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度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xx年度)编制:审核:审批: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一、发展现状与前景41、e/、石出42、机遇挑战73、指导思想84、基本原则95、发展目标10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36、优化乡村发展布局137、强化农业科技支撑148、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辐射169、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7三、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910、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1911、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12、增加高端有效供给21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221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14、壮大农村集体经济2315、创建特色品牌农业24五、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516、推动农村产业深
2、度融合2517、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2718、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27六、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919、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920、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121、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3322、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34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3523、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362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725、丰富乡村文化生活38八、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3926、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927、深化村民自治实践4028、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4229、实施乡村德治工程43九、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4530、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531、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4732、提升农民就业质量4833、加强农村基
3、础设施建设50十、规划保障52一、发展现状与前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XXX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XXX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五次党代会部署,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描绘好战略蓝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XX年度)。1、振兴基础某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市上下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地,积极适应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的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4、改革,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总面积达到758.16万亩,总产211.54万吨,占全省的20%以上。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5,农机总动力达到550万千瓦。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385万亩,总产量463万吨,占全省的35%左右,设施瓜菜总面积达到195.6万亩,设施瓜菜总产量480万吨,占全省的30%以上,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28万吨和62万吨,粮食、蔬菜、瓜果等主要农产品总产
5、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农业品牌建设实现突破,“白水苹果”“大荔冬枣”“蒲城酥梨”“合阳红提”荣获“20XX年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我市荣获“中国优质果品示范基地”称号。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的主要抓手,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重点构建了苹果、梨、葡萄、冬枣、猫猴桃和时令水果等六大区域板块,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369个,园区总面积达到92万亩,面积规模均居全省前列。以临渭、大荔、白水、华州区为重点的生猪、以合阳县为核心区的奶牛、以富平县为核心的奶山羊和以蒲城、大荔、临渭、潼关县为重点的家禽四大
6、产业聚集区基本建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完备,建制村交通通畅率达99%。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电力入户率达到100%,动力电自然村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分别达到95.3%和100虬生态美丽乡村成效初显。居住集
7、中化、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共创建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5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达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29.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4.7%,农村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象不断彰显,美丽的秦东大地展现出更加蓬勃的活力和生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1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84个,年销售产业140多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53
8、家,家庭农场2067家,经营土地面积26万亩,种养大户15560个,培育认定职业农民5691名。农村“三变”改革全省领先,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快速兴起,农村资产盘活,内生动力激发,农民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0元,实现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突出表现在:区域农业发展不均衡,三大区域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存在差距;产业布局结构不优,与资源环境承载不匹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业效益总体偏低,同质化农产品多,原料农产品多,优质农产品
9、少,加工农产品少;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压力较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依然滞后。2、机遇挑战从国内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全省看,随着城乡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产品、乡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主题,乡村经济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成为投资
10、兴业新的热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拓展了广阔空间。从全市看,我市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市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日久弥坚,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同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我市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仍是长期趋势,保
11、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同时,中高端、多元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需要加快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随着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情况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市乡村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差异显著,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在不断发掘和拓展的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完成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
12、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3、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XXX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
13、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4、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各级党委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干部配备
14、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进步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
15、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5、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搭建,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粮食产量稳定在205万吨左右;油料总产量达到7万吨;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500万吨、60
16、0万吨、85万吨、25万吨、140万吨以上。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400万亩,产量达到600万吨,实现果品产值350亿元,果业综合收入450亿元,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贡献达到5000元,全市职业农民总数达到3万余人,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专栏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分类序号主要指标单位20xx年基期值2020年目标值2022年目标值年均增速属性产业兴旺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211.54210210约束性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60637预期性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一0.570.59约束性4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26.543.3455预期性5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一45左
17、右20%预期性6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预期性7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一2.152.22.40.8预期性S农村网络零售额亿元一20026027%预期性9乡村旅游人次亿人次一预期性生态宜居10森林覆盖率%25.5%45451,94预期性11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81.79210025预期性12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29.162.416预期性1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65757515约束性14农村集中供水率%94.1964预期性15通硬化路的村占比%98.18100100-预期性16通客车的村占比%100100100-预期性17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一100100预期性18
18、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44.71001005约束性乡风文明19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一9510030预期性20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505020.1预期性21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77.89010020预期性22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约束性治理有效23有村规民约的村占比%1001001002预期性24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72.4100100一预期性25有社区服务中心的村占比%一505935.7预期性26集体经济强村比重%-预期性生活富裕2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一-29.728.4-预期性28城乡居民收入比一2.912.862.82-0.09预期性29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19、参保率%9999.599.8约束性30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39959595约束性指标说明: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是指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普及率的综合水平。2 .集体经济强村是指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3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请市教育局补充。4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请市卫计局补充。5 .本指标体系中特定称谓的村均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到2035年,全市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培育形成十大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和一大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地和
20、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初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广大农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富裕和谐美丽某成为靓丽风景。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用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手段、市场化的导向谋划发展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支撑。6、优化乡村发展布局规划城乡空间策略。结合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谋划、一体布局、分类引导,分阶段推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引领,加
21、快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治共保,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配置,加强城乡空间开发保护,实现城乡产业新型化、城乡建设集约化、农村发展社区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设施标准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合理规划城乡用地。统筹城乡用地总量及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推进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城建用地红线三线合一,在城乡空间结构的指引下,调整各类用地总体布局,促进要素聚集,优势资源向重点发展核心集中,促进人口向中心镇集中、农村社区集中,通过镇村规模组团,建立“核心县城+田园社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空间格局,构建现代乡村发展体系。完善村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空间设施完善、生活空间方便生活、生态空间一
22、体整治”的原则,顺应乡村人口流动和村庄变化趋势,遵循传统肌理和空间格局,科学确定村庄布局,修编完善村庄建设规划。以建设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为重点,统筹安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水、电、路、通讯、防灾、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医疗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置。分类有序推进中心村、重点村,城郊融合村、特色保护村及撤并搬迁村建设,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延续乡村和自然有机融合。专栏2产业开发重点空间布局区划分1、重点开发区:临渭区、韩城市、华阴市、华州区、潼关县。2、重点开发城镇:富平县城关镇、庄里镇、留古镇、王寮镇。3、点状开
23、发城镇:大荔县城关镇、许庄镇、官池镇,合阳县城关镇、交道镇、韦庄镇,蒲城县城关镇、陈庄镇、党睦镇,白水县城关镇、林皋镇、尧禾镇。4、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富平县、蒲城县、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渭北东部粮果区:白水县。7、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重点围绕生物技术、现代农艺、绿色增产、生态修复等关键领域进行科技攻关。以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为目标,加快研发适宜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的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基层农业
24、技术推广网络,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强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积极发展特色种业,组建专家牵头、企业主体的育种联盟,重点围绕小麦、油菜大田作物,苹果、桃猴桃、葡萄等果品新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创新种业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有效扩大知名品种的栽植面积。推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实施能繁母猪、万头奶牛、万头肉牛人工授精补贴,加大奶山羊等区域特色种质资源开发。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实施良种良法、统防统治、测土配
25、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机械深松、节水灌溉和机械化收种等四大关键技术,持续推进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示范。示范引领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信息服务便捷化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深度融合,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提升农业信息化技术服务水平。对大田作物和经济林、苗木花卉、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数
26、字化改造,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8、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辐射打造园区发展新格局。以建设“智慧农业园区”为目标,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一批中省级高端农业园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建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创建白水、合阳等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已经被认定的白水、合阳、韩城的基础上,再创建大荔、临渭、蒲城、富平、华阴、澄城、华州等57个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做优特色农业园区。以经开区
27、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为引领,加快大荔食品工业园区、蒲城食品加工集中区、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区、韩城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等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聚集区。巩固提升“大荔模式”,建设先进技术应用推广、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完善农产品交易、粮油仓储设施提升改造。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促进镇(村)园融合发展。紧抓“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创建机遇,支持大荔、韩城、临渭、华阴、蒲城等县(市、区)开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统筹规划差异布局特色小镇和特色村落建设。加快建设富平富兴
28、高科技绿色生态小镇和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建成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及特色休闲度假乡村。全面推行“基地+园区+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支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支持商贸、供销、商业银行、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延伸服务网点。专栏3现代农业园区及田园综合体项目现代农业园区实施以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为主体的建设工程,打造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加快推进临渭区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舜猴桃生态公园、裕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秦丰绿源现代农
29、业园区、临渭区临渭区秦岭北麓花卉苗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某植物园)、华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澄城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园、大荔食品工业园区、蒲城食品加工集中区、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区、韩城国家级花椒产业园等。现代园区创建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要求,通过多经营主体互动联合、多产业集群深度融合以及全产业链开发,创建白水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阳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已经被认定的白水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阳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韩城市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的基础上,再创建大荔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渭区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蒲城县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富平县省级农业产业园、华阴市省级农业
30、现代产业园、澄城县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华州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5-7个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实施以大荔县长安屯田园综合体项目、澄城县吴坡生态农庄黄土台塘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华阴市花间集田园综合体项目、蒲城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等。9、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向农业投资倾斜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领域,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三大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重大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基础性科研、种质资源保护、防灾减灾等能力建设,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优化投入结构,向农业
31、绿色发展的方向倾斜,支持开展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绿色生产模式创新、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程试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加大直接补贴力度,重点向普通农户倾斜。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盘活粮食风险基金。完善结构调整补助政策,继续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加大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支持力度。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补贴制度,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标准。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绿色高效机具,加大对粮棉油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械化所需机具
32、的补贴力度。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积极开展小麦、玉米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全面开展农业大灾、农机保险,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落实农产品保费奖励机制。继续以苹果期货为突破口,拓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利用期货对冲机制,分担农产品市场风险。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建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强化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务。三、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0
33、、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整镇连片、高产高效现代粮食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加大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等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攻关,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稳定优质小麦生产,扩大玉米、红薯等优质杂粮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花生、“双低油菜等专用油料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210万吨以上。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加强分级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完善吞吐调节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储备粮绝对安全。强化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完善监督考核机
34、制,全面落实在粮食生产、流通、地方储备、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责任。健全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粮食物流散装、散卸、散储、散运,积极推进现代化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综合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确保4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确保质量不断提升。分类推进南北台嫄区、中部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做好项目衔接配套,确保建成244万亩,力争建成50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加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
35、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面积达到500万亩。11、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果业转型升级。按照北部苹果,中部酥梨、葡萄、冬枣,南部赞猴桃、桃李的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扩大种植面积。以白水为中心,做优“白水苹果”,形成渭北苹果产业带;以蒲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富平、临渭、大荔等县区,打造优质酥梨生产基地;以合阳、临渭、蒲城为核心,辐射带动大荔、澄县、富平等县区打造优质葡萄基地;以大荔、临渭为重点,在黄河、渭河、洛河流域建设鲜食冬枣基地;在交通便利城市近郊区及秦岭北麓,重点发展桃
36、猴桃、樱桃时令特色水果。到2022年,全市水果面积发展到400万亩,实现产值350亿元。发展现代畜牧业。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以大荔、澄城、白水、蒲城、临渭为核心的千万头生猪产业示范区;以合阳、华阴、大荔为核心的二十万头奶牛产业示范区;以“中国羊乳之都”富平为核心的百万只奶山羊产业示范区;以蒲城、大荔、潼关为核心的亿只家禽产业示范区。围绕龙头企业培育10条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畜牧业全产业链,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覆盖率达到80%以上,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22年,全市生猪存栏达到100O万头,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奶山羊存
37、栏达到100万只。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220亿元,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做强蔬菜产业。以“某瓜果菜、绿色无公害”为目标,做大做强设施瓜菜产业。加快省级标准化示范园、万亩示范镇和千亩示范村建设,确保设施瓜菜面积达到200万亩。高标准建设新型日光温室,扩大设施规模,推进设施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反季节供应能力。增加精细菜和反季节蔬菜供给,大力发展食用菌,促进黄河渭河沿岸区域发展特色蔬菜,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12、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产量,以“蒲城酥梨、白水苹果、大荔冬枣、合阳红提”等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为引领,增加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
38、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推进标准化生产。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加强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主攻优质品种,生产优质粮食,扩大特色农产品供给,紧跟消费升级新趋势,满足中高端需求,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凑合着吃到讲营养、讲健康。加强产品推介和产销对接,推进特色农产品从区域性消费向全国性消费转变,从少数群体消费向全民性消费转变,从季节性消费向全年性消费转变,把某建成品种丰富、质量放心、配送快捷的“大菜园”和西部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把握现代
39、农业前沿变化,努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特色产业规模化、经营主体新型化、现代农业组织化。1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继续抓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扶持10户明星企业,规范提升100个示范社,扶持1000个规模经营示范农场,培训100OO名新型职业农民),鼓励他们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重点人群中,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
40、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加大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及为新型经营主体服务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构建以农户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技术服务“110平台”为载体,组建“土专家”“田秀才”专家库,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产。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分类登记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
41、产和资源性资产,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推广华州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管经验,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继续抓好华州、合阳整县试点,积极开展成员身份界定、集体股份设置、股份权能赋予、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路径等“五个探索”,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合理界定农村集体资产范围和成员资格,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健全交易、监管、收益分配制度。充分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和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自主开发、出租、合作等方式,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农村新产业新
42、业态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及其他各类服务实体,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冷链物流等服务。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40%以上,其中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20%以上。发挥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继承、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充分保障合法农民权益。15、创建特色品牌农业提升特色品牌塑造能力。充分调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43、以培育高品质的农产品为核心,以精准化的品牌推介为依托,突出“某瓜果菜、绿色无公害”特色,大力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大荔冬枣、合阳红提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提升,推动其逐步由卖产品向卖技术、卖标准、卖苗木、卖服务转变,实现提质增效。围绕猫猴桃、花椒、柿子、樱桃、软籽石榴、华山香菊、富平奶山羊、澄城生猪、合阳奶牛等等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特色品牌,推动其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完善品牌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完善区域特色品牌建设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
44、系和奖惩体系。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开发及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和品牌危机预警、应对机制,不断提升品牌监管保护能力和水平。专栏4品牌提升项目优质农产品品牌提升加强农业品牌认证、监管、保护等环节的规范与管理,提升农业品牌公信力。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各类商超组织的合作,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建设临渭区葡萄产业融合项目、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特色产业小镇(金银花)、华阴市优质丰产甜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陈庄镇东鲁村特色产业小镇(酥梨)项目等。电商及物流建设集
45、电商创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新经济企业总部、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创业、产业、商业”融合发展的城市创新创业平台。集产品销售、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华州区电商产业项目、澄城县联盛电商物流建设项目、澄城农产品电商物流及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富平县顾高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项目、蒲城县城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澄城020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项目等。五、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16、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掘新功能新价值。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深
46、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文化体验功能,促进农业功能从提供物质产品向精神产品拓展,从提供有形产品向无形产品拓展。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与多重价值,发展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创建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广覆盖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京东、淘宝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技术集成、商业模式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着力培育特色消费、体验服务等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