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前代文学创作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成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前代文学创作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成的影响.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议前代文学创作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成的影响摘要:才子佳人小说曾于明清时期风靡一时,类型化人物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此类小说之所以会出现类型化人物现象,绝非偶然现象,其成因是复杂的,本文主要从前代文学创作对其的影响方面予以探讨。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类型化人物前代文学创作才子佳人小说曾于明清时期风靡一时,类型化人物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前人曾用“千人一面”来形容它的人物类型化倾向。对于其类型化人物现象的成因,我们主要从前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来给予探讨。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大多离不开对前代文学成就和艺术经验的借鉴,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也同样如此。在才
2、子佳人小说正式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之前,关于才子佳人婚恋故事的文学作品就已大量存在,这些作品对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才子佳人小说中出现的类型化人物与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历史流程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范型的模仿、借鉴有关。从创作角度来看,一个新的文学形象的诞生,往往离不开对历史文化传统中反复出现的具有特定审美价值和丰富心理意蕴的类型形象的继承与模仿,很难想象一个作家能够无所依傍、闭门造车,凭空幻造出一个与传统毫不相干的形象来。“诗只能从别的诗中产生,小说只能从别的小说中产生J1同样,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各种类型化人物形象,不管是才子形象还是佳人形象,也都只能从已存在于历史文化传统当
3、中的被人们赋予了丰富文化审美内涵的此类形象中产生。下面我们就针对才子佳人小说中常见的才子、佳人这两类类型化人物的形成来逐一分析。才子形象:在刻画才子的容貌、体态时,作家们常将他们比作潘安、卫玲,说其“姿洒潘安,神清卫班”,“玉树临风”,“有羊车掷果之态”等等。如玉娇梨写苏友白“美如冠玉,润比明珠。山川秀气直萃其躬,锦绣文心有如其面。宛卫生之清瘤,俨潘安之妙丽。并无纵挎行藏,自是风流人物J潘安是晋时的才子,他“妙有姿容,好神情”2,“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3潘安之美,不仅冠绝一时,而且为后人反复称道,常以潘安之美来赞誉他人之貌。如南朝徐陵说:“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J(洛阳道)李白说:“遥知向
4、前路,掷果定盈车J(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卫班也是晋时有名的美男子,他“风神秀异”,“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4,以至于他最后竟被人围着看死了。其他如面若敷粉的何晏,醉后如玉山倾倒的嵇康等,他们作为美男子的代名词在后世广为流传,被人们反复借用。同时,用来形容这些美男的一些词语,如“面若敷粉”、“美如冠玉”、“眉清目秀”等,也成了夸赞男性之美的专用语得到了世俗的认同和传播,成为人们塑造才男时的参照标准。在刻画才子的才情气质时,作家们往往以曹植、司马相如、李白等众多文人为参照,因为他们构成了历代人们心目中的才子形象系列。他们“七步成章”、“斗酒百篇”的传闻,成为后世的一种美谈,
5、表现了后人对他们天赋诗才的倾慕。同时,也积淀成一种世人所共同认可的文化审美心理。而能够像他们那样吟诗作赋则成为衡量一个才子之所以为才子的重要标准。另外,魏晋人士、李白等人特立独行、傲视权贵、放荡不羁、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气质,也是历来作家塑造才子形象时所刻意模仿和渲染的,大多时候,还被看作是一个真正才子所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玉娇梨的作者天花藏主人就这样描写才子苏友白:“原名良才,只因慕太白风流才品,遂改了友白。又取青莲、谪仙之意,表字莲仙。“他还常让笔下的才子引晋代才子之言“礼岂为我辈而设”,来表达才子不拘俗礼、傲岸不群、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此外,有明一代的才子群体,为才子形象的确立提供了现实人
6、物原型。在明代,才子辈出,狂人林立。明初即有“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是吴中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弘治、正德时期出现了唐寅、张灵等一批“狂简之士工他们“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名教外“。5自号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为了一个一见钟情的婢女,竟卖身为仆去追求;张灵在虎丘遇见佳人崔莹,对其一见钟情,却恰逢宁王谋反,崔莹被征为歌妓,佳人不可得,张灵痛不欲生,相思成疾,竟然为情一病而亡。当时有不少文人出于对他们人格风采的倾慕,将他们的风流放诞之事编为戏曲、小说加以传颂,如唐伯虎一笑姻缘、补张灵、崔莹合传等。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一些才子比如石池斋、苏友白等人身上就可以找到唐寅、张灵等人
7、的影子。以上几类人物身上所表现的才貌情,深深影响到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创作时的人物构思,基本上构成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形象成分,成为作者塑造才子形象的材料,是类型化的才子形象形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佳人形象:在刻画佳人的容貌、才学时,才子佳人小说家们常常爱用历史上的那些才女名姝作比,如西施、毛媾、班姬、谢道银等。如玉娇梨称白红玉貌美,就说她“生得赛西施,胜毛嫡。“赞卢梦犁才高,就说“谢家道镉不足数也二定情人赞江蕊珠有“班姬儒雅,道银才情”,“是一个赛毛嫡、夸西子的绝代佳人”。作者所频繁提及的那些女子,均是世人耳熟能详、心仪神慕的美女才姬典范。作者用这些美女典范来形容笔下的佳人就很易于被人们所接
8、受。另外,作家头脑中也承袭了以往文学作品描写女性之美的固定思路及用语。比如说到佳人之美,作家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佳人之貌与自然之美作比附,如娥眉、杏唇、秋波、杨柳腰等等。其实,这种类比式的审美思路及由此产生的描述语汇,早在诗经卫风硕人等诗篇中就已出现,后来经文人们的递相沿用强化,便固化为描写女性之美的一种审美思维定式。这些人物范本及固定的审美思维定势无时不在左右着作家的创作思路。在描写佳人对爱情婚姻的认识和追求时,作家们常会提到历史上的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的卓文君、红拂等人。如铁花仙史中的夏瑶枝就说:“妾闻良禽择木而栖,智士择主而事,红拂之于药师,文君之于司马,皆此意也。”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卓文
9、君、红拂等慧眼识才俊、主动择佳偶的故事,早已被在门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下而严重缺乏婚姻自主权的古代女性传为佳话,从而成为具有特定文化含蕴的原型意象,影响着人们的爱情心理,也影响着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作者便经常利用这些人物形象来描绘书中的佳人。同时,明清两代才女大量涌现,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提供了人物原型,构成一种直接的现实参照。关于这些才女的记载有很多,如明末清初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所载沈宛君母女四人及其姊妹沈大荣、沈倩君、沈曼君、张倩倩等,即以唱和为能事,诗作闲逸清雅,颇有林下之风,成为当时的美谈。毫无疑问,这些才女名姝为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的人物设计提供了现实范型。以上那些人物
10、形象身上所表现的容貌才情,基本上构成了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人形象成分,成为作者塑造佳人形象的材料,是类型化的佳人形象形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除了历史上或现实中存在的为作者及众多人所熟悉的才子佳人形象外,明代之前及明清之际的有关才子佳人故事的小说、戏曲中的类型化才子佳人形象也为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提供了塑造人物的范本。这些小说、戏曲主要包括:元代才子佳人类戏曲、明代中篇文言小说、明清才子佳人类传奇等等。在这些与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渊源关系的作品中,才子佳人形象即存在着类型化的现象,这些才子佳人形象直接影响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形象的形成。我们先来看下元明戏曲中的类型化才
11、子佳人对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类型化才子佳人形象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是导致戏曲中人物类型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戏曲之一种的才子佳人戏也不例外。古典小说与戏曲虽然是在各自轨道上平行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相互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收、借鉴,取长补短,各自完善,相互影响。才子佳人戏中的类型化人物的塑造也直接影响了与其同源异派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类型化人物的塑造。元代才子佳人戏曲大量出现,著名的如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明人也创作了大量的才子佳人戏曲,如合纱记、玉簪记、玉壶春等等。明末清初,才子佳人戏更是蔚为大观,拥有庞
12、大的作家群和观众群,出现了汤显祖、吴炳、李渔、阮大钺等戏曲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吴炳的绿牡丹、李渔的风筝误、阮大钺的燕子笺等。这些才子佳人戏或取材于前代稗官野史,或出于作者精心结撰,表演逐步定型,人物描写也趋于模式化,并反过来影响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再来看明代中篇文言小说中的类型化才子佳人形象对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才子佳人形象塑造的影响。明代中篇文言小说集艳异编、国色天香、绣谷春容等收录了大量的叙写才子佳人故事的作品。这里我们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讨其对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的才子佳人形象的影响。对才子容貌的刻画,明代中篇文言小说中几乎每一篇都少不了“姿容俊雅”、
13、“爽风姿,美标格”、“美丰姿,性聪敏”类的描写;才子可谓个个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如寻芳雅集中的吴生“涉猎书史,遍通百家”;刘生觅莲记中的刘生“猎史搜经,著述日富”,后来还凭着“经纶策”立下边功等等。就家世来说,他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望族之裔;对于功名,才子也常常是唾手可得。明代中篇文言小说中的佳人们不仅貌美,而且才高;不仅多情,而且节烈。那些佳人无不出身名门。如寻芳雅集中的娇凤、三妙传中的奇姐、六一天缘中的芹娘等都是名门闺秀。这些作品中类型化才子佳人形象的塑造,无疑会对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有所启迪,从而成为后来才子佳人小说中类型化人物形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由上可知,才子佳人小说中一系列的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出现,并不是作者凭空塑造出来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历史流程中反复出现的形象范型的模仿、借鉴是形成其类型化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1叶舒宪选编.神话一一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P310.23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P326、P327.4房玄龄等著.晋书卫玲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P1607.5张廷玉等.明史文苑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P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