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37957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摘要: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两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创作宗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乐府诗则使这种案头文学又回归到了原生态时期,即其大都可配乐而唱。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关键词:元好问;金代乐府;时代特征;艺术高标;OnY

2、UANHao-wenandAncientChinesePoemsofJinDynastyAbstrac:tAncientChinesepoemsinJindynasty,withYUANHao-wenbeingtherepresentativepoe,tformata11artistictowerthatdeservesattention.AncientChinesepoemsinsuchaperiod,thoughhavinginthemcertainfactorsofpoemsduringtheNorthernandSouthernSongperiod,areadisplayofachie

3、vementsthatattachmiportancetopeopIeintheTangdynasty.PoetsinJindynastyintheircreationoffoIksongsandbaHadscarriedforwardtheamisofsorrowoverthepeoplebyDUFuandmendingfauItsofthetmie,fbyBAIJu-y,ibringingaboutagreatmanyofnewfolksongsandbaIladsbeingdistinctiveIycharacteristicoftmies,sparkIingwiththeradianc

4、eofrealism,andtheirfavouriteforpoemsofGeandXingtypesmakestheseven-character-a-IinepoemsveryfashionabIeatthetmie.PoemsduringtheNorthernandSouthernSongperiodweredepartedfrommusicandbecameatypeofliteratureforreadingatthedesk.ButpoemSinJindynastyweremadetogobacktotheir,originalstateofbeingsung.Suchatype

5、ofgoingbackisobviouslyanadvanceinancientChinesepoems.Keywords:YuanHao-wen;AncientChinesePoemsinJinDynasty;TmieCharacteristics;AFtisticTower元好问不仅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文学史上继苏轼、陆游之后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金史元好问传评其文学成就云: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缚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燕之气。其长短句,揄扬新声,以写恩怨者,又数百篇。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1其中所言七言乐府不

6、用古题,特出新意,虽然并非确切(详下),但却是颇值注意的,因为其道出了元好问乐府诗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这说明,元好问的乐府诗是颇为后人所关注的。元好问之外,金代其他诗人于乐府诗的创作,也特色各具,蔚为壮观。因此,下文拟将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作一具体论析。一、元好问乐府诗的创作概况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谷(今山西忻州)人。其本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魏孝文帝拓跋宏由平城迁都洛阳,其先人始改姓元氏。五代以后,元氏家族又自河南汝州迁居山西平定,未久即家于秀谷。作为集金代文学之大成的杰出文学家,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尽管表现在多个方面,但诗歌则为其一生之最爱,这从他

7、现存约1380首的诗歌之量,即可准确获知。此外,元好问还曾专选唐人96家的596首七言律诗,勒为唐音鼓吹十卷【对于唐音鼓吹的著作权,即其选编者是元好问还是他人的问题,自明迄今,代有争议,对此,胡志传金代文学研究第三章第二节(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乃言之甚详。本文此处作元好问者,乃从胡著之说,具体参见该书第109页-121页。工并收录当朝251位诗人(含金显宗、金章宗)的2062首诗,编成中州集十卷。所有这些,均反映了元好问与诗歌的殷密关系。而对乐府诗的创作,则又为元好问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姚奠中主编本元好问全集的目录编排可知,元好问的乐府诗主要由两类构成,其一为上册卷六的乐府

8、一卷,凡整50首;其二为下册卷四十一至卷四十五的新乐府,凡五卷,共345首。其实,后者的五卷新乐府全为词体,所以,以下的讨论主要为前者的乐府。立足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审视,可知元氏家族是具有创作乐府诗之传统的,这从中州集收录元好问之父元德明桃源行一诗,以及全唐诗著录其先祖元结【唐代诗人元结为元好问先祖者,文学史一类的著作大都不载,实则其乃元好问在中州集替其父元德明所撰小传中之所言,具体见中州集卷十先大夫诗之元德明小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26页。】的舂陵行等作,即略可获知。而元结的舂陵行、系乐府十二首、闵荒诗、忝官引、补乐歌十首等作,不仅皆为新题乐府,曾为诗圣杜甫所称道,而且开中唐新乐府运

9、动之先声,影响深远。正是由于元氏家族具有如此之文学传统,所以,曾倡导以唐人为旨归2并在诗歌创作中付诸实践的元好问,自然就会以创作新乐府为旨归。元好问今存之乐府诗,除了元好问全集卷六所收50首外,卷一五言古诗还有麦叹,卷三七言古诗还有虞坂行、秋蚕、宛丘叹,卷五杂言还有南冠行、驱猪行,卷十一五言绝句另有梁父吟扇头,同卷七言绝句又有步虚词三首、戚夫人,凡11首,总共为61首。从制题的角度言,这61首乐府诗,虽然并非完全不用古题,如长安少年行、步虚词三首、戚夫人等,即均为旧题乐府,但从总的方面讲,其以新题乐府为主则乃事实。其中,属于七言歌行者,如天门引、蛟龙引、湘夫人咏、芳华怨、后芳华怨、结杨柳怨、秋

10、风怨、黄金行、并州少年行、南冠行等,则有54首之多,这一事实的存在,与李白、苏轼、陆游等唐宋乐府诗名家之雅好七言歌行者,乃如出一辙。此则表明,在乐府诗的创作中,元好问不仅以唐人为旨归,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曾以宋人为旨归。而梁园春五首、探花词五首、续小娘歌十首等作,从七言乐府组诗的发展史言,则是明显地受了杨万里士于丁词十解、汪元量醉歌等宋人新乐府连章体影响的结果。总之,仅就形式而论,元好问乐府诗中有着唐宋诗人同类之作的因子成份,乃是不言而喻的。元好问不用古题的七言乐府,不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且大都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为己任,充分体现了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殷深的忧国忧民情怀,其中最具代表

11、性者,是属于丧乱乐府范畴的续小娘歌十首。为便于认识,兹依序将其全部送录如下: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唱得小娘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其一)北来游骑日纷纷,断岸长堤是阵云。万落千村藉不得,城池留着护官军。(其二)山无洞穴水无船,单骑驱入动数千。直使今年留得住,更教何处过明年。(其三)青山高处望南州,漫漫江水绕城留。愿得一身随水去,直到海底不回头。(其四)风沙明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不似南桥骑马日,生红七尺系郎腰。(其五)雁雁相送过河来,人歌人哭雁声哀。雁到秋来却南去,南人北渡几时回。(其六)竹溪梅坞静无尘,二月江南烟雨春。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其七)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

12、儿郎小小娘。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八)饥乌坐守草间人,青布犹存旧领巾。六月南风一万里,若为白骨便成尘。(其九)黄河千里扼兵冲,虞虢分明在眼中。为向淮西诸将道,不须夸说蔡州功。(其十)这10首诗在内容上共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前9首为一个部分,最后1首为一个部分。前9首诗作为一个整体,主要写一群不解离乡去国情的吴地小小娘们,为突如其来的蒙古铁骑所俘获,然后被迫随军北上,待进入大漠后将她们当作商品卖掉的全过程。这些被卖掉的小小娘们,在远隔万里的异国他乡,终日与饥乌为伴,而等待她们的,则是若为白骨便成尘。这组诗在揭露蒙古军的大势掳掠方面,与蔡文姬悲愤诗前部分写匈奴对于中原的破坏,乃具有异曲同

13、工之妙。最后一首,既是作者对当时官军的一种劝戒,同时又蕴含着辛辣的讽刺与不露声色的谴责。整组诗熔叙事与议论于一炉,将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诗人心系国家与人民,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度与责任感,仅此即可见其一斑。与续小娘歌十首同属丧乱乐府范畴的,还有西楼曲、后芳华怨、湘中咏、塞上曲等作。如西楼曲一诗,主要描写了战乱对家庭的破坏,以及给人们造成的生离死别之恸,哀婉而悲凄。诗云: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隋金鞍。今年匹马妆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并刀不剪东流水,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重城

14、车马红尘起,乾鹊无端为谁喜?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全诗以一位丧夫寡居的少妇为视点,采用回忆的表现手法,将这位少妇去年与郎西入关,与自己一人于今年匹马妆东还的景况,进行了一一述写,最后则由过去回到现实:镜中独语人不知,欲插花枝泪如洗。据载,金哀宗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陕西兵乱,死者无数,元好问友人李献能时官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即因这次军变遇祸,而被杀于乱中3。此诗写去年与郎西入关者,所指当为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事,即这位少妇与其夫君于是年一道西入关,至翌年也即天兴元年,因关中军变,夫君死于兵乱之中,少妇只得一人东还,故诗中乃有今年匹马妆东还云云。将关注社会现实的目光投向民生

15、疾苦者,在元好问的61首乐府诗中,主要有驱猪行、宛丘叹、秋蚕、麦叹等作。这类乐府诗,或反映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悲惨景象,或揭露地方官吏对劳动者的盘剥,或描写农民为保护劳动成果而与野兽的斗争,等等,因均属即事名篇与因事立题的产物,而与杜甫忧黎元、白居易补时阙的乐府精神一脉相承。如宛丘叹一诗:秦阳陂头人迹绝,荻花茫茫白如雪。当年万家河朔来,尽出年头入租帖。苍髯长官错料事,下考大笑阳城拙。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君不见刘君宰叶海内称,饥摩寒拊哀孤茕。碑前千人万人泣,父老梦见如平生。冰霜纨绮渠有策,如我碌碌当何成?荒田满眼人得耕,诏书已复三年征。早晚林间见鸡犬,一犁春雨麦青青。诗末有作者注

16、云:髯李令南阳,配流民以牛头租,迫而逃走余万家。刘云卿御史宰叶,除逃户税三万斛,百姓为之立碑颂德、贤。不肖用心相远如此。李之后十年,予为此县,大为逋悬所困。辛卯七月,农司檄予按秦阳陂田,感而赋诗。李与刘皆家宛丘,故以宛丘叹命篇。据作者的自注可知,宛丘县的秦阳陂之所以人绝迹,荻花茫茫白如雪,关键就在于苍髯长官错料事,也就是县令李南阳配流民以牛头租所导致,最终则是迫而逃走余万家,致使荒田满眼无人耕。尽管诏书已复三年征,但情况却仍然如此,所以作者才感而赋了这首诗。由是而观,此诗的批判精神之强烈,时代特征之鲜明,是均可与杜甫兵车行、王禹倍感流亡、欧阳修食糟民、王安石食黍行等诗媲美的。梁园春五首与探花词

17、五首,均写于金都南迁后的新都城汴京,前者重在通过梁园以描写汴京的繁华与景色之美,后者则以应试者中第后的激动兴奋为切入点,旨在昭显金朝的国运兴盛与人文荟萃。总之,这10首诗都是对金国新都城汴京的颂扬与夸饰,格调明快而爽朗,是元好问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中的又一种风格。从善变唐的角度言,元好问虽然是以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为师学之指归的,但在乐府诗的创作方面,却又是与杜甫、白居易等颇具区别的,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是杜甫、白居易二人于新乐府的创作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且影响深远,但当他们一旦离开长安后,就再也不曾与新乐府发生任何关系了(主要指创作),对此,拙作艺术转型:杜甫秦州诗的文学特质4一文

18、乃论之甚详。而元好问则不然。综元好问一生,其于新乐府的创作,乃是由青年而晚年的,如以上所例举之西曲楼、续小娘歌十首等诗,即皆作于其40岁至50岁之间,而并州少年行、隋故宫行、天门引、猎城南等诗,则均为元好问的青年时期之作。元好问青年时期的乐府诗,一般而言,大都写得格调高昂、意气风发,如并州少年行一诗即为其代表。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写实与夸张互为关联的笔法,对一位朝发细柳暮朝那,扫云黑山布阳和的男儿之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进行了高度赞赏与颂扬,而其创作宗旨颇与曹植白马篇类似,即二者都是用以寄托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求与憧憬。仅此,即可见出青年元好问的理想与抱负之端倪。二、其他金代诗人的乐府之作在金元诗人

19、与唐诗的关系探论5一文中,我曾就120年的金代诗坛进行了一个总体态势的描述,认为其创作最为活跃、宗唐意思最为强烈者,大多为由宋入金或者籍贯在北方的一批汉民族诗人,其于乐府诗的创作,亦大抵如是。而且,有金一代参与乐府诗创作的诗人,除元好问外,其数量也并非少许。以元好问中州集十卷为例,其中收录了乐府诗的诗人,即有25人之多,具体为:宇文虚中、蔡珪、高士谈、马定国、朱之才、刘著、刘迎、王庭筠、师拓、萧贡、高庭玉、完颜璃、王若虚、麻九畴、朱澜、李节、史学、雷瑁、王元粹、王郁、阎长言、王予可、李献甫、元德明,以及邢具瞻(由辽入金)。这一数量,恰好是中州集所著录诗人总数的十分之一。这25人共有乐府诗67首

20、,较元好问多6首。此外,总集如诗、全金诗等,也都还有数量不等的乐府诗。仅就中州集所收录的乐府诗言,金代的乐府诗创作,也是异常热闹、蔚为壮观的。在上述诗人中,以宇文虚中、刘迎、雷瑁、李献甫等人的乐府诗,最为时人与后人所称道,如有金初文坛盟主之称的宇文虚中,就是一位颇具特点的乐府诗人。宇文虚中(10801146年),字叔通,今四川成都人,以宋黄门侍郎之职衔奉使见留,而成为金国的翰林学士承旨,并与韩昉同掌词命。宇文虚中的乐府诗,既有如乌夜啼之类的旧题乐府,更有古剑行这样的歌行类乐府名篇。古剑行一诗为:公家祖皇提三尺,素灵断开王迹。自从武库冲屋飞,化作文星照东壁。夫君安得此龙泉,秋水湛湛浮青天。夔魅奔

21、喘禺强护,中夜跃出光蜿蜒。拄颐桑具男儿饰,弹铁长歌气填臆。嶙峋折槛霁天威,将军拜伏奸臣泣。龙泉尔莫矜雄芒,不见鸟尽良弓藏。会当铸汝为农器,一剑不如书数行。此诗题下有注云:为刘善长作。诗、注合勘,可知此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送人之作,还且还借对古剑的夸耀与对友人刘善长建功立业的勉励,充分反映了诗人的非战思想与恋南情怀。当时,诗人虽已仕于金国,且贵为翰林学士承旨,但因为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于故国的命运仍深表关注,因而才面对着友人刘善长这柄曾一度化作文星照东壁的龙泉古剑,发出了会当铸汝为农器的意愿之声,并提出了一剑不如书数行的认识。仅此,即可见出宇文虚中乐府诗的现实色彩之一斑。乌夜啼虽然是一首旧题乐府

22、,但与古辞乌夜啼写宋临川王刘义庆兄弟在江州相见而哭的本事6,却了不相涉,为典型的以旧题写新事之属。全诗以汝、妾对举,表面上是着笔于妾对汝的思念,实则是借妾之口,合盘托出了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故结句乃有知道单栖泪盈枕之谓。而还值注意的是,乌夜啼虽为旧题乐府,却全用七言句式写成,为诗人对旧题乐府进行形式改革的一种具体反映。而刘迎的乐府诗,又别具风貌与特点。刘迎(?1181年后),字无党,今山东掖县人,有诗文乐府集山林长语,今已佚亡。其诗气骨苍劲,古朴雄放,乐府诗与元好问一样,不仅全为新题乐府,而且还多为歌行类乐府,中州集所著录之修城行、淮安行、摧车行、败车行等,即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在

23、题材内容方面,刘迎的乐府诗,或以关心民间疾苦为己任,或揭露战争给城乡带来的破坏性,如淮安行、修城行、河防行三诗,分别从不同的视点切入,将费尽千人万人力而成为风雨半摧鸡粪土的淮安城,以及因黄河决堤而泛滥的重大水灾,均进行了如实述写。请看淮安行一诗:淮安城壁空楼橹,风雨半摧鸡粪土。传闻兵火数年前,西观竹间藏乳虎。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摧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龈。宦游未免简书畏,归去更怀门户忧。落笔尚能哦楚调,烂醉歌呼客神庙。从青衫从事今白头,一官乃得西南龈两句推敲,可知此诗当为刘迎晚年归故

24、里时途经淮安而作。作者在淮安城所见者,不仅是风雨半摧鸡粪土、西观竹间藏乳虎的满目荒凉,并且还有迩来户口虽增出,主户中间十无一之景况,而后者所表明的,是指在淮安城生活与经商者,几乎都是由北方而南下的金人。这就是在当时属于金国版图范围内的淮安城的现实。而修城行一诗,则更是加强了对这种现实的描写。诗云:淮安城廓真虚设,父老年前向予说。筑时但用鸡粪土,风雨即摧干更裂。只今高低如堵墙,举头四野清茫茫。不知地势实冲要,东连鄂渚西襄阳。谁能一劳谋永逸,四壁依前护砖石。免令三岁二岁间,费尽千人万人力。此诗紧承前诗,继续就作者眼中所见之淮安城着笔。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方面于淮安城东连鄂渚西襄阳的重要地理位置进行了

25、描述,一方面则对筑时但用鸡粪土,风雨即摧干更裂的真虚设现实表示担忧,因此极希望主管修城的官吏,能着眼于一劳谋永逸的角度,以四壁依前护砖石的切实方案,而使淮安城能成为一座真正抵御宋军北上讨伐的屏障。河防行也是一首写实之作。全诗主要就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年)黄河决堤,使南京、孟、卫州界多受其害(金史河渠)的现实进行了描述,作者并于诗中迫切企盼当权者能尽快地解民于水火。其它如车辘辘、沙漫漫、摧车行等诗,或写边地的荒凉,或写山路的崎岖难行等,亦大都与现实密切相关,皆具忧黎元、补时阙之鲜明特点。雷瑁与李献甫,也是以关注民生疾苦为己任的两位乐府诗人。雷瑁字伯威,今陕西黄陵人,其乐府诗以商歌十章而闻名

26、当时。作为连章体组诗,这10首歌行类乐府为作者写于因客有自关辅来,言秦民之东徙者,余数十万口,携持负载,络绎山谷间,昼餐无模精,夕休无室庐,饥羸暴露,滨死无几客言如是,闻之悲不可禁(并序)之际,是一组优秀的忧黎元之作。诗题中的商歌,据沈德潜古诗源注引淮南子所载,其本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晋人宁戚的饭牛歌,哀婉而悲寂,雷瑁的这组商歌则较饭牛歌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如:春明门前灌水边,年年此地送行频。今年送客不复返,卷土东来避战尘。(其二)灌水河边杨柳春,柔条折尽为行人。只愁落日悲笳里,吹断东风不到秦。(其四)累累老稚自相携,侧耳西风听马嘶。百死才能到关下,仰看犹似上天梯。(其五)行人十步九盘桓,岩壑萦绕

27、行路难。忽到商颜最高处,一时挥泪望长安。(其九)西来迁客莫回首,一望令人一断魂。正使长安近于日,烟尘满目北风昏。(其十)均采用纪实的手法,将秦民之东徙的历史真实,使之艺术再现,真切而感人。李献甫是元好问三知己之一,其乐府诗与刘迎类似,即亦以新题乐府中的歌行类乐府见长,故中州集卷十所著录之别春辞、秋风怨、长安行等诗,即皆属此类。其中,以长安行最值一读。此诗整20句,长短句兼用,在将战乱后长安荒凉景象作如实描写的同时,不仅对那些贪生怕死、守而不战的将军进行了批评,而且对蒙古军滥杀无辜的行径亦进行了斥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仅此即可见其一斑。以古儒与名巨7著称于有金一代的萧贡(公元11621223年

28、),作为诗人,中州集卷五著录了其汉歌、楚歌、君马白、陈宫词、古采莲曲65首乐府诗。其中,除5君马白6是对/旧题05君马黄6的翻新之用外,馀4首全为歌行类乐府,且5汉歌6、5楚歌6二诗,颇具欧阳修同类之作的/浩歌0的意趣。5汉歌6诗凡24句,是对刘邦逐鹿中原、击败项羽、建立西汉政权的正面歌颂,故其中有云:/中原茫茫走秦鹿,天遣沛公兴白屋。大蛇斩断素灵号,蚩尤祭罢朱旗耸。却来扶义入关中,恩结人心帝道隆。而在5楚歌6诗中,于/一战动天地O的项羽进行歌颂的同时,还对项羽虽败犹荣的/剑化壮气。也进行了颂扬,其所反映的则是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5古采莲曲6是一首旧题乐府的拟作,其与所拟之作5采莲曲6

29、所不同者,是全诗14句,均以叠词开头:/洋洋长江水,渺渺涨平湖。田田青茄荷,艳艳红芙蕖。酣酣斜日外,苒苒凉风余。精精谁家子,袅袅二八初。两两并轻舟,笑笑相招呼。悠悠波上鸳,泼泼蒲中鱼。采采不盈手,依依欲何如。O这实际上是一种创格的旧题乐府,其所体现的,与宇文虚中的歌行体5乌夜啼6一样,均属作者表现在乐府诗创作中的一种革新意识。王郁(公元1204)1234年)在少年时,即以/拟古别离08而知名于金晚期,但却因才高命短而英年早逝。金哀宗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蒙古铁骑南下包围汴京,时在京师的王郁,由于不听友人劝阻,独自出城,为蒙古军所杀害,死时年仅30岁。5中州集6卷七著录王郁乐府诗整10首,

30、其数量之多居5中州集6251位诗人之冠。王郁的这10乐府诗,几乎全为旧题乐府,且不乏李白乐府诗的风采与韵致。如5古别离6一诗:山腰露蕙含天泪,江林枫叶秋容醉。夫君八月雁门行,碎霜冷印白龙辔。忆君挑妾初鸣琴,琴中已有白头吟。朝朝暮暮当时事,言之只足伤人心。君不见,湘妃二女哭舜时,烟筠青玉红珠滋。苍梧人去百想绝,忍交今日生别离。生别离,情偏重。不及双飞南云浦,落红寂寂春闺梦。此诗是否为王郁/少日作乐府O时所拟之5古别离6,不得而知。但细味全诗,可知其与李白5寄远十二首6之七、5长相思6等,乃是不无关系的,特别是其中的/君不见,湘妃二女哭舜时,烟筠青玉红珠滋。苍梧人去百想绝,忍交今日生别离。生别离,

31、情偏重O诸句,直可与李白的5远别离6并读。由是而观,可知刘祁在5归潜志6卷三中,认为王郁诗/以李白为则0、/有太白气象O者,实属灼见。而从宗唐的角度言,王郁的乐府诗,还具有/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0(元好问5黄金行6)之特点,也即其曾以中、晚唐诗人李贺、温庭筠、李商隐为师学的对象,这从5春日行6、5楚妃怨6、5折杨柳6等诗中,即略可获知。如5春日行6最后两句:/荒坟颓颓啼夕鸦,草荒月黑鬼思家Oo此14字纯为/鬼语0,正是受李贺5秋来6等诗影响的结果。而存在于5楚妃怨6、5折杨柳6等诗中明显的/绮艳0特点,则是王郁因师学李贺、温庭筠所致。于乐府诗的创作而/转益多师0,王郁可称得上是金代诗

32、人中的第一人。金代诗人在乐府诗创作方面较有成就者,还有宇朱之才、师拓、王若虚、王予可等人。如师拓的5秋夜吟6、5浩歌行送济夫之秦行视田园6等作,或兴象高远,或境界开阔,均能自成特色。而于5海南诗话6中对新题乐府大加称道的王若虚,亦以新题乐府见长,5海南遗老集6中的5贫士叹6、5白发叹6等诗,即皆为其代表之作。从题材内容的角度言,王若虚的这类乐府诗虽均属感慨身世之作,但其于诗风方面,不仅对白居易浅显平易的诗风有所突破,而且还使之呈现出了一种不同的艺术风貌,因而也是值得重视的。三、金代乐府诗的特征与地位众所周知,乐府诗在其史的王国里,于李唐300年之际,乃形成了两种特点各具的面目,其一为旧题乐府,

33、其二即新题乐府,后者并于中唐的元和时期演绎出了一场为文学家们所称道的/新乐府运动0。这两大类乐府诗在唐代的同时存在,不仅使得乐府诗在当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而且还由于后者的原因,使得/忧黎元0、/补时阙0成为了新乐府的一种创作宗旨。而与此同时,滥觞于曹操的/以旧题写时事0,在唐代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升华。二者的互为融合,即成为了导致唐代乐府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最根本性原因。由唐入宋,乐府诗的发展虽然呈现出了多方面的变化,但其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新乐府日愈一日地为当时的诗人们所雅好,以致形成了在南宋末期有许多诗人均只创作新乐府的文学格局9o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表现在两宋乐府诗创作

34、中的这一重要变化,对于金代诗人而言,虽然是有所影响,但却并不甚大。其原因在于:11两宋诗人于金代诗坛而言,尽管曾一度出现过/苏学盛于北010、/百年以来,诗人多学坡、谷011的师学现象,但苏轼与黄庭坚却并不以乐府诗见称,且二人的乐府诗属于/新题。者乃极少,所以/百年以来,诗人多学坡、谷0者,实则其所学者并非为二人的乐府诗。至于南宋诗人如杨万里、陆游、汪元量等人的乐府诗,给金代诗人以影响虽然为事实,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却始终没有成为金代诗人师学的重点。21从总的方面讲,金代诗人于师学对象的选择上,乃是/以唐人为旨归0的,这一宗唐现象的存在表明,金代诗人重点效法的是唐人唐诗,其于乐府诗也自然是

35、如此。而事实也正是这样,这从以上的述论即可准确获知。即是说,在/以唐人为旨归0的总的宗唐框架下,包括元好问在内的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师法,主要选择的是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新题乐府的写实精神,以及其中以/歌0/行0制题的七言歌行类乐府诗。而元好问的乐府诗之所以/不用古题0者,其原因即正在于此。金代诗人通过对唐人唐诗的学习,特别是对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新乐府的学习,不仅使/忧黎元0、/补时阙0的乐府精神,嬉变为其乐府诗的创作宗旨,并以之创作出了如元好问5续小娘歌十首6、雷塔5商歌十章6、刘迎5修城行6、5淮安行6、5摧车行6、5败车行6等一批闪耀着时代光芒的乐府新作,而且还使得歌行类乐府成为了这

36、一时期的创作时尚,从而为/七言乐府O在北方文化区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所反映出的,则是金代诗人之于乐府诗的创作,乃普遍与现实密切关联。而此,即构成了金代乐府诗的一个鲜明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存在,在乐府诗的发展史上,乃是占有极为重要之地位的。就乐府诗的属性来说,其本属于音乐文学的范畴,对于这一点,兴起于唐代且具有/忧黎元0、/补时阙0特点的新乐府也不例外,因为白居易的5新乐府并序6乃为其明证:/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012由唐而宋,表现在乐府诗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其音乐的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几乎均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成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纯文学品类。

37、这种情况,与词体艺术在辛弃疾时代演变为一种案头文学,乃如出一辙13。但金代的乐府诗,无论是/旧题0还是/新题0,却大都是可以/播于乐章。而/歌曲0的。这从以下两条材料即可大体获知:其一是雷瑁5商歌十章6诗题(疑其为/并序0,系编者所混)中的一段文字。其有云:/而客言如是,闻之悲不可禁,乃作商歌十章,倚其声以纾予怀,且俾后之歌者,知秦风之所所自焉。0既说/倚其声0,又言/且俾后之歌者0,此则表明,雷塔的5商歌十章6是可以配乐而唱的。其二是元好问的两首乐府诗,一为5后芳华怨6,一即5续小娘歌十首6其一。前者有云:/乐府初唱5娃儿行6,弹棋局平心不平0;后者则谓:/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唱

38、得小娘5相见曲6,不解离乡去国情。0据此,知歌行类乐府诗在金代实际上扮演的是一种流行歌曲的角色。合勘此二者,即可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结论:歌行体乐府在金代是完全可以/播于乐章歌曲0的。对于/歌行0的具体认识,明人胡应麟5诗薮#内编6卷三提出了一个极精辟的见解:/七言古诗,概曰歌行。0以此为据,元好问的61首乐府诗只有7首不是七言歌行,即其乃五言乐府之属,具体为:5孤剑咏6、5渚莲怨6、5猎城南6、5梅花6、5梁父吟扇头6、5宝镜6、5麦叹6。而在5中州集6与5渡南遗老集6共69首的乐府诗中,属于五言者仅有5首,即5秋夜吟6(师拓)、5古采莲曲6(萧贡)、5寄远吟6、5伤别离6、5楚妃怨6(王郁)

39、。二者合计,为整130首,其中属于歌行的有118首,非歌行的则仅12首,后者恰好是前者的十分之一。这一比例表明,金代乐府诗无论是/旧题0抑或/新题0,基本上都是可以配乐传唱的。金代乐府诗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特点,相对于两宋乐府而言,显然是属于一种/原生态0的回归。即是说,乐府诗自诞生之日始,以至于有唐一代,都是可以/播于乐章歌曲O的,但到了两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而使之由音乐文学变成了案头文学,金代诗人则以其不断的艺术实践,又使这种案头文学回归到了音乐文学的行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金源一代虽然只有120年的时间,但其却属于典型的北方游牧文化区域,其乐府诗之所以能/倚其声0而/歌者0,约而言之,其

40、影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唐代新乐府可以/播于乐章歌曲0的直接影响,二是与盛行于当时的词体艺术关系密切。以后者言,5元好问全集6中的五卷/新乐府0(词)与5中州集6所附之/中州乐府0(词)一卷,即均可证实之,这是因为,以创作新乐府著称的元好问、刘迎等诗人,同时又是当时重要甚至是著名的词人。总体来说,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乐府诗,是乐府诗史上值得注意的一座艺术高标。这一时期的乐府诗,虽然具有南宋乐府诗的某些因子成份,但重要的却是/以唐人为旨归0后的一种成果展示。金代诗人之于乐府的创作,不仅继承了杜甫/忧黎元0、白居易/补时阙0优良传统,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芒的新乐府诗

41、,并且还以对歌行类乐府的雅好,而使得七言歌行在当时成为了一种创作时尚。两宋乐府诗因与音乐脱离了关系,而成为一种仅供人们阅读的案头文学,金代诗人则以其不断地艺术实践,改变了这种与乐府诗属性严重不符的状况,即使其又回归到了乐府诗的/原生态0时期,而可/播于乐章0以/歌曲0。金代乐府诗的这种回归,显然是乐府诗史上的一种进步。参考文献1(转引自)姚奠中主编#元好问全集(下册,卷五十,附录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422.2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A.元好问全集(下册,卷三十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37页.3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篡A.元好问全集(下册,卷五十九)M.太原:山西人

42、民出版社,1990:668.4王辉斌#艺术转型:杜甫秦州诗的文学特质,杜甫研究丛稿(下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52-163.5王辉斌#金元诗人与唐诗的关系探论J.江淮论坛,2009(2):144-150.6吴竞#乐府古题要解(卷上)M.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42.7元好问#萧斋并引A.元好问全集(上册,卷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438元好问#中州集(卷七,王郁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387.9王辉斌#承前启后的两宋乐府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7.10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56.11元好问#赵闲闲书拟和韦苏州诗跋A.元好问全集(下册,卷四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13.12白居易#新乐府并序A.白居易集(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9;52.13王辉斌#唐宋词史论稿(第八章)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226-2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