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标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核心。专业建设标准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尺度和准绳。制订科学的质量标准是高职专业建设走向规范化、化的必要保障措施。通过对专业建设标准的构建,可以有效指导专业建设的过程,促进专业建设的实施与发展。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XX省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为指导,立足本土,实事求是,科学定位,办学,实现学校
2、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和谐发展。二、建设原则1 .坚持紧贴市场,优化专业布局。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产业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专业定位准确,科学合理,与地方主导产业吻合;以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发展对接行业优势明显,对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贡献度大,能服务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求;专业适应学校服务行业的实际需求;在服务“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五大发展美好XX等发展战略中发挥作用。结合我院的优势,建设新专业,调整已有专业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专业群布局。2 .坚持产教融合,校
3、企合作育人。创新实施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新常态下,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促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开放式教学方式改;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校企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搭建平台,切实增强学院技术技能积累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3 .坚持动态管理,专业持续改进。既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
4、专业,又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在互联网+新常态下,建立“专业建设发展平台”,聚焦专业建设各项要素,通过网上查阅教学资料和现场听课、对师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抽查测试等,深入了解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专业办学做出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指导性建议。逐步建成贯穿全程、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制度体系,动态管理、持续改进,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三、建设内容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 .确定培养目标。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
5、人才”的总体目标,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趋势,充分调研长三角产业发展趋势和本专业面向的行业发展情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建设改的依据,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工作有:(1)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群);(2)进行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完成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3)根据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按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
6、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设计。2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要求,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兼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以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强化开放式教学理念,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工作过程导向(技术类)、情景导向(服务类)、效果导向(艺术类)构建“菜单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工作有:(1)根据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确定该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2)根据思
7、想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确定专业的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3)根据学生终身学习、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定该专业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程的设置,明确课程的目标、定位和任务。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把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 .提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组织,根据专业课程体系,提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工作有:(1)准确描述人才培养模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新模式;(2)总结专业和专
8、业人才培养的。4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5 .改考试考核方式。积极探索和采用以育人为目标的课程考核评价新形式、新方法,注重技术技能积累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加强过程考核。6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应记录和积累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三年一大改,一年小调整,不断反馈、比较、分析、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课程建设1 .课程建设流程。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建设。具体工作有:(1)按照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广的步骤,制定专业的课程建设计划;(2)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推进在
9、线开放课程建设步伐;(3)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具体要求见课程建设标准;2 .实践教学环节。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设计实习实训环节。具体工作有:(1)根据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实习实训的目标、内容、任务以及时间、方式(手段、方法)、地点;(2)编制实习实训的组织、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3 .执业能力培育。按照专业就业岗位(群)的需要,有需求的专业积极推行双证书和多证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执业能力。具体工作有:(1)根据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确定该专业可以取得的专业资格证书的种类和级别;(2)对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进行分析,并融入课程体系,课程中作为课程的目标、任务;
10、(3)制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方案,采用单独考核模式或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统的“直通车”考核模式。(三)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体工作有:1 .制定专业师资队伍规划和建设计划;2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1)制定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专业带头人培养效果进行分析。3 .骨干教师培养(1)制定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骨干教师培养效果进行分析。4 .“双师”教师培养(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2)按计划进行培养;(3)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效果进行分
11、析。5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1)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2)按照兼职教师聘任机制,积极聘请兼职教师;(3)进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以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4)对兼职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分析。6 .青年教师培养机制(1)教师教学能力培养;(2)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3)青年教师提升培养。(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改的需要,逐步改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文件。具体工作有:1 .校内实验实训室硬件建设(1)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2)根据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并组织有关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
12、3)结合实际,将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立项;(4)依照批准项目进行建设。2 .校内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1)根据专业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校内实验实训内涵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2)根据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并组织有关校内外专家论证;(3)结合实际,将计划和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4)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各种教学资料。3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认识实习、跟岗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2)创新与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3)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师
13、资队伍;(4)完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各种教学资料。(五)教学研究与改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制定专业教学研究与改的规划和计划;2 .组织实施教学研究与改计划;3 .积极促进专业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六)教学资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应做到内容丰富,资源表现形式多样,有效整合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具有持续更新机制,具体工作有:1.制定教学资源开发计划(1)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调研,研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方案;(2)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资源、行业规范标准、技术资料等;(3)依托专业建设发展管理平台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功能分析,包括:在线学习交流、在线自测、资源检索下载等;(4)制定目标
14、明确,安排严谨、可操作性强的专业教学资源开发计划。4 .建立专业和行业(企业)资源体系(1)建立专业资源体系,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讲义)、教学视频、电子教材、试题库、实施计划、教学案例等;(2)建立行业(企业)资源体系,包括:职业标准、岗位描述、项目案例、典型工艺、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5 .集成专业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和推广。(1)集成专业教学资源,完善优化各项功能,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2)加强基于新媒体或“互联网+”条件下的资源库建设力度,向同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推广应用,进行示范教学,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3)收集使用评价和意见,不断改进专业资源库的软硬
15、件平台技术,更新完善资源库的各项资源。(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 .制定专业方面的培训项目开发与创新计划;2 .结合专业建设开发社会需求的培训项目;3 .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形成科技开发团队,明确研究方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A)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境)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办学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工作有:1 .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1)积极引进、聘请国(境)外的高水平专家和教师,国(境)外院校、师生互访,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讲座),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等。(2)积极引进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国外教
16、育理念和模式、课程体系和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职业化水平。2 .创新合作模式办学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途径。(1)逐步拓展交流学生合作院校,积极开辟新的交流渠道,创新长短期交流项目,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校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和从业能力。(2)加强与国(境)外机构合作,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拓展多种实习合作项目,拓宽学生实习渠道,输送学生参与国(境)外实习、就业项目。(九)内部教学质量诊改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诊改工作,建立专业建设预机,完善各项教学工作实施标准并贯彻落实,同时完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填报
17、工作,做到每位教师都是源头数据的采集者、使用者和监督者,以此为依据,分析专业建设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人才是专业建设预机的起点和归宿,是专业办学成效的基本保障。专业调整实施动态管理,专业建设考核每年一次,年底与学院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进行。(一)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等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专业建设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和建设标准完成情况为具体考核点,实施考核。(二)考核形式专业建设成效考核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三)结果评定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待改进三个等次。根据评定等级和得分情况,撰写分析报告,认真分析专业建设滞后的原因,提出加快专业建设进度的具体措施,并将改进效果纳入下一年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