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家国情怀涵养方面的天然优势,把“传道”、“授业”和“解惑”有机统一,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笔者将结合教材内容及日常教学案例,浅谈“课程思政”理念下学生家国情怀涵养的必要性及途径。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十分重视。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7年
2、正式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指在所有课程知识结构里都体现思政德育因素,所有教学过程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虽然课程思政概念最初的提出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但笔者认为其精神内涵同样适用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最新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取代了原来的三维目标成为历史学科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家国情怀则是历史学科确立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守好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熏陶,既符合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也能很好地
3、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涵养的必要性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标要求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家国情怀被确立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课标对家国情怀的解释是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3;“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进步为使命”4。由此可见,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不仅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课程根本任务,而且是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4、有助于学生树立开放的全局意识和国际视野。2 .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倒逼笔者现在面临的学生是一群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零零后”,他们生活富足,没有经历过民族危亡、神州陆沉的年代,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对他们来说可能仅仅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尤其是“在网络大数据时代文化背景下,各种不良事物对高中生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取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5,导致一些学生出现道德信念淡化、道德选择偏差、道德行为欠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生的价值观现状,笔者针对所任教的高二年级1147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不会回到家乡做贡献;60%的学生日常生活不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将道德问题细化到“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问题上时,只有46%的学生选择果断扶起老人;在最崇拜的偶像方面,50%的学生选择了明星网红;对于是否会观看新闻了解国情这个问题,有42%的学生选择不会。图1:问卷调查表L中学生价值观(家国情怀)问卷调查1你如何M立三UL追求目标?A3hO,走f算fBfiHM立,口目没Il明目行C巳声明目悖.并在为之南斗3 .你欢僮烧芍日逐是西方节日?A.传或节日B.西方H日C一样欢4 .你在日常空话中金不会0批会主义核心价僮体系?a、8.不金a不定5 .毕业后你JUo家多做贡*吗?A非常的ItB不爆CJr用考虑5,你会因为中人而自豪总?A非常自BTftC.没有自BUB6 .
6、对于忙未敢忘忧ar、凭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N乐而乐.这类戏疝你的法山:A非常国间C无所“D不冏7 .三n.许多少年IR裳干过洋节,吃洋、遑簿外影和,对此你的法墨:A外事节日、伏畲.ItMA文化img.少年IM无可厚非B西方文化有H可取的元家.可让宵少年适当捡抬C.西方文化/透时青少年的值双负面彩翱R大,此风不宜助长8 .你JB否IB惠弁加管心播助、龄垃圾,专H等公益合动?A.B不怠C爱城网9 .你会配看毓卸了第国情当?A经常会B|尔会C不会10 .谪同在生活中IU老人捧*.你的反应是A.网其施人的布B果新上解扶起C默默走开.务一事不如少一事11你崇薜的馔像:A科学家成文学家B三mffC明两红1
7、2、你斑。一个人人生价值大小的标点JiA、对社会费的少B、有权力的拿少C、学恨水平的离僵D.拥*财的参少13、你捡到财物会交公码M套B,不会14 .你向住的生活方式A、物JR极大率K,可以无尿享乐的生活B.平定的生活C、在一龙经济&立的律上尽可能追求个性蓑光和风格蛀立的生活15.辑时立TJMre的社会负有盒任a.nB不屑CJUtii可见,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正面临着精神危机,需要以教育的力量唤醒这一代学生身上的家国情怀,引领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笃定前行,以澎湃激昂之力为国家发展助力。二、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涵养的途径1 .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硬性灌输爱国或爱家
8、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对日常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到能引发学生心灵共鸣的人或事。历史教材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最主要载体,其中也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读、深入挖掘、适当拓展,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一课中,主要介绍了理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如果仅仅只是讲述这些内容,既枯燥又难以理解,更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士大夫阶层那份胸怀天下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对张教的介绍。作为“北宋五子之一,张载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他的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9、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6。言简意赅的22个字,不仅是张载对自己一生学术追求和社会使命感的阐释,更体现了北宋理学的根本精神,对当时以及后世很多仁人志士都发挥过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成为对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社会担当和人格尊严的最清醒宏达的表述。养德必先养心,以具体人物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内心共鸣,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境界、襟怀和担当,立志以满腔热情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 .恰当创设教学情境历史学科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营造契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情境,构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潜移默化中掌握,春风化
10、雨中提升,完成自我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构建。有鉴于此,笔者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内容时,结合了阿拉斯加“中美2+2高层对话这一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既让历史照进现实,也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升华情感。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对比图片: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图片和中美阿拉斯加对话图片,提醒学生思考,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中国人只能被动接受,毫无商量的余地是为什么?再播放中美阿拉斯加对话的视频资料。当学生们听到中方霸气回忍美方“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时,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己经崛起,再也不是那个任人肆意践踏的
11、中国了,心中升腾起强烈的爱国之情和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人的自豪感,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铸魂育人于无形之中。3 .充分发挥隐性课程作用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提出的,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正式的学习经验,其主要表现形式既有学校的校风学风、管理体制等,也有校园环境、班级布置等。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布置这一形式实现育人的目的。例如,笔者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课的内容时,涉及到很多的科学家,如钱学森、袁隆平等。但笔者目前教授的学生多数是农村留守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而且教材篇幅有限,所以多数学生对于这些
12、科学家的事迹并不太了解,也就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室后面黑板报的区域,简要介绍科学家的事迹。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钱学森青年时期赴美留学,成就斐然,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国外丰厚待遇,虽遭迫害、监禁,历时五年,终于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他的贡献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如今,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这和钱学森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精神激励着中国航天人一步步前进,推动着中国一步步走向航天强国。同样功勋卓著的还有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毕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激励他不断前
13、行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所以,袁隆平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温饱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通过对两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使学生真正感悟这些伟大人物源自于灵魂深处的爱国、爱民本能,培养他们使命感、责任感,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室两边的墙壁,张贴一些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让学生处于这样一种思想氛围的浸润中,自然而然地就把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转化
14、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实现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4 .合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乡土文化资源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笔者所在的六安市,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红色文化资源厚重。在往昔的峥蛛岁月,30多万六安儿女为国牺牲。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洪学智、杨国夫等108位开国将军。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后来者了解这段光辉的历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到六安的红色乡土教育资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位于
15、六安市中心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主题设计分为:“辉煌历史、“将军摇篮、“浩气长存”、“红韵流长”四大板块,采用沙盘、文物、场景等形式,再现了无数大别山英雄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以血肉之躯赴刀山火海,为民族振兴前赴后继的精神风貌。同样著名的还有独山革命旧址群,坐落于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老街,这里留下了董必武、邓小平、刘伯承等革命英雄的光辉足迹,哺育了16位开国将军,享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之美誉。除此之外,还有六霍起义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张家店战役纪念馆等。针对这些优质的乡土教育资源,我们既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也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以研学游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皖西人民战天
16、斗地的丰功伟绩,把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记忆和红色基因,深植于青少年的心中,立志将来用青春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三、总结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五千年而魂魄不散,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劫难而永葆生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流淌于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它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身处何种年代,家国/情怀都应成为炎黄子孙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综上所述,无论是“课程思政”还是“家国情怀”,最终都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上提到的家国情怀涵养的四种途径,就是笔者对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家国情怀的涵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现
17、实的角度来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石。但这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途径、各方力量协同配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保持初心,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让家国情怀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参考文献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09(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5(5)张思敏.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一以四川省A市为例C.西南大学,2020.雷博.“横渠四句”里的精神与情怀J.旗帜,2021,(01):9394.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