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46075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十大典型案例提供“共富”新经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庆元县:创新“国乡合作新机制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庆元创新开展了国乡合作改革,采取国有林场出资金技术,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方式,按照林地权属不变,林木权属共有,经营收益共享”的原则,将全县闲置零碎的林地统一流转整合,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成国乡合作造林基地30多万亩,价值高达17亿元以上。经过30多年的精心管护,国乡合作造林基地已发展成为庆元最主要的商品林基地,活立木蓄积超过200万立方米,累计向村集体和林农兑现收益分红1.6亿元。庆元也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乡合作经营改革创新试点县。2022年4月29日上午,贤良镇石川村村民齐聚永青国有林场办事大厅,等待第一轮国

2、乡合作造林分红。当天,石川村145亩山林共分得85.2万元,每亩净分红5862元。林业三定后,林农承包的山林比较分散,面积也很小,又缺乏造林技术,不方便管理。参加国乡合作以后,山林由林场统一管理,不仅可以拿到分红,还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生产工作。而合作造林兑现收益周期长、见效慢,使得部分林农不愿续签合同。为此,2021年庆元统筹谋划了国乡合作经营改革项目的2.0版本。新一轮合作打破原有的林木采伐后一次性兑现模式,以每3年按照不低于公益林损失性补偿标准支付一次预期收益,到期按照多付不还、少付补足原则结算收益。通过支付预期收益的方式使林农能够分年度提前获得利益。不仅让利于民,国乡合作2.0还

3、将通过森林资源资本化、市场化运营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2021年10月,庆元县和兴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庆元三家国有林场股权认购,以独立财务、独立开展工作的市场化纯公司模式运营,对参与合作的山林进行集中收储、统一经营,开展森林碳汇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拓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渠道,同步推进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富民增收。预计到2025年,国乡合作2.0可实现商品林收储10万亩,林木成熟后村集体和林农将可以获得总收益分红104亿元。推进生态生财,让山林“富民,庆元始终走在路上。为全力栽好国乡合作这一共同富裕摇钱树,庆元将迭代升级国乡合作2.0模式,对全

4、县59万亩集体商品林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实施珍贵树种造林、杉木大径材培育以及林下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复合效益,打造富裕森林,释放带动增收能力。搭建两山银行融资平台,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通道,探索一条把森林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全力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山区范例。余杭区长乐林场:山中新天地林间大课堂余杭区长乐林场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地处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核心区内,创建于1910年,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国有林场,林地经营总面积约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20.7万立方米。主要从事生态建设和生态服务相关产业。长乐林场积极践行

5、两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为主体,生态服务为特色的发展战略,以成为行业领先的现代高质量发展国有林场和绿色生态产业综合服务商为建设目标,致力共同富裕。长乐林场旗下生态教育服务板块长乐教育紧紧结合“五生教育理念,用好森林生态资源精心打造和开发”五生课程,以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去处理教育市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长乐教育依托林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生态、生存、生活、生命、生长五生教育为理念,开设了生态与自然、生存与拓展、生活与劳动、生命与安全、非遗与传承五大系列课程共200多个活动项目。创办20多年来,共接待1000多所学校,300

6、多万人次学生,2021年接待人次突破26万。2022年,林场利用长乐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契机,积极整合径山周边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目前引入项目有极限运动、影视拍摄、萌宠乐园、亲子采摘、森林露营、树上探险、丛林CS等特色体验活动7个,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打造绿色生态服务平台。长乐林场秉承物质共富与精神共富两手抓,依托自然教育功能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以营地+模式推动物质共富与精神共富的共发展。该模式利用当地农户自有的农家土灶、自留地的特色农业和当地的农村风貌,充分整合了农村丰富的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手工艺以及农村文化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了农家生

7、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三大板块农事体验课程体系。实现了营内活动转向营外实践的空间突破,实现了单一的学农活动向多元实践形式的内容拓展,实现了营地辅导员与当地农户相结合的师资互补。长乐林场转型当好特色生态服务者,闯出一条生态教育纵深发展、林场转型持续增收、对林业经济生产力贡献率越来越高的新路子。每年为当地带来近60万人次的客流量,提供了辅导员、苗圃工、中草药基地种植(加工、销售)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400余个工作岗位,每年采购周边农户的蔬菜、禽蛋、春笋等乡土特色产品200余万元,带动周边乡村民宿、餐饮等产业不断发展,每年增收近千万元,为周边乡村百姓增收致富提供服务。丽水市:国家公园+模式打通“生态与

8、富民“转化通道丽水市坚持国家公园园内严格保护、园外联动发展的原则,在实行最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以国家公园+创新实践蕴育兴林富民活力源,破解了全国面临的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系列难题,更好地释放了生态改革最大红利,着力满足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求,推动了丽水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建设。以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为抓手,蕴育生态资源资产“活力源。创新司法联动机制、三员管护制度,设置管护岗位147个,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结合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构建形成点线面网的全方位管护体系;园内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科学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百山祖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取得突破性进

9、展,新发现百山祖角蟾、凤阳巨基叶蜂等一批全球新物种。以国家公园+地役权为抓手,赋权生态资源资产促增收。在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丽水通过设立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完成国家公园内10个乡镇32个行政村3.88万公顷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实现国家、集体、村民三方共赢。3.23万村民共享改革红利年补偿收入总额达2805万元,户均约3868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新增20万元以上,如屏南镇周埔洋村村集体统管山有137万亩,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获补偿收入66.03万元/年。以国家公园+绿色金融为抓手,盘活生态资源资产强发展。为进一步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融资渠道,释放地役权溢价效应,制订出台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补

10、偿收益质押贷款和贴息贷款政策,推进国家公园58万亩林地可获贷款5.6亿元户均达7.8万元,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价值由绿转金O目前全市累放贷款7290万元,惠及农户386户,贷款余额达4871万元,为当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为抓手,创造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增长点。好空气也能卖钱致富。以大型活动碳中和行动出售森林经营产生的碳汇减排量为契机,积极探索碳汇交易,邀请第三方机构核算碳汇总量,并以挂牌公示、协议签订等方式进行出售,成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先后向国家公园龙泉片区兰巨乡官埔洋村购买林业碳汇;就非量550.4吨,创收5.5万元。同时推动国家公

11、园品牌与山”字系品牌融合发展,构建线上导购+线下体验营销体系,支持发展一批百山祖生物科技等生态环境内生型产业,让生态产品实现生态+科技的双重溢价。长兴县:做精苗木拳头品牌扎牢花木之乡根基长兴花木产业源起上世纪80年代末农民在房前屋后、山野田间零星种植的花木。40年来,汇聚农民致富梦想的星星之火,将零散、低质量、小规模的苗木产业建设成了惠及3万余户农户、年销售额30多亿元的致富产业。全县最高种植面积达283万亩,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占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23.71%,2020年长兴县被评为省级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县。政策浇灌,催生品质萌芽。长兴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进行产业扶持,改造香樟等

12、残次苗基地1.5万亩、发展精品容器化基地6.8万亩。5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培育中大型苗木基地2.1万亩,亩均收益增加25%以上。花木示范企业各领风采,东方梅园通过“基地+农户,对梅花生产农户进行帮产帮销,累计帮助100余户困难家庭种植梅花实现脱贫致富;凤羽农业通过网络扶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培育兰花主播和销售反哺种植的形式,带动创收近1000万元。技术扶持,促进提质增效。整合省内专家和人才资源,广泛开展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送技术系列活动,促进全县花木转型升级。改变传统绿化大苗培育模式,研究全冠苗快速培育技术,出圃比例达91%以上;通过拼栽将朴树残次苗变为精品苗,提升了附加值;强

13、化机械装备使用,研发了系列多功能园林机械,全县8万亩花木基地使用机械化作业,挖苗时间节省了六分之五,累计增加苗农收入超3000万元,减少生产成本2000万元。同时,长兴将非粮化整治作为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充分兼顾苗农利益,不搞一刀切,按照能调则调、能优则优原则,根据三线三区划定,科学调整粮食功能区,全力推进精品化发展,实现减量增效。产业融合,结出共富硕果。积极探索花木销售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利用全县1800名苗二代,建立了3600人的苗木经纪人队伍,连续11年举办中国长兴花木大会,培养了百余名网红带货达人,构建了线上线下花木交易平台,订单量从8000万元攀升到4.8亿元。依托花木产业的

14、美丽景观和生态功能,积极发展集游、赏、购T本化的经营模式,促进从卖树到卖风景的转变,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同时,有机结合花木产业和矿山复绿、龙之梦项目建设,为花木产业寻求更多发展空间。近5年来,全县森林旅游每年接待游客89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共同富裕既是时代考卷,也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长兴将积极打造数智花木、生态花木、文娱花木,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为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续写新篇章。临安区:山核桃产业大脑助力农民熠收致富山核桃是临安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57万亩,加工量占全国80%,全产业链产值约50亿元,是临安西部山

15、区15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临安山核桃产业大脑紧紧围绕哪里合适种如何种得好如何加工好产品如何卖得好等三产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谋划。聚焦规模化经营、生态化治理、原料交易、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培育等核心业务,梳理适度规模流转、绿色生产、原料价格信息对称、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信任等重大需求,重点开展现代化未来农场建设、升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推进标准化加工,加强品牌管理建设,实现产业链重塑,形成了产业大脑+未来农场+透明工厂+N个多跨应用场景”的基本构架。根据整个产业链主体的需求,临安区农业农村局从如何卖得好这个切口进行山核桃产业数字化改革。为了实现市场行情数据共享,企业精准加工、精准营销,政府部门精准

16、品牌推广,以数字赋能三产融合“以消(消费者)促牌等思路谋划开发山核桃产业大脑,利用电商大数据来倒逼产业链升级。使不少从业者享受到数字赋能的红利,同时帮助加工、销售企业更精准地了解了市场,摆脱了新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困境,白牛电商协会秘书长张青感慨道:”是大数据帮了我们大忙。作为管理平台的重要补充,”临农一件事微应用上线浙里办,通过18个我要如我要张网、我要找工等系列集成服务,便利群众生产经营,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我老头子年纪大,干不动了,现在手机上点点就能找到人帮忙收果,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哦!昌化镇白果村孙老农在丰收季笑着说道。通过抖音直播电商大数据分析,发现除了江浙沪长三角

17、地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北京等地区也是山核桃销售的潜力区域,未来将在这些潜力消费地区加大推广力度。在山核桃类别中,手剥山核桃占比70%,非手剥山核桃占比30%,最好卖的是500克的规格;在口味上,椒盐口味占比22%、奶油口味占比24%、原味占比38%。通过绘制消费者画像,发现消费者年龄在2040岁占比60%以上,偏向年轻消费者,女性占60%左右,白领人群占56.7%、蓝领人群占30.8%o这些数据分析成果通过浙政钉、浙里办临农T牛事小程序应用、电子报告等形式,每月发送给政府部门和加工销售企业,主管部门就可以精准地进行广告投放,企业就可以做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做到精准营销,让加工企业和

18、电商经营户共享数字红利。山核桃产业大脑综合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021年经济效益估算提升8%左右,即4亿元左右。临安山核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29.82亿元,连续4年荣膺坚果类排名第一。常山县:一切为了U“建五大平台振油茶产业作为中国油茶之乡,常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油茶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围绕油茶产研销”全环节搭建五大平台:建设共富果园”改革平台推动规模化经营;建设院校共建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化管理;建设一份常礼销售平台推动品牌化营销;建设“产学研旅融合平台推动景区化打造;建设油茶指数发布平台推动全国化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常山县逐渐形成、完善并推广油茶产业

19、共建、共管、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贡献油茶力量。芙蓉湖村是全县最大的一块油茶基地了,再加上芳村村和泮坑村,我总共流转了2000多亩林地种植油茶。在位于常山县芳村镇芙蓉湖村这片被当地人称作“八面山的山坡上,黄志旺一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曾经是开办矿厂的煤老板,受到两山理念启发的他从2006年起种下22多万株新品种油茶苗,走上了农场主的绿色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常山本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许多油茶林渐渐失管,如何保住油茶的产量质量,不让常山油茶这块金字招牌砸了,成了县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黄志旺的探索为大伙开拓了思路。2022年,常山县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富果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20、通过构建经营主体两山银行+村集体+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鼓励开展油茶林等农林产业的规模化流转和标准化管理,而黄志旺的油茶基地也作为示范样板入选了首批共富果园创建名单。据他介绍,如今他已组建了一支拥有100多位村民的“共富团队,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林技专家,也有非遗传承的榨油师傅,还有土生土长的网红主播,打造了一条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每年发放工资170余万元。下一步,他还将与镇里的低收入农户合作,通过利润再分配的方式,帆力销售,又还利于民。在八面山的北麓,坐落着一个省内闻名的3A级旅游景区黄塘村,该村拥有4000多亩油茶林地,亩产山茶油13公斤,是新昌乡油茶主要产区。据村支书廖红俊介绍说,为了提高村里

21、油茶亩均产值,激发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今年村集体流转了300亩油茶林试验林下套种生姜,预计到下半年能将亩均收益提高2000元以上,这样明年就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其中。为了保障各村的共富果园能够产量质量双提升,常山县协调组织起一支社会化服务团队,为全县油茶种植大户开展疏伐、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服务,并且还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油博士们来授课指导。共建、共管、共享,这正是常山油茶产业的发展理念,相信在它的引领下,林农们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常山也将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磐安县:厚植古树家底助推乡村旅游磐安县地处浙江之心,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县域内共有古树名木5581株,其中盘

22、峰乡梓溪南方红豆杉、万苍乡斐湖枫杨、安文街道东川香椎三棵古树入选省内十大最美古树名木,梓溪村南方红豆杉列入中国百棵名木。2016年开始,磐安县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古树公园的保护思路,建立保护优先、处处是景的古树保护管理体系,为全域旅游增添色彩,为助推乡村共同富裕贡献林业力量。一是选好点,布好局。紧紧围绕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把立地环境、执行落实、效益评估作为古树主题公园选点建设的条件,把古树主题公园建设安排在南线和北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上,优先安排十美村创建、森林村庄创建、创A级景区村、小城镇综合整治村。二是精设计,求本色。聘请设计单位与专家实地勘察,确保古树主题公园设计既体现地方特色,契合当地的地域文

23、化,又做到古树资源保护,引领乡村休闲旅游业。三是分专业、攻难点。采取分类实施,委托专业公司实施病虫害、防腐补洞等专业技术项目,基础工程由乡镇、村实施,同时加快政策处理工作。四是促进度、严把关。会同监理单位不定时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严把质量关;推行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第三方工程审计等方式,提高古树保护资金绩效。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磐安县共完成一级古树保护856株,二、三级古树保护860株,建成古树主题公园84个。近年来,通过建设古树公园,打造旅游景观,推动了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发展,古树公园已成为磐安县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的一张金名片。在古树公园的特色基础上,延伸打造生态旅游风景点,全县共有

24、省A级景区村139个,其中3A级35个,2A级13个,A级91个;景区村古树公园覆盖率达64%,并将连景成线,打造浪漫花乡线休闲茶乡线养生药乡线百里樱花线4条精品游线。将古树公园建设作为森林村庄主抓手,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为森林系列创建的突破点和闪光点。磐安县已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4个,实现“全覆盖,省市级森林村庄102个,其中省级以上森林村庄25个,各级古树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特色、房屋布局等方面对古树公园精心规划,着力建设了“樱花谷杜鹃谷银杏谷玫瑰谷芍药谷五大花谷,并在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古树公园建潮口系列森林村庄的创建结合,成了名副其实的惠民富民工程,

25、2021年磐安县实现旅游总收入46.94亿元,增长17.50%,接待游客290.46万人次,增长1112%,实现了以绿色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龙泉市:“益林富农走出山区共富新路子龙泉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区市(县),被誉为浙南林海,森林覆盖率高达84.4%,林地占市域面积86.7%,林农人口占全市总人口67.5%多年以来,龙泉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在保障林农合法权益、发展好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等方面不断探索,在林业综合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林业管理中仍存在林农获取信息不易、持续增收困难,林企竞争力弱、创新力不足、部门职权交叉、政府服务效能不高等共富难题。为了全面盘活森林资源,走

26、出一条通往金山银山的路径,2021年以来,龙泉以需求为导向、用户为目标,依职能定模块、按业务建功能,建设运行“益林共富多跨场景应用,打造林业时空管理一舱三端,实现了7个层级17个部门98个事项的多跨协同、资源共享,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林农致富双赢新路子。首创数字落界方法,着力维护林区稳定。为破解“山是谁的、山在哪里、山上有什么全国性难题,龙泉首创数字化落界方法和技术标准,通过精度控制切割、面积电脑求算、卫星地图指界、无人机现场勘查、林农室内认定、各自签字确认的方式,实现精准划界、矢量落界,完成173万亩公益林和3万余亩商品林的落界,山林纠纷案件从2019年的584件下降至2021年的4件,下

27、降99.3%o推动林地线上流转,全面盘活森林资源。依托林地权属落界成果,归集供求信息,搭建流转平台,将原本的“碎片发布、零散求租”变为线上发布、系统评估、供需匹配、高效流转,将伐林卖树的一锤子买卖变为持续分红的“长流水。上线以来,累计发布林地流转供需信息385条6.1万亩,成功流转153宗3.06万亩,用于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带动林农在家门口就业。简化金融贷款流程,创新资产变现途径。创新电子益林证,实现数据智能评估、自动生成额度、直接放贷到户、信用跟踪监管数字化办贷,率先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地役权补偿质押贷款等涉林贷款产品。2021年以来,发放电子益林证2.5万份,新增贷款16

28、06笔共计1.68亿元。比如住龙镇村民刘春发通过该系统提交贷款申请,银行查询信息后立即主动联系并在2个小时内放贷10万元,贷款效率提高80%以上。探索碳汇富民路径,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精准采集坐标、面积、海拔等地块因子信息,利用模型参数和档案资料,开展森林植被碳储量、碳汇量计算,可为全市林农精准建立县、乡、村、组、户5级碳账户。2021年以来,该市已达成3笔碳汇交易,涉及林业碳汇蹦非量582吨,累计创收5.82万元,发放首笔20万元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发挥产业链式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竹木产业大脑,归集产业数据,动态监测竹林资源、实时跟踪产业动向、精准分析市场行t青、全链路推动产业振兴,促进

29、林农节本增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补足产业链惠农共富。竹材价格从24元斤增长到32元/百斤,年均增收5760万元,人均增收443元。龙游县:加快竹产业创新发展推进竹山变金山龙游县瞄定林业推动共同富裕跑道,通过森林魔方,充分激活林业发展要素资源,夯实美丽龙游绿色本色,擦亮生态文化底色、做深全竹产业特色,打造竹业促富碳;三富名山带富等一批林业促共富标志性成果,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创新,形成森林魔方,打造迈向共富的龙游路径和竹木之道,两山转化龙游实践。龙游县有竹林面积40.74万亩,笋竹两用林经营模式获原林业部技术推广一等奖,是国内原来最大的竹胶板与水煮笋加工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炭化麓、竹拉丝等竹

30、材初加工集散地。四省通衢汇龙游,龙游县是全国竹产业的最佳集散地之一。龙游县持续拓宽竹资源两山价值转换通道,带动竹区10万竹农增收致富。实施布局竹材初加工、打造全竹绿色循环园、开发竹纤维工艺造纸、做强食用笋龙头企业、着力科技支撑竹产业发展五大核心举措。以绿色共生、产业共融、文化共兴、云端共智、改革共进、区域共美为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实力,带动竹区10万竹农增收致富。具体做法如下:布局竹材初级加工。龙游有竹材分解点、初加工小微园共28家,年加工竹材30余万吨,直接从事人员2000余人,带动竹农毛竹收益2.5亿元。打造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由龙游经济开发区主

31、园区+庙下副园区+溪口竹工业园提升区+周边100公里范围内若干个副园区组成,构建1个主园区+N个副园区的产业集聚平台,树立可复制的现代竹产业园龙游模式。项目年消耗原竹50万吨,新增税收Ll亿元/年,新增就业3000余人,发放人员工资3亿元,带动相关竹农每年新增收入2.5亿元。开发竹纤维造纸工艺。浙江金龙再生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竹纤维填料高值化生产项目,以竹材包括原竹、次竹、竹加工剩余物等为原料,年需求量达30万吨竹碎片(绝干料计)。项目新增产值9.1亿元/年,税收5460万元,直接就业1000余人,新增收入1亿元。做强食用笋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龙游外贸笋厂有限公司,年加工水煮笋近

32、2万吨,年销售额达1.5亿元,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龙游竹海鲜笋专业合作社,有社员316户,建立森林食品基地1万余亩,年收鲜笋1万余吨,每年直接反哺笋农4000余万元。着力科技支撑竹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高性能竹材生物基纱线清洁制备技术与产业化示范列入浙江省2022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木竹废弃纤维原料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入选衢州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竹材炭汽联产节能装备优化及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与示范。以水发全竹绿色循环产业园为核心的竹产业集聚中心,从根本上增强龙游县竹产业的行业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带动10万竹农人均年增收L2万元,消

33、耗周边100公里半径圈内12个县市竹材100万吨,折原竹4500万支。积极打造龙游县云端共智森林“四库在线,将竹产业、竹林碳汇、林业治理等业务聚合到平台中,丰富竹林碳汇收储交易点碳成金、空间整合竹下生财、名山公园六春湖绿色共荣等共富场景,逐步走出一条符合龙游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林业促共富之路。文成县:利用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文成是典型的浙南山区县,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森林覆盖率72.4%,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是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县、中国气候养生福地。2017年以来,文成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全县森林康养产业总投资达15亿元,森林

34、景观利用类总产值达22.16亿元,其中森林康养与休闲类产值达3.2亿元;创成省市森林康养基地各3个,其中3家列入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做好景观增绿文章,夯实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本底。一是连片推进。全面实施绿满文成”专项行动,在森林景区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沿G322国道文成段、飞云江建设水陆两轴彩色长廊,新增彩色健康森林6.76万亩、森林抚育9.1万亩、大径材培育4.28万亩,新植珍贵彩色树种202.93万株。二是整村提升。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大力培育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9个、推进村150个,创成省级森林城镇8个。三是因时制宜。按照不同季节、不同气候针对性种植花草林木,基本

35、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旅游景观。做好基地建设文章,丰富森林康养产业特色内涵。一是强化政府扶持。对创成国家、省、市森林康养基地的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并优先享受林下经济产业扶持政策。牵线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天湖森林康养基地建立合作关系,推进康养产品设计开发。二是加强宣传推介。依托全网官媒账号以及森博会等线下平台做足宣传文章,参加长江经济带森林康养和旅游推介会,多家省内外单位慕名前来学习考察。三是打造亮点特色。各森林康养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发了一批特色康养产品。比如,猴王谷森林康养基地突出氧吧优势,云顶山庄森林康养基地着眼中药养生,天湖森林康养基地侧重农业观光等。做好产业培育文章,促进森林康养产

36、业富民增收。一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竹木制造和木本粮油等5大主导产业,巩固生态富民成果,成功培育一亩山万元钱1.94万亩。二是抓好林业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品牌强林,培育林业龙头企业,打造具有文成特色林业产业品牌。比如,辞然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主攻苔辞微景观制作,全网粉丝超百万,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主办及参办的景观工程遍及21个省市。三是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采用包教、包销等措施鼓励发展花卉、林蜂、竹笋等林业产业,稳定农户种植收益。鼓励企业坚持家庭、家族、家乡用工原则,引导本土就业创收,带动群众就业3000余人、增收3万元以上。推动企业采用全租式、半租式及自主经营等形式与村民合作,盘活闲置农房,升级改造康养客房、养生展馆等,每年户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