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44243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新业态发展,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打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为品牌核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主线,进一步发挥双创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孵化载体,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开创双创发展新局面

2、。(二)基本原则坚持优化环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业创新资源配置,扩大创业创新制度和扶持政策供给,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优势领域重点突破,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最大限度释放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源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坚持示范引领。探索推广新模式、新业态,壮大创业创新主体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二、发

3、展目标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体系、成长空间,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要素聚集、载体多元、服务专业、资源开放、形式丰富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创业载体显著增加。推动双创孵化载体迭代升级,到2025年,创建1-3个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创建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重点推进专业孵化载体建设,集中建设30个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孵化载体。创新创业服务更加完善。到2025年末,建设500个就业公共服务中心,50个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5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青年达到40万人双创从业人员中80%以上接受专业培训3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80%搭建或共享公共技术服

4、务平台,形成多层次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持续推进“一窗通”系统建设,整合企业服务业务,实现开办企业全程电子化、零跑动办理。持续升级完善一体化服务平台,提升市场主体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双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三、重点任务(一)创业创新政策优化行动坚持市场主导、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引导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发展众创、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协同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任

5、务,实施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手册,拓展创业服务内容,设立创业服务窗口,集聚各方优质创业服务资源,加快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等一体化服务机制。(二)创业创新活力提升行动支持建设各类新型孵化载体,为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鼓励企业、研发机构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研发任务的分发、交付,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技术跨学科创新融合。支持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实现跨区域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能力。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把深化

6、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通过采用众包模式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借助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积极发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知识内容众包,促进形成智慧汇集共享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领办创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和科技资源支撑型的特色双创载体。在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生态链,服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活跃度,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努力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策源地。(三)创业创新合力集聚行动加大机构支持创业创新力度,加强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

7、资源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开放使用,引导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学会、研究会和第三方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辅导。加强企业帮扶援助,引导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资金、技术、平台资源,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引领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发展。大力支持个人互助互扶,积极培育发展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创业联盟等各类互助平台。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创新型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创新领军企业”逐级提升的创新企业培育链,优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城

8、乡街区、高校校区一体化产教融合发展,大力培育产业全链条、企业全周期的专业孵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持大众创业就业,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四)创新创业服务行动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健全“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体系,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电子商务支撑、科技金融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合作等功能型平台服务;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将内部资源平台化,为企业员H和创业者提供平台支撑,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开发创新产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引导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创新创业服务;

9、加快科技创新创业社区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服务空间,激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新动能;持续办好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等常态化双创重点活动,巩固和提升创客周”地方性创新创业活动的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研发机构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研发任务的分发、交付,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技术跨学科创新融合。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五)创新创业多元发展行动推行“双创+产业链”,依托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横向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纵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整合创新资源,依托产业链企业的重点研究中心、企业

10、技术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瞄准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聚焦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开展研发创新,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新产品、新品牌。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应用和需求,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促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推行双创+产业园区”,搭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基地、创业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汇聚园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信息资源,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支持园区建设技能实训平台、知识服务平台、研发检测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资源。推行“双创+高校”,联合与区域特色产业紧密相关的具有高水平学科的高校,按照“

11、产业+学科模式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服务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一站式、生态化全流程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六)双创金融支撑行动综合运用再贴、普惠小微贷支持工具等,引导机构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支持。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企业融资获得率。支持围绕“稳岗扩岗”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中长期投放,扩大小微企业覆盖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科技与金融的协调机制;鼓励创新创业载体设立创投机构合作,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科技金融企业需求库,定期分享和更新企业融资需求名单;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

12、新,引导探索开展无形资产业务。根据创业创新需要,统筹安排,强化预算执行,组织协调预算绩效管理。扶持双创示范基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扶持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优质创客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在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等方面适当给予支持,减轻创业创新负担。(七)创新人才培育行动深入推进智力集聚计划、高端外专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大创新型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构建以人才价值驱动的创新创业生态;深入推进“金蓝领工匠”集聚计划,探索技术移民、人才飞地等柔性引才方式,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引育力度;鼓励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联合高校

13、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抓好产业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支持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加快产教融合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企业新型学徒职工不少于万名,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建设高水平中职学校3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3所左右和高水平中职专业10个左右。(八)创新资源共享行动强化引导,创新宣传形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服务工作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大力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多措施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产业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以离岸孵化器建设为契机,加强在科技双创载体

14、方面的共享共建,发挥先进地区项目、人才、资本等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对优质创业项目和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本加速服务;组织创业主题活动,丰富成果展示、品牌打造、项目路演、创业沙龙、融资对接等活动内容,加强与先进地区服务机构的合作,快速提升本地科技双创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共同培育孵化优质企业;在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创新研发协同、业务渠道对接、产业转移落地等多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共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创业活动,促进实现创新、生产等各类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精准融合。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

15、,明确任务分工,安排资金保障,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协调,建立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确保推进重点群体创业行动有序开展。(二)强化政策供给。围绕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创新思路和形式,积极探索多种务实有效的实施方式,制定与发展规划配套的行动计划,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平台、人才一体化配置,建立健全面向专业化科技双创载体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双创载体及服务机构提升专业细分领域服务能力,加大对技术创新、核心专利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增强配套扶持政策的普惠性、连贯性和协同性,更加精准施策。(三)强化监督落实。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各责任单位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分阶段、分目标推进工作落地落实。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总结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存在的短板,解决痛点堵点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双创”工作落地见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