞涩的孩子会将这种个性保持到8岁,有的甚至到14岁。你该怎么做: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越是害羞的孩子越需要宽松安慰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环境认可孩子安静的个性并且允许他存在和自由发展,而这种宽容是帮助孩子改变羞涩心理的最好方法。所以,永远也不要责备一个害羞的孩子或者强迫他做令他不舒服的事一一比如让他欢迎一位他并不熟悉的亲戚或者把他独自留在朋友家里。如果你想送孩
46、子到朋友家参加聚会,那么最好先邀请朋友和其他孩子到你家里来玩,这样可以给你的宝贝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你要注意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他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舞蹈课或者小制作班。需要警惕的严重问题:如果孩子拒绝参加所有的集体活动,出了家门几乎一言不发,拒绝上学,没有任何原因地表现得神情茫然这些现象都需要你的高度警惕。8、学会调适,沟通无极限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基本社会群体,它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枝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一定是亲于关系有问题。因为在一个人所有的支持系统中,家庭是最大的动力源泉.如果孩子
47、与父母建立种和谐的关系,那么孩子遇到问题会愿意向父母讲出来,父母与孩子沟通顺畅,彼此信任,父母给予孩子的帮助,就会发生积极作用.否则,孩子有问题也不敢说,因为说出来父母做出的反应反而会增加压力,所以宁愿自己去挣扎,后果可想而知。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中,有很多人出现不能适应社会、人格障碍、神经症,违法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也有证据证明这些情况的出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亲于关系有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理想型的亲于关系,使亲于间沟通严重受阻,并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们应学会自我调适,学习艺术地与子女沟通,争取做到沟通无极限。那么,先让我们看看目前在亲于关系中存在哪些长期被忽视而又不得不
48、解决的问题,有嚼些类型家庭的亲于关系存在不和谐的音符,作为家长看看自己是否会对号入座。一、亲子关系中的家庭问题类型1 .权威型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观点,愿望、想法强加给孩子,总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不懂事,必须由父母告诉他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父母一直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遵守,他们忽视了孩子有独立与成功的愿望。当孩子有一天违背了父母,父母就要强调我们这是为你好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便会出现“我是错的”,孩子没有了主见,不能独立去应付困难:孩子会依赖,会自卑。如果孩子的个性比较强,他们便会逆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些出格之事。结果一旦形成,父母将会迷茫,我们全心全意为了他,一直希望他出人头地,我们为他花了那么多钱,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精力,结果为什么这样?我有个喜欢音乐的朋友常对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说:“女儿,你一定要刻苦学习钢琴,而且要天天练,老爸要让你成为钢琴演奏家”。事实上,女儿对弹钢琴不仅没有兴趣,而且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我就不止一次听她悄悄说要把钢琴烧掉。其实,学习钢琴只是满足父母的虚荣,是实现他们自己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讲,这也许根本没有兴趣可言,甚至在以后也不会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