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43871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大学生心理叫导仑22大学生异常心理与心理咨询23大学生的人格发展24大学生的自我意识25大学生的学习26大学生的压力与情绪管理47大学生的人际交往48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2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224让空为次麦求来!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I)了解心理的概念和本质(2)理解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3)掌握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4)熟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状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认识健康对生活

2、和工作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新课预热【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

3、讲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后备力量,肩负着建设国家的艰巨任务,他们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思想观念多样、学习节奏加快、环境适应困难、自我意识淡薄、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竞争激烈等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列为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当前,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等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经历相对比较简单,生活阅历相对较少,面对校园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学习、情感、经济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心理上容易出现不适、紧张、焦虑、压抑等情绪,这些情绪如

4、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生活、学习,还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帮助其拥有快乐人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聆听、记录、理解案例导入【教师】讲述引导故事“小昭怎么办“(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小昭,你会怎样走出现状的困境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的概念和本质【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心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心理又称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

5、本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而由初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刺激信息经由神经系统传给大脑,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进而产生心理现象。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类能将感性认

6、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可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可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详见教材)二、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健康的概念【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一个人健康与否应如何衡量?【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健康是一个综合概念,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人民健康更是民族昌麟口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7、。(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心理健康是指人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完整且协调一致,即人格完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协调。(三)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师】多媒体出示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示意图(详见教材),讲解新知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动态变化的。只有少数人的心理处于完全健康状态,而且其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其身体状况、思想观念、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大多数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有轻微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心理健康状

8、态。一般来说,心理健康与心理亚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而患有心理疾病则属于心理异常。这里所说的心理正常,是指个体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正常的心理具有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良好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和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和机构中正常地担负责任,从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能使人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进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而心理异常,是指个体丧失了具有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存在哪些区别?【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个体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既不意味着其没

9、有任何心理冲突或消极情绪,也不代表其能完美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只能表明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其能积极面对现实,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适应环境,并保持良好生活状态。这是心理健康者与心理不健康者的最大区别。第二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课翱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利用哪些标准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判断?【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如下: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相互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10、”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精神健全且能充分开拓并运用自己的天赋、能力、潜能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类人所具有的下列特征被公认为心理健康的最经典标准:(I)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当的评价。(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能与周围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适度地满足个人的需要。我国的心理学家郑日昌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

11、判断的能力;从心理上接纳自己;面对现实,充满信心;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对一定的挫折。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结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想一想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哪些标准?【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一)智力正常智力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是个体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综合。(二)情绪健康情绪在心理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者通常具有以下情绪表现: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有效克制又能合

12、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情绪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课堂讨论】【教师】讲述心灵故事(详见教材),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是看待身边事物时,多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明确的目标,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

13、前,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而不会盲目行动。【课堂讨论】【教师】讲述心灵故事(详见教材),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试分析一下,案例中的张非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个人的发展造成了什么阻碍?【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四)人格完整和谐人格是个体独特且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人格完整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人格和谐是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之间具有良好关系,趋向合作,而较少产生矛盾和冲突。人格完整而和谐的个体在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均衡发展,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14、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自我意识完善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评价的结果。自我意识完善主要是指个体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即客观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六)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与人接触或与人打交道,也就是人际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与同龄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的伙伴关系。【课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人际关系和谐有哪些具体表现?【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

15、回答、讲解新知其具体表现如下:乐于与人交往,能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也能结交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宽以待人,乐于助人;交往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七)社会适应正常适应能力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环境,包括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与人际环境等;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即使突然遭遇意外或身处恶劣环境中,也能较快地进行自我调节,顺应环境变化并保持心理平衡。(八)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大学生的年sm三

16、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和本质的特征。个体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其实际年龄相匹配的心理行为特征,并形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心理行为模式。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他(i瑞力充市,思维敏捷,情感活跃,朝q三勃,勤学好问,面对困难时!缁终保持积极乐观6错渡。这才是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的心理行为特征第三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变迁【课期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你在上大学之初适应大学生活吗?如果不适应,你是在哪些方面感到不适的?【学生】聆听、思考、

17、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进入大学时,绝大部分大学生要第一次长期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首先,大学生要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包括适应气候、饮食、作息时间、语言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于从小居家、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且自理能力较差的新生而言,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容易因此而产生烦躁、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砥砺奋进】【教师】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自然环境也是维持人类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资源。(详见教材)【学生】阅读、思考、记忆其次,大学生要

18、适应新的人际环境。最后,大学生还要适应个人角色的变化.总而言之,刚刚经历了巨大环境变迁的大学新生,不仅面临着适应外部环境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自我调适的问题。无论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还是人际关系和自我角色的适应问题,都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详见教材)【课堂讨论】【教师】讲述心灵故事(详见教材),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是否有与小华一样的困惑,你是怎么做的?【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二、学校因素【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在中学阶段,大家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吗?主要是什么形式的教育?【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

19、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大多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在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优秀更多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重大转变时,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同时,高校普遍存在扩大招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紧迫性相对较弱,因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不到位.有调杳显示,我国高校配备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心理教师由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兼任,既缺乏专业性,又缺少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特点和规律的理解和研究,因此,系统的心理教育理论与行

20、之有效的方法无从谈起。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呆板,内容陈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因而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这种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无法有效地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二、家庭因素【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三个方面。家庭氛围能综合反映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情感态度,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详见教材)四、个体因素【

21、课堂提问】【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除了外界因素,大学生自身有哪些因素会对其心理健康有影响?【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新知(一)人格特征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适应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除遗传因素外,人格特征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教养方式、社区文化、学校环境等。因此,每一个体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二)个体自我认知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学习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同时,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其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大学生对客观事实认识不足

22、,其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就会出现矛盾,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三)心理抗挫能力挫折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考试方面的挫折、人际方面的挫折、经济上的挫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所带来的挫折、家庭关系上的挫折、情感上的挫折等。(四)睡眠【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睡眠质量状况学生的抑郁风险检出率”“不同睡眠质量状况学生的焦虑风险检出率”图片(详见教材),讲解新知睡眠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普通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遭遇过睡眠问题的困扰,睡眠不足或嗜睡均可能导致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五)无聊无聊是一种由于知觉到生活无意义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23、体验(周浩、王琦、董妍,2012).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要面对高考,学业压力比较大,时间安排通常比较紧凑,并且旁边有教师或家长时刻监督,因此,他们很少会感受到无聊。而对于刚刚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不再有教师和家长的时时监督,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如果大学生不能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学习目标,可能会长期无所事事,导致终日处于无聊状态。(详见教材)【课堂讨论】【教师】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课堂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开展

24、“心理测评”,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详见教材),通过结果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2.按照以下程序完成心理活动“我的心理健康吗”。第:自我观察。(1)根据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简要分析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2)用10个词语描述自己的心理特征。(3)用一段话简要描述自己进入大学后的心理状态。第二步:自我调整。(1)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明确自己理状态的调整方向。(2)每35人一组,针对小组成员的心理状态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而可行的调整措施。【学生】完成心理测评、描述自己心理特征并进行自我调整【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心理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心理的概念和本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阅读书籍心理学与生活。(2)观看电影爱德华大夫。【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