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42087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春形势与政策教案专题六 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 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授课题目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篇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品格,努力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使学生了解金融安全,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掌握如何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安全之路;使学生了解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掌握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的措施建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走中国特色金融安全之路;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的措施建议。难点:理解中国特色金融之路“特”在何处。新时代网络安全面临的挑

2、战。教学方法1、教学活动的导入根据各节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主要包括: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引出问题;展示案例,引发讨论。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具体问题。2、理论讲授(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楚地认识问题,从而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2)注重经常用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3)理论讲授注意感情的投入,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3、学生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一些主题展开讨论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分析和总

3、结,进而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大三各专业学生专1!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谒写新时代国家安全新U章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网络等诸多领域,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站在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我们更要凝聚起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安全屏障。一、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教学内容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

4、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旅帜鲜明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指挥、亲自推动下,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

5、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现代化新局面。(一)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总体国家安全观锚定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高度和视野,深刻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为我们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上认识国家安全、定位国家安全、把握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指导。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指明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在新征程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基本坐标和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家

7、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就是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围绕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把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开创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崭新局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前进道路。方向

8、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安全上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

9、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系统性、原创性理论概括,明确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特征,树立起指引新时代国家安全前进方向的航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国担当。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任重道远。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寂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引领国家间关系提供了新思想、新模式;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和争端,同各国合力应对气

10、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公共卫生、难民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解决地区热点和全球性安全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快速成长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提供了更多合作契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新时代国家安全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迟缓到高效、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变革。国家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升,人民防线更加巩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顶住和反击外部

11、极端打压遏制,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重大转折,深入开展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斗争,稳步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妥善处置周边安全风险,反渗透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卓有成效。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防控经济金融风险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太空、深海、极地等新型领域安全能力持续增强,有力应对海外利益风险挑战。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全面维护,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二)全面学习把握总体

12、国家安全观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者。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领袖情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奋斗经验和集体智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创立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

13、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强调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加强科学统筹,做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着力解决国家安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强调国家安全要贯穿到党

14、和国家工作全局各方面、各环节,绝非某一领域、单一部门的职责,必须把安全和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同步决策部署、同样积极落实。强调打总体战,形成汇聚党政军民学各战线各方面各层级的强大合力,全社会全政府全体系全手段应对重大国家安全风险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十个坚持”。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

15、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三)深切体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品格总体国家安全观秉承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本色,坚守为人民谋安全的信念,承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护航的使命,饱含对人类前途命运的睿智思考,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坚定的人民立场。国家安全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总体国家安全观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深刻回答了国家安全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平环境是斗争而来的,不是妥协而来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16、始终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矢志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深沉的忧患意识。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总体国家安全观直面风险挑战,强调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关键时刻要有亮剑和出手的战略勇气。卓越的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胳远瞩,作出了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比如,决策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领导和推动国防和军

17、队改革,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构建新安全格局,等等。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信心、战略耐心,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是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根本之策。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斗争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战略机遇。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事业系统性革命性创新实践,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创新理念。宏阔的世界眼光。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是事关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洞察当今

18、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维护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统一,既努力实现自身目标,又力争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阐明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的价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为那些既希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四)奋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现代化新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二。三五年国家安全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国家安全目标任务,并设专章部署国家安全工作。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

19、业。不断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确保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政策体系,深入实施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各环节有效衔接。

20、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隙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国土、经济、重大基础设施、科技、文化、社会、生态、军事、金融、网络、人工智能、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极地、海外利益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持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意义。要着眼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

21、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全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密切,是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

22、会安定的风向标。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源头管控,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隙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依法维护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23、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助力金触强国建设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一)如何理解金融安全的概念金融安全范畴非常广泛。从经济视角看,金融安全包

24、括金融市场安全、金融机构安全、金融制度安全、宏观经济安全等;从交叉视角看,金融安全包括金融与政治安全、金融与国防安全、金融与信息安全、金融与生态安全等;从全球化视角看,金融安全包括金融自主权安全、金融开放安全、国际资本流动安全等。关于金融安全,通常可理解为,一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抵御内外部冲击,金融主权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国家其他利益处于免受金融手段或渠道所致危险威胁的状态。在此状态下,金融监管制度较为完备,金融基础设施有效运转,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金融风险得以防控,金融活动有序开展,金融环境保持健康。国家安全法第二十条对维护金融安全进行了规定:国家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

25、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抵御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二)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首先,据财政部统计,2022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比2021年下降21.6%。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问题呈现出风险上升趋势。其次,房地产市场不稳定性加剧。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杠杆率问题,容易导致房地产债务违约对银行业的冲击。同时,当购房者贷款违约风险上升,也将加剧对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最后,伴随数字经济发展,传统金融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时也衍生出

26、相关的新型风险,如数字货币风险。数字货币依托区块链等技术,其底层技术缺陷会对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造成威胁。因此,能否有力防范化解金融相关重大风险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此外,个别国家把金融当成地缘博弈工具,屡屡玩弄货币霸权,动辄就挥舞“金融制裁”大棒大打出手,一些居心叵测者妄图兴风作浪、趁乱牟利,不仅有“看空者,“做空者,还有“唱空者”“掏空者”,企图动摇国际社会对华投资信心,妄图引发我国内金融动荡。这些都给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三)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 .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金融发展方向和前进方向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

27、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金融工作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就做好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突出强调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科学指明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个前进方向,引领我国金融业显著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立足新征程,统筹好“两个大局”赋予了金融系统新的战略使命,要求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提升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提高定价权的能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一方面,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28、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必须加快形成经济与金融之间新的良性循环关系,以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引领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打造服务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工作新局面,谱写金融体系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另一方面,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综合反映,在我国加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国际金融秩序合理化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的关键变量。面对新使命,金融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意义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战略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紧迫,决定了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决维护党

29、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金融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决、高效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2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突出强调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宗旨,积极稳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改革,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储蓄动员能力、投资引导能力和资金配置能力,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新征程,金融工作要始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

30、提供高质量服务。一是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基础。只有依托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确保适当的投融资成本,才能强化居民对未来收入、企业对未来经营、外资对经贸往来的良性预期,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间的良性互动循环,进而增强实体经济增长稳定性。为此,要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为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

31、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是动员储蓄、配置资金的重要主体,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必须打造与之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为此,要优化融资结构,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融资渠道,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培育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明确并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等回归本源和主业。要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调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

32、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提升投资者专业能力,增加长期资本供给。要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三是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金融高水平开放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方面,是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的必然要求。立足“两个大局”,在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进程中,必须统筹好开放和安全的重大关系,确保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为此,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市场,投资人民币资产,提升我国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要统

33、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3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立足新征程,要扎紧监管“篱笆”,以高效监管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高效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的必备条件,要适应金融业综合运营新趋势、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新形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金融规则、体制以及监管执行等方面工作的一

34、体协调,积极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要以深化机构改革为契机,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强化金融法治为关键,加快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四梁八柱”,全面强化“五大监管”,杜绝监管真空,弥补薄弱环节,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统筹管控,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按照“猛药去病治已病,抓早抓小治未病”思路,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要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规避道德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

35、等的关系,稳妥处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要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加快推进金融稳定立法,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三、着力加强新时代网络安全建设2023年7月14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

36、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建设思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网络强国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一)新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1 .筑牢可信可控数字中国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一是网络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一个强大而高性能的网络,是保障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网络安全成为数字经济安全

37、的重要内容。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隙。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放大了网络安全风险,带动网络安全需求激增。打通数据壁垒、消除数据孤岛、挖掘数据最大价值,成为各类组织机构新的业务需求。在保隙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使数据价值最大化,已然成为政府、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一是网络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关键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新征程上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38、的必然要求。二是网络安全是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我国网络安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相继颁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依“法”保障网络安全的“四梁八柱”逐渐成型。另一方面,网络安全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复杂挑战。2023年4月,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发布报告,披露了2010年以来曝光的十余起美国情报机构实施网络攻击、开展网络监控及窃密、泄露扩散网络攻击武器和工具的案例,网络安全复杂多变、日益严峻。面对安全风险交织叠加的新形势,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提前预判,系统部署。3 .推动国家安全体系

39、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一是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今时代,网络空间战略博弈和安全斗争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复杂化,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刻不容缓。网络空间不仅成为各类网络攻击与安全威胁的第一战场,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二是网络安全是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化”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不断发展的概念,其核心要求经历了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关键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现代化的重心逐渐向信息化领域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需要统一谋划和部署。网络安全为信息化协同发

40、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1 .网络安全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3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施行六周年。这部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网络诈骗、实施网络实名制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在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基础上,制定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战略规划、法

41、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让网络安全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我国网络安全标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网络安全审查制度、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制度,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有效防范化解供应链网络安全风险;出台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提升国家数据出境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实施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

42、案,构建起“全国一盘棋”的工作体系,形成维护网络安全的强大合力。2 .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网信事业要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2016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推动开展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目前,已有6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指导武汉市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积极探索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新机

43、制新模式;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同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重点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突破;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落地成渝,打造引领西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进程不断加快,技术能力稳步提高,产业体系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正在加速形成。3 .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持续加强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聚焦强制授权、过度索权等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2019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针对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

44、面、交易隐私视频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2021年5月起,有关部门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督促各类平台处置相关违规有害信息、下架违规产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14年以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连续9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力推动了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如今,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网络安全的共治共建渐入佳境,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正自觉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共同筑牢网络安全之堤。(三)新时代网络安全面临

45、的挑战1 .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第一,法律法规仍待细化落实。尽管网络安全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但是每部新法案从开始实施到完善落实,都需要一定的过渡期。新法内的一些具体规定要具体“落地”,都需要完善一系列措施及配套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出台后,仍需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针对需要明确的重点问题进一步细化,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的分级分类制度的具体要求与标准,进一步提高实操性,才能提供实践指导。第二,法律法规配套仍需加强。总体来说,网络安全领域的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操作性、规范性不断增强,但现有网络安全领域配套法律法规仍需完善。一方面,法律配套制度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影响因

46、素交错复杂,客观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情况变化很快,这也给法律法规配套的制定和落实带来一定的挑战。2 .新技术引发网络安全新风险第一,新场景引发新挑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在线支付、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都离不开网络安全技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风险也不断激增。一是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问题频发。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7万起。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封装App、群发邮件“引流”、Al语音视频造假诈骗等花招层出不穷。据公安部门统计,高发

4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占比近80%,二是虚拟货币存在网络安全风险。虚拟货币的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源于其网络特性。一方面,虚拟货币存在网络漏洞和后门程序等安全风险,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可以窃取用户信息,进而盗取用户的虚拟货币资产。另一方面,在线交易平台的安全性、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不够等都是影响虚拟货币安全的重要因素。有些在线交易平台缺乏安全保障,导致用户在交易过程中遭受虚拟货币被盗的风险。第二,网络技术犯罪持续高发。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技术犯罪持续高发,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和数据安全风险。一是勒索软件攻击愈演愈烈。勒索软件是一种流行的网络攻击工具,通过加

48、密用户文件等方式进行勒索。近年来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金融、医疗、交通等行业均受到影响。2022年,勒索软件活跃程度再度飙升,攻击事件数量同比增长13%,超过以往五年的总和。各大勒索攻击团伙不断改进攻击手法和模式,使得新一代勒索软件攻击更加复杂、更有针对性,呈现出勒索软件智能化、多重勒索常态化等趋势。以多重勒索为例,新型勒索软件攻击从单端的支付赎金即可恢复被加密的数据,逐渐演变成窃取商业信息、非法销售数据、DDoS攻击等勒索方式结合的新模式。二是软件供应链数据泄露事件频发。随着软件产业快速发展,软件供应链也愈加复杂,极易触发一系列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整体防护难度越来越大。据IBM发布2022年数据

49、泄露成本报告显示,五分之一的数据泄露事件是由软件供应链受陷造成,识别并遏制供应链事件所耗费的平均总时长要比全球数据泄露事件长26天。供应链攻陷事件的总成本是446万美元,比数据泄露事件的全球平均总成本高2.5%,且后者已达到史上最高水平,比过去两年高出近13虬据相关网络安全公司报告显示,2022年针对软件供应商的网络攻击同比增长146%,其中62%的数据泄露归因于供应链安全漏洞。3 .网络战形势错综复杂我国面临的网络战、封锁战、舆论战形势日益严峻。一是网络代码已经被武器化。网络攻击手段和网络攻击主体的特征明显,敌对势力利用其掌控的强大网络技术对我国连接的国际互联网实施有组织、集团化的网络断网、网域除名等,对我国政府部门、高校、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