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家开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批复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探索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提高认识,全面把握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我省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开展
2、格局中的地位,形成开展新优势;有利于提升开展质量,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有利于稳固长江中下游生态平安屏障,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利于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开展的新路。二准确把握实施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根本方针,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开展的根本途径,坚持用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构建“六大体系”,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努力使我省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典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区。三努力实
3、现各工程标。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进展。一年开好局:到“十二五”末,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健全,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先行工程全面启动,全省上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合力。三年见成效:实施方案提出的2017年各工程标顺利实现,局部领域和区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根本形成。六年大进展:到2020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
4、构明显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在假设干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建设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二、突出重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体系”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开展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责任追究,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保护和建设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一构建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体系1.尽快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省级财政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增强地方公共效劳供应能力。研究制定针对不
5、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产业,对不同区域的投资工程实行不同的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管理措施。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引导产业、人口等要素向重点开发区集中。切实抓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尽快启动省级试点,出台省级层面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将我省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幕阜山脉、怀玉山脉、零山山脉核心区域县(市)和重要江河源头县(市)、鄱阳湖湿地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2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加快推进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将禁止开发区和重要江河源头、主要山脉、重点湖泊等生
6、态功能极重要地区划入红线范围。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耕地林地保有量、根本农田保护面积列入市县科学开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强化城乡规划约束力,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严格“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线管制,坚决制止城镇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3 .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以“五河”为纽带,干支流、上下游市县政府共同参与的河湖管理制度,加强跨界流域水质及水量断面监测,建立跨行政区的水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在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容量缺乏的区域,制订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水污染排放标准,市县生活、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严
7、格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适养区,在鄱阳湖最高水位线外一公里内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大的农业活动。修订完善涉河、涉湖规划制度,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建立流域规划治导线管理制度,落实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合理划分岸线保护区、保存区、限制开发区和开发利用区,严格分区管理。创新河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对河湖的生命健康负总责。“十三五”末全面完成河湖水域岸线登记、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推进出台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建立以河湖水环境、岸线管理、河道采砂等为重点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河湖水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4 .推动市县空间规划改革创新。鼓励和支
8、持县市)探索国民经济社会开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科学划定并落实用地、产业、生态等管控边界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探索建立市县空间规划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多规合一”常态化管理。搭建统一的“多规合一”空间信息管理效劳平台,整合工程审批流程。支持鹰潭市、樟树市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于都县国家级和鹰潭市、萍乡市、乐平市、丰城市、吉安县、湖口县、婺源县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赋予相关先行先试权力。二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1 .促进产业集聚开展。大力开展产业集群,重点培育60
9、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和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开展壮大75个农业产业集群、35个旅游产业集群、16个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扶持一批现代效劳业集聚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优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绿色食品企业和省级效劳业龙头企业。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特色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积极创立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实施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证明商标保护工程,打响江西绿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开展绿色工业。突出开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
10、推进重大新兴产业高端工程建设。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一批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重大工程建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开展。严格执行产能过剩行业工程禁批限批政策。开展现代效劳业。围绕开展物流产业,加快推进骨干物流工程,大力开展第三方物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物流港”试点。围绕开展金融业,加快推进南昌金融商务区和金融产业效劳园建设,抓紧组建我省地方法人银行和保险公司O围绕开展养老效劳业,建立全省统一养老效劳信息平台,培育一批新型养老产业集聚区和养老产业连锁集团。围绕开展电子商务,建设陶瓷、特色农产品等一批电子商务效劳平台,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集聚区。围绕开展旅游
11、业,大力实施生态旅游示范工程,努力把江西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稳固和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形象。3 .完善绿色产业政策规划体系。抓紧编制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规划,加快制定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意见。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等政策,进一步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开展的措施。抓紧出台促进健康效劳业、生产性效劳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开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全省电子商务开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效劳与相关产业融合开展等专项规划。4 .推进循环化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争取和推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
12、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清洁化园区等试点示范。实施工业清洁生产促进工程,重点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一批清洁生产工程。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循环化改造,加快创立一批“猪一沼一果”、“秸秆一食用菌一有机肥一种植”、林禽渔立体复合种养等模式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5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争取尽快启动彭泽核电站一期工程,做好万安烟家山核电厂址保护工作和吉安何魁、鹰潭铁山岭核电厂址论证工作。积极推进新干、井冈山等大中型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金沙江下游水电等直流特高压入赣工程。推进天然气建设工程,加快西气东输三
13、线、新粤浙线、省级天然气管网工程等建设,推进赣州、新余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光伏发电应用。积极有序推进一批风电、生物质发电工程建设。加大火电清洁化改造力度,加快“上大压小”工程建设。三构建节约集约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1 .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严格节能标准和节能监管。加快推进钢铁、有色、水泥、焦炭、造纸、印染等行业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绿色建筑材料。大力倡导和推行公共交通出行,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进“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制定城市综合体、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等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和效能标准,推行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管理系统。2 .加强水资源节约
14、。深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三条红线”管理,落实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资源管理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完善重点行业节水标准,推进一批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制定出台推广节水技术、产品和鼓励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严格方案用水管理。实施一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重大工程。3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损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认定可视作补充耕地,验收后用于占补平衡,在
15、非农建设占用时除需按照法律程序报批外,仍要实行“占一补一”。继续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推进工程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深入开展建设用地专项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4 .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施深部找矿专项行动,建设南方离子型稀土、硬岩性铀矿战略资源储藏基地,组建中国南方大型稀土集团。加快江西铜矿、赣州稀土等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赣南地方鸨矿、赣中铁矿田工程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支持萍乡市建设煤阡石综合利用基地、赣州市建设共伴生矿及
16、尾矿综合利用基地和吉安市建设尾矿综合利用基地。在矿山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建设一批绿色矿业开展示范区。通过复垦还绿、绿色矿山建设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矿山环境治理。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强化矿产资源和矿山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四构建平安可靠的生态环保体系1 .强化生态建设。加强对水源修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加快推进以赣江抚河下游尾闾地区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的“五河”尾闾河道疏浚、生态堤防建设、水系连通和生态整治。争取国家将鄱阳湖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推进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做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编制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进南昌、新余、萍
17、乡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县、乡(镇、村建设,构建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启动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珍贵阔叶林培育工程,调整和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启动水源修养林建设,完成国家下达的林地和湿地保有量任务。提升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能力,确保全省森林资源平安。推进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物种资源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廊道建设,打造国际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2 .严防土壤污染。以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和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为
18、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和治理。严禁施用高毒禁限用农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效、减少施用量,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3 .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到2017年,实现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到达8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到达9%。大力推进南昌市、赣州市国家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适用技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搬运、县处理”的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
19、运和无害化处理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抓紧制定监督管理细那么。建立以限制入河排污总量为控制核心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施跨流域、跨市(县)水质联防联控考核制度。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推进赣江源头、乐安河流域、信江流域、袁河流域、湘江源头等区域修复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支持鹰潭、新余、萍乡等地开展农村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国有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支持有条件的矿山申报建设绿色矿山和矿山公园。推进丰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产区病虫害平安用药示范区。4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0、。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重点工程,2015年起,所有设区市开展PM2.5数据实时监测,逐步在各设区市开展负氧离子数据实时监测,加快鄱阳湖气候与生态遥感监测中心建设。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设,逐步在全省各设区市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网。支持南昌、景德镇、赣州等城市开展低碳试点,支持南昌开展国家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南昌、新余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组织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充分利用“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等平台,加大国际合作工程引进力度,推动企业参与低碳领域的国际互惠交易活动。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5 .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21、。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扩大城市绿地、水域、湿地空间,着力推动城镇湿地公园和绿化工程建设,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绿化质量,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到达43%。统筹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垃圾收运体系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争取列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105国道、320国道等干道沿线乡村“六化”综合整治和乡村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努力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镇。五构建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1.倡导生态文明行为。深入开展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22、、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凝聚力。全面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方案,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积极开展“绿色回收”进机关、进商场、进园区、进社区、进学校等“五进”活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行绿色出行“135”方案,倡导公众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交车。积极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试点。积极引导绿色消费,鼓励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和可再生产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推行无纸化和绿色节能办公。组织好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全国节能
23、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2 .传承开展生态文化。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赣鄱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化创新,积极开发表达江西自然山水、生态资源特色和倡导生态文明、普及生态知识的图书、音像等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活动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馆以及其它文化科技场馆等传播生态文化,支持在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较完整的区域建设生态文化保护区。办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龙虎山国际道教论坛、赣州国际脐橙文化节等生态文明主题活动,提升赣鄱文化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建设一批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引导实施一批生态文化产业工程。3 .开展各类生态创立行
24、动。实施生态家园创立工程,创立一批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乡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创立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立活动,建设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家庭,打造一批以绿色示范单位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立国家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六构建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1.完善表达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绩观。进一步完善市县科学开展综合考核评价实施意见
25、,逐步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形成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2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在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的根底上,对水流、湖泊、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能,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机制。争取有条件的地区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推行矿业权评估、挂牌、交易制度。加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农户采取多种形式自主流转土
26、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3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补偿方式,通过对口支援、产业园区共建、增量受益、社会捐赠等形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尽快批复实施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方案。研究推进赣江源、抚河源等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和鄱阳湖实施湿地生态补偿试点。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探索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承当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4 .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加快推
27、进阶梯气价、水资源价格等制度改革,推动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鼓励约束机制。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建立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探索设立中国南方江西)林业碳汇基金,推进碳汇造林和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交易,支持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建设成为辐射南方的区域性林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鼓励和引导地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5 .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完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源头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新建工程环保准入机制
28、,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制定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落实建设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方法。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能力建设,推动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方法。创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制,推进环保法庭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违法监督。三、狠抓落实,确保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抓好推
29、进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解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各地要成立相应机构,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二强化统筹协调。省直单位是本行业责任主体,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对各地的业务工作指导,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各市、县(市、区)是区域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要确保本地区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构建省直单位与各
30、市、县(市、区)之间的沟通机制,协调推进重大政策落实、重大资金争取和重大工程建设。三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制定生态文明类产业开展目录,争取列入国家鼓励类投资工程清单。推动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和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列入国家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区,推动设立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逐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对接落实中央资金支持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在我省发行销售生态文明主题性即开型彩票。大力开展绿色信贷,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等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实施优惠利率并适当
31、延长贷款期限。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及在“新三板”挂牌,推动生态环保工程利用国际金融机构优惠贷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完善林权、采矿权抵(质)押贷款制度,试行污水处理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探索碳金融业务。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出台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政策体系。四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低碳与生态环保技术公共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在资源环境领域申报设立假设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生态领域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
32、制,形成一批成果转化平台、中介效劳机构。五广泛宣传发动。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举措,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气氛。积极搭建宣传平台,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打造成国家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宣传窗口和对外开放合作的高端平台。六加强催促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于每年年底前向省发改委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省发改委要组织对本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附件1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类别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2012年2015年2017年2020年经济开
33、展质量1人均GDP万元2.883.84.45.82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一2.54:12.39:12.3:12.2:1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11.7:53.8:34.510.7:53.3:36.010:52:389:50.5:40.54战略性新兴产%14.9161820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良好农业标准等认证的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41455260资源能源节约利用6国土开发强度%7.227.257.327.387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86.67286.67286.67286.678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亿元/平方公里1.071.322.44资源能源节约利用9用水总量亿立方米242
34、.524525226010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515.516171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水1008465521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4710.480.50.551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0.70.811.514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6130.565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1.4241.296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7.788.48.817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7232.98183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资源能源节约利用18资源产出率万元/吨一一比2012年提高15%一19
35、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综合利用)(铜露采)%95、84、8095、84、8095、85、8195、85、81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综合利用)(铜碉采)%82、84、68.982.5、84、7083、85、71.685、85、72.3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综合利用)(鸨)%90、85、76.590、85、76.590、85、76.590、85、76.5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综合利%总回收率80总回收率82总回收率85总回收率85用)(稀)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选矿回收、综合利用)(锂锡露采)%95、45、4395、45、4395、45、4395、
36、45、43资源能源节约利用20绿色矿山比例%0.4921730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4.5357616522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1020502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5.2808285.924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63657075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5森林覆盖率%63.164646426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4900054000580006000027草原植被综合盖度%-一一一28林地保有量万公顷107210731074107629湿地保有量万公顷91.0191.0191.0191.0130禁止开发区域面积万公顷201.32按照国家要求落实按照国家要求落实按照国家要求落实31国家级
37、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个19212731个数32沙化土地治理面积万公顷0.30.40.450.5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3设区市建成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到达WHO标准的地区*%0-708534“五河”+鄱阳湖自然岸线保有率%9897959035河湖水域面积保有率%7.77.77.77.7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4.1014.2014.3014.503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万吨74.873.2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氨氮9.18.52二氧化硫56.854.9氮氧化物57.754.238空气质量指数(AQl)到达优良天数占比%到达国内先进水平39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
38、7.1888991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设区市城区)%1001001001004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77.188085904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7.0663708543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16171820生态文化培育44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7075808545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70809010046公共交通出行比例%2530405047二级及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7075809048节水器具普及率%65707885生态文化49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0102040培育达标率50有关产品政府绿色采购比例%15306085体制机
39、制建设51文设政考比态建党效的生明占绩核重%一5101552环境信息公开率(涉密信息除外)%100100100100附件2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十大重点工程工程名称工程类别一、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工程1、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2、五百万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3、万亩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程;4、百个农产品市场建设工程;5、百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6、农业技术推广工程。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程1、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工程;2、新能源产业开展工程;3、新材料产业开展工程;4、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提升工程;5、航空产业培育工程;6、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工程;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
40、业培育工程;8、锂电及电动汽车产业培育工程;9、文化暨创意产业提升工程;10、绿色食品产业开展工程。三、现代效劳业集聚区建设工程1、现代物流产业园建设工程;2、金融效劳业建设工程;3、电子商务基地示范建设工程;4、综合性生产效劳集聚区等建设工程;5、养老效劳业建设工程。四、旅游强省根底工程1、百大景区质量提升工程;2、红色旅游二期建设工程;3、旅游根底设施建设工程;4、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5、生态旅游示范目的地建设工程。五、清洁能源重大工程1、高效平安核电建设工程;2、天然气新线入赣工程;3、高效清洁火电机组建设工程;4、可再生能源建设工程;5、高等级电网建设工程。六、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
41、1、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和节能产品产业化工程;2、“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3、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4、循环经济重大试点示范工程;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6、绿色矿山建设工程;7、清洁生产促式重大工程进工程;8、林业碳汇工程。七、生态建设重点工程1、水生态建设工程;2、赣抚尾闾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3、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质量提升工程;4、鄱阳湖水资源保护适应试点示范工程;5、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程;6、森林质量提升工程;7、千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藏基地建设工程;8、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升级工程。八、环境保护重点工程1、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工程;2、城镇污水处理工程
42、;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4、区域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工程;5、矿区环境治理和恢复;6、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九、生态文化推广工程1、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广工程;2、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工程;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示基地;4、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十、绿色生活引导工程1、绿色出行“135”方案;2、农村垃圾清洁工程;3、城市家庭垃圾分类处理工程。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序号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目标与时间节点(一)构建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体系1尽快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结合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省级财政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增强地方公共效劳
43、供应能力。2015年启动,2017年初步形成,2020年取得重大进展。2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不同区域的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产业,对不同区域的投资工程实行不同的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管理措施。2015年启动,2017年初步形成。3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引导产业、人口等要素向重点开发区集中。2015年启动,2017年初步形成。4切实抓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尽快启动省级试点,出台省级层面支持限制开发区域的政策措施。2015年启动试点并出台政策。5积极争取将我省武夷山脉、罗霄山脉、幕阜山脉、怀玉山脉、雪山山脉核心区域县
44、(市)和重要江河源头县(市)、鄱阳湖湿地调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争取2016年前获得批复。6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度加快推进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试点工作,将禁止开发区和重要江河源头、主要山脉、重点湖泊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地区划入红线范围,研究出台生态红线内的管制措施。2015年完成划线工作,2017年前出台生态红线内管制措施。7鄱阳湖及其湿地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湖泊面积和水质、水生生物、湿地、留鸟、植被及生物多样性,发挥调蓄“五河”及长江洪水的重要作用,保障长江流域水生态平安。2014-2020年8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以及陡水湖、万安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
45、理。2014-2020年9“五河”流域水资源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加强“五河”源头水土保持、生态堤防建设、污染治理,保护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及功能,维护水域内生物多样性,保障鄱阳湖水源供应和水质平安。2014-2020年10赣东北一赣东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赣西北一赣西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水源修养功能及其独特的生态系统;赣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重点加强水源修养、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稳固赣江及东江水生态功能,保障珠江流域及粤港地区饮用水平安。2014-2020年1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耕地林地保有量、根本农田保护面积列入市县科学开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耕地保有量2015年、2017年、2020年维持在286.67万公顷,林地保有量2015年、2017年、2020年分别到达1073万公顷、1074万公顷、1076万公顷。12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2014-2020年13强化城乡规划约束力,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严格“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线管制,坚决制止城镇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2015年启动,2017年根本形成制度体系。14重点打造昌九一体化和南昌核心增长极,着力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