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析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析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存在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的变革,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但由于科学本身的两面性和人类的利用失当,科学技术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灾难性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局部科技领域的例证,从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两方面展开讨论,并强调了可持续开展在未来科技进步道路上的重要指导作用。首先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包括改变社会生产力要素,改变社会经济、阶级构造;还有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开展。接着本文讨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阻碍作用,包括对人类存在环境
2、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对人类的思想、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最后,本文指出,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科学技术开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最终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根基上,到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开展;正面促进;负面阻碍;可持续开展引言科学技术与社会开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忆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开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提醒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开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
3、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开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开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严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开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根基。同时其还主张正确对待科学开展与社会开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开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开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正确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两者的协调开展,有利于我国实现科技进步与社会
4、的可持续开展。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那么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社会早期开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
5、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到达“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2。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开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对待。一、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社会开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开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总是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层次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开展。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根基知识?一书的作序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
6、力开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开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诸要素。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具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开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科技开展带来的直接变革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善和提升。比方说,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铜质生产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戴五三,邓明立.科学技术含义的几个认识|儿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4):24-27.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随后的铁器时代
7、又给生产力开展带来了一次大的突进;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得机械技术迎来大开展,蒸汽机的创造带动了一系列机械化生产工具的产生,生产力出现了飞跃性提高,为社会生产的机械化提供了保障;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开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创造,这为生产过程的电气化奠定了根基;20世纪随着人们对半导体材料、磁电存储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微电子技术蓬勃开展,这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的创造,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从这一过程可以明显看出科学技术的开展对社会带来的极大促进作用。其次,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例如,在科技落后的古时代,人们所能劳动作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的天然
8、物品,受到极大限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现有物质的用途得到极大的扩展,劳动对象从原来的天然矿物等开展为一些人工合成新的物质,如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创造出更多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随着新能源材料的开展,人们还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令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甚至核能等多元化人工能源利用方式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2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经济、阶级构造。科学技术的快速开展必将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远超出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更显温和,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冲击强烈、时局动乱。其中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造之一,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
9、文明的转变。随之,社会构造、阶级构造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3。3 .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了精神文明的开展。科学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是一种对社会、对自然的全新认识。随之科学的开展,自然会对人们思想认识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开展。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提高了人类的知识水平,是科技知识逐渐转化为人类的生产经历和劳动技能,从而更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科学技术开槌料界专家葛昌纯院士曾指出,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界或人工晶体的研究,发3李树符.试论科技生产力在调整构造和提高
10、效益中的作用儿生产力研究.1991(6):46-50.现所有存在的理想晶体,无论其表观形状呈现多么繁多异样的特征,在微观点阵领域,都只能划分为7个晶系,32种点群和230种空间群,这是对人们认识世界组成物质的传统观念的颠覆,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自然。而晶体微观状态的简约美。也为许多美学、建筑学、甚至哲学领域的科研、创作人员提供了许多灵感,将其观念转化为实体,感染更多的人,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开展。二、 科学技术对社会开展的负面阻碍作用。在2004-2005年,?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曾就“科学技术的善恶问题进展了专题学术探讨、科学技术终究是促进开展的天使还是最终消灭人类的魔鬼说到科学技术的负面
11、作用,我们有必要提到一些代表性观点:科学技术中性论,即科学技术价值无涉。代表性观点有罗素的“科学是不讲价值的、“科学能告诉我们许多实现欲望的方法,但它不能断定一个欲望比另一个欲望更可取等诸如此类的命题5。以及爱因斯坦提到的“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若何用它,终究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等6。“科学至善的主张那么认为科学本身永远是好的,人类应永不止息地谋求科学开展,不应人为地设置任何科学研究的禁区7。众多观点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是如此。1 .科技进步对人类存在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危害。科学技术的开展与进步在改善社会生活条件,给人类带
12、来舒适的同时,也污染了我们赖以存在的家园,这种难以挽回的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类长期的存在与开展,带给我们消灭性的危害。如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给交通、日需、电器、家居等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开展和进步,为我们日常生活创造了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人类消耗能源的速度日益加剧,并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气,最终导致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不利影响,对人类生活也造成了很大威胁。1962年,美国海洋生态学家卡尔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轰动了整个世界。书中深刻揭露了农药的滥用对自然界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折射了工业化的负面作用。这种4叶立国.论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及其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
13、08(12):513.515.$姜静楠,刘宗坤.后现代的存在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6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7史兆光.“双刃剑片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7-9.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会对人类社会存在开展造成长远影响8。在我看来,在社会开展过程中,一粒废弃的纽扣电池可以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这些水足够一个人引用终生。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些数字都是触目惊心的叫当然,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科学技术如今的开展趋势也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验中心将研究重心转移在了环保、节能、新能源材料的
14、研发应用上,相信随着各国对环保的重视和该领域的科技开展,环保问题会得到一些改善。但完全的消除定然是不可能的。2 .科技进步对人类精神、人格有一定的腐化作用。生活条件日渐舒适、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备代替人力从事劳动生产,这一系列现象都会导致人类惰性心理的滋生、贪婪情绪的要延、使人类的心灵渐渐被单纯的物质欲望所占据。对商业利润的追求虽然侧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展,但这种开展却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物化与急躁,塑造了现代人对物质生活质量的盲目追求9。对整个社会而言,科学研究在阶级社会中同样是一种社会职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其个人品格会影响一个学科的研究方向与进程。当今社会的很多科学工作者,更多地是把科学研
15、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学术不端、科学诈骗、沽名钓誉的行为屡见不鲜。曾经轰动一时的贝尔实验室从事超导材料研究的年轻学者舍恩造假事件,非常值得社会深思。这种急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普遍现象。这种腐化作用会反作用于科学的开展,对其族生提到的部幽科学的一些固有的、随着开展自然而来的负面危害,因此我认为其负面作用不能仅仅按科学中立论中所提到的,归罪于使用科技的人。而且,虽说科学自由,但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一些领域还是要加以制止,划为禁区的。如克隆人技术、人脑替换技术、核武器技术,这些都会给社会开展带来伦理和存在的灾难性影响,不应予以支持和鼓励。三、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开展。鉴于上述提到的科学技
16、术开展所引起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科技的两面性,正确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尽量减少科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开展中国家,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8张法瑞,刘巍.自然辩证法概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9张群.科技双重效应研究综述J.新学术论坛,2003,3:106-107.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一方面我们急需依赖科技的开展进步来维持和稳定国家经济的开展;另一方面,科技开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又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带来了阻碍。因此,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开展志在必行,是缓解经济、社会开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确保资源充分利用,社会长久进步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可持
17、续开展,首先还要注重开展,在保证资源、环境可持续的根基上充分利用科技,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同时,在开展科技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毕竟科技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人类,人类才是社会的主题。这就要求科技的开展不能和文化、伦理、道德的开展相违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以到达抑制科技对人类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Q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开展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开发环保、节能材料,促进新能源领域的开展,为进一步解决能源危机奠定学科根基;2)重点加强低能耗、多功能、多元化应用材料的研究;3)改善传统制备技术,尤其是能耗极高的钢铁冶炼技术;4)切莫急功近利,对论文发
18、表、职称评定机制进展调整改革,防止盲目追求文章数量的急躁风气的形成,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学术道德的培养教育;5)研发过程中注意改善科研环境,以人为本,减少实验过程对科研人员本身身体的危害;6)加强与其他领域、其他国家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当今社会大科学的主流优势。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正式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充分发挥其长处,使其为人类所用,又尽量少地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将可持续开展与现代科技开展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同时重视培养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在确保科学技术正面奉献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开展。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列
19、宁,等.论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979.戴五三,邓明立.科学技术含义的几个认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1(4):24-27.3黎伟,李春英.科技进步与社会开展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陈三奇.略论科技可持续开展观.船山学刊,2004(1):190-192.2005(3):247-249.4李树符.试论科技生产力在调整构造和提高效益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1991(6):46-50.5叶立国.论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及其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08(12):513-515.6姜静楠,刘宗坤.后现代的存在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7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
20、京:商务印书馆,1979.8史兆光.“双刃剑片论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7-9.9张法瑞,刘巍.自然辩证法概论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10张群.科技双重效应研究综述J.新学术论坛,2003,3:106-107.11陈三奇.略论科技可持续开展观J.船山学刊,2004:190-192.12李功网,万小龙,柳海涛.“双刃剑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55-158.13孔繁玲,赵丽娜,赵宏.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开展的关系J.行政论坛,1998,04:49-51.14秦康.论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面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1999,05:22-24.15范杨洋.浅谈科学技术开展的利与弊J.电子测试,2013,10:222-223.16盛国荣,陈凡.试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三者关系的历史演进A.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