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区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合计7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城区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合计7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抓好抓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二、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三、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四、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
2、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五、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六、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七、规范教师对评价学生的管理。如果说传统教学能够使广大教师围绕“升学率”转,那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评优表模、奖金发放、岗位聘任、职称晋级挂上了钩,并不是教师所愿意的。如果没有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又与评优表模、岗位聘任、奖金发放、职称晋级挂上钩的刚性的评价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
3、落实只会是纸上谈兵,仅仅限于理论的探索,这不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所能改变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引进外国先进学业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评价理念;在考试中,不论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试卷结构、命题技术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进程。八、学生学业评价做到多元化。学业评价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学业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工
4、具(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学业评价的原则也更多地反映多元化特点:1、学业评价是多角度的;2、学业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学业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尤其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准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情况;4、正式与非正式学业评价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九、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十、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
5、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
6、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十一、评价权重的衡量(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
7、评),总分小过程评价次数二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优78分为“良”;6分为“合格”;6分以下“待合格”。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96,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平时占30%,期末占70%。十二、评语及评价等级说明。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评
8、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省教育厅有关精神,为全面反映我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状况
9、,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成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一)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二)领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学校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以通知中的有关基础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规定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三、评价的主体在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每个班级成立1个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给学生授
10、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做相应调换。四、评价的过程与方法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要尽可能提供主要表现的实证材料,实证材料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关键依据以下七项
11、实证材料:(一)学生情况基本信息表。(二)我的文明礼仪承诺书。(三)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四)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五)关键的代表性作品,作业。(六)学习反思,生活感悟。(七)家长之声,师生心里话。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定等级。(一)综合性评语综合性评语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对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客观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性评语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以定性描述为主。综合性评语要由班主任收集各方评价结果,在其他相关人员参与下(不少于3人)写出。(二)评定等级公民道德素养的评价结果分为A、B两个等级,
12、其他四个维度的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时应非常慎重,有维度被评为D等级的学生其材料必须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各校公民道德素养评价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不得超过人数的40机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进行调研处理。评定等级为A的应予以公示,但不要将所有的学生的评价结果公示或对外公布。六、制度保障为确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使评价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建立和完善公不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和申诉制度。(一)公示制度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
13、方法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解释。评定等级为A的学生名单应在所在班级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二)诚信制度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者、学生本人等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则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在全校通报批评。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成员。(三)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要充分了解评价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处理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打下基础。(四)举报和申诉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申诉制度,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价过程中可能危害评价结果公平、
14、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提出举报或申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
15、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二、评价内容: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等学科。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激励评语”的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三、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改革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偏颇做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2、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学生
16、身体心理、家庭影响、个性特征、智力发展等诸方面存在实际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学生的特长,从而提供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较好解决传统教学同类化、统一化的问题。3、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评价中内容片面、方式方法单一的缺陷,改革只看分数的弊端,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法,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只重智育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素质发展不全的问题。4、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
17、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5、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易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四、评价方法与步骤(一)操作方法:1、评价的时间。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以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评定,评语以平时记载与期末记评为主要依据。2、评价的手段。“等级、特长、评语”三类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需要发扬,哪些方面比较薄弱,有待提高,指导学生
18、今后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区分等级,指明努力方向的目的。3、评价的方法:A、等级评价:(1)报告单中取消百分制,对学习成绩、操行等级(道德认识、行为、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均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2)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试与闭卷、半开卷和开卷相结合法。(3)考试的组织实行一学期二次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试卷上必须写明等级,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规定等级。(4)操行等级评比共20条项目,先进行初评,三年级以下由家长评议,四年级以上由学生小组评议,然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B、特长评价:(1)特长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文学、音乐、体育
19、、书画、电脑、小科技等选修课和综合活动课中活动态度、特长发挥、个性心理的程度作出测评。(2)特长评价主要来自平时的技艺活动记载情况和各级各类特长竞赛表演活动中表现实绩评定。(3)特长评价由选修课教师、技艺课教师和班主任三方各自评定,并交班主任合并后综合评定。C、评语评价:(1)评语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学习兴趣、意志、个性、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展开,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力求准确化、情感化、规范化。(2)评语评价的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用第二人称称呼学生,指出学生的闪光点,用亲切的语气正面鼓励学生克服不足,指明方向,提出希望。(3)评语评价由班主任负责,在中高年级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
20、价征求意见、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实施步骤:1、加强宣传。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宣传窗、墙报、广播台等形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宣传建立规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制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境,达到消除顾虑,形成共识的目的。2、形成细则。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形成“等级+特长+评语”学生评价的实施细则,包括各类科目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运行机制。3、全面实施。在校学生评价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据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考核和记录(与教师岗位责任制直接挂钩)。(1)学科成绩评比由各任课老师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
21、主任。(2)操行等级由低年级学生家长、高年级学生初评后,班主任负责实施评定,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3)特长评比由选修课或兴趣课老师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4)评语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可作参考,在学期结束前二周写好交校长室审查。4、校长室负责总把关,对各类评比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
22、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二、评价内容:1、评价科目:所有科目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激励评语”的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
23、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三、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改革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偏颇做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学生身体心理、家庭影响、个性特征、智力发展等诸方面存在实际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学生的特长,从而提供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较好解决传统教学同类化、统一化的问题。3、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评价中内容片面、方式方法单一的缺陷,改革只看分数的弊端,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法,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整体
24、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只重智育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素质发展不全的问题。4、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亮学生的希望之光,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四、评价方法与步骤1、评价的时间。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以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评定,评语以平时决载与期末记评为主要依据。2、评价的手段。“等级、特长、评语”三类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需要发扬,哪些方面比较薄弱,有待提高,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总结
25、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区分等级,指明努力方向的目的。3、评价的方法:A、等级评价:取消百分制,对学习成绩、操行等级的评价,均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试卷上必须写明等级,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规定等级。操行等级评比,三年级以下由家长评议,四年级以上由学生小组评议,然后由班主任综合评定。B、特长评价:主要对学生在文学、音乐、体育、书画、电脑、小科技等选修课和综合活动课中活动态度、特长发挥、个性心理的程度作出测评。C、评语评价:主要围绕学生兴趣、个性、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展开,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情感化、规范化。评语的基本模式是“优点+鼓励”。用第二人称称呼学生,
26、指出学生的闪光点,用亲切的语气正面鼓励学生克服不足,指明方向,提出希望。评语评价由班主任负责,在中高年级可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征求意见,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五、实施步骤1、加强宣传。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行专题讲座,利用宣传窗等形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宣传建立规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制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2、形成细则。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形成“等级+特长+评语”学生评价的实施细则,包括各类科目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运行机制。3、全面实施。在校学生评价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据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考核和记录。学科成绩评比由各任课教
27、师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操行等级由班主任负责实施评定,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特长评比由兴趣小组教师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评语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可作参考,在学期结前二周写好交级主任审查。校长室负责总把关,对各类评比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评价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2、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
28、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目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如: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29、。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6、评价方法(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
30、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7、评价权重的衡量(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
31、不好或很差为5-0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二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优”;78分为“良”;6分为“合格”;6分以下“待合格”。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2)可测性指标的分配比例:平时占30%,期末占
32、70%。8、评语。班主任每学期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名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注意以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客观描述学生进步,潜能及不足。9、发展计划。在等级评定和老师评语的前提下,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制订出发展计划,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确定发展目标,不断进步。小学中、低学生写出自己发展的小目标。10、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实行“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作为相关评比的依据。评价结果要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方式通知家长。11、各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评价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和评价心理的转变。12、学校要对教师的学生
33、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检查和指导,每学期至少1次,肯定成绩,纠正不足,不断提高评价质量,发挥其作用,把开展的学生评价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班主任评比和村小评比的重要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指导思想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同时,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学生成长发展观.二、组织领导学校组织学生综合
34、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善监督机制。三、评价内容和标准1、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采用定性的方式记载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信息和结果,用定量的方式记载和分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评价工具得出的评价结果。注重评价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关注学生的将来。2、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定时,既要参考学生以前的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当年的素质发展状况,给予综合评定。3、评价内容与
35、评价标准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依据,结合实际,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综合为“品行修养”,将“学习能力”、“交流合作”综合为“实践探究”,并拓宽“实践探究”考察范围,可结合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和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评价。4、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包括两个方面: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等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特长、发展潜能以及各方面的成就。等级呈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待提高。综合素质表现很好的评为A等,综合素质表现好的评为B等;综合素质表现一般的评为C等;综合素质表现不好的评为D等。
36、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为“待提高”时应非常慎重,并给予发展性指导意见。四、评价方法与要求(一)评价工作的程序与方式:1、组织学生自评;2、组织小组内同学互评;3、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并作出综合性的描述;4、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评定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避免以偏概全。(二)评价要求1 .对各项评价指标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统一评价标准。2 .对评价过程制订明确的操作规程,体现公开、公正、公平。3 .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建议主要提供以下六项实证材料:学科学业成绩;关键的代表性作品、作业或照片、复印件;综合实
37、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的有关记录和证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书;关键性评语(班主任、课任老师);学生自我描述的材料。4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审核毕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五、制度保障(一)制度保障1.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实行严格的制度、诚信制度、评价质量监控制度、举报和申诉制度、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5 .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制度。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各自的职能,承担相应的学生发展评价任务。6 .建立健全诚信服务制度。学校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有关人员
38、,要讲诚信做到实事求是。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7 .建立健全学校向家长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学校可采用网络、家长通知书向家长汇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三)实施步骤1 .加强宣传。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利用宣传窗、墙报、广播台等形式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宣传建立规范化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制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的良好环境,达到消除顾虑,形成共识的目的。2 .形成细则。召开班主任会议,讨论形成“等级+特长+评语”学生评价的实施细则,包括各类科目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运行机制。3 .全面实施。在校学生评价领导小组指导下,依据
39、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考核和记录。(1)学科成绩评比由各任课老师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呈报教导处(2)操行等级由低年级学生家长、高年级学生初评后,班主任负责实施评定,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完成。(3)特长评比由兴趣课老师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将结果交相应班主任。(4)评语评价主要由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负责实施,学生的意见可作参考,在学期结束前二周写好交教教导处审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抓好抓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
40、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3、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4、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5、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6、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
41、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7、规范教师对评价学生的管理如果说传统教学能够使广大教师围绕“升学率”转,那是因为我们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制定了一套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评优表模、奖金发放、岗位聘任、职称晋级挂上了钩,并不是教师所愿意的。如果没有一套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又与评优表模、岗位聘任、奖金发放、职称晋级挂上钩的刚性的评价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落实只会是纸上谈兵,仅仅限于理论的探索,这不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所能改变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与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引进外国先进学业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
42、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评价理念;在考试中,不论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还是在试卷结构、命题技术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进程。8.学生学业评价做到多元化学业评价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学业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工具(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学业评价的原则也更多地反映多元化特点:(1)学业评价是多角度的;(2)学业评价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3)学业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尤其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准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情况;(4)正式与非正式学业评价同等重要;(5)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9、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出现问题的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纳入“两考一评”当中。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平时评价与学期末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