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的成年礼.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7204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社会的成年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社会的成年礼.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辘盖的成年礼成年礼作为人生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仪式,在人类族群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年礼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历史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部落社会,成年礼是补充部落成员的必要集体性仪式。在开化的社会,成年礼的意义发生较大的改变,主要是对生物个体进行文化模塑与生命的关怀。拔牙凿齿一早期社会的成年礼中国上古氏族成员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也实行过成年仪式,只是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准确地探知当时的情形,好在史前考古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力的佐证。从考古资料中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曾流行拔牙习俗。在鲁南苏北的大汶口文化、福建昙石山文化、广东石峡文化的居民都流行拔牙习俗。Lb东大汶口遗址的人骨,拔去上侧门齿的,

2、男的占64%,女的占80%。在四川瑛县发现10具棘人遗骨,除一具为小孩外,其他均无上下门齿。拔牙的年龄在14岁左右。拔牙习俗的一般特征是拔去上颔的一队侧门齿以及犬齿。拔牙作为成年的标志在中国占籍中也有记载,主要遗存在古越人活动的地区,晋代张华博物志:荆州西南边陲至蜀地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拔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拔牙之后,年轻人才取得婚配的资格。这说明在上古社会,先民曾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成年礼。由于资料的不足,上古成年礼的情形不能得到直接的说明,我们只能通过边地民族的仪式生活窥知一二。加冠命字一中国传统社会的成年礼古代中国具有成年礼性质的人生礼仪是冠礼和笄礼。冠礼与笄礼如果从最鲜明的外

3、部特征看,就是发式的改变。发式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体面貌特征,以头发的装扮来显示年龄阶段,这大概是中原先民所采用的古老方式,它与文身绣面、拔牙等原始成年礼俗有着同一象征意义。结发加冠与结发加笄都是为了表明男女青年的成熟(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较原始的冠礼大概是在成年男子头上加布,并有一定的斋期,表示一种与日常生活的隔离。据说夏朝末年冠礼才成为上层社会的正式的礼制,而庶民仍然承古俗以巾幅首,“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于四教也”(释名卷第四)。根据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对冠礼、弁礼的记述,我们大致可知道冠界之礼有如下几个主要规定:一有具体的年龄标准,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二有特定的地

4、点,冠礼在家庙举行,长子在庙的正位举行,庶子则冠于房外;三有特定的仪式,首先是由主人筮日、筮宾,即用占卜的形式为冠者选择日期和来宾,接着在选定的日期那天由嘉宾主持加冠仪式,行三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三加爵弁。三加时毫宾还颂念不同的祝辞,表达对冠者的良好祝愿。加冠以后,要拜见母亲,然后由来宾为冠者命字”,冠者有了新取的字后,就出见乡邻与尊长。加冠命字是古代冠礼的中心内容,其主要意义就是以特定的仪式将生命个体从幼年转向成年,从生物人转向社会人,从被保护者变成保护者。冠礼是个体成为社会成员的通过仪式,此后冠者就有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资格。汉魏六朝时期,冠礼通行于上层社会

5、。两汉天子冠礼。常大赦天下。冠礼在岁首孟春之月择吉日举行,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汉魏六朝时期的冠礼与古制已有区别,除皇帝有四加之外,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庶民百姓大概连“初加也难保证。当然,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成人习俗。据南齐书孝义传记载:华宝八岁时,父亲戍守长安,临行告别时说:你要等我回来给你上头,后来长安沦陷,父亲去世,“宝至七十不冠。终身不娶。M上头这一与冠礼相似的民间成人礼俗在这时已经出现,民间同样传承着先冠后婚的俗规。六朝以后冠礼在主流社会逐渐沉寂,隋唐时期的冠礼与其它古礼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象征性地保留着。隋唐的儒者甚至发出:“冠礼废,天下无成人矣的

6、感叹。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很久,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冠礼才获得复兴的历史机缘。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了恢复久已涣散的伦常,.重建封建宗法秩序,宋代统治者积极复兴儒学,鼓吹札义纲常。作为“养人之始”的冠礼,自然受到重视。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形,古代的冠礼出现局部的调整。比如冠龄,“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M二十而冠是古代贵族冠礼的标准,但在婚龄偏低的世俗社会中,冠龄不得不随之进行调整。到了南宋,出现了儡学的新形态一理学。理学家更强调对世俗社会的规范,强调礼制的秩序从一家一户、一言一行做起。以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行礼,无疑有助于仪礼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渗透。明代是冠礼得到较多施行的时代,

7、我们从明人文集与地方志中可以见到较多的民间举行冠礼的情形,16岁成为江浙地区民间冠礼的年龄底线,一般人都在16岁或16岁以上、20岁以下行冠礼。冠礼的仪式一般较为简洁、随意,民间通称冠笄为“上头”,上头时邀请亲邻,吃上头糕。举行冠礼的时间。民间遵循古代岁西加冠的传统,多于冬至或正旦加网巾于首,拜天地、祖宗、尊长,”一般都没有训诫之辞与三加的仪式,加冠的冠服已经变成了明代的网巾。网巾虽然仍旧传承着古代以来的束发功能,但它已很难唤起人们在加冠时节的神圣意识,庄严的成人仪式成为习俗相沿的家庭礼节。清代是传统冠礼衰落的时代。我们知道冠礼最外在的表现是束发加冠,以束发的式样作为成人的标志。清朝剃发结辫,

8、改变了汉族的传统发式,冠礼束发的标志意义由此失落,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冠礼的一大打击。标准形式的冠礼随着人们发式的改变,无以施行。但自明朝兴起的民间冠礼并没有中断,它采取了诸多的变异方式保存、发展占代的成人礼俗。取号贺号一近代以来简化了的成年礼清代至民国期间,民间的冠礼普遍采用了冠婚结合的方式,冠礼成为婚礼的前奏。事实上,民间还秉承着先成人后婚嫁的古代风习。在婚嫁前一日举行冠笄的仪式,这一仪式,俗称上头二遍邀亲族中有子嗣且为元配的夫妇参加上头”仪式,有专门的礼生赞礼祝福。仪式之后要给亲邻馈赠上头糕”、上头团子”等食品。根据时世的变化,近代民间成人礼中突出“命字”、取号,以命字”代替加冠的仪式。“

9、命字”取号的仪式程序有三。一、送号。儿童成年时由戚友或乡里士人命字取号,然后将题有:“恭赠某翁令几君名某敬字之Fl某某的绛帛、红笺或朱漆木匾,鼓乐送到主人家。二、拜号。主人拜谢,然后将字号挂在堂壁上,称为升字或升号。三、庆号。主人设席酬谢送号的宾客,并邀集乡党故友为酒食之欢,称为“庆号命字取号的时机有3种情形:一是根据儿童成年的情况,随机进行。“男子弱冠,父兄择吉命字,亲友置尺许小匾,金漆书之,礼以联、烛、果酒、彩爆,名日送号。二是以传统的节庆日作为庆贺成人的时机。如安徽怀宁村民利用人口、上元或中秋节为冠者举行“响号”的仪式。“响号”之所以成为仪式的名称,是因为“命字”的意义在这一成人仪式中居于主要地位。三是在婚配时取新号,这种新号也由亲友赠送,俗称送号、或“贺号”。安徽南陵在民国初年,仍保留着区分成年与未成年的礼俗,16岁是一个年龄界点,16岁为满幼,未满幼者,不许衣裘葛,不许任家庙主祭,不许当宴会主持,遇吉凶宾嘉之事则执卑幼礼,不得与成人同礼。及至婚配之时,俗日作大人。家亲邻乃命字,谓之送号”。送号仪式后,才取得成为大人的资格,命字的成人意义在这里有了充分地表现。清代以后冠礼基本上退出了主流社会,但是它仍以变异的形式活跃在民间社会中,在某些地方它的形态还较为完整,成人礼的生命力在于它有着般人生仪礼难以替代的文化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