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58702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基础》课程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热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总学时:54学时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热工基础是海洋船舶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其知识点是海船船员二/三管轮适任考试课程船舶辅机的考证内容。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的主管设备运行和管理涉及到很多热工基础的知识,学习热工基础,有助于学生对船舶机械的工作原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船舶机械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提高对船舶机械管、用、养、修的技能,有助于专业素质的培养,还可为船舶辅机、液压技术、船舶柴油机等专业课程中的泵类、液压装置、通风制冷空调装置、锅炉、压缩机、柴油机等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

2、论基础。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任务引导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流体处于平衡与运动中的基本力学规律及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所用工质的性质、热力过程、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及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及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2、课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意义和应用;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及应用;理想流体伯努里方程、实际流体伯努里方程和伯努里方程的应用;流体流动的两种形态及判别;流体在流动中的阻力和水头损失。(2)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理想气体概念及热力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

3、热量、容积功的计算和异同点;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组成、经济性指标及指导意义;卡诺定理;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喷管、扩压管断面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条件、应用;临界压力比、流速计算;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循环组成;不同压缩过程耗功大小的比较;容积效率及影响因素;多级压缩的应用及最佳增压比;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理想化及理想循环的组成、理想循环在P-V,T-S图上的图形;影响理想循环热效率的因素及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水蒸气的定压形成p-v.h-S图;水蒸汽表、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制冷剂的p-h图;蒸汽压缩制冷的理想循环;影响制冷系数的因素;湿空气的基本概念;湿空气参数;湿空气的hd图;湿空气的典型过程。(3)

4、掌握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的基本概念、影响导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黑度的因素;传热概念、削弱、增强传热措施在轮机工程中的应用;船用热交换器的类型、结构、原理、性能特点。2)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动力学方程解决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的主管设备中涉及的实际流体问题;能对涉及的管路进行阻力分析,能提出有效的减少阻力的方法;(2)能应用热力学两定律分析300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的主管热力设备中相关的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能判断热能与机械能转换过程的影响因素,能指出提高热力设备能量转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能应用传热学规律,分析柴油机、制冷装

5、置、空调装置、船用辅锅炉和各类热交换器传热过程,为改进设备和节约能源有效地提出增强传热或削弱传热的途径。3)素质、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敏捷的情景意识与正确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设置依据:依据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国家海事局高级船员最新考纲和现代船舶轮机管理的工作需求设置“热工基础”课程;同时考虑到“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适岗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航海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远

6、洋船舶轮机人才需求、船舶轮机岗位群能力的需求和对于高级船员的适任要求。课程目标定位:培养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加深对船舶机械的工作原理的掌握,提高船舶机械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和管、用、养、修的能力。根据船舶轮机岗位群的三个级别(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课程的目标定位于管理级高级船员一二/大管轮。课程内容选择标准:根据STCW78/95公约马尼拉修正案(2010)和国家海事局2012年3月颁布实施的高级船员最新考纲,确定课程内容,即将课程内容与国际公约对接、与国家海事局考试要求对接,建立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同时,对课程内容的取舍,还要兼顾现代轮机管理的实际要求,征求航运企业专家的

7、意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课程内容与轮机现实要求的对接。课程设计思路:遵循“理实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三个学习模块: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学习程度用语说明:根据“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适岗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将船舶辅机课程内容的学习程度分为“了解”、“掌握”和“熟练”三个层次。四、教学进程安排学习模块学习任务课时1流体力学单元一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4单元二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单元三流体运动学基础单元四流体动力学基础2工程热力学单元一基本概念26单元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三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卡诺定律单元四理想气体的定义、热力性质及热力过程单元五水蒸气单元六气体和蒸气的流动单元七压缩

8、机的热力过程单元八气体动力循环单元九蒸汽动力循环单元十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十一湿空气3传热学单元一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特点14单元二三种基本的传热过程单元三强化、削弱传热的基本途径单元四热交换器的种类、结构、原理及性能总计54五、教学内容与要求学习模块一流体力学课时1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膨胀性和压缩性;流体的表面张力;流体的含气量与气体分离压;流体的粘滞性。2 .掌握流体的静压力及其特性;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力学方程的意义;等压面;3 .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的伯努里方程及意义;实际流体的伯努里方程;流体流动的两种形

9、态;雷诺数的物理意义;熟悉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能力目标1 .能应用流体性质对船舶常见流体系统进行分析;2 .能应用流体静力学方程对液位计、液压传动和测压管等进行分析。3 .能应用动力学方程结合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对船舶机械中管路进行阻力分析,并提出减少阻力的方法。素质目标L培养自学能力。2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查阅说明书等的能力。学习任务单元一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单元二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单元三流体运动学基础单元四流体动力学基础相关知识高中物理、高等数学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多媒体课件,测压管、锅炉水位计、液压传动考核评价理论考核和课堂分析情况学习模块二工程热力学课时26教

10、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工质和热力系统;热力状态和状态参数;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2 .掌握理想气体物理模型和定义;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和过程。容积功和热量;3 .熟练掌握封闭系统能量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及表述;稳定流动能量方程。4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与实质;卡诺循环;卡诺定理。5 .掌握水蒸汽的基本概念;水的定压汽化过程;水和水蒸汽的表和图;水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蒸汽轮机装置及理想循环,蒸汽轮机理想循环的热效率。6 .掌握喷管和扩压管的断面变化规律;喷管和扩压管中的流动特性;7 .掌握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示功图,循环耗功、容积效率和影响因素;多级压缩及最佳增压比。8 .了解叶轮

11、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9 .掌握干空气、湿空气、未饱和空气、饱和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相对湿度、含湿量;湿空气的焰及其计算;湿空气的燧及其计算;湿空气hd图的结构;湿空气hd图上的定焙线、定含湿量线、定温线、定相对湿度线;根据已知的湿空气状态确定其露点和湿球温度。湿空气的混合过程;湿空气的加热过程、冷却过程;湿空气的加湿过程,包括喷水加湿过程和喷蒸汽加湿过程;以上典型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10 .了解船舶制冷装置的基本设备。掌握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实际循环和理想循环;制冷系数;制冷剂的p图的结构;制冷剂p-h图上四组定参数线的特征;制冷剂p-h图的应用;蒸气压缩制冷理想循环在p-

12、h图上的表示;影响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的主要因素;制冷量、耗功量、放热量的计算;制冷系数的计算。能力目标1 .能分析内燃机实际循环及理想循环;内燃机循环平均压力、功率和热效率计算式、影响循环热效率的主要因素。2 .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提高循环热效率和功率的途径。3 .能正确识读水蒸汽图表并进行相关计算。4 .能分析蒸汽轮机装置的热力过程。5 .能进行蒸汽轮机热效率的计算。6 .能分析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对应关系,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7 .具有对活塞式压缩机三种理想循环耗功进行分析的能力8 .具有计算喷管和扩压管中的流速的能力;具有分析影响容积效率并提出提高措施的能力;具

13、有确定最佳增压比的能力;具有对制冷装置的热力过程在p-h图上表达并分析的能力;具有进行制冷系数计算并指出提高制冷系数的途径的能力。具有利用湿空气h-d图进行状态点的确定并进行热力计算的能力;具有对船舶空调空气处理过程在h-d图上表示并分析的能力;具有利用干湿球温度计确定相对湿度的能力。素质目标1 .具有将实际复杂过程合理抽象简化的意识;2 .具有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3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单元单元一基本概念单元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单元三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卡诺定律单元四理想气体的定义、热力性质及热力过程单元五水蒸气单元六气体和蒸气的流动单元七压缩机的热力过程单元八气体动力

14、循环单元九蒸汽动力循环单元十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单元十一湿空气相关知识内燃机基本知识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动力装置拆装实训室、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站、四冲程柴油机模型考核评价理论考核和课堂分析情况学习模块三传热学课时1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了解热流量、热流密度;温度场、温度梯度的概念。2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三种基本传热过程;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及其随温度的变化规律;3 .掌握导热热阻分析;平壁导热的计算;牛顿冷却公式;对流换热系数、局部换热系数、平均换热系数;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4 .掌握确定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对流换热热阻分析;典型的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5 .掌握热辐射的本质和特

15、点;吸收率、反射率、穿透率;黑体、白体、透明体、灰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本身辐射、投射辐射、吸收辐射、有效辐射;空间热阻、表面热阻;遮热板的作用。6 .掌握热绝缘目的、要求;对热绝缘材料的要求;常用的热绝缘材料;临界热绝缘直径;削弱传热的手段和措施,结合轮机管理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与讨论。7 .掌握热交换器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逆流式、顺流式的特点比较;8 .掌握传热过程,传热热阻分析;对数平均温差及计算;热平衡计算;增强传热的方法,结合轮机管理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与讨论。能力目标1.具有利用导热的基本性质分析轮机设备导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船舶设备增强和削弱导热的方法;2 .具有利

16、用对流换热的基本性质分析轮机设备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船舶设备增强和削弱对流换热的方法;3 .能利用辐射对流换热性质分析船舶常见辐射换热现象,能够提出增强和削弱辐射换热的解决措施。4 .能根据各类热交换器的结构特点分析其在船舶上的应用范围,并能分析保持热交换器高效运转的管理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了解新技术、掌握前沿动态的能力;巩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学习单元单元一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特点单元二三种基本的传热过程(平壁传热、圆筒壁传热、肋壁传热)单元三强化、削弱传热的基本途径单元四热交换器的种类、结构、原理及性能相关知识高中物理教学设备、工具与媒体动力装置拆装

17、实验室、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网站考核评价理论考核和课堂分析情况六、考核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平时表现,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每学期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表现、过程考核成绩和课程终结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分别为0.2、0.4、0.4;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考勤、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率等因素;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提问的回答正确率、思考问题的深度、单元测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课程终结考试成绩主要考察每一学期的学习效果。七、教学条件1实践条件(1)校内实训教学条件:船舶通用管系实

18、验室、空气压缩机实验室、制冷空调实验室、液压舵机实验室、燃油锅炉实验室、动力装置拆装实训室、轮机工程基础实验室等,通过这些实验室完成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对应关系的实验和相关现场教学。具体设备配备如下表。序号场地、设备、设施要求备注1制冷压缩机1台活塞式2活塞式空气压缩机6只水冷式3锅炉水位计2只4船舶空调系统1套5柴油机4台四冲程6135柴油机6测压仪表2只7船舶伙食冷库系统1套(2)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了解热交换器结构、原理和最新计算。2师资条件(1)具有轮机工程技术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课程教学组织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3)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具备应用多种

19、教学方法和实施教改的能力。(4)熟悉主推进动力装置和船舶辅机的基本内容。3教材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近期国内公开出版的优秀教材或编写教材。(2)能够体现高职类教学的特点,如校企合作型、工学结合型、项目驱动型等。(3)教材内容应不低于国家海事局适任证书考试大纲的要求。(4)有相应教辅资料、习题库。4课程网络资源建有轮机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习题库、试卷库、参考文献等。这些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八、实施建议1.教材应充分体现本课程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把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按照“必需

20、、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本课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融“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安排习题讨论课,对重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讨论研究,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是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如下环节实施:提出问题一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点一对每一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一解决问题一总结。案例式教学将主、辅机的简单案例与热工基础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用。4 .教学过程:侧重于课前备课和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知识点讲解既要精炼又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通过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和讲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剖析,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有的挂图、模型和多媒体演示等辅助手段,利用精品课程网站大力开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6 .其它说明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次序和学时分配等,可根据具体要求做适当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